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辛弃疾选集
定价:36.00元
作者:吴则虞 选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325721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辛弃疾选集(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已故学者吴则虞先生的遗稿,著于1957年,原名《稼轩词选注》。此书注释穷本溯源,广征博引,堪补其他注本之遗失缺漏。除注文外,此书列校、笺、评、释、附等项。释文不仅从词作内容、特色、作法上层层剖析,且间有考证,不时发前人之所未发。辑有历代评述辛词之《词话》,并著《辛弃疾年谱》、《稼轩词版本考》(包括《稼轩词版本系统源流表》、《稼轩词主要各本异同简明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选集”类的书籍总是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难免会有凑数之嫌,或者选材过于保守。但这一册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文学旅程,引领读者深入探究词人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情感波动。我特别欣赏编者在选取那些极富个人色彩、甚至有些“任性”的作品时的勇气。读到某些词句,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被时代洪流裹挟却又不甘沉沦的挣扎,那种对理想的执着与现实的残酷交织出的复杂情绪。这种细腻入微的情感刻画,远超出了我们以往对“豪放派”的刻板印象。全书的排版设计也颇具匠心,留白得当,墨迹浓淡适宜,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我常常在深夜里,只伴着一盏昏黄的台灯,沉浸其中,仿佛与词人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伟大的词人,他不仅仅是那位“醉里挑灯看剑”的英雄,更是一个有着丰富、矛盾、甚至有些脆弱灵魂的深刻思考者。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风格和内容选择,透露出一种对经典严肃对待的态度。它没有试图用花哨的封面或者迎合现代人口味的简化处理来取悦大众,而是选择了用最朴素也最能彰显文本力量的方式呈现。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收录了大量被主流教材略微忽略的篇章,这些“遗珠”往往更能体现词人创作的广度和深度。比如那些带有浓厚田园牧歌色彩的词作,虽然缺少了战场的激昂,却流露出一种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对隐逸情怀的向往,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通过这些作品,我看到了一个渴望回归田园、享受闲适生活的个体,这与他沙场报国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人性的复杂性,正是文学永恒的魅力所在。读完后,我甚至开始思考,如果词人真的如愿归隐,他的词风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我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无限遐想。
评分这本诗词选集简直是古今文人墨客心中的一块宝玉,初次翻开,就被那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所吸引,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作者的笔力之雄健,气魄之磅礴,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既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迈,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婉约与深沉。尤其是一些描写战争场面的词作,那种跃马扬鞭、金戈交鸣的画面感,跃然纸上,让人能真切体会到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不仅仅是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即便是相对冷门的篇章,也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和艺术的匠心。比如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他总能赋予其特殊的家国情怀,山川草木不再仅仅是客观存在,而是承载着词人复杂情感的载体。这本书的编排也十分用心,注释详尽而不冗杂,使得即便是对古代文化背景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进入诗词的世界,领略到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这绝非是一本简单的选本,更像是一部可以伴随人一生、每次重读都有新感悟的文学指南。
评分拿到这书时,我就知道它会占据我书架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它确实做到了“选”的艺术。好的选集,贵在取舍得当,能勾勒出一个作者完整而鲜明的艺术轮廓。这本选集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它没有陷入“堆砌名篇”的窠臼,而是精心挑选出那些能够代表词人不同创作阶段、不同心境状态的作品进行组合。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那些“沉郁顿挫”风格作品的集中展示,那种饱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身抱负无法施展的悲愤,读起来让人肝肠寸断。这种情感的穿透力,是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无法比拟的。它不仅是词的欣赏,更是一种历史的体验。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血脉相连的,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的产物。对于任何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对宋代词史有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兼具学术价值与审美享受的佳作。
评分手捧这本《辛弃疾选集》,第一个感觉就是“厚重”。这种厚重感并非仅仅来自于纸张的质感,更多的是源于其内容本身所蕴含的巨大历史重量和艺术张力。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仔细读完一遍,期间多次停下来反复揣摩某些句子,试图解析其中深藏的典故和用典的精妙。例如,那些化用前人诗句的地方,不仅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是在对话古人,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更让我惊叹的是其语言的创造力,那些词语的组合,常常是石破天惊,打破了常规的审美桎梏,却又在情境中显得无比自然贴切。这种在继承与创新之间走钢丝般的平衡感,是极难把握的。这本书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宋词格律和意象演变的学子来说,无疑是一本极佳的参考资料,因为它不仅提供了文本,更通过其选取的角度,隐晦地指明了某些艺术技巧的巅峰所在。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对语言艺术极限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