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杂家类:金楼子 9787514918885

四库全书杂家类:金楼子 978751491888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 孝元帝 著
图书标签:
  • 四库全书
  • 杂家类
  • 金楼子
  • 古籍
  • 历史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献
  • 清代
  • 学术
  • 珍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18885
商品编码:3002996717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杂家类:金楼子

定价:76.00元

作者: 孝元帝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885

字数:

页码:3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梁孝元皇帝撰。《梁书·本纪》称:“帝博总群书,着述词章。”其在;藩时,尝自号金楼子,因以名书。今检《永乐大典》各韵,尚颇载其遗文。其书于古今闻见事迹,治忽贞邪,咸为苞载。附以议论,劝戒兼资,盖亦杂家之流。而当时周、秦异书未尽亡佚,具有徵引。又立言、聚书、着书诸篇,自表其撰述之勤,所纪典籍源流,亦可补诸书所未备。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金楼子:古之博闻,今之鉴照 《金楼子》,这部在中国思想史的角落里闪耀着独特光芒的著作,宛如一座珍贵的宝藏,静静等待着探寻者的发掘。它并非宏大的史诗,也非深奥的哲理巨著,却以一种独特而精妙的方式,汇集了古代的智慧、生活的观察以及对世事的洞见。此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丰富的思想内容,更在于其所展现的作者——北齐的文学家、政治家颜之推,那份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颜之推,这位生活在南北朝动荡时期的杰出人物,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将他的思想精华凝聚于《金楼子》之中。全书分为“金壶”、“金镜”两大部分,共二十八篇,每一篇都像一枚精心打磨的金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书名“金楼”,本身就蕴含着一种高洁、珍贵而又远离尘嚣的意境,象征着作者所追求的知识与修养的至高境界。“金壶”喻指珍藏的宝物,而“金镜”则象征着映照万物的明镜,这预示着《金楼子》将为读者提供宝贵的知识和深刻的鉴照。 “金壶”篇,主要收录了作者对于古今人物、历史事件、地理风俗、典章制度等方面的考证、评论与辨析。颜之推以严谨的态度,对史籍中存在的疑点、谬误进行考证,例如对一些人物的生平事迹、地理方位的记载,他都会一一核实,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他并非简单地陈述史实,而是通过细致的分析,揭示历史发展的脉络,阐释事件背后的逻辑。这种考证精神,在那个时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体现了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求真的精神。 更令人称道的是,“金壶”篇中对于古代典籍的辨析和阐释。颜之推对先秦诸子百家、汉唐经史子集的学问都有涉猎,他能够准确把握各家学说的精髓,并对其进行评介。他对儒家、道家、法家等主流思想流派的观点,既有吸收,也有批判,展现了他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例如,他会分析不同学派在某些问题上的分歧,追溯其思想渊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深入的学理探讨,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代思想史的理解,也为我们今天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金壶”篇也涉及了许多社会风俗、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内容。颜之推将目光投向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记录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礼仪习俗、饮食服饰等。这些内容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生动的细节,也展现了作者对民情民生的关注。他对这些世俗事物的观察,并非流于表面,而是能够从中提炼出普遍的规律和人性的特征。 而“金镜”篇,则更加侧重于对人生修养、处世之道、治国方略等方面的论述。这部分内容,更像是颜之推的人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他以一种平和而又深刻的笔调,探讨了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有学问的人,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立足,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以及如何治理国家。 在个人修养方面,《金楼子》强调了“学”与“行”的统一。颜之推认为,读书学习是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他反复强调“不务虚名,务求实用”,反对那些空谈玄理、脱离实际的学问。他对“文过饰非”、“贪图虚荣”等不良习气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主张脚踏实地,真诚待人。 在处世之道上,颜之推展现了其深邃的智慧。他并非倡导圆滑世故,而是强调“守真”、“守正”。他教导人们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在利益冲突中坚守原则。他对于“近利”、“近名”的警示,对于“远交”、“近攻”的策略,都展现了其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他提出的“非己所长,不妄言;非己所能,不妄为”,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在治国方略方面,《金楼子》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颜之推作为经历过动荡时期的政治人物,对国家治理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强调“重民”、“爱民”的重要性,认为国家的稳定与繁荣,离不开对人民的关怀。他对“苛政”、“滥用民力”的弊端进行了批判,主张“以德治国”,推崇“文治”。他还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以及官场的风气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金楼子》的语言风格,也颇具特色。颜之推的文字,简练而生动,既有文人的雅致,又不失现实的鲜活。他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他的文字中也流露出一种朴实无华的气质,不事雕琢,却字字珠玑。 这部著作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内容本身,更在于它所传达的精神。颜之推在《金楼子》中所展现的,是一种融汇古今、贯通人文的博大胸怀。他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的关怀,都深深地打动着读者。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重读《金楼子》,能够帮助我们回归宁静,审视内心,学习古人的智慧,汲取前人的经验,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世界,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 《金楼子》是一本需要细细品读的书。每一次翻阅,都可能带来新的感悟。它不是一本让你瞬间获得答案的速成指南,而是一本引导你思考,启发你探索的智者。它如同一个金色的楼阁,里面收藏着先贤的智慧,等待着你推开那扇门,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思想光芒。这部著作,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认识古代中国、理解中国文化、以及提升个人修养的宝贵财富。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千年,依然能够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惊喜。它涉及的领域极为宽泛,从天文历法到民间风俗,从官场哲学到隐逸之道,几乎无所不包。起初,我对某些专业性较强的段落感到有些吃力,不得不求助于网络工具进行辅助理解。但正是这种跨学科的广度,体现了古代士人那种“博学多才”的理想境界。作者并非蜻蜓点水,而是对每一个分支都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挖掘。这种“全景式”的展现方式,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知识体系有了更为立体和全面的认识,打破了我以往对单一领域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个简单的结论,而在于展示了一套复杂的知识网络是如何构建起来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版图被极大地拓宽了,思维的边界也随之延伸。这是一部需要耐心和好奇心去对待的巨著,但它给予读者的回报,绝对是超乎预期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

我必须承认,刚拿到手时,我对这本书抱持着一丝疑虑,毕竟市面上同类题材的书籍太多,很难找到真正有新意的。然而,翻开扉页后,那种扑面而来的、古典而又疏朗的文风瞬间抓住了我。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能用最凝练的词汇勾勒出最宏大的场景,或者用最平实的叙述道出最复杂的情感纠葛。尤其是书中关于园林艺术和文人雅集的描绘,简直让人心驰神往,恨不能即刻穿越到那个充满诗意和格调的时代。我常常在阅读到某个精彩的片段时,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想象着那时的光影、香气和谈笑声。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营造的氛围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审美体验的重塑。它让我意识到,阅读不一定非得是严肃的“学习”,也可以是一种优雅的“沉浸”。非常适合在周末的午后,配上一壶清茶,静静享受这份穿越时空的惬意。

评分

最近读到一本令人深思的历史著作,它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摹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人情冷暖。作者似乎拥有穿越时空的能力,将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娓娓道来,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仿佛亲历其中。尤其是对几位关键人物复杂心性的剖析,简直入木三分,让人不禁拍案叫绝。书中对社会结构、礼仪制度的考据之详尽,足见其学养之深厚。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中保持的冷静与客观,既不盲目褒扬,也不一味贬低,而是力求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种审慎的态度在当代史学作品中已属难得。它不仅是一部关于过去的记录,更像是一面映照当下的镜子,让我们得以审视自身的处境与选择。读完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全书的装帧设计也极为考究,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厚重的篇幅,也未觉枯燥乏味,可见出版方在细节上花费了大量心血。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些对古典哲学和古代思想体系抱有浓厚兴趣的“老饕”们量身定做的一份饕餮盛宴。它的文字密度极高,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精妙的逻辑推导和深邃的智慧光芒。初读时,我不得不放慢速度,反复咀嚼那些拗口的术语和层层递进的论证,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微妙的转折。其中关于“心性之辨”的章节,简直是一场思想的角力场,作者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历代名家的观点梳理得井井有条,最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令人茅塞顿开。这绝不是那种轻松的消遣读物,它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脑力进行思辨和消化。我把它放在床头柜上,每晚只读上几页,然后便会陷入对书中观点的沉思之中,这种“慢读”的体验,反而让知识的内化过程更加扎实。对于希望深入探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历久弥新”。虽然题材是古老的,但作者的解读角度却充满了现代的洞察力。他没有将古代的先贤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雕像,而是将他们置于充满矛盾和挣扎的现实情境中去审视。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权力运作和人际关系的描写上,那些权谋的微妙、情感的克制与爆发,读来让人感到既遥远又熟悉。这种“古今互照”的写作手法,使得书中的论述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发现自己不止一次地将书中的某个比喻或策略,代入到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中去思考。这种知识的“可迁移性”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一部文献汇编,更是一本关于人性与社会运作的活教材,值得反复品味,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