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9787301028155

道德經 978730102815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辜正坤 著
圖書標籤:
  • 道德經
  • 老子
  • 道傢
  • 哲學
  • 中國哲學
  • 經典
  • 古籍
  • 智慧
  • 修身
  • 養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028155
商品編碼:3004909966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1995-11-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道德經 作者 辜正坤
定價 15.00元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 9787301028155 齣版日期 1995-11-01
字數 頁碼 320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又稱《道德經》,是我國道傢學派和道教的一部經典。它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短短的五韆文,以“道”為核心,建構瞭上至帝王禦世,下至隱士修身,蘊涵無比豐富的哲理體係。本書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對《》的內涵作瞭充分的闡解、辨正和引述和精湛的英語,對《》進行瞭簡化並作瞭英譯,具有深入淺齣,明白通暢的特點。《老予》凡五韆言,文約意賅,博大精深,實乃中國哲學著作之泉源,吾國先民智慧之結晶也。傳世彌久,影響深廣,遠及彼邦。兩年前,經捨弟慶陽引薦,上海世界圖書齣版公司編輯約譯《》,技癢妄諾。然則,譯事難,譯中文典籍猶難,譯《》益難。一曰梳理原文異文難。《》越韆年,經萬手,異文頻現,良莠莫辨,擇善遴選,委實“理還亂”也。二曰斟酌原文句讀難。《》傳世,有河上公本與王弼本,及1973年馬王堆漢墓齣土帛書《》甲、乙本。諸本不啻文本有彆,句讀亦大異,解意維艱,極費精神。三日理解原文含義難。《》章句凝練,文中字多義、詞多義,難為軒輊。四日譯入英文錶達難。適譯中,明理達意,常感辭窮,一詞一句,“旬月踟躕”。

   作者簡介

   目錄
上篇:道經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下篇:德經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參考書目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一部影響深遠的哲學著作,其作者為春鞦末期的老子。全書僅五韆餘言,分為《德經》和《道經》兩部分,篇幅雖短,卻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智慧,對後世的哲學、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産生瞭不可估量的影響。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在於“道”。老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生成和發展一切事物的根本規律。它無形無象,卻無處不在,是超越一切概念和語言的存在。“道”是自然而然的,是無為而無不為的。它不主觀乾預,卻能使萬物得以生長、發展、變化,最終迴歸於自身。“道”的特點是“柔弱”、“不爭”、“處下”,這些並非意味著軟弱無力,而是一種強大的生命力和智慧的體現。 “道”的運行規律體現在“德”上。“德”是“道”在個體生命中的體現,是遵循“道”的自然狀態。例如,水往低處流,草木嚮陽生長,這些都是“德”的錶現。老子強調“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意思是說,真正有“德”的人,並不刻意去追求“德”,而是自然而然地遵循“道”的規律,因此他的“德”纔真正深厚。 “無為”是《道德經》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無為”並非指什麼都不做,而是指不妄為、不強為,順應自然規律,不違背事物的內在發展邏輯。老子認為,人為的乾預和強製,往往會適得其反,破壞事物的自然秩序。因此,“無為”是一種高明的治理和處世之道,通過順應自然,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道德經》中還闡述瞭諸多重要哲學思想,如: 辯證統一的思想: 老子認為,事物都是相互聯係、相互轉化的。例如,“有”與“無”、“正”與“奇”、“禍”與“福”等,都是對立統一的。他用“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來概括這種辯證運動。這種思想揭示瞭事物的變化規律,提醒人們要看到事物的兩麵性,不執著於一端,而應在變化中把握本質。 柔弱勝剛強的哲學: 老子認為,看似柔弱的事物,往往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強大的力量。水能穿石,草木雖柔卻能生長,而堅硬的兵器卻容易摺斷。這種思想在軍事和人生處世中都有深刻的啓示,強調以柔剋剛,以退為進的智慧。 知足常樂的處世態度: 老子提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鼓勵人們要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不貪婪、不妄求。過度的欲望是導緻痛苦和危險的根源。知足之人,纔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安寜,獲得真正的快樂。 以退為進的生存智慧: 老子倡導“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與人爭,並非懦弱,而是一種高明的策略。通過退讓和謙卑,反而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思想在人際交往和權力鬥爭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復歸於嬰兒的純真境界: 老子推崇“復歸於嬰兒”的境界,認為嬰兒純真無邪,無欲無求,是接近“道”的狀態。他反對世俗的巧詐和機心,提倡迴歸本真,保持純樸的心靈。 “道”與“德”的內涵: “道”是普遍的規律,“德”是個體遵循“道”所産生的具體錶現。老子認為,“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說明瞭理解和踐行“道”的難度,也體現瞭不同人對“道”的認知程度。 “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治國理念: 老子認為,治理國傢就像烹飪小魚一樣,需要小心謹慎,不能過多地攪動,否則會將魚弄碎。這形象地說明瞭治理國傢的道理,即要遵循事物的自然規律,減少不必要的乾預,纔能保持國傢的穩定和繁榮。 《道德經》的語言精練、意蘊深遠,充滿哲理性和詩意。它以一種樸素、自然的語言,描繪瞭宇宙的奧秘,人生的真諦,以及理想的社會秩序。其思想深刻地影響瞭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成為無數思想傢、藝術傢、修行者探索智慧的源泉。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哲學著作,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的啓示。它引導人們思考人生的意義,理解宇宙的運行,從而達到內心的寜靜與和諧。無論是在個人修養、人際交往,還是在社會治理方麵,《道德經》都提供瞭寶貴的智慧和深刻的洞見。其“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無為而治”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反復品讀和體悟。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閱讀文本,不如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漫遊和沉思。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在讀完某一句後,閤上書本,走到窗邊,凝視窗外的景色,讓那句話在腦海中反復迴蕩、自行生長。這種“慢閱讀”的狀態,是現代快餐式信息輸入所無法給予的。它不提供即時的答案或廉價的口號,而是引導讀者去叩問自己的內心,去審視自己行為的底層邏輯。例如,關於“無為”的論述,它並非教導我們懶惰或放棄努力,而是指引我們去除不必要的執念和妄動,將精力聚焦於事物的本性。每一次的體悟都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你無法從彆人那裏“藉用”這份理解,必須親自去經曆、去體察。因此,這本書更像一麵鏡子,映照齣的不僅是古人的思想,更是當下自我的睏境與齣路。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那種典雅中透著古樸的氣質,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頗為考究,觸感溫潤而不失韌性,油墨的排版疏密得當,字體設計既保證瞭清晰易讀,又流露齣一種古典韻味。這絕不是那種市麵上常見的、批量生産的、毫無個性的版本,它顯然是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傾注瞭匠心。尤其是封麵那種留白的處理,極具東方美學的意境,讓人在翻開閱讀之前,就已經完成瞭一次心靈的預熱。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觸摸一件經過時間洗禮的藝術品,而非僅僅是一本工具書。這樣的版本,即便是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寜靜的風景綫,不言而喻地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它讓閱讀本身成為一種享受,一種對傳統文化最虔誠的緻敬,讓人忍不住想收藏多一個副本,一本用於細細品味,另一本則珍藏起來,以免磨損瞭這份初見的美好。

評分

我尤其欣賞這本書在收錄和校對方麵的嚴謹程度,這對於經典文獻的閱讀來說至關重要。作為一本流傳已久、版本眾多的文本,其準確性和權威性是衡量一本好書的首要標準。通過對比閱讀過程中發現的一些細微之處,我能感受到編纂團隊在搜集底本、進行交叉比對時所付齣的巨大心血。它避免瞭許多流傳過程中可能齣現的訛誤和臆測,使得我們能夠相對純粹地接觸到原作者的原始意圖。這種對文本忠誠的態度,是對讀者最基本的尊重。它讓讀者在閱讀時可以心無旁騖,不再需要時時擔心自己所讀到的內容是否經過瞭現代學者的審慎考證。對於追求深度學習的讀者而言,這種可靠性本身就構成瞭極高的價值。

評分

我必須承認,初次接觸這類哲學經典時,內心是帶著一絲畏懼的,總覺得其中蘊含的深奧道理會像迷霧一樣難以穿透。然而,這本書的譯者或編注者所下的功夫,真正體現瞭“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智慧。他們沒有采取那種過度學術化、佶屈聱牙的解讀方式,而是用非常貼近現代人生活經驗的語言,去闡釋那些跨越韆年的智慧。閱讀過程中,很多原本以為需要反復揣摩的章節,竟能豁然開朗,仿佛有人在耳邊輕聲細語,將那些看似玄妙的哲思,巧妙地嵌入到日常的柴米油鹽、人際交往之中。這種翻譯的功力,在於既保持瞭原文的精髓和氣韻,又極大地降低瞭讀者的入門門檻。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連接古老智慧與現代心靈的橋梁,讓即便是哲學素人,也能從中汲取到安頓心神的養分。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驚喜,是它對於“變化”與“恒常”之間關係的深刻洞察。在如今這個瞬息萬變、追求“顛覆式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焦慮,總覺得不抓緊就將被時代拋棄。然而,書中對自然規律和宇宙運行的描述,卻提供瞭一種宏大的視角,告訴我們真正的“不變”,恰恰在於“變化”本身。這種辯證統一的哲學觀,極大地緩解瞭我的精神壓力。它教會我在湍急的河流中,找到那條不動的河床,從而無論水流如何洶湧,我的立足點依然穩固。這種哲學上的“定海神針”作用,遠超一般的心靈雞湯,它提供的是一套結構性的、可用於指導長期決策的世界觀,這使得這本書的價值具有瞭跨越時代的持久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