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新概念英语》是世界闻名的英语教程。但过去教师用书只有一、二两册。现出版的三、四两册是作者根据中国教师的实际需要而新编的。这套经典教材通过完整的英语学习体系,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4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朗文·外研社·新概念英语2(教师用书)》为其中一册。
内容简介
《朗文·外研社·新概念英语2(教师用书)》除保留原版的精华外,又增加了以下重要特色:专为中国的英语学习人士而改编,根据中国读者的需要增添了词汇表、课文注释、练习讲解和课文的参考译文;剔除了所有过时内容,其中过时的课文由新课文取代,并配以全新的练习和插图; 对原有教学法进行调整,更利于学生加强交际能力。内容更简洁精练,取消过去单独出版的繁琐补充材料,将其精华纳入主要教材;版面加大,方便翻阅;每课书相对独立,以利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L.G.Alexander.世界著名的英语教学专业,曾任欧洲现代语言教学委员会理事。其著作为交际教学法奠定基础,其中一知NCE和Follow Me已成经典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Key to Pre-unit Test 1
Lesson1 A private conversation—Word order in simple statements
Lesson2 Breakfast of lunch?—The present,simple and continuous
Lesson3 Please send me a card—The simple past
Lesson4 An exciting trip—The simple past and the present perfect
Lesson5 No wrong numbers—The indefinite and definite articles
Lesson6 Percy Buttons—The indefinite and definite articles
Lesson7 Too late—The past continuous
Lesson8 The best and the worst—The comparison of adjectives
Lesson9 A cold welcome—Prepositions of time
Lesson10 Not for jazz—The passive
Lesson11 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Review of tenses
Lesson12 Goodbye and good luck—The simple future
Lesson13 The Greenwood Boys—The future continuous
Lesson14 Do you speak English?—The past perfect
Lesson15 Good news—Indirect statements
Lesson16 Apolite request—Type l conditional statements
Lesson17 Always young—Must and Have to
Lesson18 He often does this!—Have(possession/ordinary verb)
Lesson19 Sold out—Can and May
Lesson20 One man in a boat—The gerund after prepositons
Lesson21 Mad or nor—Can and may
Lesson22 Aglass envelope—Verds followed by prepositions:Of,From,Inand On
Lesson23 Anew house—Review of tenses,modal and auxilary verds
Lesson24 It could de worse —Special difficulties:Review
Key to Pre-unit Test2
Lesson25 Do the English speak English?—Word order in compound statements
Lesson26 The best art critics—The present,simple and continuous
Lesson27 Awetnight—The simple past
Lesson28 No parking—The simple past
Lesson29 Taxi!—The simple past andthe present perfect simple
精彩书摘
现在教师重放录音或重读课文,每句话后停顿,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这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介绍课文结束时,学生应该彻底理解课文。教师不要直接讲解,而应尽量从学生那里获取信息(可以把这种方法看作是“用螺丝起子拔瓶塞的行动计划”)。讲解全部要用英文,但不要把直接教学法弄到一种荒唐的绝对程度。在可能情况下,使用手势和模拟动作。如果班上的一些学生仍无法理解,教师应该请班上学得最好的学生给出一个单词或词组的译文,以照顾尚未理解词义的学生。请记住,如果你不把一个难点译成中文,班上的其他人会这样做的。但是,翻译始终应被看成是最后一着。
Topics for discussion
1 Can you name some famous sailors, and describe what they did?
2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ay to cross the Atlantic?
3 Why do you think people choose to cross the Atlantic single-handed (alone)?
Topics for discussion
1 Describe a concert you have been to, or heard about.
2 What do you think youll be doing this time next year?
3 Do you prefer pop or classical songs/singers? Why?
Key to Summary writing
The Greenwood Boys are pop singers. They will be coming here tomorrow. Most of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town will be meeting them at the station. They will give five performances. The police will be trying to keep order as usual. (42 words)
Key structures: The future continuous
a Shall and will are used with be + verb-ing to form the future continuous tense.
A parallel can be drawn betwee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continuous forms to show the progressive aspect of the -lng form:
I am writing letters now (in progress at the moment).
I shall be writing letters all day tomorrow (in progress tomorrow).
b The main use of the future continuous is to express a future without intention.
In Ill come to your house tomorrow, the verb expresses a deliberate intention (or promise) to come, but Ill be coming to your house tomorrow expresses no intention (simple prediction).
We can add to these sentences to make the dis ……
……
《走入英语的殿堂:外研社经典英语教材体系精览》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针对某一特定教材的教师用书或学生用书,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英语教学史中,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社)引进、出版和自主研发的几大经典英语教材系列的理论基础、教学理念、历史沿革及其在中国英语教育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综合性学术参考书。本书旨在为一线教师、教研人员、教材研究者及对中国英语教育史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宏观的、多维度的视角,去理解“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大学英语”(如新版或旧版系列)等标志性教材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影响。 --- 第一章:中国英语教学的时代脉络与外研社的角色定位 本章首先梳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对英语教学的迫切需求如何催生了对高质量教材的渴求。重点分析了外研社作为国家级外语出版机构,在引进、消化、再创新过程中所采取的重大战略。 1.1 早期引进与本土化的张力: 探讨了早期引进教材(如牛津或剑桥系列的部分早期版本)在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差异、教学法冲突等问题。对比分析了外研社如何通过合作出版或授权出版,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教材研发体系。 1.2 教学法演变的历史镜像: 从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到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再到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的理论演进,本章详细考察了外研社不同时期出版的教材如何紧密跟随或引领这些全球教学思潮在中国的发展。 1.3 教材体系的结构性思考: 阐述了外研社在构建 K-12 乃至大学英语教材体系时,所遵循的螺旋上升原则、知识点覆盖的完整性,以及对国家课程标准(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响应机制。 第二章:经典教材系列的“范式”解析 本章将聚焦于外研社旗下几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独立于特定年级或等级的经典教材系列,对其教学设计和核心理念进行深入解读,这些解读旨在提供一种广义的教学指导框架,而非针对某一本具体教辅。 2.1 语言技能的综合培养框架: 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设计精良的阅读材料(文本选择的标准、难度分级)、听力材料(真实性与可理解性输入)、口语活动(互动性设计)和写作练习(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指导),构建一个平衡的语言能力发展模型。 2.2 语法教学的“语境化”策略: 探讨了在不依赖于死记硬背语法规则的前提下,如何通过情景嵌入、功能导向的方式自然呈现和操练语言结构。分析了如何设计有效的语法回顾与巩固单元,确保知识的长期保持。 2.3 文化导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建构: 阐述了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分析了教材中文化内容的选取原则——如何平衡对英语源流文化的介绍与对中国学生本土文化的尊重,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得体的交际能力。 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整合 本章不再聚焦于教材内容本身,而是探讨围绕外研社的出版体系所构建的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库,强调教师在使用这些资源时应具备的批判性思维和应用能力。 3.1 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 提供了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班级特点(如年龄、学习动机、起点水平)调整教材活动、设计灵活的课堂活动流程的通用指导原则。重点讨论了如何有效管理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型课堂。 3.2 评估与反馈的有效性: 分析了如何利用教材配套的单元测试、期末测试及形成性评价工具,准确诊断学生的学习薄弱点。提出了建设性的反馈机制,帮助教师将评估结果转化为后续教学改进的动力。 3.3 教学资源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考察了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外研社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方面的探索。讨论了教师如何将传统的纸质教材知识与在线资源、多媒体工具相结合,实现混合式教学。 第四章:教材研究的未来展望 本章将目光投向未来,讨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外研社的教材体系可能面临的变革方向,以及研究者应关注的前沿课题。 4.1 学习者差异化: 探讨如何利用技术手段,使教材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习速度和兴趣点的学生,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4.2 语言应用性研究的深化: 强调未来教材应更加侧重于真实世界任务的模拟和解决,超越应试导向,真正服务于学生未来在学术和职业场景中的实际交流需求。 结语: 本书力求提供一个全面的、非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参考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并驾驭外研社所代表的中国英语教学主流范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它是一部关于“如何建构和使用一套优秀的英语教学体系”的探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