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柳河东集(上下) 平装 |
| 作者 | (唐)柳宗元 |
| 定价 | 59.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49818 |
| 出版日期 | 2010-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0.781Kg |
| 内容简介 | |
| 柳宗元(公元七七——八一九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任柳州刺史,因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的思想家、文学家。 柳宗元在政治上主张革新。他当过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主张革新的政治团体,参与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一些改革。 柳宗元在文学上,发起散新运动。他倡导内容充实形式生动的文章,反对追求形式、内容空洞的文风。他自己所写的不少散文,反映了的社会内容,艺术上也达到了的水平。 柳宗元逝世后,刘禹锡将他留下来的著作编成《柳河东集》共三十卷。宋代世彩堂刻木,河东先生集。则分为四十五卷、外集二卷。这个刻本的注释,在诠解典实与说明作品的历史背景等方面,收集了较多材料,但疏漏、错误也不少。一九六○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影印宋世彩堂本断句排印,影印本所加的外集补遗和附录部分也一仍其旧,并增加了《柳先生年谱》和《宝礼堂宋本书录》两个部分。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卷 雅詩歌曲 獻平淮夷雅表 平淮夷雅 鏡歌鼓吹曲 貞符 眎民詩 第二卷 賦 佩韋賦 瓶賦 牛賦 解祟賦 懲谷賦 閡生賦 夢歸賦 囚山賦 愈膏盲疾賦 第三卷 論 封建論 四維論 天爵論 守道論 時令論上下 断刑論上下 辯侵伐論 六逆論 第四卷 議辯 晉文公問守原顬 駁復雠議 桐巢封弟辯 辯列子 辯文子 论语辨二篇 辨鬼谷子 辨晏子春秋 辨亢君子 辨鹖冠子 第五卷 碑 第六卷 碑 第七卷 碑贴 第八卷 行状 第九卷 表铭碣诔 第十卷 誌 第十一章 誌碣诔 第十二卷 墓表誌 第十三卷 墓誌 第十四卷 对 第十五卷 问答 第十六卷 说 第十七卷 传 第十八卷 骚 第十九卷 弔赞箴戒 第二十卷 铭杂题 第二十一卷 题序 第二十二卷 序 第二十三卷 序 第二十四卷 卷 第二十五卷 序 第二十六卷 记 第二十七卷 记 第二十八卷 记 第二十九卷 记 第三十卷 书 第三十一卷 书 第三十二卷 书 第三十四卷 书 第三十五卷 啓 第三十六卷 啓 第三十七卷 表 第三十八卷 表 第三十九卷 奏状 第四十卷 祭文 第四十一卷 祭文 第四十二卷 古今诗 第四十三卷 古今诗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整体来看,这套丛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现代读者与古典文学的桥梁。它没有因为追求“学术纯粹”而变得高高在上,也没有因为追求“大众化”而牺牲掉文本的严肃性。更难得的是,它在现代阅读习惯日益碎片化的今天,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那种文字散发出的那种穿越时空的魅力,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阅读过去的文字,更是在与那位文学大家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每一次重新阅读,都能感受到文字背后那份深沉的士人情怀和对世事的洞察。对于任何想要系统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精髓,特别是对某一特定文学流派有深入兴趣的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是值得投入时间去细细品味的佳作,它提供的阅读价值远远超出了书本本身的定价。
评分这套书的翻译或者说校注水平,绝对是体现其价值的关键所在。我习惯性地对比了几个我熟悉的篇章,发现这套丛书的注释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它不像某些版本只是简单地解释生僻字词,而是深入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典故出处,甚至是对不同历史时期学者观点的引用和对比。有些句子,单看字面意思可能平淡无奇,但经过注释的解读后,瞬间能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政治抱负或人生感慨,那种文学的张力一下子就出来了。而且,注释的语言风格也处理得很到位,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但又不会用过于晦涩的术语把普通读者拒之门外。对于我这种非专业研究者来说,这样的注释是最好的平衡点——既能满足我探究原意的需求,又不会因为太过专业而让我望而却步。阅读体验因此变得非常丰富,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向导,娓娓道来每一处景致背后的故事和典故。
评分从便携性和使用频率的角度来看,平装版本的选择也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决策。虽然硬壳精装更有收藏价值,但说实话,如果一本书你打算经常带着、随时翻阅,平装的轻便性就体现出来了。这套书的纸张虽然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但整体重量控制得相当好,放在包里不会成为负担。我经常在通勤路上或者午休时间拿出来看上几篇,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如果书太重太厚,很容易就放弃了。平装版也意味着它更适合“使用”,而不是仅仅“供奉”。我注意到边角处理也比较耐用,不像有些平装书一翻几次就容易散页或掉皮。这表明出版方在考虑读者日常使用习惯时,是做到了兼顾美观与实用的。它鼓励你真的去“用”它,去圈点、去标记,让这本书真正成为你个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束之高阁的装饰品。
评分我得说,光是从内容筛选和整理的角度来看,这套丛书的选目和编排就非常独到。它不像市面上某些版本那样堆砌所有能找到的篇目,而是经过了精心的取舍和结构化的梳理,让阅读的脉络更加清晰。我特别欣赏它在体例上的严谨性,对于一些存疑的篇章,处理得非常审慎,既没有武断地下结论,也没有完全回避,而是以一种学术的态度呈现给读者。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位文学大家的作品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文学史上的很多争论和考证,本身就是研究的一部分。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很多我之前理解得比较片面或者有偏差的地方,都能在新的篇章结构和注释的启发下得到修正和深化。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份带有导向性的研究指南,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这样编排”,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种编排的智慧,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每次翻阅都有新的发现。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种古朴的色调和字体,就让人觉得很有分量。我一直很喜欢这种纸质书的触感,翻页的时候那种沙沙的声音,和电子阅读完全是两种意境。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新书特有的油墨香气混着纸张的纤维味,瞬间就把我拉回到一个更安静、更专注的阅读空间里。尤其注意到里面的版式设计,注释和正文的排版处理得非常精妙,既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又不会让那些需要参考的注释显得突兀。很多经典丛书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细致,要么注释挤在一起看着很累,要么干脆给的太少,但这一套的处理方式,让人感觉作者和编者对读者的体验是真正花过心思的。对于我这种喜欢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查阅背景资料的人来说,这种细节上的考量简直是福音,让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都能得到兼顾,而不是被阅读媒介本身所束缚。翻开第一页,那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也油然而生,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简单的书,而是在触摸一段流动的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