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興
著名認知行為心理專傢、生涯價值管理谘詢導師、人力資源心理學教授
十三五規劃普通高校教材《教育學》主編之一
十三五規劃普通高校教材《心理學導論》主編之一
AHPSY®愛普生涯谘詢集團創始人
目 錄覺醒篇 ——青少年成長的7大行為軌跡
1. 我要獨立:獨立行動,不再當父母的“跟屁蟲”
2. 我的心思:孩子的心思你彆猜,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
3. 我與父母: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一場修行
4. 我的世界:我的耳朵開始有瞭過濾器
5. 我的秘密:鎖上瞭抽屜,孩子也關閉瞭心
6. 我的叛逆:孩子為何總是對叨擾抓狂
7. 我的青春:孩子喜歡和父母一起“想當年”
修煉篇 ——青少年必經的8大心理曆程
1. 我要尊重:你根本就不尊重我
2. 我不能輸:我輸瞭,該怎麼辦呢
3. 我很委屈:麵對挑戰的委屈少年
4. 我要成功:我的成功之母
5. 我的嫉妒:妒忌之火,歇斯底裏
6. 我的奮鬥:沒有人能永遠成為贏傢
7. 我的壓力:壓力下的成長小故事
8. 我的拒絕:不懂說不,陷入被動
親子篇 ——青少年時代的7堂父母課程
1. 我就不聽:我偏偏要與媽媽對著乾
2. 我的煩惱:是你要與我爭吵的
3. 追風少年:媽媽,你落伍瞭
4. 我的媽媽:有一個理解我的媽媽真好
5. 不想吵架: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6. 世紀碰撞:當更年期遭遇青春期
7. 我想飛走:離傢齣走——父母心中永遠的傷痛
學業篇 ——青少年學業的6重學習挑戰
1. 我不想笑:不是我冷漠,是你們對我太冷漠
2. 討厭學校:我再也不想去學校
3. 喜歡語文:我就是喜歡語文
4. 單腿獨步:學習上的瘸腿大王
5. 無聊生活:枯燥乏味的學習何時休
6. 自主選擇:自己選擇,纔能一往無前
社會篇 ——青少年人際的8大關鍵問題
1. 我與朋友:乖寶寶突然“狐朋狗友”滿天飛
2. 宅男宅女:藏在傢中無人識——宅男宅女的青春夢
3. 追夢人生:追星一族,隻是需要一個偶像用來崇拜
4. 我不知道:各自為政的友誼,少瞭幾許諒解
5. 誰主人生:是你要生我的
6. 自信力量:自信的人生纔能不斷成長
7. 與食為敵:孩子為何厭食與貪食
8. 反對社會:孩子為何厭惡社會
摺騰篇 ——青少年青春的6大現象提示
1. 我不爭吵:爭吵一開始,就意味著輸掉
2. 衝動鏇渦:衝動是魔鬼,控製衝動纔能保持理性
3. 我隻是我:記住,沒有人是宇宙的主宰
4. 迷惘青春:少年看守所——迷惘青春的棲息地
5. 欺淩人生:校園霸淩現象,為何愈演愈烈
6. 性教育缺失:冒險性性行為,校園裏的“桃色事件”
愛護篇 ——青少年自殘的6個警醒案例
1. 自殘之殤:當自殘成為一種要挾
2. 我的傷害:自我傷害的病理性原因不容忽視
3. 流行自殘:自殘就像重感冒,極具傳染性
4. 抑鬱挽歌:抑鬱癥,青少年心中的哀歌
5. 我與環境:青少年自殘,也許是受到環境影響
6. 絕望之巔:自殺,再也無法彌補的絕望
激進篇 ——青少年犯罪的6個案例解讀
1. 成人誘惑:抽煙,真的意味著成長嗎
2. 安全意識:即使人高馬大,也要保護自己
3. 我要刺激:酒精的誘惑真的那麼大嗎
4. 不歸之路:犯罪——一條人生的不歸路
5. 吸毒欲望:不要用毒品來挑戰人性的軟弱
6. 麻花人生:較勁的人生——青少年心理扭麯的根源
遊戲篇 ——青少年網癮的6個藉鑒案例
1. 暴力欲望:血腥和暴力,網絡遊戲的副産物
2. 我的自律:青少年為何會上網成癮呢
3. 我的逃避:遊戲,是青少年的世外桃源地
4. 低頭傢族:如果爸爸媽媽都是低頭族
5. 巨大的網:無處不在的網——互聯網的通天之手
6. 瘋狂人生:不瘋狂不成魔——遊戲世界裏的悲喜人生
愛情篇 ——青少年戀愛的6大案例評鑒
1. 我的煩惱:少年維特之煩惱
2. 怦然心動:預防早戀要未雨綢繆
3. 生命之重:早孕的苦果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4. 學會拒絕:教會青少年拒絕異性的求愛
5. 陪伴力量:陪伴青春期的少年一起失戀吧
6. 同性愛戀:青少年的同性戀傾嚮
大學篇 ——青少年大學的8大人生啓示
1. 我的心情:充滿陰霾的天空,讓心能擰齣水來
2. 生命之思:大學校園中,自殺率為何持續攀升
3. 我與同學:大學生之人際關係的睏惑
4. 焦慮來襲:當焦慮情緒不斷蔓延
5. 勇敢直麵:與其逃避競爭,不如形成核心競爭力
6. 創業之舉:大學生創業,讓人生先一步起飛
7. 先苦後甜:厚積薄發,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8. 把握時機:為何機會總是擦肩而過
後記:每一個用心的父母都曾經深感失敗
這本書簡直太齣乎我的意料瞭!我原本以為“青少年行為心理學”這個名字聽起來會有點枯燥,但拿到手後,我被它的深度和廣度深深吸引瞭。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生動地剖析瞭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行為模式。我尤其喜歡書裏關於“逆反期”的章節,它不是簡單地指責青少年的叛逆,而是深入探討瞭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動因,比如對獨立自主的渴望、對自我身份的探索,甚至是對父母過度控製的一種無聲反抗。書中列舉的許多傢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誤區,讀來讓人恍然大悟,感覺自己過去在很多地方都做錯瞭。它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溝通技巧,比如如何傾聽,如何錶達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說教。我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其中的一些方法,發現效果真的不一樣,孩子變得更願意和我交流瞭,雖然偶爾還是會有小摩擦,但整體的親子關係明顯改善。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傢長看的,很多青少年自己讀瞭也會受益匪淺,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青少年行為心理學》時,我最大的期待是能找到一些科學的方法來理解我傢那個叛逆的兒子。這本書確實沒有讓我失望,它從多角度、多層次地剖析瞭青少年在青春期可能齣現的種種心理變化和行為特徵。我特彆關注瞭關於“情緒管理”的章節,因為我的兒子最近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有時甚至會摔東西,這讓我感到非常頭疼和無力。書中詳細解釋瞭情緒是如何産生的,以及青少年為什麼會比成年人更容易齣現情緒失控。它還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情緒調節策略,比如深呼吸、轉移注意力、以及通過運動來釋放負麵情緒。我嘗試著教兒子一些簡單的放鬆技巧,雖然剛開始他不太配閤,但慢慢地,我發現他在爆發之前,似乎能稍微冷靜一些,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瞭。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時候,孩子的情緒爆發並不是針對父母,而是他們內心一種無法排解的壓力和睏惑的釋放。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本書沒有抱太高的期望,覺得“青少年行為心理學”大概就是一些陳詞濫調的教育建議。然而,它帶來的驚喜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怎麼管教”青少年,更多的是關於“怎麼理解”他們。它深入探討瞭青少年大腦發育的特點,解釋瞭為什麼他們會錶現齣衝動、冒險、容易受同伴影響等行為。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同伴影響”的分析,它讓我們看到,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朋友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有多麼重要,以及為什麼他們會如此在意朋友的看法。書中還提供瞭一些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社交圈的建議,比如如何鼓勵他們參與有益的集體活動,以及如何幫助他們識彆不良的朋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兒子的一些行為有瞭更深的同情和理解,不再是一味地指責,而是開始思考背後的原因。它讓我明白,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耐心、智慧,更需要一顆理解他們內心世界的心。
評分這本《青少年行為心理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本精心繪製的成長地圖,清晰地指引著我們在迷宮般的青少年時期該如何前行。它沒有用晦澀難懂的心理學術語來嚇唬讀者,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青少年社交焦慮問題的探討,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孩子“內嚮”、“不閤群”,卻忽視瞭他們內心深處的掙紮。作者通過幾個案例,讓我們看到一個原本活潑的孩子是如何因為一次挫摺或一次誤解,逐漸變得沉默寡言,害怕與人交往。書中提齣的“社交技能訓練”部分,提供瞭許多具體可行的練習方法,比如如何主動發起對話、如何迴應他人的邀請,甚至是如何在小組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些看似微小的技巧,卻能對一個青少年建立自信、融入集體産生巨大的影響。我甚至覺得,這本書的味道有點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智者,坐在你身邊,用平靜而溫暖的聲音告訴你:“彆擔心,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裏有答案。”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細緻的嚮導,帶領我穿越青少年復雜而充滿變化的心理世界。我之所以會被它吸引,是因為它並沒有將青少年簡單地標簽化,而是展現瞭他們成長過程中獨特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書中對於“自我認同危機”的分析,讓我印象深刻。很多青少年在這個階段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誰,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種迷茫感常常會伴隨著焦慮和不安。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瞭不同青少年在探索自我過程中的掙紮和成長,讓我看到瞭他們內心的脆弱與堅韌。書裏還提供瞭關於如何支持青少年建立積極自我評價的建議,比如鼓勵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嘗試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在犯錯時給予支持和鼓勵,而不是過度的批評。這讓我意識到,幫助青少年找到自己的定位,並建立健康的自信心,是多麼重要的一環。這本書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充滿機遇也充滿挑戰的時期,而理解和支持,是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時期的關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