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杜诗镜铨(全二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定价:78.00元
作者:(唐)杜甫,(清)杨伦 笺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1-03-01
ISBN:97875325239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1.0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清代的杨伦对杜甫诗文的诠注。杨伦为诠注以精简著称,不附会,不予会,不呈博,平正通达。本书是对杜诗加深了解的一部好书。
杜拾遗集诗学大成,其诗不可注,亦不必注。何也公原本忠孝,根柢经史,沉酣于百家六艺之书,穷天地民物古今之变,历山川兵火治乱兴衰之迹;一官废黜,万里饥驱,平生感愤愁苦之况,一一托之歌诗,以涵泳其性情,发挥其才智;后人未读公所读之书,未历公所历之境,徒事管窥蠡测,穿凿附会,刺刺不休,自矜援引浩博,真同痴人说梦,于古人以意逆志主义,毫无当也。此公诗之不可注也。公崛趄盛唐,绍承家学,其诗发源于三百篇及楚骚、汉魏乐府,吸羣书之芳润,撷百代之精英,抒写胸臆,镕铸伟辞,以鸿博绝丽之学,自成一家言;气格超绝处,全在寄托遥深,酝酿醇厚,其味渊然以长,其光油然以深,言在此而意在彼,欲今后之读诗者,深思而自得之;此公诗之不必注也。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古籍整理工作者心怀敬意的人,因为深知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杜诗镜铨》在这方面做得堪称典范。我注意到,在版本校勘上,它似乎是集成了多个重要底本的优点,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字词,书中的处理非常审慎和清晰,会注明不同版本间的差异。这对于希望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曾试着在网上找一些零散的杜诗解析来看,发现很多都互相矛盾,或者对一些冷僻典故的解释非常牵强。而这套书,提供的论证链条非常完整,逻辑清晰,让人信服。它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展现了研究的过程,这种“求真”的态度,是真正体现了古典文学丛书应有的风范。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为作者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到动容,他们对待经典的敬畏,通过这厚厚的两卷书,实实在在地传递给了我们这些后学者。
评分自从退休之后,我便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年轻时因为忙碌而搁置的文化补课补上,而杜甫无疑是重中之重。《杜诗镜铨》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发现,这本书的知识密度虽然高,但叙述语言却保持了一种令人愉悦的古典韵味,读起来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而不是冷冰冰的学术报告。特别是书中对杜甫诗歌中涉及的地理、天文、医药等知识点的旁征博引,令人叹为观止。比如,当讲到某一首写景的诗时,书中会顺带解释当时四川一带的气候特点,或是某一特定植物的象征意义,这种跨学科的知识串联,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我不再是单纯地“背诵”诗句,而是真正地“走进”了杜甫所处的那个时代,去感受那时的风土人情。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做到了“以经解经,以史见诗”,是值得我未来很多年都会时常翻阅的案头必备良书。
评分这套书的阅读体验,从物理层面到精神层面都是一种享受。首先,它的开本适中,即便是长时间伏案细读,也不会感到过于笨重,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其次,它的排版设计,特别是对诗句、注释、评语之间的留白处理,达到了极佳的视觉平衡,眼睛不会有任何疲劳感。但最让我惊喜的还是它在“铨”(即衡量、评判)的部分。很多杜甫诗歌的赏析,往往会陷入对“沉郁顿挫”这一标签的反复引用。而《杜诗镜铨》则超越了这种笼统的赞美,它会细致入微地分析杜甫在不同人生阶段(如夔州时期、晚年漂泊)的创作风格如何演变,尤其对那些被评论家忽略但艺术价值极高的篇章,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和深入的解读。这种“不偏不倚,兼收并蓄”的评价体系,真正体现了“镜”字的含义——如实映照,不加粉饰,让我对杜甫这位“诗圣”的理解更加立体、全面,不再是脸谱化的“苦难诗人”形象。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镜铨”性质的注释本还有点担心,怕它过于学术化,读起来枯燥乏味,会变成一本“枕头书”。但翻开之后,这种顾虑立刻烟消云散了。它做到了学术的严谨与阅读的流畅之间的完美平衡。编者显然是深谙诗歌鉴赏之道,他们的注释并非是生硬的断句解释,而是充满了一种温润的引导性。譬如在解释一些拗口或用词独特的篇章时,他们会引用更通俗易懂的宋代或明代的批注作为参照,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我尤其欣赏它对“诗史”概念的阐释,如何在杜甫的诗中勾勒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脉络。这种宏大的叙事结构,让阅读体验不再是孤立地欣赏某几首名篇,而是将杜甫的一生和整个时代的命运紧密地编织在了一起,读完后,不仅是学到了诗歌鉴赏的技巧,更对唐代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套书的价值,绝对不亚于一本精选的唐史读本。
评分这本《杜诗镜铨》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扇通往盛唐气象的古老窗口。我拿到书后,第一感觉就是装帧典雅,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尤其是那套“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系列标识,就让人对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有了极大的信心。我之前对杜甫的诗歌虽然有所涉猎,但总觉得意境和典故的理解有些浮光掠影,这次下决心要系统地学习一下。这套书的编排非常精妙,不仅仅是把诗句罗列出来,更重要的是它对每一首诗的背景、用典、以及历代文人对这首诗的不同解读都做了详尽的考证和梳理。比如,对“三吏”“三别”的分析,简直是入木三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杜子美忧国忧民的沉重情怀,那种笔触的细腻,那种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隔着千年的时光依然能打动人心。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对照着书里的注释,重新品读了《春望》,那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苍凉感,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变得具象而鲜活,仿佛我正站在那残破的长安城头,一同哀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