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概论讲话
定价:28.00元
作者:谭正璧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154035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民国小书馆:蔡元培推荐国学入门书
内容提要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本系列拟出版100多种,首辑收入十本。《国学概论讲话》一书原版由蔡元培题写书名。这本书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凡国学上之基本知识,均已搜辑无遗。”全书如同一幅工笔画,纤毫毕现,细致入微。作为初窥国学门径的入门书,放置案头,随手翻检,很是轻便可喜。
目录
作者介绍
谭正璧(1901~1991),上海嘉定人。历任上海女校教师,上海美专、震旦大学、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和棠棣出版社总编辑,后受聘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特约编辑。一位一生清贫而寂寞的学者,写作就是他的生命。学者赵景深戏称他为“著作三身”,一生完成著述1500万字,在这近现代学者中是极为少见的,何况晚年又失明多年,一些著作是靠口述来完成的,这足以使我们惊叹了。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显示出作者对知识体系有着极其清晰的认知脉络。它并非是简单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条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知识链条。开篇部分迅速奠定了基础概念,如同打下坚固的地基;随后,作者逐步引入更复杂、更细化的分支领域,每介绍一个新概念,都会巧妙地与前面已学到的知识点建立联系,形成一张互相关联的知识网。这种“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认知负担,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感到每一步都是在稳步前行,而不是在迷雾中摸索。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它充分尊重了读者的学习曲线,确保了知识的有效吸收和长期记忆,让人感觉自己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而非仅仅是收集零散的碎片信息。
评分我最近在读的这本历史读物,作者在叙事手法上展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抽丝剥茧”的功力。他并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罗列史实的传统写法,而是像一位高明的侦探,总是在关键的历史节点设置悬念,引导读者跟随他的思路去探究事件背后的复杂动因和错综的人际关系。比如,在描写某次朝代更迭时,他并没有简单地将失败归咎于某位君主的昏庸,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剖析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地方势力的崛起以及士大夫阶层的政治博弈。这种深度挖掘和多角度审视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他引用的史料非常扎实,注释详尽得令人赞叹,很多地方甚至能看到作者为了求证一个时间点或一个人名,查阅了多少晦涩难懂的古籍。读完一个章节,我总感觉自己不仅是了解了历史事件,更是参与了一次深入的学术探讨,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这本书的哲学思辨部分,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作者对一些核心概念的阐释,突破了以往教科书式的僵硬定义,他引入了大量的当代跨学科研究成果,试图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的逻辑进行对话和融合。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解读,他没有停留在字面意义上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人类认知边界拓展的高度,讨论了这种哲学观在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乃至人工智能伦理学中的潜在指导意义。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合上书本,陷入长时间的沉思,甚至需要翻阅其他领域的书籍来辅助理解。这种强迫读者进行深度思考的阅读体验,是极其难得的。它不是在灌输结论,而是在搭建一个思想的脚手架,鼓励你去亲自攀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那种沉稳的深蓝色,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内页的纸张质感也非常好,不是那种廉价的、容易反光的纸,而是带着些许米白的、触感细腻的纸张,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排版布局上看得出编辑的用心,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书脊的装订也十分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松散或脱页的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扉页部分的设计,引用了古代手稿的纹理作为背景,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却极大地提升了整本书的文化品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从这本书的外在呈现来看,它无疑是为那些真正热爱传统文化,并对书籍品质有较高要求的读者量身定做的。
评分语言的魅力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仿佛信手拈来皆是典故,但妙就妙在,他处理这些古典的、晦涩的词汇时,却能做到雅而不晦,简而有力。他的遣词造句有一种古典音乐般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节奏感,即便是一些长句,其逻辑结构也清晰得如同数学公式一般严谨。尤其是在描述古代文人的心境和生活场景时,那种意境的营造,简直是如诗如画,让人仿佛能闻到墨香,听到竹林风声。我甚至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开始模仿他的句式结构来写日记,这足以证明文字对读者的感染力已经达到了潜移默化的地步。这种对语言本身美学的极致追求,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