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龙榆生学术论文集 |
| 作者 | 龙榆生 |
| 定价 | 78.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84574 |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收龙榆生学术论文44篇,其中词学论文31篇,前以编成《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今据各类期刊及手稿增补论文13篇,两者裒为一集,以论文发表时间为序(讲义以刊印时间、未刊稿以写作时间),以观龙先生治学全貌。 |
| 作者简介 | |
|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晚年以字行,号忍寒。1902年4月26日出生于江西万载,1966年11月18日病逝于上海,曾任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龙榆生的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20世纪较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主编过《词学季刊》。编著有《风雨龙吟室词》、《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他和商务印书馆合作,也编选了很多普及性读物及中学国文补充读本,参与了所谓“民国老课本”的构建。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龙榆生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20世纪的词学三大家。三位词学大师各有侧重,夏承焘先生主要做专题研究,做了很多重要词人的年谱;唐圭璋先生侧重于词学方面的文献整理,主编了《全宋词》、《全金元词》;龙榆生先生则主要是从事词学评论。词学研究界一般认为现代词学学科的建立,龙榆生贡献较大。这与他词学史、韵文史、词曲概论性质的专著有关,也与他《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受众颇大有关,更与他曾主编《词学季刊》和《同声月刊》两大杂志有关。所以,龙榆生全集的整理,实际上是一个梳理现代意义上的词学学科建立的过程。从专著到词选,再到词学题跋,比较全面地呈现出20世纪词学发展的一个走向和轮廓。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花了点时间仔细研究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和章节编排,整体逻辑性非常强,可以看出作者在构建学术体系时所下的苦心。从宏观的理论框架到具体的个案分析,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完全没有那种东拉西扯、缺乏主线的松散感。尤其是其中关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文献考证部分,那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分析方法,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的侦探小说,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去探寻最终的结论。而且,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大量引用的旁证和对前人观点的梳理与批判,都做得非常到位,既展现了扎实的学养,又不失自己的独立思考,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知识的更新。这种结构上的严谨和内容的丰富性,使得这本书即便是不做专业研究的人,也能从中领略到学术探索的魅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坦白说,起初我对于是否能完全理解书中所有高深的概念是持保留态度的,毕竟学术前沿的知识总是有一定的门槛。但是,这本书在处理一些难点时所采用的注释系统和索引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体现了极高的用户友好性。那些详尽的脚注,不仅解释了专业术语,还提供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延伸阅读的线索,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导读作用。当我遇到不确定的地方时,翻阅索引和参考资料部分,总能迅速找到我需要的补充信息,使得阅读过程非常流畅,不会因为知识的断裂感而产生挫败感。这种细致入微的辅助设计,让这本书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地展现,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研究者,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真正做到了兼顾广度和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典雅的气质,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觉得很有分量。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体排版考究,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从整体的视觉体验来看,出版方确实在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这对于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来说,无疑是加分项。封面选用的那种深沉的色调,配上简洁的烫金文字,透露出一种学术的厚重感和历史的沉淀。我特别留意了装订方式,看得出是用心制作的,希望它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成为我案头常备的珍本。翻开扉页,那些细致的校对痕迹和严谨的出版信息,都让人感受到出版团队对知识的尊重。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让人在捧读时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行文风格。我发现作者的叙述语言既有学术的精准和凝练,又巧妙地融入了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理论探讨,读起来也充满了韵味和张力。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式语言,而是更接近于一位博学的长者在向你深入浅出地阐述他的研究心得。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复杂的概念和微妙的学派差异时,作者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或最清晰的界定,让人茅塞顿开。那种在行文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洞察力,真的让人拍案叫绝。读着读着,我甚至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作者构建的那个思想世界,跟随他一起在历史的迷雾中探寻真相。这种既能保持学术的深度,又能兼顾阅读的愉悦感,是很多学术著作难以企及的平衡。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触动,在于它所展现出的一种独立而坚韧的学术精神。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面对学术难题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探索欲望和批判性的思维习惯。这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一场思想的较量。作者敢于挑战既有的定论,敢于对公认的观点提出质疑,并且能够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新见解。这种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研究态度,远比书本上的具体结论更具启发意义。它激励着每一个读者,去思考自己所处领域中的“不言自明”之处,去审视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教条。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熏陶,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学术探究,需要的是勇气、毅力和对真理不懈的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