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浩歌堂诗钞 |
| 作者 | 陈去病 张夷 标点 |
| 定价 | 58.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81832 |
| 出版日期 | 2016-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陈去病的诗大多为咏怀之作,集中抒发了诗人推翻清朝统治的壮志。《将赴东瀛赋以自策》写离乡去国,探求救国真理的愿望。《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汉》写年华虚度而所志不遂的怅惘。《图南一首赋别》劝慰妻子以补天填海的千秋大业为重,不必为远别感伤。《访安如》写向挚友辞行,“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相信尽管道路崎岖,但终有胜利相见的一日。其病倩词也颇可读。 |
| 作者简介 | |
| 陈去病(1874—1933),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 ,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1933年,病逝于故乡同里镇。 张夷,陈去病外孙。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南社学会理事,江苏省南社研究会副会长,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学院园林教授。 |
| 目录 | |
| 序言…………………………………………………………钱仲联1 前言…………………………………………………………杨天石1 浩歌堂诗钞…………………………………………………………1 浩歌堂诗续钞………………………………………………………192 浩歌堂诗补钞………………………………………………………257 病倩词 附联语箴铭…………………………………………………313 附录一 巢南诗话……………………………………………………337 附录二 镜台词话……………………………………………………368 附录三 病倩词话……………………………………………………373 附录四 相关序跋资料辑录…………………………………………377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我对新出版的诗集大多抱持着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少了些沉淀。但《浩歌堂诗钞》真的给了我一个惊喜。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没有矫饰,没有为了迎合某种潮流而刻意为之的痕迹。诗中所流露的对故土的眷恋、对友人的珍重,都写得极其自然,如同从胸腔里喷薄而出,带着温度和力度。我反复读了那几首怀古咏史的篇章,作者描绘历史人物的角度非常独特,不是简单的歌功颂德或一味批判,而是带着一种俯视历史长河后的理解与叹息。这种平衡感极难把握,却被他拿捏得游刃有余。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充分考虑了阅读体验,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留白得当,让眼睛在长时间阅读后也不会感到疲惫。整体感觉就是:这是一位真正懂得诗歌的诗人,他尊重文字,更尊重阅读他的读者。这种用心,从诗到装帧,无处不体现。
评分拿到《浩歌堂诗钞》后,我最深的感受是,这简直是一场关于“时间”的对话。诗人似乎拥有穿梭古今的魔力,他能将千年以前的哲思与眼下生活的琐碎完美地熔铸在一起。我尤其欣赏其中探讨“人生虚妄”的组诗,那份看透世事却又不失热忱的豁达,让人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找到了一丝宁静的锚点。他不像某些新派诗人那样过度依赖晦涩的象征或突兀的意象来营造“深度”,而是用极其工整、古典的格律,包裹着极其现代的困惑和反思。这种“古为今用”的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细读之下,你会发现他对仗的精妙,对典故的化用,都显示出深厚的学养。读这类诗集,最怕的就是读完后脑袋里只剩下几个孤立的词语,而浩歌堂的诗不同,它们是连贯的、有结构的,读完一首,你的思维会被引导着走向更深远的联想。这不仅仅是一本诗集,它更像是一本引发你对自身存在进行深刻反思的哲学小册子,只不过它的语言是诗意的、凝练的。
评分这部浩歌堂诗钞,我可是等了好久才抱到手的!初翻几页,就被那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气韵给镇住了。这位作者的笔力,简直可以用“雄浑”二字来形容,尤其是在描摹山川景物和抒发家国情怀时,那种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仿佛能让人亲眼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景象。诗歌的音韵处理也极为讲究,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完全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故作高深”。更难得的是,诗中融入了大量古典意象,却又没有流于俗套,而是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比如他对“月”的咏叹,时而是清冷的边塞之月,时而是故乡窗前的温柔,每一次出现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情感的层次。这本书的装帧也相当雅致,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让人心生敬意,想必也是对诗歌精神的一种尊重吧。对于喜欢唐诗宋词那种传统美学,又渴望在当代作品中寻找精神共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珍藏。我已经开始计划着周末找个安静的茶馆,泡上一壶好茶,慢慢品读其中的每一篇章了。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性”的审美体验。很多现代诗歌追求的是“陌生化”的表达,而《浩歌堂诗钞》则在熟悉的语言框架下,挖掘出了语言最深层的表现力。举个例子,诗人描写一个普通的“雨夜”,他没有用铺天盖地的比喻,而是通过对窗外声响的精确捕捉和对室内光影的细腻描摹,构建了一个极其立体、可感的世界。这种克制而精准的描绘,比任何夸张的抒情都要来得有力。我发现自己读完后,走路都会不自觉地留意周围的环境细节,似乎是被诗人的观察力感染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其内在的哲学思辨,它不仅仅是描摹外物,更是在探究“何为人,何为美”的终极命题。它不需要你具备深厚的古典文学背景才能欣赏,只要你拥有一颗愿意去感受美的、开放的心灵,就能从中汲取到属于你自己的养分。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能发现新大陆的佳作。
评分最近生活压力比较大,正好需要一些能让人“抽离”出来的精神食粮。《浩歌堂诗钞》恰好满足了我这个需求。它的语言风格乍一看似乎偏向传统,但细品之下,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股强大的韧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首写于特定节气的组诗,他捕捉到了节气更迭中最微妙的情绪变化——比如秋日里那种略带萧瑟却又饱满的成熟感。这些诗歌像是被精心打磨过的宝石,每一面都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芒。当你心情低落时,读到其中激昂向上的句子,仿佛能瞬间被注入一股力量;当你过于兴奋时,读到其中沉静内敛的韵味,又能使心神平静下来。可以说,这本书具有极强的“情感调节”功能。它不是那种让你沉溺于伤春悲秋的文字,而是引导你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得失,这点对我极为重要。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听到作者的朗诵会,想必现场听感会更加震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