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刘辰翁词校注 |
| 作者 | (宋)刘长辰翁,吴企明 校注 |
| 定价 | 78.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78443 |
| 出版日期 | 2015-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南宋词人刘辰翁号须溪,其词兼学苏、辛,早期 词作以俊逸见长。晚年多感伤时事之作,辞情凄苦, 格调悲郁。《刘辰翁词校注》为对此词集的校注整理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 卷一 卷二 卷三 附录一 刘辰翁年谱简编(修订稿) 附录二 传记题赠 附录三 序跋著录 附录四 词评 笔画索引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简直是爱不释手。首先,这个装帧设计就非常雅致,那种古典的韵味扑面而来,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文人的书房。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我之前对宋词,尤其是刘辰翁的作品,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手头的资料不够系统和权威。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光是目录的梳理,就能看出编校者的用心良苦,脉络清晰,条理分明,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每一个字、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这在当今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这种对品质的追求,是真正热爱文学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喜悦。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可读性。通常,校注本都会显得过于艰涩,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却做到了雅俗共赏的平衡。注释部分详略得当,既有面向专业研究者的深度考辨,也有照顾到初学者的白话释义,使得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获益。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意象的文化溯源分析,比如“江阔云低”这样的常见词组,在书中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这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宋词意境的理解范围。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过去对很多词作的肤浅认识,感觉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宋代美学世界的窗户,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真的超乎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本罗列,更像是一场细致入微的学术探险。我特别欣赏校注者处理那些存疑版本时的那种审慎态度,那种“宁可存疑,不可妄断”的治学精神,让人感到十分信服。很多我以往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的句子,经过了详尽的注释和引证,瞬间变得豁然开朗。特别是那些关于时代背景和词人创作心境的考证分析,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们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刘辰翁内心世界的通道。读着读着,我仿佛能感受到他身处南宋末年那种家国之思的沉郁与激昂。这种对文本背后“人”的挖掘,使得冰冷的文字重新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和体验感。
评分我已经把这本书当作我的案头必备书了。它的实用性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临时查阅某个典故的出处,还是深入研究某首词的章法结构,它都能提供可靠的支撑。比起那些碎片化的网络资料,这种经过系统整理和权威认证的版本,让人踏实得多。我甚至开始尝试模仿书中的注释风格,去整理自己收藏的一些旧书,可见其示范作用之大。这本书的问世,无疑是对刘辰翁这位被低估的词人的一次重要致敬和推广。它不仅仅是一套丛书中的一册,更像是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坚实的阶梯,让我们能够更稳健地攀登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买到它,真是我近段时间以来最值得的一笔“投资”。
评分说实话,我很少被一本工具书性质的文学读物感动到,但这本书做到了。它的排版布局非常讲究,留白适度,字体选择也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维持了古典书籍的庄重感。在对比了几个版本后,我发现这本书的校勘工作做得极其扎实,许多细微的字词讹误都被一一指了出来,并且附上了合理的解释和依据。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深入研究和准确理解古籍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阅读”,背后是多么庞大的考据和比对工作。这种严谨的态度,体现了一种对知识的极度负责,让人心生敬意。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浅薄读物,而是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