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定价:80.00元
作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0200732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是现在已知的十余种《石头记》抄本中纪年早的一种,仅存十六回。该书发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该抄本的发现揭开了更接近曹雪芹原著的脂本研究新的一页,为红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而深远的新天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48年此书被胡适带往台湾,直到1961年台湾才有影印本面世,随后大陆也有了缩印本。值此曹雪芹逝世240周年之际,我们特将此书按原貌影印,以供读者研究欣赏。
目录
前言
凡例
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雨云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谈肄业秦钟结宝玉
第八回 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云轩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通灵玉蒙敝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蜜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红楼梦》的艺术高度,就必须绕开那些过度解读的“现代阐释”,直接面对文本本身,而这套影印本恰恰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它的价值在于“原真性”。拿到书后,我几乎是虔诚地翻阅,那些手写的、带着毛笔特有韵味的笔迹,即便是影印的,也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古朴魅力。我特别留意了墨色的浓淡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测批语的撰写时间线索。相比于那些经过繁复整理、注释过多的版本,这本“素颜”的甲戌本,给予了读者极大的解读自由空间。它像是一个迷宫的入口,而不是出口。每一次停下来揣摩一处批语的含义,都像是在和一位饱经世故的前辈进行无声的交流。这种与作者和评点者直接的、不加修饰的接触,是任何加工过的版本都无法比拟的,它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精神上的愉悦。
评分这本《石头记》的影印本,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清代早期文学和抄本的流传非常感兴趣,而甲戌本的珍贵程度自然不必多说。拿到手里,首先被它的装帧和纸张质感所吸引。那种旧书特有的、微微泛黄但又保持了良好韧性的纸张,配合着清晰可见的朱批和墨痕,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笔触。我仔细对照了几个关键章节,特别是“好了歌”及其批语的部分,甲戌本的独特之处在清晰的排版下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对于研究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手史料。影印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跨越时空,与脂砚斋这位神秘的评点者进行“对话”。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考量,比如对残损页面的忠实还原,这更增加了其文献价值,让人在使用过程中,时刻感受到手中这部作品的“原貌”与“沧桑感”。它不仅仅是文学欣赏,更像是一场考古式的阅读体验,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发现和体悟,让人忍不住想深入探究脂批背后的深意与作者的创作初衷。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典文学有执着热爱的普通读者,我这次购买纯粹是出于一种“朝圣”的心态。我深知甲戌本在红学界的地位,但以往只能通过文字描述来想象。实物到手后,那种厚重感和历史的沉淀感是屏幕和文字描述无法传达的。这本书的装帧非常朴实,没有多余的装饰,完全将焦点集中在了底本本身。我尤其喜欢它对批语的忠实呈现,那些朱红色的圈点和批语,不仅是评论,更是当时阅读者情绪波动的痕迹。我甚至能想象出脂砚斋在某个深夜,微闭双眼,提笔写下某个辛辣点评时的情景。这对于我理解文本中的悲剧内核非常有帮助,因为批语直接揭示了作者的“自叙”层面。它让那些后世才出现的“大团圆”倾向和过度美化消失了,暴露了文本最初的、带着血泪的版本形态,读起来更觉震撼。
评分说实话,我对《红楼梦》的版本学研究算是略知一二,但真正上手接触到如此高质量的甲戌本影印本,还是头一回。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考究,它没有采取那种过度“美化”或“净化”的现代排版方式,而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抄本原有的版式疏密和批语位置,这对于我们理解曹雪芹的文本结构和脂砚斋的评点逻辑至关重要。我花了好几天时间,主要集中在比对几个重要人物命运转折点上的批语,发现了不少在通行本中被稀释或遗漏的细节。比如,对于黛玉初进贾府时,有些批语的措辞之尖锐和预示性之强烈,让人读来不寒而栗。这种直接的、未经后人转译的文字,拥有强大的冲击力。它不再是“故事”,而是“现场记录”。那些旁批如刀斧般精准地刻画了人物的潜藏性格,使得人物的复杂性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展现,读完之后,再看其他版本,总觉得少了点“烟火气”和“血性”。
评分我对这套影印本的整体感受是:严谨、纯粹、且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它成功地将一个“文物”转化为了一个“可阅读的工具”。我不是专业的红学家,但我能感受到,相较于我过去阅读的各种整理本,这本甲戌本提供了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它不是在“告诉我”故事,而是在“展示”故事是如何被记录和被最早的读者所接受的。比如某些人物名字的写法,在不同地方的微小差异,在影印本上看得清清楚楚,这在经过“统一”的版本中是丢失了的细节。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阅读变得更加细致入微,也更具沉浸感。它迫使你放慢速度,去品味每一个字,每一次批注,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抄写者或审阅者,而不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旁观者。这无疑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投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