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续资治通鉴长编(套装全20册)
定价:1280.00元
作者: 李焘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4-09-01
ISBN:9787101044348
字数:
页码:12391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10.92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绩资洽通鉴长编》是一部北宋编年史巨着。它的作者李焘(1115-1184)字仁甫夕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进士。初任川中地方官多年,其后历任兵部员外郎、礼部郎中、湖北转运副使、秘阁修撰、权同修国史、权实录院同修撰、知常德府等官。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以敷文阁学士致仕,不久病死。年七十。
目录
册
点校说明
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序
进续资治通鉴长编表
杂识
跋
巽岩先生墓刻
敷文阁学士李文筒公焘神道碑
卷一
起太祖建隆元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二
起太祖建隆二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三
起太祖建隆三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四
起太祖干德元年正月尽是年闰十二月
卷五
起太祖干德二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六
起太祖干德三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七
起太祖干德四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八
起太祖干德五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九
……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第七册
第八册
第九册
第十册
第十一册
第十二册
第十三册
第十四册
第十五册
第十六册
第十七册
第十八册
第十九册
第二十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册
点校说明
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序
进续资治通鉴长编表
杂识
跋
巽岩先生墓刻
敷文阁学士李文筒公焘神道碑
卷一
起太祖建隆元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二
起太祖建隆二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三
起太祖建隆三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四
起太祖干德元年正月尽是年闰十二月
卷五
起太祖干德二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六
起太祖干德三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七
起太祖干德四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八
起太祖干德五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九
……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第七册
第八册
第九册
第十册
第十一册
第十二册
第十三册
第十四册
第十五册
第十六册
第十七册
第十八册
第十九册
第二十册
最近几年阅读体验下降得厉害,很多所谓的“历史畅销书”要么为了迎合大众而过度演绎,要么就是干巴巴的年代流水账。真正能够沉下心来,提供思想深度和史学价值的作品越来越少。这套书完全是“一股清流”。它的文字功底扎实,文笔典雅又不失流畅,读起来是一种享受。更难得的是,它在叙述事件时,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公正的史家立场。它不会轻易褒贬人物,而是将所有的材料摆在你面前,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怎样”。比如,对于辽宋和谈背后的复杂考量,书中呈现的不仅仅是外交辞令,更是两国复杂的国情和战略意图的交织。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历史观,让我意识到历史绝非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研究历史的爱好者,我最大的苦恼就是史料的获取和整理。很多经典史籍浩如烟海,阅读起来费时费力,而且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也常常让人无从下手。这套书的编排简直是为我们这种“求知若渴”的读者量身定制的。它不仅仅是史料的堆砌,更是一种智慧的梳理和呈现。它的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时间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即便是初次接触宋史的人,也能很快抓住主干。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地方志和私人笔记的引用,使得冰冷的史实中充满了鲜活的人间烟火气。读完第一卷,我对宋朝开国初期的那种如履薄冰、筚路蓝缕的感觉有了真切的体会。那种在战乱后的废墟上重建秩序的艰辛,被作者用极其克制的笔触描绘出来,力量感十足,让人肃然起敬。这套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案头书,翻阅频率高到快要把封面磨旧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简直是艺术品,厚实的纸张,精美的封面设计,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和厚重感。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宋代这段风云变幻的时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那些零散的史料总是让人难以窥得全貌。这套书的出现,简直是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空白。我特别欣赏它那种严谨又不失温度的叙事风格,仿佛带你亲临历史现场,去感受那些帝王将相的权谋博弈和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场深度对话,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乃至文化思潮都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记载,它提供的细节之丰富,考证之详实,远超我之前阅读过的任何同类著作。光是研究其中关于王安石变法前后社会影响的章节,就足够我沉浸好几天,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让人拍案叫绝。
评分收到书的时候就被它的分量震住了,这哪是书,这简直是一套沉甸甸的文化遗产。装帧的精良程度,足以让它成为任何藏书阁中的镇馆之宝。但真正的价值远不止于其外表。我特意对比了其中关于“靖康之耻”前后几年的记载,其对朝堂内部的腐朽、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激烈争论,以及最终决策层集体失误的描写,那种沉郁的悲壮感,让人读之扼腕,感触良多。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枯燥的史料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叙事,让人在阅读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它不仅是一部史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兴衰更迭、人性挣扎的宏大史诗。对于任何想真正理解宋代社会脉络和精神内核的人来说,这套书是绕不开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我买书很注重实用性,毕竟这么大部头的典籍,如果只是放在书架上积灰那就太浪费了。这套书的索引系统做得非常人性化,查找特定事件或人物的效率极高,大大节省了我做研究和做笔记的时间。而且,它对官制和地名的解释非常详尽,很多在其他古籍中一笔带过、令人费解的术语,在这套书中都能找到清晰的注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这使得它既能满足专业学者的深度需求,也能服务于有一定基础的普通读者。我最近正在梳理宋朝的赋税制度改革,光是其中关于“免役法”和“保甲法”的对比分析,就清晰地勾勒出了不同阶层对政策的不同反应,这种细致入微的社会剖析,是其他通史类书籍难以企及的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