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书--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世说新语选译
定价:41元
作者: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柳士镇,钱南秀 注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0624740
字数:189000
页码:26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说新语》是在选录魏晋诸家史书以及郭澄之《郭子》、裴启《语林》等文人笔记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收录了由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共约二百年间的名士言行轶事一千一百三十余条,其中魏晋,特别是东晋时期的内容占主要部分。
《世说新语选译(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是分门类编写的,全书三十六门,按内容又可归为四大部分:一是描写魏晋名士的道德修养;二是描写魏晋士人的才能秉赋;三是描写人物的情感个性;四是描写人物的日常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每一门类表现魏晋士人品质或生活的一个方面,各门综合,便勾勒出魏晋一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的这本《世说新语选译(珍藏版)》选译了《世说新语》本文二百三十余条,目的是把这部重要的古籍介绍给初涉古典文学领域的朋友们,以图引起朋友们进一步阅读、研究全书的兴趣。
《世说新语选译(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所录原文以袁装嘉趣堂本为依据,间以日本尊经阁影宋本、王先谦思贤讲舍校订本、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太平御览》引《世说》等对原文作了必要的校订。为便于读者阅读,对原文中的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也作了相应的处理;注释时仅对人名、地名、职官名以及疑难特殊词语或译文较难表达词义的词语作注,其余一概从略。今译以直译为基础,同时结合意译,个别译文不易体现细微含义之处,则在注释中作简要说明。注译时参考了刘盼遂《世说新语校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塄《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以及日本恩田仲任辑《世说音释》等著作,校勘时也吸收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此外,《世说》各门本按条记录,无小标题,在注译的过程中,考虑到检索、称引的方便,利于读者,编者们给各门每条分别加拟了小标题。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世说新语选译(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翻译】
汉元帝的宫女增多之后,便命令画工画下她们的形貌,想要呼唤谁时,就翻看画像来召见她们。宫女中相貌平常的人,都去向画工。王昭君姿态容貌很俏丽,立志不向画工苟且求情,画工便故意把她画得很丑。后来匈奴来和亲,向汉朝皇帝求美女,元帝就以王昭君充数前往。召见之后,元帝见昭君艳丽绝色,舍不得她,但名字已经送出,不想中途改变,昭君也就出发了。
【翻译】
汉成帝宠幸赵飞燕,飞燕诬告班婕好向鬼神诅咒成帝,因此拷问她。班婕妤的供辞说:“我听说死与生取决于命运,富与责听从天安排。行善尚且不能得到保佑,作恶又能指望得到什么呢?如果鬼神有灵性的话,就不会接受邪恶之人的诽谤;如果鬼神没有灵性的话,向它倾诉又有什么用处呢?所以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翻译】
许允的妻子是阮卫尉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长得特别丑陋。婚礼结束后,许允已不再有进入洞房的可能,家中人深深为此忧虑。恰巧许允来了客人,妻子叫使女去看看是谁,使女回来禀告:“是桓公子。”桓公子就是桓范。妻子说:“无需担心了,桓公子会劝他进来的。”桓范果然对许允说:“阮家既然把丑女儿嫁给你,肯定是有用意的,你应该细心体察。”许允便回到卧室,见到妻子后,马上又想出去。妻子料想他这次出去不可能再进来,就拉住他的衣襟要他停下。许允于是对她说:“妇人应该有四德,你有其中几条呢?”妻子说:“我所缺少的只是容貌就是了。但是士人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好品行,您又有几条呢?”许允说:“我全都具备。”妻子说:“各种好品行中以德行为首,您爱好而不爱好德行,怎么能说都具备呢?”许允面有惭愧之色,从此两人便相互敬重了。
【翻译】
许允被晋景王,门客跑入内宅告诉他妻子。许允的妻子正在机上纺织,神色没有改变,说:“早就知道会这样的。”门客想把许允的儿子藏匿起来,她说:“不关孩子们的事情。”后来迁移到许允的墓地居住,晋景王派钟会去察看许允的儿子,如果才能流品赶得上他们父亲的话,便要。孩子们向母亲求教,母亲说:“你们几个虽然都很好,但是才能并不高,只要敞开心胸同他谈话,就不会有什么可忧虑的;也不要十分哀痛,该停便停;还应当稍稍问问朝中的事。”孩子们照她的话办了。钟会回去后,把情况报告晋景王,许允的儿子终于免脱了灾祸。
【翻译】
王公渊娶诸葛诞的女儿为妻,进入卧室,刚开始交谈,王便对妻子说:“你的神情卑微而低下,很不像你父亲公休!”妻子说:“作为男子汉不能像您父亲彦云那样,却要求妇道人家去同英雄豪杰媲美!”
【翻译】
陶公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家中极为贫困,同母亲湛氏住在一道。距他家不远的范逵一向很有声名,被选拔为孝廉,有一次他到陶侃家来投宿。当时连日冰雪,陶侃家一无所有,而范逵的马匹随从很多。陶母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去把客人留下,我自当设法招待。”湛氏的头发长得拖到地上,剪下做成两段假发,卖去后买了几斛米。又下家中几根屋柱,全都劈开来当柴烧,还将草垫铡碎作为马料。到傍晚时分,便准备好了精美的食物,范逵的随从也都没有缺。范逵既赞叹陶侃的才干和言谈,又对他深厚的情意感到过意不去。第二天早晨离去时,陶侃追随相送不肯停止,送了将近一百里路。范逵说:“送得很远了,您应该回去了。”陶侃仍然不肯返回。范逵说:“你可以回去了。到洛阳之后,我替你美言扬名。”陶侃这才返回。范逵到洛阳后,向羊眸、顾荣等人赞扬陶侃,陶侃于是获得了极好的声名。
【翻译】
桓车骑不喜爱穿新衣服,洗过澡后,妻子故意送新衣服给他。车骑十分生气,催促着让人拿走。妻子又让人拿回来,并且传话说:“衣服不经过新的,又怎么会变成旧的呢?”桓公哈哈大笑,穿上了新衣服。
……
序言
这本书的开本和排版布局设计得非常考究,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感,但又不会因为篇幅过大而显得笨重。我发现它在版心设计上做了不少心思,行距和字号的搭配非常适宜长时间阅读。我常常一坐下来,就会沉浸其中,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的疲劳。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面对电脑屏幕工作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它的装订方式似乎也选择了比较耐用的那种,翻开时书页能够平摊得很开,即便读到书脊部分,文字也清晰可见,阅读体验非常连贯。很多旧书在翻阅几次后,书页就开始松动或者无法完全摊开,严重影响了阅读的沉浸感。这本选译在工艺上的讲究,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件可以长久珍藏的“器物”,而不是一本可以快速消费的“读物”。它鼓励你慢下来,细细品味,这种阅读的仪式感,在快节奏的当下已经越来越稀缺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淡淡的古朴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和那几笔写意的插图,简直就像是从旧时的书香门第里走出来的一般。初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略带粗粝却又温润的纸张触感,就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细读。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页眉的书名排版,既不张扬又不失格调,完全契合了“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所应有的那种沉稳与雅致。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古籍整理本,很多都追求某种过度现代化的排版,反而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但这本《世说新语选译》显然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它在尊重原著风貌的同时,又做了非常人性化的处理,让年轻读者也能轻松进入那个魏晋风流的境界,不会被过于繁复的古文格式吓退。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是对经典的一种敬意,也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我甚至会因为它的精美装帧,而愿意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随时都能拿出来摩挲一番,心情都会跟着愉悦起来。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涉猎的业余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一本选本对于时代背景的梳理和注解的深度。很多时候,脱离了那个特定时代,我们很难真正理解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言行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世说新语》不仅仅是笔记,它更是研究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生活方式乃至政治生态的珍贵史料。这本选译在这方面的处理,体现了编者的扎实功底。它不仅仅是把故事讲完了,更重要的是,在关键的篇章后,提供了相当有见地的背景补充和人物关系解析。比如,对于某些涉及玄学辩论或家族派系斗争的段落,译者并没有敷衍了事,而是提供了简洁而准确的注释,极大地帮助读者理解“名士”们行为逻辑的底层代码。这种对文化脉络的梳理,让阅读体验从单纯的“看故事”升级为一种“结构性理解”,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魏晋风骨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加分项。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一篇篇独立的小故事,而是在重构一个宏大的时代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选文眼光和翻译水准,可以说是非常得我心。我以前接触过好几个版本的《世说新语》选本,总觉得要么是过于注重那些猎奇的段子,把王与谢们写成了只会斗嘴的“段子手”;要么就是翻译得太过拘谨,生怕用错一个词,结果把人物鲜活的个性和机锋尽失的对话给磨平了。但这本选译,明显在“信、达、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译者似乎深谙魏晋名士那种看似散漫实则精妙的语言艺术,他们的译文,读起来是流畅且富有画面感的,让人能清晰地感受到竹林七贤的洒脱,王羲之书法时的那种游刃有余,以及谢安在淝水之战前故作镇定的从容。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过度“现代化”那些语境,保留了许多需要一定文化背景才能理解的微妙之处,同时又在脚注或译文旁给予了恰到好处的点拨,真正做到了既普及又深入。每次读到那些关于“风度”、“俊逸”的描述,我都能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审美情趣,这本书成功地充当了通往那个精神世界的桥梁。
评分与其他一些侧重于八卦和猎奇的《世说新语》版本相比,这本选译在选材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克制与平衡。它没有一味追求那些最广为流传的笑谈逸事,而是巧妙地穿插了许多展现士人思想深度、艺术见解和人生哲思的篇章。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谈玄”和“清谈”的片段,它们看似无边无际,实则暗含了那个时代对个体价值、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反思。通过这些选段,我仿佛能窥见他们那种在乱世中追求精神自由、构建内心世界的努力与挣扎。这种选材策略,使得整本书的基调显得既有情趣又不失厚重,既有生活气息又充满哲学光芒。它提供的不是对历史人物的肤浅猎奇,而是对其精神世界的深刻探访,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史名著”的体现。这本书让我对魏晋士人有了更立体、更具敬意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