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火锅子 |
| 作 者: | 铁凝 |
| 定价: | 28.00 |
| ISBN号: | 9787514214925 |
| 出版社: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 开本: | 32 |
| 装帧: | 精装 |
| 出版日期: | 2016-12-1 |
| 印刷日期: | 2016-12-1 |
| 编辑推荐 |
| 无论在那一个地方,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或者用手推车推着老伴慢慢前行的镜头,就会让人由衷地感动。那温馨朴实的画面,比任何浪漫夸张的画面都要暖心。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爱情。 虽是耄耋之年,但那种与爱、温暖、柔情、甜蜜、体恤有关的情感依然新如朝露,完全不因时光摧毁而暗淡。 而在作家铁凝笔下,一只铜火锅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动人心扉的爱情故事呢? ——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小说学会2013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品 ——《北京文学》2013~2014年重点作品入选作品 |
| 内容介绍 |
|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女士的倾情新作,书写耄耋夫妇的爱情,那份岁月积淀的依恋、无以言说的情愫。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暖意,让我们内心柔软的部分慢慢复苏,重新体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古语寄寓的人间美善。 本书还收录刘庆邦、聂鑫森、女真、霍艳四位当代作家短篇小说新作品。以描写煤矿工人闻名的刘庆邦,同样善于写都市男女,在赤裸裸的交易里人心中的真情焉在;俯视都市芸芸众生,聂鑫森写出的,是和你我一样真实而渺小的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和命运飘零….. |
| 作者介绍 |
| 铁凝,女,当代作家,1957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1996年出版5卷本《铁凝文集》,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9卷本《铁凝作品系列》。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期刊奖50余项。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
| 目录 |
| 短篇小说
《火锅子》作者:铁凝 1 《合作》作者:刘庆邦 18 《老爸的家庭会议》作者:女真 46 《秘密》作者:霍艳 87 《都市众生》作者:聂鑫森 130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他和她站在窗前看雪,手拉着手。雪已经下了一个早晨,院子里那棵小石榴树好像穿起了白毛衣,看上去挺暖和的。 这棵小石榴树也就一人多高。别看树不大,可不少结果,一个秋天就结了四十多个石榴,压得树枝朝地上深深地弯着腰。那时候天还不冷,她拉着他走到石榴树跟前,有点赞叹、有点感慨地说 :看把她给累的!仿佛石榴树是他们家的一名产妇。 他说,我就没觉得一棵树会累。 她说,我说她累她就累。 他笑了,看着她说 :你呀。 ,她站在窗前告诉他,雪中的石榴树穿着白毛衣挺暖和。
他们结婚以后迎来了食品匮乏的时代,总是缺油少肉,副食品供应也要凭证凭票。平常人家,很少有人真在家中支起火锅涮肉——去哪儿找肉呢?八年间他们生了四个孩子,更需处处精打细算。但是他爱吃她做给他的虾皮涮白菜或者白菜涮虾皮,当他守住那热腾腾的开水翻滚的火锅时,心先就暖了,他常常觉得是家的热气在焐着他。家里一定要有热气,一只冒着热气的锅,或者一张锃亮的可以直接把冷馒头片摆上去烤的蜂窝煤炉盘,都让他感到温厚的依恋。只是他不善言辞,不能把这种感觉随时表述给她。他认真地往火锅里投着白菜,她则手疾眼尖地在滚沸的开水里为他捞虾皮。一共才一小把虾皮,散在锅里全不见踪影。可她偏就本领高强,大海捞针一般,手持竹筷在滚水里捕捉,回回不落空。当她把那线头般的细小虾皮隔着火锅放进他的碗时,他隔着白色的水气望着她,顶多说一句 :看你! 有时候,他也想把火锅里的精华捞给她吃,虽然充其量只是几枚虾皮。但他手笨,回回落空。仅有一次他的筷子钳住个大家伙,捡出水面看看,不过是一颗红褐色的大料。她叫他把大料放回锅里,一锅白开水指着它提味儿呢。他就不再和她比赛捞虾皮了,他心满意足地吃着虾皮白菜,忽然抬起头冒出一句 :我老婆啊!
他一辈子没对她说过缠绵的话,好像也没写过什么情书。但她记住了一件事。大女儿一岁半的时候,有个星期天他们带着孩子去百货公司买花布。排队等交钱时,孩子要尿尿。他抱着孩子去厕所,她继续在队伍里排着。过了一会儿,她忽然觉得有人在背后轻轻拨弄她的头发。她小心地回过头,看见是他抱着女儿站在身后,是他在指挥着女儿的小手。从此,看见或者听见“缠绵”这个词,她都会想起百货公司的那次排队,她抱着女儿站在她身后,让女儿的小手抓挠她的头发。那就是他对她隐秘的缠绵,也是他对她公开的示爱。如今他们都老了,浑身都有些病。他们的听觉、味觉、嗅觉和视觉一样,都在按部就班地退化。但每次想起半个多世纪前的那个星期天,她那已经稀疏花白、缺少弹性的头发依然能感到瞬间的飞扬,她那松弛起皱的后脖颈依然能感到一阵温热的酥麻。 |
.................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久违的、直击心灵的震撼感。它并非那种追求情节跌宕起伏的通俗小说,而是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氛围的烘托。作者的笔触是克制而有力的,总能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极具穿透力的意象,瞬间击中读者的情感要害。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环境和场景的描绘,那些文字构建出的画面感,色彩浓郁,质感厚重,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特有的味道。整本书的节奏掌控得极其精妙,时而如潺潺流水般舒缓,时而又如山洪爆发般迅猛,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似乎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精神洗礼,对一些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大概就是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吧——它拓宽了我们的精神疆域。
评分坦白讲,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的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毕竟现在市面上的作品良莠不齐。然而,仅翻开前几页,我就被作者那股毫不矫揉造作的真诚所吸引住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鲜明,既有古典文学的凝练美,又不失现代口语的鲜活与泼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成一派的文风。叙事结构的设计十分巧妙,大量使用了闪回和内心独白,使得故事的层次异常丰富,信息量巨大却又不显混乱。它探讨的主题宏大而又细微,触及了人性的复杂层面,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永恒张力。这种对人类生存困境的直面和勇敢书写,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对于那些真正追求文学深度而非表面娱乐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厚礼。
评分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力,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细腻入微,即便是最微小的情绪波动,也能被捕捉并放大,使得角色鲜活得如同就站在我们面前。比如,书中对于主角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的那种踌躇满志与最终释然的描摹,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处理。文字的韵律感极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能听到作者在耳边低语,娓娓道来一个跌宕起伏却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社会中个体与环境的复杂关系,引人深思,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沉浸其中,直到最后一页的合上,仍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波澜。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当代文学版图的一次有力补充,其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值得反复咀嚼和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简直像是一件精心编织的挂毯,每一条线索、每一个细节都服务于最终呈现出的宏大图景。它不是线性叙事那么简单,而是通过多重视角的切换和时间线的交错,构建出一个立体、多维的世界观。作者的智慧在于,她能够将宏大的时代背景熔铸于最微小的生活细节之中,让读者在品味家长里短的同时,清晰地感受到历史洪流的推动力。书中的对话尤其精彩,言简意赅却信息量爆炸,很多看似平淡的对白,细细咂摸,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或未尽的弦外之音。对于喜欢深入挖掘文本潜台词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解读空间。它要求读者投入专注和耐心,但所获得的回报,绝对是物超所值的精神财富。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稍微高了一些,它不适合那些只想轻松度过阅读时光的读者。作者没有刻意迎合大众的阅读习惯,而是坚持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正是这份坚持,使得作品散发出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光芒。作品中对某些特定地域文化的描摹,细致到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里的泥土和阳光,这种强烈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底蕴的融入,为故事增添了沉甸甸的历史厚度。尤其欣赏作者处理矛盾冲突的方式,它很少用激烈的对撞来推动情节,而是通过人物之间微妙的心理拉扯和隐忍的表达,将矛盾层层深入,最终达到一种近乎宿命般的悲剧美感。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消化的作品,它会随着你阅历的增长,不断释放出新的意味,是值得珍藏在书架上,时不时拿出来重温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