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經學學術編年(第四捲):隋唐五代經學學術編年(套裝上下冊)
定價:200.00元
作者:孔德淩,張巍,俞林波,鄭傑文
齣版社:鳳凰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621183
字數:
頁碼:927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在隋唐五代時期三教閤一、兼容並蓄的統治思想之下,隋唐五代的經學傢從多方麵進行努力以發展經學,既實現瞭經學統一,結束瞭異說紛紜、用本不一的局麵,也在經學推陳齣新上實現瞭經學自身的突圍,發揮瞭其經世緻用的作用,還以儒傢“道統”對抗興盛的佛、道二教,開啓瞭經學新風,瞭宋學的發展方嚮。
目錄
總序
編纂凡例
前言
隋代經學學術編年
文帝開皇元年(陳宣帝太建十三年)辛醜(581)
二月,隋朝建立
顔師古生
文帝倡佛事
隋初,文帝崇道教
蕭該拜國子博士於此年,後不久撰《文選音》、《漢書音義》、
《範漢音》
時有楊伯醜、臨孝恭、劉祐,以陰陽術數知名
王隆嚮隋文帝奏<興衰要論》七篇
文帝開皇二年(陳宣帝太建十四年)壬寅(582)
十二月,文帝賜國子生經明者束帛
文帝詔議正樂,積年不定
文帝開皇三年(陳後主至德元年)癸卯(583)
四月,文帝詔天下“勸學行禮
牛弘錶請搜訪民間所藏異本書
劉炫造僞書
牛弘等修撰《五禮》
牛弘請依古製修立明堂,不準
瀋重卒,撰《毛詩義疏》、《周官禮義疏》、《禮記義疏》等
隋文帝遷都,造道觀,日玄壇,度道士
文帝開皇四年(陳後主至德二年)甲辰(584)
《四部目錄》撰成
王通約生於此年
文帝開皇五年(陳後主至德三年)乙巳(585)
四月,文帝徵馬光等六人,時稱“六儒”
文帝開皇六年(陳後主至德四年)丙午(586)
劉焯、劉炫考定《石經》
文帝開皇七年(陳後主禎明元年)丁未(587)
正月,廢九品中正製,是為中國科舉製之雛形
文帝開皇八年戊申(588)
李士謙卒,曾論三教優劣
文帝開皇九年(陳後主禎明三年)己酉(589)
四月,文帝詔偃武修文,倡導天下習儒典
十二月,牛弘等議樂
瀋德威此年人隋,官至秦王府主簿
王元規為秦王府東閻祭酒,卒於此年後不久,作《續春鞦左氏經傳義略》等
《顔氏傢訓》約撰於此年前後
文帝開皇十一年辛亥(591)
辛彥之卒,撰有《五經異義》、《新禮》等
顔之推約卒於此年
文帝開皇十三年癸醜(593)
文帝令私傢不得藏緯候圖讖
詔民間有撰集國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絕
議立明堂
文帝開皇十四年甲寅(594)
三月,樂定並撰歌辭三十首
……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中國經學學術編年(第四捲):隋唐五代經學學術編年(套裝上下冊)》:
《新唐書》捲五十七《藝文誌-》(P1428):“《尚書正義》二十捲,國子祭酒孔穎達、太學博士王德韶、四門助教李子雲等奉詔撰。四門博士硃長纔、蘇德融,太學助教隋德素,四門助教王士雄、趙弘智覆審。太尉揚州都督長孫無忌、司空李勛,左僕射於誌寜,右僕射張行成,吏部尚書侍中高季輔,吏部尚書褚遂良,中書令柳爽、弘文館學士榖那律、劉伯莊,太學博士賈公彥、範義頹、齊威、太常博士柳士宣、孔誌約,四門博士趙君贊,右內率府長史弘文館直學士薛伯珍,國子助教史士弘,太學助教鄭祖玄、周玄達,四門助教李玄植、王真儒與王德韶、隋德素等刊定。”《四庫全書總目》捲十一《書類一》(P89):“<尚書正義》二十捲,舊本題漢孔安國傳,其書至晉豫章內史梅賾始奏於朝。唐貞觀十六年孑L穎達等為之疏,永徽四年長孫無忌等又加刊定。孔<傳》之依托,自硃子以來遞有論辯。至國朝閻若璩作《尚書古文疏證》,其事愈明。其灼然可據者:梅騖《尚書考異>攻其注《禹貢》'澶水齣河南北山'一條、'積石山在金城西南羌中'一條,地名皆在安國後;硃彝尊《經義考》攻其注《書序》'東海駒驪、扶餘軒貊之屬'一條,謂駒驪王硃濛至漢元帝建昭二年始建國,安國武帝時人,亦不及見。若璩則攻其注《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與所注《論語》相反。又安國《傳》有《湯誓》,而注《論語》'予小子履'一節乃以為《墨子》所引《湯誓》之文(案安國《論語》注今佚,此條乃何晏《集解》所引)。皆證佐分明,更無疑義。至若璩謂定從孔《傳》,以孔穎達之故,則不盡然。考《漢書·藝文誌敘》,《古文尚書》但稱安國獻之,遭巫蠱事,未立於學官,不雲作《傳》。而《經典釋文敘錄》乃稱《藝文誌》雲安國獻《尚書傳》,遭巫蠱事,未立於學官,始增入一'傳'字,以證實其事。又稱今以孔氏為正,則定從孔《傳>者乃陸德明,非自穎達。惟德明於《舜典》下注雲:'孔氏《傳》亡《舜典》一篇,時以王肅《注》頗類孔氏,故取王《注》從”慎徽五典“以下為《舜典》,以續孔《傳》。'又雲:“'日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於帝”十二字,是姚方興所上,孔氏《傳》本無。阮孝緒《七錄》亦雲,方興本或此下更有“溶哲文明溫恭允塞玄德升聞乃命以位”凡二十八字,異聊齣之,於王《注》無施也。'則開皇中雖增入此文,尚未增入孔《傳》中,故德明雲爾。今本二十八字當為穎達增入耳。梅賾之時,去古未遠,其《傳》實據王肅之《注》而附益以舊訓,故《釋文》稱王肅亦注今文,所解大與古文相類,或肅私見孔《傳》而秘之乎?此雖以末為本,未免倒置,亦足見其根據古義,非盡無稽矣。穎達之《疏》,晁公武《讀書誌》謂因梁費施《疏》廣之。
……
序言
這本書的內容結構安排得非常閤理,脈絡清晰得像是為初學者鋪設瞭一條平坦的知識高速公路。我原以為這種編年史式的著作會顯得零散和晦澀,但作者顯然在曆史事件的梳理和學術思想的串聯上下瞭極大的功夫。它不像某些同類書籍那樣,將史料簡單地羅列堆砌,而是巧妙地用時間綫索將不同時期的經學大師的觀點進行對比和映照,使得曆史的演進過程一目瞭然。尤其是在處理那些容易混淆的學派更迭時,作者的論述顯得尤為精準和犀利,讓人在閱讀過程中總能時不時地拍案叫絕,感嘆這種知識梳理的藝術。這種深度和廣度的結閤,使得即便是對某個具體朝代有一定瞭解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全新的認知框架。
評分我已經開始將這本書作為我近期閱讀和思考的基石。我發現,每當我試圖深入理解某個古代學者的思想脈絡時,迴到這本書中檢索相關的編年記錄,總能迅速地找到那個曆史的切入點。它像一個精密的導航係統,能夠將我從零散的知識碎片中拉迴到宏大的曆史敘事框架內。特彆是它對於不同學派之間辯論和影響的呈現方式,讓人清晰地看到,任何學術成就都不是憑空産生的,而是在與前人思想的持續對話和修正中逐步成熟的。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曆史,更是在重構曆史的動態過程,這種動態的視角,對於理解學術的生命力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既保持瞭學術著作應有的嚴謹性,又在敘事中流露齣一種溫和的引導性,使得閱讀體驗遠比想象中要順暢得多。它不像那種高高在上、拒人於韆裏之外的純粹的考據文字,反而是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你探索復雜思想迷宮時,適時地伸齣援手,指明方嚮。作者在解釋那些晦澀的術語和復雜的思想體係時,總能找到一種恰到好處的比喻或類比,讓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把握其核心要義,這對於知識的普及和傳承是極具價值的。這種兼顧學術深度與大眾可讀性的平衡,實在是一件非常瞭不起的成就。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古代思想史的業餘愛好者,我必須說,這部作品在史料的廣度和深度上,遠超齣瞭我的預期。閱讀過程中,我多次被作者那種近乎偏執的求證精神所摺服。很多在其他論著中被一筆帶過的史料或人物,在這裏都被賦予瞭詳盡的考證和細緻的解讀。這不僅豐富瞭我們對特定曆史時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個審視傳統學術流變的新視角。作者似乎總能從那些看似不經意的文獻細節中,挖掘齣關於經學思想變遷的深層邏輯。對於希望進行更前沿、更深入研究的學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會成為他們案頭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它提供的紮實基礎是任何概括性的論述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從拿到包裹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內頁的排版設計也相當考究,字體大小適中,行距寬鬆,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尤其是對於這種內容翔實、篇幅宏大的學術著作來說,一個好的閱讀體驗是至關重要的。能夠清晰地分辨齣不同年代、不同學派的文本標記,這對於深入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封麵設計也很有古樸典雅的氣韻,雖然是學術著作,但絲毫沒有枯燥感,反而透露齣一種沉澱下來的曆史厚重感,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書頁,沉浸其中。整體來看,這部書在硬件層麵上已經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看得齣是經過精心打磨的精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