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永不妥协的大生命 : 孔子的一生
定价:32.00元
作者:李山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2100597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启功先生嫡传弟子、《百家讲坛》当红主讲人李山教授**思想深度、*受争议和热捧的力作。
为孔子正名立传,为中华文化正本清源:历史上活生生的真实孔子,不是无所依归的丧家狗,更不是高不可攀的圣人,所以不可憎、不可悲,而是可爱可怜的,因为他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为着实现不了的理想主义奋不顾身、无怨无悔。撕掉历朝历代强加在孔子身上的政治和道德标签,我们就能看见一个满身烟火气,既乐观通透,又自由悲壮,洋溢着血性、人性和感性情怀的大生命。
做人要学习孔子:少年有功夫、中年有成就、老来有境界。孔子以一人之力开创了绵延2500年而不绝的儒家文化,奠定了炎黄子孙的精神命脉和中华民族的意识魂魄。欲全面透彻地破解华夏文化的深层密码、了解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基因序列,必得回归到孔子那里去追寻。在孔子一生的行思和言说中,处处隐藏着造成今日之中国的思想萌芽和文明根苗。
内容提要
近百年来中国人似乎都在刻意试图摆脱儒家文化的影响,可是,在西方人眼里,我们还是“儒家文明”!那么,在我们民族至今的两千多年的时光里,什么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之所在?什么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精神根本?什么是中华民族“心魂”终的安家之所?透过孔子的一生,我们也许能找到答案。
孔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遗传了父母的优点,身材高大,有一米九左右,在相貌上是个标准的古代大帅哥。但他出生于落魄的贵族之家,很小就没了爹,一辈子都靠自己在奋斗,一点没有“富二代”、“官二代”的运气。
他从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这年学有所成,知礼法;四十岁时对自己这辈子的使命是什么不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自己天生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六十岁时听什么都觉得顺耳了;七十岁时干什么都不会破坏规矩了。
他虽然少年丧父,中年无妻,老来丧子又丧徒,但他一生奋进,一生坚持一个理想。不论身处何地、有如何的境遇,一生都在乐观中不断攀升进取,他那种对理想的坚持和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执著,不是凡夫俗子、小愤青、老愤青可以做到的。
目录
引子
章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落魄贵族出身
孔子为什么姓孔
孔子父亲的战功
司马迁为何说孔子是“野合”而生?
孔子从小就异于常人
第二章
学:改造我们的天然品质——孔子办教育
学习是用来改造人的自然品质的
教人不问贵贱
办平民教育是一大突破
教学不搞填鸭
第三章
引导民众走正确的路——孔子论政道
名正了,言才顺,事就能成
以身作则,搞“文德”政治
做政治的,要知道举贤才
举贤思想在后代有响应
第四章
时刻准备着,机会来了——阳虎之乱
从政路上的拦路“虎”
鲁国“三桓”的故事
阳虎出逃,孔子出仕
第五章
出仕为的是“义”——孔子从政
牛刀初试
学问必须落到行动上
打击三大家族断送了政治生涯
离开父母之邦
第六章
“惶惶然如丧家之狗”——孔子周游列国
先富民,再教化
孔子与南子的事
在匡被围
“丧家狗”
第七章
人世的拯救终须人来做——孔子南游的另类遭遇
陈蔡绝粮
与叶公论道无果而终
回应隐士们的冷言冷语
重返鲁国
第八章
不妥协的“国老”——孔子回国后的生活
编外老大夫的议政
藏富于民才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坚守礼法的固执老头儿
第九章
他人也是人——孔子的“仁”道
“仁者,人也”
孔子“仁”之所指
恕:与人性的狭隘作斗争
第十章
为中华文化续命——孔子的人文观及整理《诗》
文化“损益论”:延续 变革
什么是孔子的“人文”之道
孔子如何读《诗经》
第十一章
礼:重塑和谐的社会——孔子与周礼
“修起礼乐”
有“礼”有“乐”就有社会和谐
生活中处处是“礼”
“礼”也是需要损益的
第十二章
“真理高于一切”的修史原则
——孔子与《尚书》《春秋》
《尚书》有真有假
高扬周公之德
“王道”面前人人平等
《春秋》丰富而开放的精神内涵
第十三章
点石成金,将古代占卜文献提升为人生哲学
——孔子赞《易》
古代的占卜
千古之谜的破解
以哲学眼光读《周易》会大不同
由赞《易》而提出“中庸”之道
第十四章
天字一号的“教书匠”——孔子和他的门徒
亦师亦友的颜渊
孝子闵子骞与冉耕、冉雍
宰我与善“货殖”的子贡
“李逵”一般的子路
各有才华的其他弟子
第十五章
木坏山颓,哲人其萎——孔子之死
爱子与爱徒的离去
冉有的背叛
生命虽远去,精神不死
尾声:孔子是个大生命
作者介绍
李山,河北新城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启功先生弟子。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先秦两汉文学、《诗经》研究领域卓有成就,是中国《诗经》研究会常务理事。
曾出版过《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中国文化史》、《先秦文化史讲义》等专著多部,在《文学遗产》、《文史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学界有较大影响。
2011年李山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春秋五霸”系列(29集)。2012年再次在“百家讲坛”主讲“战国七雄”(24讲)。曾被北师大学生票选为“十佳教师”。”还是“评师网”全国受欢迎的“红钻教师”。
文摘
序言
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沉重”与“释然”的交织。沉重在于,它揭示了要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印记,需要付出何等巨大的心力与牺牲;释然则在于,它最终指向了一种超越了个体命运的、更具普适性的精神内核。作者在文字的最后部分,似乎有意识地将焦点从“人物生平”转向了“思想遗产”的永恒价值。这种收尾的处理非常高明,它没有急于给出尘埃落定的结论,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空间,鼓励读者带着书中的思考,去审视当下的生活与选择。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经历了一场对意志力的深度淬炼,让人对“坚持”二字有了全新的、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匠心独运,它巧妙地避开了传统传记的线性叙事桎梏,采用了更具现代感的碎片化拼贴手法,却又在最终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每一次章节的转换,都像是一次视角和焦点的重新校准,时而聚焦于朝堂之上的权谋交锋,时而又退回到山野间的自我沉思。这种叙事上的跳跃,非但没有造成阅读的障碍,反而增强了历史的动态感和立体感。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描述那些哲学思辨的部分时,语言变得极具节奏感和韵律美,仿佛能听到古人的教诲在耳边回响。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美学体验的构建,让人在跟随主角的脚步时,也同时被文字本身的力量所折服。
评分我通常对历史人物的传记持保留态度,总担心会陷入过度美化或刻意拔高的窠臼。然而,这部作品却令人惊喜地展现了一种近乎残酷的诚实。它没有回避那个时代背景下的黑暗面和主角自身的局限性,反而将这些“不完美”作为人物成长的基石来呈现。这种坦诚的态度,使得故事中的人物仿佛从石雕中走下,带着泥土和汗水的真实感。书中对礼仪、制度、以及人际交往微妙界限的考据,细致到令人咋舌,这无疑是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功底之上的。它让我们明白,伟大的成就往往诞生于最坚韧的自我约束和对外部世界的深刻洞察之中,而非空中楼阁般的完美假设。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张力十足,作者似乎拥有一种近乎魔术般的手法,能将那些遥远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内心活动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完全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刻体会到先贤在面对时代洪流时的挣扎与坚定。尤其对书中对特定历史事件的解读角度,感到耳目一新,它没有停留在对既有定论的简单复述,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复杂人性与权力博弈。那种对理想主义的执着,以及在现实的泥沼中如何保持精神的纯净,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久久不能平复。作者的笔法细腻入微,即便是最微小的细节,也饱含深意,构建出一个宏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精神世界。它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与世界相处的哲学指南,读来让人感到震撼和鼓舞。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层次分明的,初读时可能会被其宏大的历史背景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所吸引,但真正让人沉醉其中的,是作者对于“内在冲突”的精妙描摹。它没有将主角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形象,反而赤裸裸地展现了一个在理想与生存之间反复拉扯的真实个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关键的转折点时的克制与精准,不渲染、不煽情,仅仅通过环境的压迫和人物细微的言行差异,就将历史的重量感和个体的悲怆感传递了出来。这种冷静叙事下的情感爆发,比任何激烈的修辞都更具穿透力,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去反思自己面对困境时,是否也能保有那份难能可贵的“本真”。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少有的,能将学术的严谨与文学的感染力完美结合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