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皮子文薮(平) | 作者 | 皮日休 萧涤非 郑庆笃 整理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85052 | 出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择取善本,《四部丛刊》影明本、《四库全书》本、明公文纸本、明许自昌本和日本享和二年刊本,对《皮子文薮》作了校勘,还辑录《文薮》以外的皮氏诗文加以标点、校勘,作为附录。 |
| 作者简介 | |
| 萧涤非(1906-1991),江西临川人。1933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到山东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时期去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回山东大学,历任中文系主任、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著有《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杜甫研究》、《杜甫诗选注》、《读诗三札记》、《解放集》、《乐府诗词论书薮》,与游国恩等主编四卷本《中国文学史》教科书,以及整理校点《皮子文薮》。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是极其流畅且富有启发性的。尽管内容可能涵盖了较为典雅的文言文,但由于排版和注释的精良,即便是初次接触此类作品的读者,也能保持一个相对舒适的节奏。我个人尤其欣赏那些恰到好处的脚注和篇末的校注,它们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先生,在你疑惑的节点及时伸出援手,解释了那些晦涩的典故或生僻的字词用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学术辅助,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我们能够专注于文本本身的美感和思想的交流,而不是被繁琐的考证工作所困扰。可以说,这是一本能让你静下心来,真正与古人对话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古朴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纸张的选择也透着一股子讲究劲儿,摸上去细腻又带着点韧性,翻页的时候那种沙沙的声响,简直就是阅读者最纯粹的享受。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出品果然名不虚传,在细节处理上看得出下足了功夫。我特别喜欢那种烫金的字体,在灯光下微微闪烁,显得古籍的味道更加浓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有一种珍视的感觉,仿佛捧着的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段凝固的时光。内页的排版布局也极其考究,字里行间留白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凸显了文本本身的韵味。这种实体书的质感,是任何电子屏幕都无法替代的。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一次庄重的仪式,让人对即将展开的文字内容更加肃然起敬。
评分每一次翻阅这本书,我都会被其中所蕴含的独特气韵所感染。它像是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唐代文人那份超脱尘世的傲骨与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那种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淡泊与旷远,对于身处快节奏现代生活中的我们来说,无异于一场精神的洗涤。它教导我们如何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世事,如何从日常的琐碎中提炼出诗意的瞬间。这种由内而外的熏陶,是任何快餐式阅读无法给予的深度体验。它让人心境平和,感受到一种穿越千年依然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从收藏的角度来看,这本《皮子文薮》无疑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笔。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古籍整理和出版方面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水准,他们的出品往往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本厚重典雅的书籍,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体现。它承载着对一代文人精神遗产的尊重与传承。无论是作为个人研究的参考工具,还是作为传家之宝收藏起来,它的价值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市场上不乏匆忙付梓的作品,但能像这样精心雕琢、经得起反复品味的,实在不多见。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厚兴趣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的整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能感受到几位整理者——萧涤非先生和郑庆笃先生——倾注的心血。他们对皮日休这位唐代文人的作品的梳理,绝非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融入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从卷首的导读部分就能体会到,那种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乃至篇章细微之处的考据,都处理得极为精妙,为我们这些后学者铺平了一条清晰的理解之路。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们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真正沉浸到唐人的精神世界中去。它不仅仅是作品的汇编,更是一部带有导览性质的文化地图,指引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