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国学典藏:苏轼词集 |
| 作者 | 苏轼,刘尚荣 校,傅幹 注 |
| 定价 | 38.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84383 |
| 出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苏轼词内容广阔,气魄雄伟,语言朴素,一反过去绮罗香泽及离情别绪的局限,是宋词空前的划时代的革新,也是宋词进一步的发展。《苏轼词集/国学典藏》备搜苏轼词作品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和系年,为读者欣赏苏轼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 校证凡例 注坡词序 卷一 水龙吟四首 其一(古来云海茫茫) 其二(楚山修竹如云) 其三(似花还似非花) 其四(小舟横截春江) 满庭芳五首 其一(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其二(香叆雕盘) 其三(蜗角虚名) 其四(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其五(三十三年,漂流江海) 水调歌头五首 其一(落日绣帘卷) 其二(安石在东海) 其三(明月几时有) 其四(昵昵儿女语) 其五(离别一何久) 卷二 满江红五首 其一(忧喜相寻) 其二(江汉西来) 其三(东武南城) 其四(清颍东流) 其五(天岂无情)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念奴娇(大江东去) 西江月十三首 其一(公子眼花乱发) 其二(小院朱栏几曲) 其三(怪此花枝怨泣) 其四(闻道双衔凤带) 其五(点点楼头细雨) 其六(龙焙今年绝品) 其七(别梦已随流水) 其八(世事一场大梦) 其九(莫叹平齐落落) 其十(玉骨那愁瘴雾) 其十一(照野弥弥浅浪) 其十二(三过平山堂下) 其十三(昨夜扁舟京口) 卷三 戚氏(玉龟山) 醉蓬莱(笑劳生一梦)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临江仙十二首 其一(细马远驮双侍女) 其二(诗句端来磨我钝) 其三(我劝髯张归去好) 其四(自古相从休务日) 其五(忘却成都来十载) 其六(樽酒何人怀李白) 其七(九十日春都过了) 其八(四大从来都遍满) 其九(一别都门三改火) 其十(多病休文都瘦损) 其十一(夜饮东坡醒复醉) 其十二(冬夜夜寒冰合井) 渔家傲四首 其一(千古龙蟠并虎踞) 其二(送客归来灯火尽) 其三(皎皎牵牛河汉女) 其四(一曲《阳关》情几许) 卷四 定风波九首 其一(两两轻红半晕腮) 其二(莫听穿林打叶声) 其三(与客携壶上翠微) 其四(莫怪鸳鸯绣带长) 其五(千古阮步兵) 其六(雨洗娟娟嫩叶光) 其七(好睡慵开莫厌迟) 其八(月满苕溪照夜堂) 其九(谁羡人间琢玉郎) 南乡子十四首 其一(晚景落琼杯) 其二(寒雀满疏篱) 其三(不到谢公台) 其四(霜降水痕收) 其五(回首乱山横) 其六(冰雪透香肌) 其七(东武望余杭) 其八(凉簟碧纱厨) 其九(裙带石榴红) 其十(旌旗满江湖) 其十一(天与化工知) 其十二(寒玉细凝肤) 其十三(怅望送春杯) 其十四(何处倚阑干) 卷五 洞仙歌二首 其一(江南腊尽) 其二(冰肌玉骨)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阅读的体验,有时候和咖啡的品尝有异曲同工之妙,需要一个安静的氛围和专注的心神。这本词集给了我极佳的沉浸感。我通常会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下,开始我的阅读之旅。这本书的纸张在光线下呈现出一种柔和的米黄色调,这使得眼睛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刺眼疲劳,这对于沉浸式阅读体验至关重要。我喜欢那种翻页时发出的轻微的“沙沙”声,它像是为我阅读的每一首词奏响的序曲。更棒的是,它的开本大小非常适中,无论是双手捧持还是放在膝上翻阅,都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感,让你愿意花上几个小时,在词句的海洋里徜徉而不觉倦怠。这种实体书带来的仪式感和物质的触感,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替代的,它让阅读苏轼的词不再是信息的获取,而是一种心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作为一个喜欢收藏古籍仿品的“老书虫”,我对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的“小动作”总是特别敏感。这本书在细节上处理得非常到位,体现出对原著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比如,有些描绘山水意境的词作后面,如果能配上几幅与内容风格相符的古典写意小图,哪怕只是作为装饰性的底纹,都会大大增强阅读的画面感和代入感。虽然这本词集主要以文字为主,但其整体设计风格,比如封面那种水墨晕染的质感,已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初步的审美框架。我衷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此类典藏系列,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也能在辅助阅读的视觉元素上进行更丰富的尝试,让“国学典藏”真正成为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读者的桥梁,让古典文学的魅力以最富感染力的方式延续下去。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典藏”类的书籍是抱有一点警惕的,总担心内容只是粗制滥造,徒有其表。然而,当我翻开这本《国学典藏:苏轼词集》后,我的顾虑瞬间烟消云散了。这本词集的选本和校注工作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选词的角度非常独特,没有完全拘泥于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是穿插了许多意境深远、但流传度稍逊的佳作。最让我惊喜的是注释的详尽程度和准确性。很多词句的典故出处,解释得清晰透彻,甚至连一些微妙的时代背景和苏轼本人的心境变化都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完全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注音版”。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这些细致入微的解读,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古代诗词的门槛,让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句子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苏子瞻就站在我面前,娓娓道来他的愁绪与豪迈。这种用心的学术态度,才是真正的“典藏”价值所在。
评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本《苏轼词集》的出版,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有力支持和回归。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欣赏宋词的格律之美和深厚意境,本身就是一种对浮躁心境的抵抗。我注意到,这本词集在某些词作的开头,简要介绍了该词的创作背景,可能是某次贬谪,或是与友人的唱和。这些背景知识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词的理解。比如,读到某些充满旷达之语的词作时,对照其背后可能经历的政治失意,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便显得愈发震撼人心。它不仅仅是教我们读懂了文字,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们如何以一种更超然、更具韧性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起伏。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远超书本本身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初拿到手,就被那沉稳又不失典雅的封面设计所打动。那种微微泛着光泽的纸张质感,拿在手里分量十足,让人感觉这绝非寻常的印刷品,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尤其是烫金的标题“国学典藏”,在灯光下散发出低调而奢华的光芒,让人立刻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对书籍的敬重与热爱。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极为用心,字体选择既清晰易读,又带着一丝古典韵味,间距和留白把握得恰到好处,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完全没有现代许多廉价书籍那种拥挤局促感。装帧的工艺细节,比如书脊的加固和扉页的处理,都体现出出版方对于“典藏”二字的认真态度。这不仅仅是一本可以阅读的书,更是一件可以陈列在书架上,随时拿出来把玩欣赏的物品,每次拂去书页上的微尘,都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不张扬的厚重感,让人觉得这背后蕴含的文化重量,是需要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慢慢体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