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名家书画 唐诗
定价:52.00元
作者:迟乃义,铂淳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010941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诗歌与书画结合的读本。诗是唐诗——我国诗歌发展黄金时代的杰出篇章;书画是当代知名书画家依诗而作的绘画、书法精品。“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国诗画艺术的重要特征,在此书中可以窥见。这是中国诗人和中国书画家的共同艺术追求。当两种艺术结合得比较的时候,便会体现出两种艺术的更高价值。编者也是出于此种目的,编了这本书。
目录
张九龄 望月怀远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咏鹅
骆宾王 咏柳
回乡偶书
王湾 次北固山下
扶南曲歌词
渭川田家
西施咏
观猎
竹里馆
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
崔颢 长干曲
王昌龄 从军行
出塞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邓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听弹琴
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春晓
宿建德江
李白 将进酒
静夜思
峨眉山月歌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渡荆门送别
把酒问月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
张仲素
崔护
孟郊
……
韩氏
薛涛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恕我直言,是目前我收藏的书籍中,最让我感到“沉甸甸”的一本。这里的“沉甸甸”并非指重量,而是指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制作成本。它采用了大量的传统印刷工艺,尤其是在色彩的还原上,我看到那些唐代壁画的摹本,色彩的饱和度和层次感处理得极其到位,没有廉价印刷品常见的“发灰”或“偏色”现象。每一页的覆膜处理都恰到好处,既保护了画面,又没有产生强烈反光干扰观看。我注意到书里有一部分是关于唐代山水画风格的演变,它清晰地展示了早期的工笔细腻与盛唐气象的恢弘大气的过渡,这种并置对比的手法,比单独展示要有效得多。而且,它的开本尺寸拿捏得非常专业,既能完整展现大幅作品的细节,又方便在书桌上展开阅读,不会让人感到局促。这本书的整体气场,是那种需要放在书房最显眼位置、偶尔取出来细细品味的“镇宅”之作。
评分我对这本画册的知识性深度感到非常惊喜,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唐诗名家的书法和画作并置,更是在图文解读上做了大量的功课。每一幅作品的旁边,都有深入浅出的注释,详细阐述了书画家创作时的心境、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影响力。比如,它对某位诗人书写自己名篇时的笔墨变化,做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此人书法刚劲有力”。这种解读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艺术评论的门径。更让我赞叹的是,它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唐代文人生活方式的插图或记载,比如他们在曲江池畔宴饮赋诗的场景,或是山野隐居的简朴生活,这些“花边”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唐诗”这一概念的理解,原来那些传世名作背后,是如此鲜活和多姿多彩的生活片段。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那些点评文字,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位博学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场深入的艺术鉴赏之旅。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偏执”。比如,在涉及到一些罕见碑帖的引用时,它不仅提供了高清的拓片,还附带了现代楷书的释文,这对于我们这些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去辨认古老字体的读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音。再者,书后的索引做得非常详尽,不仅按作者分类,还细分了书体和画派,查找特定内容极为便捷。我曾经想找一本专门展示唐代写经体书法的书籍,但通常都难以如愿,而这本书里,竟然收录了几页唐代写经的样本,其工整肃穆之美,令人心生敬畏。它似乎在努力消除读者与古代艺术之间的“信息差”和“距离感”,让高冷的艺术变得触手可及,却又不失其神圣感。这种体贴入微的设计,让阅读体验从一开始的欣赏,变成了深入的互动和学习。
评分这部《名家书画 唐诗》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沉稳的墨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典雅气质。我拿到书后,首先翻阅了它的装帧细节,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触感温润,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的铜版纸,而是带有细腻纹理的哑光纸,这对于欣赏高清晰度的字画复制品来说至关重要。书中的版式布局也看得出设计者的用心,留白得当,使得每一幅作品都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不至于显得拥挤。我尤其欣赏它对唐代不同流派书家作品的收录,从颜体的雄浑到柳体的劲健,再到怀素的狂放不羁,几乎涵盖了那个时代书法的精华。而与之相配的,是那些描绘唐代风物的画作,那些青山绿水,那些亭台楼阁,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亲临盛唐的繁华景象。当然,作为一本集艺术与文学于一体的书,它的装订质量也必须过硬,我特意翻看了几页折页处,发现装订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担心散页的问题。总体而言,从视觉到触觉,这本书都传递出一种匠心独明的制作态度,让人对内页的精彩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是带着一丝怀疑的,因为市面上关于“唐诗”和“书画”结合的出版物太多了,很多都是粗制滥造的拼盘,缺乏内在的逻辑性。然而,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极其清晰,它似乎是按照唐诗发展的脉络来组织书画作品的,从初唐的清新雅致,过渡到盛唐的磅礴大气,再到中晚唐的沉郁顿挫。这种结构设计,让读者在阅读唐诗的兴衰更迭时,能够直观地通过视觉艺术来感受情绪的起伏。例如,在收录李白诗篇的部分,搭配的画作往往笔势奔放,意境开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到杜甫的诗集旁,选用的书法则显得更为凝重,笔画间流露出对民间疾苦的关怀。这种完美的“声画合一”的编排,让我对唐诗的理解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记忆,而是上升到了一种全方位的审美体验。这种将文学意境与视觉艺术做到如此高度统一的编辑手法,实属难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