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淮南子译注(套装共2册) (全本·详注·精译) |
| 作者 | 刘安 陈广忠 陈广忠 注 |
| 定价 | 83.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82297 |
| 出版日期 | 2016-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20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被胡适称为'绝代奇书'。全书二十一卷,集秦汉黄老道家之大成。 陈广忠先生研究《淮南子》三十多年,此书稿为多年来在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本套译注书的体例增改整理而成,基本架构是作者2008年黄山书社版《淮南子斠诠》。 书的底本采用北宋本,校勘精审;'题解'部分以原题解及《要略》为基础,而又重新加以阐释;'注释'部分参照许慎、高诱旧注,并融入新的研究成果;'译文'部分以直译为主,意译次之,以正、雅为行文目标。本书扬清代朴学求实之精神,以研究、普及兼顾为原则,力在为读者提供一部新的《淮南子》研究读本。 |
| 作者简介 | |
| 陈广忠,1949年生,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汉语史、音韵学、诗词格律、古代汉语等课程的教研工作。研究《淮南子》35年。已出版主要专著25部(独著21部,合著4部)。主要有:《淮南子译注》(1990)、《刘安评传》(1996)、《淮南子科技思想》(2001)、《淮南子斠诠》(2008)、《淮南子研究书目》(2011)、《淮南子精华》(2010,主编)、《全本全注全译 淮南子》(2012)、《传世经典文白对照 淮南子》(2015)、《淮南鸿烈解》(2013,校理)、《淮南文集》(2014)、《两淮文化》(1996)、《淮河传》(2009)、《韵镜通释》(2004)、《道家与中国哲学 汉代卷》(2004,合作)、《古典文献学》(2006,合作)、《全国高考语文诗词曲文言文解题指要》(2015)等,并发表论文80余篇。 |
| 目录 | |
| 自序 卷 原道训 第二卷 俶真训 第三卷 天文训 第四卷 地形训 第五卷 时则训 第六卷 览冥训 第七卷 精神训 第八卷 本经训 第九卷 主术训 第十卷 缪称训 第十一卷 齐俗训 第十二卷 道应训 第十三卷 氾论训 第十四卷 诠言训 第十五卷 兵略训 第十六卷 说山训 第十七卷 说林训 第十八卷 人间训 第十九卷 脩务训 第二十卷 泰族训 第二十一卷 要略 主要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平时对古代哲学和思想史比较关注,但很多经典著作的阅读体验往往因为原文的晦涩难懂而大打折扣。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们这类读者量身定做的救星。它的翻译质量实在是太出色了,那种精准又不失文采的表达方式,将原本深奥的哲理阐述得清晰透彻,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我特意对比了几处原文和译文,发现译者在力求忠于原意的同时,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读者的理解视角,让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古代智慧变得触手可及。特别是那些复杂的概念和历史背景,都有详尽的注释作为支撑,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在旁边随时为你答疑解惑。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普通读者也能毫无障碍地领略到这部伟大著作的精髓。
评分我习惯在阅读时做大量的批注和标记,但这套书让我第一次产生了“舍不得下笔”的犹豫。原因在于,它的排版和设计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完整性和美感,每一页的布局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特别是页边空白的处理得当,既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供读者自我发挥,又保证了整体视觉的平衡。相比那些过于拥挤或者设计单调的版本,这套书在版式设计上体现出一种克制而高级的审美。文字的疏密有致,段落的划分清晰明了,这对于保持阅读的节奏感至关重要。阅读古籍,节奏感一旦被打乱,很容易就会走神,但这套书的版式设计,简直是为长时间、沉浸式的阅读体验量身定制的“阅读界面”,让人能心无旁骛地沉浸在文本的世界里。
评分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精致的装帧吸引了。封面设计古朴典雅,透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让人一看就知道里面是厚重的文化瑰宝。内页纸张的质量也相当不错,白皙且不易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排版印刷,细节之处的处理非常到位,比如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调整,都让人在阅读时感到非常舒适。这套书的整体设计语言,无疑是向传统文化致敬的匠心之作,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沉静而高雅的气质。我甚至忍不住多翻了几页,感受了一下那种厚实而又平滑的触感,这种对书籍本身的尊重,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可以说,从拿到书的第一眼到翻开书页,我对它的满意度就直线上升,这绝对是一套值得收藏的书。
评分说实话,我对“详注”和“精译”这样的宣传语一开始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有些夸大其词。然而,当我真正沉浸进去阅读后,才明白这绝非虚言。那些注释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存在,它不仅解释了词义,还溯源了典故,甚至连古代的社会习俗和地理知识都穿插其中,让人在阅读主文的同时,还能进行多维度的知识拓展。很多我以前困惑不解的地方,通过这些注释一下子豁然开朗。比如涉及到天文、历法或者古代官制的部分,如果不是详注的帮助,我恐怕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其他工具书才能理解一二。这套书的编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真正做到了“以读者之心为心”,让每一个知识点都能被充分消化吸收,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评分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思想的严肃读者来说,工具书的完备性是衡量一套书价值的关键指标。这套书在“全本”的基础上所做的补充工作,体现了出版方对学术严谨性的极致追求。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复述,更像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每一次阅读,我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细节或者理解到以前忽略的深层含义,这主要归功于它对原文的尊重和对细节的挖掘。我发现,即便是同一段话,在不同的阅读阶段,由于知识储备的增加,通过这套书的引导,总能得出新的感悟。它不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是一本可以伴随我学术生涯不断成长的参考资料,其价值是持续增长的,这一点对于任何注重长期学习效果的读者来说,都是最有吸引力的购买理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