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国学常识一本通: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科全书
:49.80元
作者:姚建 编译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1
ISBN:9787212055240
字数:364000
页码:3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
姚建编译的《图解国学常识一本通(精编美绘版)》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科全书;它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并且能带领读者一窥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
卷一 历史卷
第1节 夏朝 4
第2节 商朝 6
第3节 周朝 8
第4节 秦朝 10
第5节 汉朝 12
第6节 三国时期 14
第7节 晋朝 16
第8节 南北朝 18
第9节 隋朝 20
第10节 唐朝 22
第11节 宋朝 24
第12节 元朝 26
第13节 明朝 28
第14节 清朝 30
卷二 地理卷
章 地名由来
第1节 中国 34
第2节 华夏 36
第3节 赤县神州 38
第4节 九州 40
第5节 汴梁 42
第6节 金陵 44
第二章 湖海江河
第1节 黄河 46
第2节 长江 48
第3节 京杭大运河 50
第三章 文化名山
第1节 泰山 52
第2节 华山 54
第3节 恒山 56
第4节 嵩山 58
第5节 衡山 60
第6节 黄山 62
第7节 庐山 64
第8节 五台山 66
第9节 武当山 68
第四章 古寺与道观
第1节 法源寺 70
第2节 潭柘寺 72
第3节 悬空寺 74
第4节 寒山寺 76
第5节 灵隐寺 78
第6节 相国寺 80
第7节 上清宫 82
第8节 魁星楼 84
第9节 无量观 86
第10节 老君殿 88
第11节 太和宫 90
第五章 石窟陵寝
第1节 敦煌莫高窟 92
第2节 大同云冈石窟 94
第3节 洛阳龙门石窟 96
第4节 秦始皇陵 98
第5节 明十三陵 100
卷三 文学卷
第1节 建安七子 104
第2节 竹林七贤 106
第3节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 108
第4节 唐代边塞诗派 110
第5节 花间词派 112
第6节 婉约派 114
第7节 豪放派 116
第8节 前七子 118
第9节 后七子 120
第10节 唐宋派 122
第11节 公安派 124
第12节 临川派 126
第13节 浙西词派 128
第14节 常州词派 130
第15节 桐城派 132
卷四 哲学卷
第1节 儒家 136
第2节 墨家 138
第3节 道家 140
第4节 法家 142
第5节 名家 144
第6节 农家 146
第7节 纵横家 148
第8节 杂家 150
第9节 魏晋玄学 152
第10节 禅学 154
第11节 程朱理学 156
第12节 永嘉学派 158
第13节 陆王心学 160
第14节 黄老学派 162
第15节 东林学派 164
卷五 教育卷
章 人才选拔制
第1节 世卿世禄制 168
第2节 征辟制 170
第3节 察举制 172
第4节 九品中正制 174
第5节 科举制 176
第二章 学府门类
第1节 官学 178
第2节 私学 180
第3节 太学 182
第4节 白鹿洞书院 184
第5节 岳麓书院 186
卷六 军事卷
章 军事著作
第1节 《孙子兵法》 190
第2节 《吴子》 192
第3节 《孙膑兵法》 194
第4节 《六韬》 196
第5节 《黄石公三略》 198
第6节 《太白阴经》 200
第7节 《练兵实纪》 202
第8节 《三十六计》 204
第二章 作战阵法
第1节 八卦阵 206
第2节 撒星阵 208
第3节 鸳鸯阵 210
卷七 科技卷
章 发明创造
第1节 指南针 214
第2节 造纸术 216
第3节 火药 218
第4节 印刷术 220
第5节 瓷器 222
第6节 地动仪 224
第7节 水碾 226
第二章 天文历法
第1节 《夏小正》 228
第2节 《太初历》 230
第3节 日晷 232
第4节 朔望 234
第5节 干支 236
第6节 二十四节气 238
第7节 二十八宿 240
第三章 数学
第1节 《九章算术》 242
第2节 《孙子算经》 244
第3节 圆周率 246
第四章 建筑
第1节 长城 248
第2节 圆明园 250
第3节 黄鹤楼 252
第4节 滕王阁 254
第五章 纺织
第1节 黄道婆 256
第2节 绫 258
第3节 云锦 260
卷八 医学卷
章 医学常识
第1节 五行学说 264
第2节 针灸 266
第3节 拔罐 268
第4节 气功 270
第二章 医学名家与医学名著
第1节 扁鹊 272
第2节 张仲景 274
第3节 华佗 276
第4节 陶弘景 278
第5节 孙思邈 280
第6节 李时珍 282
卷九 艺术卷
章 书法字体与书法名家作品
第1节 楷书 286
第2节 草书 288
第3节 行书 290
第二章 绘画名家与作品
第1节 顾恺之 292
第2节 阎立本 294
第3节 吴道子 296
第4节 张择端 298
第5节 唐寅 300
第6节 徐渭 302
第7节 八大山人 304
第8节 石涛 306
第9节 郑板桥 308
第三章 音乐表演
第1节 五音 310
第2节 《霓裳羽衣舞》 312
第3节 京剧 314
第4节 昆曲 316
卷十 宗教卷
第1节 《太平经》 320
第2节 《六祖坛经》 322
第3节 《金刚经》 324
卷十一 风俗卷
章 饮食与服饰
第1节 豆腐 328
第2节 元宵 330
第3节 月饼 332
第4节 粽子 334
第5节 茶 336
第6节 深衣 338
第7节 襦 340
第二章 岁时节令
第1节 春节 342
第2节 清明节 344
第3节 寒食节 346
第4节 七夕 348
第5节 重阳节 350
第6节 腊八节 352
内容提要
本书以数幅精美的图片,加之生动的图解,帮助读者对国学基本常识进行深刻了解。内容括历史、地理、名胜古迹、文化、诗词,艺术,等等。只要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任何人都能通过本书对国学基本常识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并充分感受中华五年文明的精神和文化魅力。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姚建,湖南人,现任北京南岸书香工作室作编辑。策划图解类型图书,曾出版过《图解历代酷刑史》《图解论语》等作品。
相较于市面上许多国学入门书追求“大而全”而导致内容浅薄的问题,这本书在保证广度的同时,对核心知识点的阐述深度把握得相当到位。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表面概念的简单介绍,而是会深入剖析一些关键概念的起源、演变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点差异。例如,在解释“阴阳五行”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追溯了其在古代方术、医学、哲学中的不同应用场景,并配有精准的解读,使得原本被许多人视为玄学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辨,具有严谨的学术底蕴。这种“不回避难点,并用最易懂的方式加以解析”的态度,着实令人钦佩。我作为一个有一定国学基础的读者,从中依然发现了许多过去忽略或理解偏差的地方,这说明即便是对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这本书也提供了极高的信息密度和修正认知的价值,绝非浪费时间。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的处理,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绝佳平衡。一方面,它保留了传统文化应有的那种典雅、含蓄的韵味,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到对经典的尊重;另一方面,它的白话解释又极其接地气、清晰明了,完全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学究气。作者似乎深谙如何与当代读者进行有效的文化对话,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语汇,精准地转译了古人的思想精髓。比如,在翻译一些古文名篇时,它提供的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意境,又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无障碍地理解其深层含义,这种“信达雅”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简直像是在听一位博学又风趣的长者娓娓道来,而不是面对一堆冷冰冰的文字。这种亲和力,是很多严肃学术著作难以企及的优点。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吸引人,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厚重与亲切。我一直对中国古代文化充满好奇,但传统典籍往往艰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图解”二字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真是太棒了!大量的精美插图、清晰的图表和直观的示意图,把那些抽象的、历史久远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比如,讲到古代的礼制,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精细的图示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一下子就能明白“礼”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这种“所见即所得”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书”,而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漫游。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方式简直是福音,它能迅速点燃学习的兴趣,让人愿意主动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我特别喜欢它在版式布局上的用心,每一页的内容划分都非常合理,不会让人产生信息过载的感觉,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建立起了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从宏观的“什么是国学”开始,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哲学流派、文学经典、历史脉络,乃至生活艺术的方方面面,过渡自然且衔接紧密。这种结构安排非常有利于读者的系统性理解,让人明白各个知识模块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共同构筑起中华文明的宏大体系的。我发现自己不再是零散地接收信息,而是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这对于深化理解至关重要。举个例子,当它讲到儒家思想时,会自然而然地引出它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接着又联系到唐诗宋词中体现的文化精神,这种“串联”能力,让原本感觉各自独立的文化元素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生命力。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编撰手法,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高超的知识整合能力,绝非市面上那些东拼西凑的“速成”读物可比拟。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搬运工”,更像是一位贴心的“文化向导”。它巧妙地融入了许多“延伸阅读”和“文化小贴士”板块,这些小小的边栏信息,往往能引发读者对某一知识点的进一步好奇心,并指明了深入探索的方向。例如,在讲完某一朝代的文学成就后,它会推荐几部相关的经典原著的阅读版本或者相关博物馆的介绍。这使得这本书的功能超越了单一的工具书范畴,它激发了我主动去寻找更多一手资料的动力,真正起到了“授人以渔”的作用。它教会我的不只是“是什么”,更是“如何去了解更多”。这种引导性,对于希望真正爱上并钻研中国文化的读者来说,是无价的,它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更广阔文化世界的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