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荐 理 由
丛书开本宏大,印刷清晰,字大如钱。
参照早的古本编著,全本注音注释,十年精编精校出书。
基 本 信 息
全民阅读国学经典大字注音全本(第四辑) 墨子
书名:墨子
丛书名:国学经典大字注音全本
丛书主编:邓启铜
定价:55.00元
条码:9787305140044
开本:787mm*1092mm 1/16
印张:34
字数:650千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墨子
目录
卷一
亲士
修身第二
所染第三
法仪第四
七患第五
辞过第六
三辩第七
卷二
尚贤上第八
尚贤中第九
尚贤下第十
卷三
尚同上第十一
尚同中第十二
尚同下第十三
卷四
兼爱上第十四
兼爱中第十五
兼爱下第十六
卷五
非攻上第十七
非攻中第十八
非攻下第十九
卷六
节用上第二十
节用中第二十一
节用下第二十二(缺)
节葬上第二十三(缺)
节葬上第二十四(缺)
节葬上第二十五(缺)
理由
南京大学版国学经典是在2004年云南大学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与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节目曾隆重!
国学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一、德行:道德情操、孝顺长辈、自强不息、严格进取、团结友爱、修身养性。
二、口才:表达能力,应对能力超人,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迅速。
三、做事:记忆惊人,做事认真,统筹安排,善始善终。
四、文化:功底深厚,充满理想,热爱学习,感动他人。
国学就是培养孩子的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等的“基本功”、“童子功”,从小积极上进,追求幸福生活。我们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按各级标准读经典。
经为根,史为本,
子为枝,集为叶。
下面,我们来对号入座吧!
国学一级标准
1、
2、
3、
4、
5、
6、
7、
8、
9、启蒙巧对(未出)
10、时古对类(未出)
11、声律发蒙(未出)
国学一级小测试:
1、三字经:99%的知道“人之初,性本善”。50%以下的人还知道“性相近,习相远”。从“苟不教”以下就没多少人知道了,能背到后“戒之哉,宜勉力”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三字经》学会常识
2、百家姓:句是“赵钱孙李”还是“陈李张黄何”?这是北方半文盲和广东半文盲的区别吧。——《百家姓》学会宗亲
3、千字文:有文化的书法家肯定知道。至于里面的意思嘛……——《千字文》学会识字
4、弟子规:也很不熟,甚至分不清它和《三字经》有什么不同。 ——《弟子规》学会规矩
5、千家诗:宋人、明人也写诗?一说诗,好像只有《唐诗三百首》!以为唐诗之后只有宋词、元曲、明文章了!可怜。朱熹、苏轼、王安石……——《千家诗》学会古诗
6、神童诗
7、声律启蒙:都不熟,所以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得很。——《声律启蒙》学会预感
8、笠翁对韵:更不熟,还是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得很。——《笠翁对韵》学会韵律
9、启蒙巧对(未出)
10、时古对类(未出)
11、声律发蒙(未出)
都知道呢?恭喜你,比呆头学得好多了!
国学二级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国学二级小测试
1、论语:书名比较熟悉。内容只停留在学校语文课本里提到的段落。——《论语》学会生活
2、老子:没有把《老子》与《道德经》划上等号。几乎成了粗口。——《老子》学会谦虚
3、大学:很陌生。没有印象四书之一是《大学》。“四书”也不知道,总是和“四大名著”相混。——《大学》学会学习
4、中庸:基本上是负面印象,以为是“各打五十大板”,不分是非。——《中庸》学会发展
5、孝经:并不熟悉,往往把它与鲁迅批判的《二十四孝》混为一谈。——《孝经》学会孝道
6、增广贤文:没怎么听说,但书里面的句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一听到就把头点得像鸡啄米一样。——《增广贤文》学会口才
7、五字鉴:咦,原来中国有史诗啊!不用狂记《上下五千年》这么吃力!或者猛看《××朝那些事儿》!减负减负。——《五字鉴》学会历史
8、龙文鞭影:相当不熟。所以学习效率不高。老牛拉破车一样。——《龙文鞭影》学会速记
9、唐诗三百首:只是绝句几首,其它基本不知。——《唐诗三百首》学会文采
10、幼学琼林:几乎没印象。所以相当幼稚,没有奋斗目标。——《幼学琼林》学会总结
11、山海经:愤青们所不知道的思想武器,要不他们肯定人手一本。并上街狂呼“民族主义”口号:“天下者,我们的天下”!“走千里,走万里,还在你的怀抱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海经》学会神话传说
12、菜根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学会做事
恭喜你,进步了!
国学三级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六祖坛经
国学三级小测试
1、孟子:熟悉的句子相当少。思想不甚了了。——《孟子》学会做人
2、诗经:相当陌生。难道是始皇帝阴魂不散?——《诗经》学会文化
3、孙子兵法:基本上没看过“火攻”篇和“用间”篇。——《孙子兵法》学会军事
4、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知道的,其它的就一概不清楚了。哦,还知道美人计、空城计。——《三十六计》学会谋略
5、庄子:好像于丹有庄子心得?相当不熟。——《庄子》学会理想
6、列子:《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这些经典寓言故事竟然都来自于此。——《列子》学会故事
7、宋词三百首:苏轼、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辛弃疾、李清照、岳飞……这名人不要太多——《宋词三百首》学会文采
8、元曲三百首:元曲只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吗?——《元曲三百首》学会文采
9、易经:风水?看相?算卦?根本就没意识到它有什么教育意义。也不了解韩国。——《易经》学会哲学
10、尚书:天下无读书人?做官的才知道有六部尚书吧。看古装戏经常听到×部尚书×大人,不明觉厉。——《尚书》学会档案
11、六祖坛经:去过一些佛教禅宗寺庙的人可能对六祖惠能有点印象,什么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之类。——《六祖坛经》学会佛教
欢迎对号入座。恭喜你,又进步了!
国学四级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黄帝内经(未出)
国学四级小测试
1、楚辞:“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听过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歌,还勉强能跟屈原、离骚联系上一点点。——《楚辞》学会抒情
2、尔雅:词典?字典?对了,工具书而已。据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成功密诀就是:把整本《新华字典》都背下来了。信不信由你。青海曲朗多多的孩子们也是如此。有新闻照片为证:一本翻到不能再破烂的工具书。他们好象也没有别的课外书。——《尔雅》说文解字学会识字组词造句
3、古文观止:比《唐诗三百首》更陌生。语言老师不提的话,恐怕连书名都不知道。——《古文观止》学会作文
4、六朝文絜:骈体文的高峰时期“黯然销魂者”,不仅仅是离别,还有在《文絜》中寻绎遥远的、活色生香的六朝。——《六朝文絜》学会骈文
567、春秋三传:《左传》熟,《公羊传》次之,《榖梁传》不熟。还是受中学语文课本的影响。从文学角度,自然《左传》更详细,更优美,更生动细致。但如果讲大道理,还是讲“大一统”的《公羊传》更受欢迎。而《榖梁传》讲的是温情脉脉的人情世故,礼义教化。可见世态炎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学会道德人情世故
8910、礼记、周礼、仪礼:号称“三礼”,《礼记》熟,《周礼》次之,《仪礼》不熟。《礼记》的《大学》、《中庸》已另立为“四书”中的内容。而《礼运》、《学记》是因为列入中学语文课本“天下为公”、“虽有佳肴”等篇而被大家熟悉。至于《周礼》,大概只靠《三字经》里的“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这一句来“存在”了。《仪礼》?早就几乎无传人了。连《影响中国的100本书》里都被“拿下”。——《礼记》、《周礼》《仪礼》学会政治法律制度
11、黄帝内经(未出)
哟哟!切克闹!到这里你已经达到高柴生的水平了!
国学五级标准(学霸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国学五级测试(学霸级)
1、国语
2、战国策
3、武经七书
4、荀子:也就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劝学》篇的段落被大家所熟悉,性恶论?好象知道跟孟子的“性善论”正相反。关于对认知能力的培养,赏罚严明的政治纲领,开源节流的经济措施等都知之甚少。——《荀子》学会论辩推理
5、古诗源:唐朝以前的古诗,除了《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以外,好像也不记得什么了。《观沧海》、《龟虽寿》、《七步诗》?老曹家总算对文学有贡献了。——《古诗源》学会欣赏
6、吕氏春秋
7、文选
8、史记
9、管子
10、墨子
“学霸 “就这么产生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效率的人,时间对我来说就是生命。以往读一些厚重的经典,常常因为篇幅过长或者结构松散而难以坚持,读完一章可能需要查阅好几本参考书才能真正消化。这套书在“全民阅读”这个定位上做得非常成功,它的章节划分逻辑清晰,每段文字的长度都控制在一个非常适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范围内。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似乎内置了一种节奏感,你知道下一段的展开会紧扣着前一段的主旨,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没有那种突兀的跳跃感。我尝试在通勤的地铁上阅读,即使环境嘈杂,注意力也能够很快地被内容本身吸引进去,这说明文字的组织和叙述的节奏感极佳。这种流畅感,让原本可能需要沉下心来、耗费大量精力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吸收过程,极大地降低了亲近和掌握这些深奥思想的门槛。
评分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国学热”有点鱼龙混杂,很多出版物只是打着经典的旗号,内容粗制滥造,让人看了心里很虚。我对这套“尚雅国学经典全民阅读”系列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所体现出的那种严谨和专注。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选取和编排上的考量,能够将那些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在大众普及中容易被忽略的经典纳入其中,本身就是一种担当。这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汇编,更像是一种文化血脉的梳理和传承。我注意到,在处理一些涉及社会制度和伦理观念的篇章时,编者非常谨慎,既没有回避其历史局限性,也没有用现代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而是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坐标系,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这种中正平和的学术态度,在今天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它鼓励的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理性的吸收和批判性地继承,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应该有的样子。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自身经典的掌握程度上。而这套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股正气磅礴的文化力量。它不同于那种为了迎合市场而进行的“快餐式”解读,它散发着一种沉淀已久的历史厚重感。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匠心,比如在区分不同学派观点时,会使用非常清晰的版式变化,避免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混淆概念。在我看来,这套书不仅是供人阅读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文化载体,它让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先贤智慧,以一种非常亲切、有温度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购买它,不仅仅是添置了一本书籍,更像是在自己的书架上立起了一座精神的灯塔,时常提醒着我要保持思考的深度和对传统的敬意。它真正做到了让经典“活”起来,走进寻常百姓家。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尝试系统性地接触和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但市面上很多版本要么是艰涩难懂的文言文,要么就是过度解读、加入太多现代观点的“白话版”,让人难以把握原汁原味的精髓。我特别欣赏这套丛书在忠于原文和方便理解之间找到的那个微妙的平衡点。从我开始接触的几册来看,注释部分的处理非常到位,它没有大段大段地堆砌晦涩的考据,而是精准地把握住了关键概念的原始语境,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太重要了。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在你即将迷失于古人的逻辑时,轻轻点拨一下,让你茅塞顿开,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塞到你嘴里。这种“授人以渔”式的注释方法,让我感觉自己是在与古代的智者进行跨时空的对话,而不是单方面地接受灌输。这种对原著精神的尊重和恰如其分的引导,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智慧的闪光点。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好得出奇,摸上去带着一股淡淡的油墨香,这对于我们这些老书虫来说简直是种享受。尤其是那个大字注音的设计,简直是为我们这些视力不太灵光的中老年读者量身定做的,看得一点儿都不费劲,连老花镜都可以暂时放下了。我原本以为这种“大字注音全本”的排版会显得很局促或者老气,但没想到排版师非常用心,字里行间留白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字号的清晰,又没有牺牲整体的美观度,读起来赏心悦目。而且,每一辑的封面设计都很有韵味,似乎能透过封面就感受到那股子古朴典雅的气息,很符合“尚雅”这个定位。我之前买过一些所谓的经典普及本,很多都是那种廉价的胶印,翻两下就觉得提不起兴趣,但这套书的用心程度,从拿到的第一刻起就完全体现出来了,绝对是值得收藏和反复品读的佳作。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让我想起了从前捧着线装古籍的那种敬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