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吴兔床日记 |
| 作者 | 吴骞,张昊苏,杨洪升 整理 |
| 定价 | 35.0元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 ISBN | 9787550621473 |
| 出版日期 | 2015-05-01 |
| 字数 | 227000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吴骞,字槎客,号兔床,是清代乾嘉时期*名藏书家、学者。在流传下来的清代*名学者的日记中,《吴兔床日记》是时间跨度较长,内容较为丰富的一部,对研究吴蹇的生平、学术了解乾嘉时期的学者间的交游均具有重要意义。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初六日①(10月1日) 云士以《方朴山集》示,录其要。校《大戴礼·公符篇》,乃《公冠》之误。 聚珍本已作“冠”。 《孙叔敖碑》:叔敖名饶。饶乃叔敖之切音尔。《读书敏求记》题词:周桐野启渭谓本朝诗王渔洋,初白次之。 十二日(10月7日) 分宜严氏有《婴戏货郎》八轴,苏汉臣画。见《书画谱》。按:汉臣,宣和中画院待诏,师刘宗古。绍兴间复官,隆兴初补承信郎。 予家有陈居中《货郎图》,旁立二孺子,盖即戏婴意也。考《书史会要》:“居中,嘉泰年画院待诏,专工人物、善②马,布景设色可方黄宗道。” 《干旄》传:“总纰于此,成文于彼”,疏日: “《家语》之文。”《载驰》“众稚且狂”,笺云: “狂者进取一概。”孔颖达引《论语》日:“狂者进取”,注云:“狂者进取,仰法古例,不顾时俗,是进取一概之义。”按:今≤论语》无“狂者进取”之文,惟“吾党之小子狂简”,孔安国注日:“狂者进趋于大道,妄穿凿以成文章,不知所以裁制耳。”孟子答万章,则有“狂者进取”之语,然赵岐注亦谓“ 狂者进取大道,而不得其正”,不知《正义》之言何所出也。 十七El(10月12,日) 《黍离》疏释“吴天,苍天”。郑既言《尔雅》不误,而又从《欧阳尚书》说。郑《尔雅》与孙郭本异,故许慎既载今《尚书》说,即言“《尔雅》亦云”,明见《尔雅》与欧阳说同。 同大儿闲步海上,因思东坡“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清林没晚潮”之句。 十九日(10月14日) 闻宋芝山北闱之捷。 与儿过曾云,出示手集录耿螺未刻稿,并许以《十三经名文抄》借我。 “齐有一女,二家求之。其家语其日:‘汝欲东家则左袒,汝欲西家则右袒。’其女两袒,父母问其故,对日:‘愿东家食而西家息。,以东家富而丑,西家贫而美也。”杨子让注竹坨《嫁女词》,云出《战国策》。钱辛楣谓《国策》无此语,亦曾云云。予按《艺文类聚》引《风俗通》,杨子盖误记。 许甥懋堇来,言梅会里口氏所藏书画欲售。武原彭正亭曾与估价,约三千金。彭临死,谓其子日:“ 依吾估之直,三折可买之。” 嘉禾叶万春收罗古玩,多作伪以愚俗人。 古戈之传于今者,胡有孔三口,所以固秘也。内有孔一,不知何所用。予按:《诗·清人》“二矛重乔”,笺云:“乔,矛矜近上及室题①,所以悬毛羽。”孔疏日:“矜,谓矛柄也。室,谓矛之銎孔题识也。言乔者,矛之柄,近于上头及矛之銎室之下,当有物以题识之。其题识者,所以悬羽毛也。二矛于其上头皆悬羽毛以题识之②,似如重累相负荷然,故《毛传》谓之‘累荷’。经传不言矛有毛羽,郑以时事言之,犹今之鹅毛槊也。据此,矛有銎孑L,可以悬毛羽为题识,则戈亦可以题识悬毛羽,故内有孔可以銎,而悬毛羽为题识耳。” 廿五日(10月20日) 曾云来还《姑苏志》《四家宫词》,并以马衍斋所注《苏诗》一册见示卷一至卷口,乃朱翠庭刻王注本,马有补注。每首后亦载和诗注,视查注较少,亦有查所未及者。或云,查注实胚胎于马。东坡《新城道中》诗二首,旧本皆然,惟查注依方回《瀛奎律髓》之语,以第二首为新城令晁瑞友和作。予观诗有云“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瑞友岂自夸其所治之美而已②为官之清乎?疑东坡用前韵以赠晁令耳,当从旧本。下又云:“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亦似行役口气,而非作令者语也。 以物置碗,匠人远立视之,不见盛水于碗,则见此即坎中一画意也。《粉墨春秋》。 廿六日(10月21日) 宋芝山刻铜章,往往倩一周姓者为之捉刀。周,南人,久留都门。亦曾云云。 《王注苏诗》,明吴兴茅维孝若刻本下有“芟阅 ”二字,盖注已非梅溪原本矣。 翁覃溪洗马得宋刻《施注苏诗》全本,曾云尝一见。覃溪宝惜之,不与人手触,略一翻便亲捧入内。小雅云:“是即牧仲所据以刊本,其缺数卷乃邵长蘅补注,但存注,为邵芟,甚可笑。” 济阳郡公丁普郎,初为陈友谅将,后归降。从征友谅,身被十余创,首既脱,犹持兵戟,植立舟中。 良记。自小桐溪解舟游武林,薄暮上长河堰。 《寿传》:“女贽不过榛、栗、枣、修。”《正义》日:“先儒以为栗取其战栗;枣取其早起;修取其自修也。”《疏》释云:“惟榛无说,盖以榛声近虔,以其虔于事也。”按:《字典》云:“又叶渠年切。①司马相如《吊二世赋》:‘汩减鞭以永游兮,注平皋之广②衍。观众树之蓊茇兮,览竹林之榛榛。 ’衍,平声。” 廿七日(10月22日) 午刻人郡。 知不足斋过。雨,还舟。是夕冲雨,访小疋嵩门,迨二鼓而别。翟晴江先生以《尔雅补郭》从金华属小疋寄赠,又从小疋借得孔荭谷刊《诗毛郑考正》,乃戴③东原作。 廿八日(10月Z3日)过绿饮贞复堂。魏叔子出示陈珉兰竹卷。 廿九日(10月24日) 巳刻解舟东归。黄昏过修川。是夕二更地△④。 晦日(10月25日) 雨。 初二日(10月27日) 横涨桥焚黄。至袁花。 初六日(10月31日) 雨。儿媳率孙女辈上省。河庄书来,知竹房有母丧。 初七日(11月1日)《诗·豳风》正义:“武王年九十三而崩”,时成王十岁,是武十四岁始生成王也。又以“文王崩之明年,而生成王”。夫八十外之人,又居丧而生子,皆不可解也。王肃以为“文王崩年,成王已三岁,武王崩之年,成王年十三”,则庶乎近之。 偶感寒疾。 初八日(11月2日) 松霭书来,问久不过著书斋,病枕口占一律报之。P9-11 |
| 序言 | |
说实话,我对“丛刊”这个概念总是抱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有时候它们太过庞杂,整理起来让人望而却步;但有时候,它们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套丛刊的品相看起来非常精良,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通常阅读历史文献时,对纸张的耐久度有一定要求,毕竟是需要反复翻阅和做标记的。从目前初步的触感判断,这套书的用纸和装订质量非常可靠,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更关注的是其收录标准的严谨性。出版者是如何界定“稀见”的?是基于存世量的稀少,还是基于内容上的敏感度或独特性?如果能有一个清晰的选编导言来阐释这些标准,那就更完美了,能帮助读者更好地定位这些史料在整个历史图景中的位置和意义。
评分最近几个月我一直在关注一些关于近代知识分子生活状态的研究,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可能是那种深入到日常生活肌理中的微观叙事。这套丛刊的命名方式,尤其是提及“日记”一类私密文书,让我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私人的记录往往比官方文件更加真实、更少修饰。我期待着能在其中看到那些历史人物在台前光环褪去后的真实面貌、他们的困惑、他们的喜悦,甚至是那些琐碎的日常开销记录。这些细碎的碎片,恰恰是还原历史真实温度的关键。如果这些日记能尽可能地保持原始的笔迹和语境,哪怕有些晦涩难懂,那也比经过过度解读和美化的文本更有研究价值。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一些关于特定时期社会思潮变迁的资料,发现市面上许多二手书店里流通的旧版史料往往有残缺或破损,阅读体验大打折扣。所以,当看到这套“正版新书”的出现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它承诺提供的是“稀见史料丛刊”,这本身就是对学术界一个不小的贡献。我希望它能填补目前研究中的空白,提供一些未曾被广泛引用的第一手材料。例如,那些地方志的补充、私人信函的披露,或者是一些小型社团的内部记录。如果这些资料能以清晰可靠的影印或校订本形式呈现,那么对于任何严肃的历史研究者而言,这套书的购置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它不仅仅是丰富了书架,更是拓宽了史学研究的疆界。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更看重的是资料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很多珍贵史料的文本过于古奥,非专业人士很难下手。因此,我非常关注这套丛刊在“普及”与“专业”之间的平衡点。如果能附带一些必要的注释或者历史背景的简要介绍,哪怕只有寥寥数语,也能极大地降低阅读门槛,让更多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这些“稀见”史料的魅力。毕竟,历史的生命力在于被更多的人阅读和讨论,而不是仅仅束之高阁。这套书从外观上看,似乎是走在一条严谨学术路线上的,但我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它能提供一些“可读的”通道,让我能轻松地与那个逝去的时代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略带斑驳的纸张质感,仿佛一下子就把你拉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的选择典雅又不失现代的易读性,对于研究者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便利。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从装帧和引人入胜的标题来看,我就能预感到这套丛刊的价值。它不仅仅是史料的汇编,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博物馆之旅,让你对那个时代的风貌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显示了出版方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读者的尊重。期待能从中挖掘出那些被主流叙事忽略的、鲜活的细节,那种“活的”历史,远比教科书上的干巴巴的结论要迷人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