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孔子家语/钦定四库全书 9787514918755 [三国魏] 王肃 校 中

满58包邮 孔子家语/钦定四库全书 9787514918755 [三国魏] 王肃 校 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三国魏] 王肃 校 著
图书标签:
  • 孔子家语
  • 四库全书
  • 王肃
  • 先秦
  • 儒家经典
  • 文化典籍
  • 古籍
  • 历史
  • 国学
  • 包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18755
商品编码:3002992435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孔子家语/钦定四库全书

定价:98.00元

作者: 王肃 校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755

字数:

页码:4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孔子二十二世孙有孔猛者,家有其先人之书,昔相从学。乃王肃自取《左傅》《国语》《荀》《孟》、二戴记,割裂织成之。孔衍之序,亦王肃自为也。此本则毛晋所校刊,较之坊刻,犹为近古者矣。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孔子家语》:孔门学说的珍贵遗珍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著作,更是研究儒家思想、孔子生平以及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这部书籍以问答、叙事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在政治、道德、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和实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孔子精神世界和儒家学说的窗口。 卷帙梳理:脉络清晰,内容丰富 《孔子家语》全书共分为十卷,内容丰富,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诸多方面。 卷一 叙礼: 开启全书,以“叙礼”为主题,阐释了礼的起源、性质、功用以及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孔子关于礼的论述,不仅是对周代礼乐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人类社会秩序和文明进步的深刻思考。本卷通过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详细介绍了各种重要的礼仪规范,如祭祀、朝聘、婚丧嫁娶等,展现了儒家“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精髓。 卷二 问礼: 围绕“问礼”展开,记录了孔子在回答弟子们关于礼的疑问时所阐述的道理。这些问答既有对具体礼仪细节的解释,也有对礼的深层含义的探讨,体现了孔子教育的因材施教和循循善诱。从对周公之礼的解读,到对具体场合下礼仪行为的规范,都为后人理解和践行儒家礼制提供了宝贵的参照。 卷三 问乐: 探讨“乐”的意义和作用。孔子认为,“乐”与“礼”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理想的社会秩序。他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认为能够使人“发乎情,止乎礼”,达到情感的升华和道德的完善。本卷记录了孔子关于“乐”的论述,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揭示了音乐在陶冶情操、和谐人伦方面的独特价值。 卷四 问仁: 深入探讨“仁”的内涵。孔子将“仁”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阐释,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本卷通过孔子与弟子们的问答,将抽象的“仁”具体化,使其成为可以践行的道德准则。 卷五 问政: 关注“政”的实践。孔子将儒家思想应用于政治实践,提出了许多关于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如“为政以德”、“政者,正也”、“君使臣,臣事君,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妇和睦”等。本卷记录了孔子关于如何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深刻见解。 卷六 问孝: 聚焦“孝”的伦理。孔子将孝视为一切道德的基础,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卷详细阐述了孝的内涵和实践,包括事亲、敬亲、养亲等,强调了孝道在维护家庭和睦、传承家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卷七 问命: 探讨“命”的观念。孔子认为,人生的命运虽有天定,但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他强调“尽人事,听天命”,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勇于承担责任。本卷记录了孔子关于命运的深刻思考,为后人提供了积极面对人生挑战的精神力量。 卷八 殊事: 记录孔子一生中的一些特殊事件和经历,展现了他的生活情趣和个人风貌。这些记录不仅使孔子形象更加鲜活,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和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细节。 卷九 辨物: 探讨“物”的认知。孔子强调“格物致知”,认为认识世界从认识具体事物开始。本卷涉及了对自然、社会、人事的辨析,体现了孔子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卷十 儒行: 描绘“儒者”的品格和行为规范。孔子对儒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强调他们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以及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本卷展现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形象。 思想精髓: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孔子家语》所传达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仁爱为本: “仁”是贯穿《孔子家语》的核心概念。孔子将仁视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倡导推己及人、关爱他人。这种仁爱精神,不仅是对个体道德修养的要求,更是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期盼。 礼乐并重: “礼”和“乐”是孔子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礼的规范性与乐的感化性相结合,共同构建了理想的社会秩序和人文精神。“礼”使社会有章法,“乐”使人情感愉悦,两者相辅相成,达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境界。 德治为要: 孔子主张“德治”,认为统治者应以身作则,用道德感化人民。他强调“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指出道德的感召力远胜于强制性的法律。 重视教育: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孔子家语》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们的许多教育场景,展现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方法。 天命与人事: 孔子对“天命”持谨慎的态度,他强调“未知生,焉知死”的现实关怀,同时也承认“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客观规律。但更重要的是,他倡导“尽人事”,鼓励人们在既定的条件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价值。 历史价值:文献珍稀,研究基石 《孔子家语》作为一部重要的先秦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保存孔子原貌: 相较于其他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孔子家语》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孔子及其弟子的原貌,为我们了解孔子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补正经史: 《孔子家语》中的许多记载,填补了其他史书的空白,或对原有记载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对理解先秦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儒学溯源: 作为儒家早期的重要文献,它是研究儒学思想发展演变的重要基石,为理解后世儒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文化传承: 《孔子家语》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版本考证:历经风雨,辗转流传 《孔子家语》的流传历经坎坷,版本众多,其中以魏晋时期王肃的校注本最为重要,也是后世流传最广的版本。王肃本在整理和校勘《孔子家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后世学者研究《孔子家语》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版本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但其价值和意义依旧突出,是研究《孔子家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结语 《孔子家语》不仅是一部记录先贤智慧的经典,更是一部蕴含着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宝贵财富。通过阅读《孔子家语》,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感悟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孔子家语》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太让人眼前一亮了!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厚实的纸张和精致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古典与现代结合得恰到好处的韵味,让人忍不住想马上翻开阅读。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在灯光下泛着低调而奢华的光泽,体现了对经典文献的尊重。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号大小适中,留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作为一本重要的传统文献汇编,能够拥有如此精美的外在,无疑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和收藏价值。那种捧着一本“有分量”的书籍的感觉,是现在很多快餐式阅读无法比拟的。如果说书籍是知识的载体,那么这本书的“外衣”绝对是为承载的智慧增添了光彩,无论是放在书架上展示,还是在闲暇时细细品味,都让人心生欢喜。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

我最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处世哲学”特别感兴趣,总觉得现代人似乎在人情世故的处理上少了那么一丝圆融和智慧。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样本。它不像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叙事和论断,展示了一种成熟的、经过时间检验的人际交往准则。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在当时的情况下,会如何应对书中所描述的各种复杂局面。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慎言”的部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对言语力量的敬畏和对自身形象的维护,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给你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让你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小麻烦”时,能够多一分从容和内省,少一些冲动和鲁莽。

评分

对于一个非专业出身,但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条相对直接的路径,去触碰那些构成中华文明核心精神的早期思想碎片。它不像那些厚重的史书那样让人望而却步,反而有一种奇特的亲近感。我体会到,古代的学者们在构建他们的理论体系时,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平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这种平衡感,是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它提醒我们,任何一种智慧的形成,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因此,阅读它,不仅仅是吸收知识,更是在体验一种历史的肌理感,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文化底色。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充实而富有启迪的阅读之旅。

评分

说实话,我对历史文献的阅读习惯是比较挑剔的,通常更偏爱那些有详尽注释和校勘的版本。这次尝试阅读此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其学术背景去的。一开始我还担心,由于文本的年代和版本差异,理解起来会有很大的障碍。然而,实际阅读体验远超预期。虽然内容本身是古奥的,但整体的流畅度相当不错,能够让人相对顺畅地进入文本的逻辑世界。当然,对于一些关键的历史背景和引文出处,我还是会习惯性地去查阅其他参考资料进行辅助印证,这不仅是为了加深理解,也是为了更全面地把握其思想脉络。这本书无疑为研究古代思想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石,它所展现的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秩序和个人德行的思考深度,是令人敬佩的。希望未来能有更丰富的导读材料配合阅读,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追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源流,这本书提供的视角非常独特且富有启发性。它不像某些主流的先秦诸子那样高屋建瓴,而是更贴近于具体实践和日常伦理的探讨,读起来感觉非常“接地气”。我发现其中很多关于君臣、父子、朋友之间相处的原则,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只是需要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重新解读和应用。作者的阐述方式,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其核心精神——比如对“仁”与“礼”的平衡把握——是极其精妙的。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与一位古代的智者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总能在看似寻常的篇章中,挖掘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洞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修身齐家的部分,描述得细致入微,让人能清晰地感受到古人对个体道德完善的执着追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