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尚书 译注
定价:39.00元
作者:攀东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414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尚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文献资料。它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却佶屈聱牙。鉴于此,《尚书译注》对之进行注释、今释。《尚书译注》博采众长,注释时有新意,译文也通顺畅达,是帮助读者读通和理解《尚书》的一本好书。
目录
前言
虞书
尧典
皋陶谟
夏书
禹贡
甘誓
汤誓
商书
盘庚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周书
牧誓
洪范
金縢
大诰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顾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版本学和译注学非常挑剔的人,因为很多译注者常常陷入“好为人师”的陷阱,过度解读,甚至用后世的观念去苛求古人。但在这本《尚书译注》中,我几乎找不到这种主观臆断的痕迹。译者似乎严格遵循了“存真为主,解释为辅”的原则。对于那些历史定位模糊、存疑的篇章,译者没有回避,而是坦诚地指出了学术界的争议点,并引用了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学术上的审慎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这本书的信任度。特别是它在处理那些涉及神祇和天命的玄奥部分时,译者没有强行将其“世俗化”,而是保留了其宗教和神秘色彩,辅以对古代巫祝文化背景的解释,这使得我们能更客观地理解当时统治者如何构建其合法性基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一种严谨的治学方法和批判性阅读的视角,让我对阅读任何古代文献都多了一份尊重和审视。
评分坦白讲,我对古文一直敬而远之,总觉得那是少数精英阶层才能把玩的“象牙塔”里的学问。然而,这本《尚书译注》却让我看到了古典文献的另一面——它也可以是如此亲切和具有生命力的。我原本以为“译注”意味着会削弱原文的庄严感,变成大白话的流水账,但事实证明,译者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他的译文既保持了古文的精炼和力度,又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无障碍地领会其精髓。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跟古人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关于如何保持统治正统性、如何平衡贵族与平民利益的讨论,放在今天来看,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管理学案例集。我尤其喜欢它在注释中穿插引用的其他先秦文献的佐证,这种旁征博引的手法,让《尚书》的内容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是融入了整个先秦思想体系的宏大叙事之中。对于想要了解中国早期政治哲学思想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做,完全没有门槛,读完后对中华文明的根基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与理解。
评分这本《尚书译注》真是让我爱不释手!说实话,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古代经典晦涩难懂是常态,生怕这本“译注”也只是敷衍了事,搞成一本故纸堆里翻出来的陈旧解读。结果呢,完全出乎意料。译文的流畅性简直让人惊叹,那些拗口的文言文,经过译者的妙手点化,变得清晰易懂,仿佛能听见周公在眼前娓娓道来。更难得的是,它没有为了追求“白话”而牺牲原文的神韵和古朴之美。译者在保持原文结构和意境的前提下,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的语境理解,让两千多年前的治国方针、道德教诲,在今天依然能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其中关于“敬德保民”的论述,放到当下社会治理中,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注释部分也做得极为考究,对一些关键的史实背景、官职名目、以及古老的礼仪制度,都做了详尽的考证和解释,读起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这本书绝对是文史爱好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追求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入门与进阶之作,读完之后,感觉对“礼”与“道”的理解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受益匪浅,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哎呀,拿到这本《尚书译注》的时候,说实话,我主要的期待点其实是希望它能帮我顺利通过一个相关的历史选修课考试。我这个人学习比较死板,不太擅长那种天马行空的意会,更需要扎实的字面解释和逻辑梳理。这本书在满足我这种“实操型”需求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它的结构安排非常清晰,通常是一段原文,下面紧跟着详细的白话译文,再往后才是针对性极强的注释。这种层层递进的排版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挫败感。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古代祭祀、战争动员、或者分封制度的篇章,译者没有简单地把字面意思翻出来,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形态,给出了一个非常立体的解读。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那些充满隐喻色彩的段落时,提供的多种可能的解释角度,而不是只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这体现了译者开阔的学术视野。这本书的译注质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的期待,它更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手把手地带着我跨越历史的鸿沟,去触碰那份最原始的中华智慧。
评分我家里几乎收藏了市面上所有主流的《尚书》版本,有清代的笺注本,也有近现代几位大家的新译本,但说实话,都没有像这本《尚书译注》带给我的阅读体验这般“酣畅淋漓”。它的优势在于对细节的把控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比如,在一些关键的动词和形容词的选择上,译者会细致地在注释中解释为何选择这个词语而非其他,这种对措辞的敏感度,使得原本扁平的文字立刻鲜活了起来。我记得有一段描述洪水灾害的文字,读原文时感觉平淡无奇,但经过这本译注的解读,那种“水患滔天,民不聊生”的画面感立刻就跃然纸上,让人对古代人民的艰辛感同身受。这种强大的画面重构能力,是优秀译注的标志。它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一次深度的“文化重建工程”,让当代人能够真正走进那个充满敬畏、礼乐森严的古代世界。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典雅,阅读时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绝对是值得反复翻阅的案头必备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