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新书--浩歌堂诗钞

正版 新书--浩歌堂诗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去病 张夷 标点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唐诗
  • 宋诗
  • 浩歌堂
  • 诗钞
  • 古典文学
  • 文学
  • 文化
  • 新书
  • 正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易宝易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1832
商品编码:3002468566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新书--浩歌堂诗钞
作者 陈去病 张夷 标点
定价 58.00元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81832
出版日期 2016-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陈去病的诗大多为咏怀之作,集中抒发了诗人推翻清朝统治的壮志。《将赴东瀛赋以自策》写离乡去国,探求救国真理的愿望。《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汉》写年华虚度而所志不遂的怅惘。《图南一首赋别》劝慰妻子以补天填海的千秋大业为重,不必为远别感伤。《访安如》写向挚友辞行,“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相信尽管道路崎岖,但终有胜利相见的一日。其病倩词也颇可读。


   作者简介
陈去病(1874—1933),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 ,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1933年,病逝于故乡同里镇。
张夷,陈去病外孙。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南社学会理事,江苏省南社研究会副会长,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学院园林教授。


   目录
序言…………………………………………………………钱仲联1
前言…………………………………………………………杨天石1
浩歌堂诗钞…………………………………………………………1
浩歌堂诗续钞………………………………………………………192
浩歌堂诗补钞………………………………………………………257
病倩词 附联语箴铭…………………………………………………313
附录一 巢南诗话……………………………………………………337
附录二 镜台词话……………………………………………………368
附录三 病倩词话……………………………………………………373
附录四 相关序跋资料辑录…………………………………………377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浩歌堂诗钞:一曲时代的挽歌,一段人生的回响 “浩歌堂诗钞”,这几个字本身便承载着一种苍劲而悠远的意境。它并非寻常的纸上风雅,而是将岁月沉淀的情感,将时代变迁的印记,将个体生命深处的呐喊,融汇于字里行间,奏响一曲或激昂、或低沉、或婉转、或苍凉的生命长歌。 这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诗集,它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盛装着一位智者的目光,一位行者的足迹,一位感悟者的心跳。打开这本诗集,如同推开一扇通往广阔心灵世界的门,迎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人文气息,是深刻的思想碰撞,是触及灵魂的共鸣。 一、 时空的织锦:历史的回声与时代的脉搏 “浩歌堂诗钞”并非凭空而生,它深深植根于所处的时代土壤,并与历史的宏大叙事紧密相连。诗人以其敏锐的触角,捕捉着时代的潮汐,感受着历史的温度。 诗集中,我们能听见远古的钟声在回响。那些关于先贤的敬仰,对传统文化的追溯,对民族精神的寻觅,都化作一首首庄重而肃穆的诗篇。它们如同历史的年轮,记录着文明的传承,传递着民族的血脉。诗人并非简单地复述历史,而是从中提炼出永恒的价值,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让我们在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同时,诗集也毫不回避当下。面对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与挑战,诗人并未选择沉默或逃避。他以直率的笔触,描绘着高速发展中的城市景观,记录着人们在变革浪潮中的喜怒哀乐,反思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困境,探寻着个体在群体洪流中的定位。这些诗篇,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所处的现实,引发我们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深思。 或许,诗集中还会有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咏叹,对某些时代人物的评价。这些评价,或许带着赞美,或许带着惋惜,或许带着批判,但都饱含着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独特洞察。它们并非简单的叙事,而是通过诗意的语言,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物的复杂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我们在诗句中重温那些令人难忘的片段。 二、 心灵的画卷:个体的情感与生命的轨迹 除了宏大的时代叙事,“浩歌堂诗钞”更是一部关于个体生命体验的细腻描摹。它深入到人性的幽微之处,挖掘出人类情感的各种面向。 在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情的纯粹与复杂。诗人或许会用轻柔的笔触,描绘初恋的青涩与羞怯,用深情的语言,抒发相思的苦楚与缠绵,用豁达的胸襟,反思失恋的痛苦与释然。这些关于爱的诗篇,没有落入俗套,而是以真挚的情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想起生命中那些曾经的遇见与告别。 友情,在诗集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诗人或许会描绘与知己相遇的欣喜,共患难时的情谊,别离时的不舍。这些诗篇,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孤独的时刻,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连接。 而亲情,更是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诗集中,或许会有对父母的感恩,对子女的关怀,对家人的思念。这些诗篇,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体会到血浓于水的深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力量。 除了这些普世的情感,“浩歌堂诗钞”也可能触及个体更深层次的挣扎与探索。比如,关于孤独的体悟,关于存在的困惑,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诗人用诚恳的笔触,剖析内心的矛盾与不安,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这些诗篇,或许带着一丝忧郁,但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面对,一种不屈的抗争,一种对生命的热爱。 三、 哲思的火花:智慧的启迪与生命的洞见 “浩歌堂诗钞”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智慧的结晶。诗人在观察生活、体悟人生中,凝结出深刻的哲思,为读者带来启迪。 诗集中,或许会闪烁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命运起伏的理解。诗人并非宿命论者,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看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他或许会用富有哲理的语言,阐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引导读者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在成功面前保持谦逊。 关于生死,是人类永恒的命题。诗集或许会触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对死亡的敬畏,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诗人并非以悲观的态度看待生死,而是将死亡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强调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意义。这些诗篇,带着一种超脱的智慧,引领我们思考生命的本质,珍视活着的当下。 此外,诗集可能还会包含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对道德伦理的思辨。诗人以其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洞察,剖析人性的复杂性,揭示社会的弊端,呼唤真善美的回归。这些诗篇,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内心的角落,引导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成为更善良、更正直的人。 四、 艺术的追求:语言的魅力与意境的营造 “浩歌堂诗钞”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除了其丰富的内容,更在于其精湛的艺术表现。诗人对语言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对意境的营造更是独具匠心。 诗集中的语言,或许朴实无华,如流水般自然流畅;或许雕琢精炼,如珠玉般熠熠生辉。诗人能够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将抽象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具象化,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意象的运用是诗歌的灵魂。“浩歌堂诗钞”中,诗人善于选取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鸟、风雨等,并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与变化,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意境。这些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婉约细腻,或深邃悠远,都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在诗歌的世界里遨游。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也是诗歌不可或缺的要素。“浩歌堂诗钞”中,诗人或许会遵循传统的格律,也或许会运用现代自由诗的节奏,但无论何种形式,都能够保证诗歌的音乐美,使其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 结语 “浩歌堂诗钞”,它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诗集。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发现;每一次感悟,都会有新的升华。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更能够启发我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的深刻思考。 它如同一个无声的向导,引领我们穿梭于历史的星河,漫步于心灵的 garden,感受生命的脉搏,体悟智慧的光芒。这本诗集,是诗人留给世界的礼物,也是我们与时代、与自我对话的窗口。在喧嚣的尘世中,它提供了一片宁静的港湾,让我们得以沉淀,得以反思,得以获得前行的力量与勇气。 “浩歌堂诗钞”,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境界,一种对美好事物永不磨灭的追求。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这首生命的浩歌,体味这回荡在岁月中的悠长余音。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新出版的诗集大多抱持着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少了些沉淀。但《浩歌堂诗钞》真的给了我一个惊喜。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没有矫饰,没有为了迎合某种潮流而刻意为之的痕迹。诗中所流露的对故土的眷恋、对友人的珍重,都写得极其自然,如同从胸腔里喷薄而出,带着温度和力度。我反复读了那几首怀古咏史的篇章,作者描绘历史人物的角度非常独特,不是简单的歌功颂德或一味批判,而是带着一种俯视历史长河后的理解与叹息。这种平衡感极难把握,却被他拿捏得游刃有余。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充分考虑了阅读体验,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留白得当,让眼睛在长时间阅读后也不会感到疲惫。整体感觉就是:这是一位真正懂得诗歌的诗人,他尊重文字,更尊重阅读他的读者。这种用心,从诗到装帧,无处不体现。

评分

最近生活压力比较大,正好需要一些能让人“抽离”出来的精神食粮。《浩歌堂诗钞》恰好满足了我这个需求。它的语言风格乍一看似乎偏向传统,但细品之下,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股强大的韧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首写于特定节气的组诗,他捕捉到了节气更迭中最微妙的情绪变化——比如秋日里那种略带萧瑟却又饱满的成熟感。这些诗歌像是被精心打磨过的宝石,每一面都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芒。当你心情低落时,读到其中激昂向上的句子,仿佛能瞬间被注入一股力量;当你过于兴奋时,读到其中沉静内敛的韵味,又能使心神平静下来。可以说,这本书具有极强的“情感调节”功能。它不是那种让你沉溺于伤春悲秋的文字,而是引导你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得失,这点对我极为重要。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听到作者的朗诵会,想必现场听感会更加震撼。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性”的审美体验。很多现代诗歌追求的是“陌生化”的表达,而《浩歌堂诗钞》则在熟悉的语言框架下,挖掘出了语言最深层的表现力。举个例子,诗人描写一个普通的“雨夜”,他没有用铺天盖地的比喻,而是通过对窗外声响的精确捕捉和对室内光影的细腻描摹,构建了一个极其立体、可感的世界。这种克制而精准的描绘,比任何夸张的抒情都要来得有力。我发现自己读完后,走路都会不自觉地留意周围的环境细节,似乎是被诗人的观察力感染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其内在的哲学思辨,它不仅仅是描摹外物,更是在探究“何为人,何为美”的终极命题。它不需要你具备深厚的古典文学背景才能欣赏,只要你拥有一颗愿意去感受美的、开放的心灵,就能从中汲取到属于你自己的养分。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能发现新大陆的佳作。

评分

这部浩歌堂诗钞,我可是等了好久才抱到手的!初翻几页,就被那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气韵给镇住了。这位作者的笔力,简直可以用“雄浑”二字来形容,尤其是在描摹山川景物和抒发家国情怀时,那种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仿佛能让人亲眼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景象。诗歌的音韵处理也极为讲究,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完全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故作高深”。更难得的是,诗中融入了大量古典意象,却又没有流于俗套,而是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比如他对“月”的咏叹,时而是清冷的边塞之月,时而是故乡窗前的温柔,每一次出现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情感的层次。这本书的装帧也相当雅致,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让人心生敬意,想必也是对诗歌精神的一种尊重吧。对于喜欢唐诗宋词那种传统美学,又渴望在当代作品中寻找精神共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珍藏。我已经开始计划着周末找个安静的茶馆,泡上一壶好茶,慢慢品读其中的每一篇章了。

评分

拿到《浩歌堂诗钞》后,我最深的感受是,这简直是一场关于“时间”的对话。诗人似乎拥有穿梭古今的魔力,他能将千年以前的哲思与眼下生活的琐碎完美地熔铸在一起。我尤其欣赏其中探讨“人生虚妄”的组诗,那份看透世事却又不失热忱的豁达,让人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找到了一丝宁静的锚点。他不像某些新派诗人那样过度依赖晦涩的象征或突兀的意象来营造“深度”,而是用极其工整、古典的格律,包裹着极其现代的困惑和反思。这种“古为今用”的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细读之下,你会发现他对仗的精妙,对典故的化用,都显示出深厚的学养。读这类诗集,最怕的就是读完后脑袋里只剩下几个孤立的词语,而浩歌堂的诗不同,它们是连贯的、有结构的,读完一首,你的思维会被引导着走向更深远的联想。这不仅仅是一本诗集,它更像是一本引发你对自身存在进行深刻反思的哲学小册子,只不过它的语言是诗意的、凝练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