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周易译注 精 |
| 作者 | 黄寿祺,张善文注 |
| 定价 | 59.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78207 |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周易译注》将《周易》全文译成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爻爻辞内在含水量义等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作了介绍,贯穿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周易》的见解与心得,是一本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具的译注本。 |
| 作者简介 | |
| 黄寿祺,字之六,号六庵,一度自号巢孙,霞浦县盐田人。民国元年生于清末秀才家庭。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易学专家。著有《汉易条例》、《六庵易话》、《六庵读礼录》、《历代易学目录考》等。 张善文,福建长乐人,1949年生。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典文献学博士点带头人。兼任国家《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特约编委、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已出版《周易译注》、《周易辞典》、《象数与义理》、《周易与文学》、《周易入门》、《易经初阶》、《历代易家与易学要籍》、《洁净精微之玄思》等著作。 |
| 目录 | |
| 前言译注说明卷一 上经 乾卦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卷二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卷三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蛊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贲卦第二十二卷四 剥卦第二十三 复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卷五 下经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逐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暌卦第三十八卷六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损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夫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卷七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渐卦第五十三 归妹卦第五十四卷八 丰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涣卦第五十九 节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过卦第六十二 既济卦第六十三 未济卦第六十四卷九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卷十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附录 一、读易要例 二、主要引用书目 |
| 编辑推荐 | |
| 国学经典,名家译注,用词精准,文字晓畅。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我是为了收藏才买的这套书,我对古代哲学研究其实涉猎不深,更多的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迷恋和对这套丛书所代表的出版精神的认同。我之前收藏过一些不同版本的古籍,但往往会发现版本之间互相矛盾,或者注释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这套丛书的优势在于它的“全本”和“系统性”。它不是东拼西凑的片段集合,而是经过严谨考据和整理后呈现的完整体系。收藏这类书籍,图的就是一份“完整”和“权威感”。当我把这几本厚重的书摆在一起时,心中涌起的是一种踏实感,知道自己收藏的是一个经过精心梳理的知识体系,而非零散的资料。这对于一个硬核的爱书人来说,其价值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阅读体验上,我最欣赏它在保持古籍韵味的同时,对阅读流畅度的照顾。有些注释过于繁琐,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拆开来解释,结果反而打断了阅读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断断续续,意境全无。这套书的注释策略显得非常高明,它们大多集中在页眉或页脚,不与正文抢夺视觉焦点,只有当关键难点出现时,注释才会适时出现,像及时的提醒,而不是持续的干扰。这使得我可以一口气读下去,沉浸在古人的思想河流中,不用频繁地抬眼查找,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辅助效果。这种设计细节,体现了编者对实际阅读场景的深刻理解,绝对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真是没得挑!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那种微微泛黄的书页,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年代。尤其是封面设计,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洁,放在书架上绝对是亮眼的存在。我之前买过一些所谓的“名著精选”,要么是字体小得让人头疼,要么是排版乱七八糟,读起来体验极差。但这一套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书脊的设计也很有心思,几本书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视觉效果,强迫症患者看了都会感到舒适。看到这样的用心之作,就觉得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溢于言表。虽然内容本身需要时间去细细品味,但光是从阅读体验上来说,我已经给它打满分了。毕竟,阅读的第一步,就是享受“拥有”和“翻阅”这本书的过程,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
评分我通常对学术类的书籍持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过于“学术腔”,读起来像是在啃石头。然而,这套丛书的翻译和注释部分,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们巧妙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和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又用现代人能理解的语言进行了解读。举个例子,有些句子,如果只看原文,我可能需要查阅好几本工具书才能勉强理解其大意,但这里的译注,寥寥数语,便能将复杂的哲理清晰地阐述出来,犹如高明的向导,指引我穿过迷雾。这种“信达雅”的体现,在我看来比单纯的直译要高明得多。这让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也能鼓起勇气去接触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古代智慧,而不是望而却步。
评分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购入的,朋友当时只说了一句:“这套书能让你真正体会到古人的思维深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听起来有点玄乎,但读了之后深有体会。它不仅仅是提供了文字的解读,更重要的是,它在字里行间引导读者去思考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脉络。比如,对于一些涉及到卜筮或天人感应的章节,现代人很容易用科学的眼光去批判,但这套注释会带领我们回到那个时代,去理解古人是如何构建他们的宇宙观和道德体系的。这种“共情式”的阅读引导,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了经典的魅力不在于它是否“正确”,而在于它能提供多少种看待世界的角度。这是一种超越了单纯知识传递的文化熏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