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六韬三略
定价:29.80元
作者: 太公望, 黄石公 等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470153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三略》一书杂采儒家的仁、义、礼;法家的权、术、势;墨家的尚贤;道家的重柔,也被视为一部重要的政治谋略著作。《鬼谷子》是一部由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孙膑兵法》提出“富国”而“强兵”的国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部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将苑》则是治国治军的一些原则和方法,集中体现了诸葛亮对治理国家和整治军队的思想主张对后世仍具有借鉴意义。
目录
六韬
文韬
文师〇〇三
盈虚〇〇七
国务〇一〇
大礼〇一二
明传〇一四
六守〇一五
守土〇一七
守国〇一九
上贤〇二一
举贤〇二四
赏罚〇二六
兵道〇二七
武韬
发启〇三〇
文启〇三三
文伐〇三六
顺启〇三九
三疑〇四一
龙韬
王翼〇四三
论将〇四七
选将〇五〇
立将〇五二
将威〇五五
励军〇五六
阴符〇五八
阴书〇五九
军势〇六〇
奇兵〇六三
五音〇六七
兵征〇七〇
农器〇七二
虎韬
军用〇七五
三陈〇八二
疾战〇八三
必出〇八四
军略〇八六
临境〇八八
动静〇八九
金鼓〇九二
绝道〇九三
略地〇九六
火战〇九八
垒虚一〇〇
豹韬
林战一〇二
突战一〇三
敌强一〇六
敌武一〇七
乌云山兵一〇九
乌云泽兵一一一
少众一一三
分险一一四
犬韬
分合一一六
武锋一一七
练士一一九
教战一二〇
均兵一二二
武车士一二四
武骑士一二五
战车一二六
战骑一二八
战步一三一
三略
上略
任贤擒敌之学一三五
中略
御将统众之计一四九
下略
以防不测之略一五五
作者介绍
姜尚(公元前1156~1017年),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东海海滨人。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前195年),齐国人(今山东淄博)。
文摘
文韬
文师
题解
本篇是《六韬》的首篇,阐释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这一重要观点。文王初见太公,两人商讨夺取天下的谋略。两人以钓鱼展开讨论,姜太公指出了商朝虽然表面强大,但已是日薄西山,周可以乘机夺取天下。姜太公认为“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即要夺取天下,必须从仁、德、义、道几个方面着手,就可以“天下归之”,夺取天下。综览全篇,既提出了夺取天下的战略目标,又提出了夺取天下的措施和方法。本篇即为灭商的战略决策和政治纲领。
文王将田①,史编布卜②,曰:“田于渭阳③,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④;兆得公侯⑤,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⑥,得皋陶⑦,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耶?”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⑧: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①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末周部族的,其子周武王讨伐灭商,建周,谥为文王。田,通“畋”,打猎,田猎。②史编:史,官职名,先秦时主要掌管记事、祭祀及占卜诸项事务;编,人名。布卜:占卜。③渭阳:渭水北岸。渭,渭水。阳,水的北面。④螭: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罴:熊的一种,也叫棕熊、马熊或人熊。⑤兆:预兆。公侯:古代爵位的名称。五等爵位中等称公,第二等称侯。⑥禹:传说中我国古夏后氏部落的,以治理洪水而闻名。后其子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个王朝——夏朝。⑦皋陶:传说中东夷族的。⑧权:权术。
周文王要去打猎,命太史编占卜吉凶。太史编对他说:“您这次在渭河北岸打猎,将会有很大的收获。所得到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罴,卜兆是您将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您的老师,会辅佐您的事业日益昌盛,而且还将惠及您的三代继承人。”
文王问:“卜兆确实这么好吗?”
太史编答说:“我的远祖太史畴过去曾为禹占卜,而得到了皋陶这位贤臣,今天的卜兆和那次很类似。”
文王于是斋戒三日,排除杂念,乘打猎所用的车马,到渭河北岸打猎,结果终于遇见了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上钓鱼的姜太公。
文王上前致意并问他:“您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在这里钓鱼,道理和这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
文王问:“为什么和钓鱼的道理相似呢?”
太公回答:“钓鱼体现了用人的三种权术:用饵钓鱼等于用俸禄去招纳人才;用饵钓鱼等于用重金收买死士;用饵钓鱼等于用官职吸引人才。钓鱼和求贤都是为了有所收获,其中的意义十分深奥,从中可以悟出大道理。”
文韬
文师
题解
本篇是《六韬》的首篇,阐释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这一重要观点。文王初见太公,两人商讨夺取天下的谋略。两人以钓鱼展开讨论,姜太公指出了商朝虽然表面强大,但已是日薄西山,周可以乘机夺取天下。姜太公认为“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即要夺取天下,必须从仁、德、义、道几个方面着手,就可以“天下归之”,夺取天下。综览全篇,既提出了夺取天下的战略目标,又提出了夺取天下的措施和方法。本篇即为灭商的战略决策和政治纲领。
……
序言
兵家权谋之书也。元丰中,以《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颁行武学,今习之,号“七书”云。
——晃公武《郡斋读书志》
这本书的编纂者在内容的取舍和排序上,显示出了非常高的专业素养。我留意到,不同篇章之间的逻辑递进非常自然流畅,从基础的“军形”到深远的“略”,层层深入,如同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山。特别是针对一些关键术语的解释,他们采用了多角度对比的方法,避免了单一视角的片面性,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古代军事家思想的复杂性和辩证性。这让我感觉到,这不是简单地把两部古籍拼凑在一起的版本,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精心重构的“升级”之作。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在阅读时充满了信任感,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国学导师在旁边耐心讲解。
评分说实话,购买这套书最初的目的,更多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知识储备需求,但阅读下去后,我发现它提供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讲打仗的书,更是一部关于领导力、危机管理和战略思维的百科全书。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因势利导”和“知己知彼”这些核心原则的细致阐述,这些内容放到现代的企业管理或者个人职业规划中去,同样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例如,书中对于如何识人用人、如何鼓舞士气的部分,其深刻性完全不亚于任何一本现代管理学著作,只是用古代的语言和场景包装了一下。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是阅读其他通俗读物难以体会的,它提供了一种更宏大、更具战略层面的思考框架。
评分我之前对古代兵学典籍一直抱有一种敬畏又好奇的态度,总觉得它们高深莫测,晦涩难懂,但拿到这本《六韬三略》后,这种顾虑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这套“升级版”在文字的注释和解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它没有简单粗暴地堆砌原文,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的现代白话译文和背景解析。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即便是对古代汉语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顺畅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军事思想和政治智慧。比如,书中对“韬”的阐述,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结合了历史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让人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古代将帅在不同情境下的决策逻辑。这种“由古及今”的讲解视角,让这些流传千年的智慧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和顿悟的乐趣。
评分这本《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六韬三略》的印刷质量实在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厚实度和光泽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这本身就是一种阅读的享受。装帧设计得非常典雅,封面上的字体和图腾布局考究,透露出一种古朴而又不失现代气息的韵味,很适合放在书架上作为一种装饰品。更值得称赞的是内页的排版,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和页边距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对于这种经典著作,清晰易读的版式是至关重要的,它能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沉浸感,让人更容易进入那个运筹帷幄的古代世界。我个人非常看重书籍的实体质感,而这本的制作水平,绝对对得起它所承载的国学重量。翻阅起来,那种纸张摩擦的沙沙声,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让人感到心安。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效果的人,对于这类理论书籍,我总是会下意识地去寻找它的“实操价值”。这本《六韬三略》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它没有停留在空泛的口号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具体可感的策略模型。比如,关于如何部署兵力、如何进行心理战术的描述,虽然背景是古代战场,但其背后所体现的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原则,完全可以移植到当下的商业竞争中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缜密,看待问题不再局限于眼前,而是会不由自主地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去谋划。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重塑,对于提升个人的决策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