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一次部分 二次部分) 二本

正版包邮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一次部分 二次部分) 二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电力工程
  • 电气设计
  • 一次部分
  • 二次部分
  • 设计手册
  • 专业书籍
  • 工程技术
  • 包邮
  • 正版
  • 电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电力
ISBN:9787801252364
商品编码:10090505646
出版时间:2013-10-01
页数:1
字数:1

具体描述

1.书名: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1册):电气一次部分               定价:120元

2.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 电气二次部分

                              定价:150元

                             合计:270元


1.书名: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1册):电气一次部分

原价:120.00元

作者: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9年12月1日

ISBN:9787801252364

前言 
第一章引论 
第1—1节概述 
一、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二、设计工作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三、设计的基本程序 
四、设计人员的职责 
第1—2节 电气设计的内容和深度 
一、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电气设计内容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电气设计内容 
三、初步设计阶段的电气设计内容 
四、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电气设计内容 
第1—3节 电气设计的专业配合 
一、初步设计阶段专业间交换资料 
二、施工图设计阶段专业间交换资料 
附录1—1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有关换算 
附录1—2 常用电气设计图形符号(一次线部分) 
附录1—3 常用电气设计图形符号(二次线部分 
第二章电气主接线 
第2—1节 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一、主接线的设计依据 
二、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大机组超高压主接线可靠性的特殊要求 
第2—2节6~220kV高压配电装置的基本接线及适用范围 
一、单母线接线 
二、单母线分段接线 
三、双母线接线 
四、双母线分段接线 
五、增设旁路母线或旁路隔离开关的接线 
六、变压器—线路单元接线 
七、桥形接线 
八、3~5角形接线 
九、其它接线 
十、6~220kV配电装置接线在220/110kV系统中的连接示例 
第2—3节330~500kV超高压配电装置的基本接线及适用范围 
一、双母线三分段(或四分段)带旁路母线(或带旁路隔离开关)接线 
二、一台半断路器接线 
三、变压器—母线接线 
四、3~5角形接线 
五、其它接线 
六、两种主要接线的技术经济比较要点 
七、330~500kV超高压配电装置接线在工程中选用概况 
第2—4节 大型电厂的电气主接线 
一、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 
二、发电机—变压器扩大单元接线 
三、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单元接线 
四、一厂两站接线 
第2—5节 中小型电厂的电气主接线 
一、发电机的连接方式 
二、主变压器的连接方式 
三、发电机电压配电装置的接线 
四、限流电抗器的连接方式 
五、无发电机电压配电装置的中型电厂接线 
第2—6节 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一、系统枢纽变电所接线 
二、地区重要变电所接线 
三、一般变电所接线 
四、变电所6~10kV侧短路电流的限制 
第2—7节主变压器和发电机中心点接地方式 
一、电力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二、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 
三、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 
第2—8节 主接线中的设备配置 
一、隔离开关的配置 
二、接地刀闸或接地器的配置 
三、电压互感器的配置 
四、电流互感器的配置 
五、避雷器的配置 
六、阻波器和耦合电容器的配置 
七、各种类型主接线的设备配置示例 
第三章厂(所)用电接线 
第3—1节 厂用电接线总的要求 
第3—2节厂用负荷 
一、按重要性分类 
二、厂用负荷的供电类别 
第3—3节 厂用电压等级 
一、按发电机容量、电压决定高压厂用电压 
二、按厂用电压划分电动机容量范围 
第3—4节 中性点接地方式 
一、确定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原则 
二、高压厂用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三、低压厂用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第3—5节厂用母线分段 
一、按锅炉容量决定厂用母线分段 
二、按厂用断路器参数决定厂用母线分段 
三、公用母线段的设置 
第3—6节 厂用电源的引接 
一、高压厂用工作电源引接方式 
二、低压厂用工作电源引接方式 
三、备用电源引接方式 
四、备用电源与厂用母线段连接方式 
五、车间配电盘电源引接方式 
第3—7节 厂用负荷的供电方式 
一、主厂房内厂用负荷的连接原则 
二、主厂房内低压负荷的供电方式 
三、主厂房附近厂用负荷供电方式 
四、远离主厂房厂用负荷供电方式 
五、中央循环水泵房供电方式 
第3—8节低压检修供电网络 
一、接线原则 
二、检修电源 
三、检修网络实例 
第3—9节厂用电接线示例 
一、100MW及以下机组 
二、200~300MW机组 
三、600MW机组 
第3—10节 所用电接线 
一、所用电源数量及容量 
二、所用电源引接方式 
三、所用变压器低压侧接线 
四、所用电接线实例 
附录3—1 高层建筑物的供电方式 
第四章短路电流计算 
第4—1节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条件 
一、基本假定 
二、一般规定 
三、限流措施 
第4—2节 电路元件参数的计算 
一、基准值计算 
二、各元件参数标么值的计算 
三、变压器及电抗器的等值电抗计算 
第4—3节 网络变换 
一、网络变换基本公式 
二、常用网络电抗变换公式 
三、网络的简化 
第4—4节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计算 
一、无限大电源供给的短路电流 
二、有限电源供给的短路电流 
三、有限电源供给短路电流的修正 
第4—5节三相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计算 
一、单支路的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 
二、多支路的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 
三、等效衰减时间常数Ta 
第4—6节 冲击电流和全电流的计算 
一、冲击电流 
二、全电流 
第4—7节不对称短路电流计算 
一、对称分量法的基本关系 
二、序网的构成 
三、合成阻抗 
四、正序电流I(n)dl 
五、合成电流 
六、各相电流及电压 
第4—8节短路电流热效应计算 
一、基本公式 
二、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热效应Qz 
…… 
第五章主变压器选择 
第六章高压电器选择 
第七章厂(所)用电气设备选择 
第八章导体设计 
第九章补偿装置 
第十章高压配电装置 
第十一章厂(所)用电设备布置 
第十二章发电机引出线装置 
第十三章电工建构筑物总布置 
第十四章交流事故保安电源和不停电电源系统 
第十五章过电压保护及绝缘配合 
第十六章接地装置 
第十七章电缆选择与敷设 
第十八章照明 
第十九章空气压缩装置

  

2.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 电气二次部分

作 者: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定价:150元

ISBN:7-80125-244-6

出版日期:1991年8月 第一版

 

 

前言

第二十章 强电控制、信号测量系统
第20-1节 控制方式
第20-2节 控制室及其屏(屏台或台)的布置
第20-3节 控制、信号和测量
第20-4节 中央信号及其他信号装置
第20-5节 交流电流电压回路及互感器的选择
第20-6节 电气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设计
第20-7节 二次回路设备的选择及配置
第20-8节 变压器的冷却和调压方式的二次接线
第二十一章 弱电控制、信号和测量系统
第21-1节 总则
第21-2节 弱电控制方式和接线
第21-3节 弱电信号方式和接线
第21-4节 弱电测量方式和接线
第21-5节 弱电电源系统
第21-6节 弱电装置屏(屏台)的型式与布置
第21-7节 提高弱电回路可靠性的要求与措施
第二十二章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自动装置
第22-1节 发电厂和变电所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BZT)
第22-2节 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ZPJH)
第二十三章 厂用电动机二次接线
第23-1节 厂用电动机的测量仪表
第23-2节 厂用电动机保护
第23-3节 厂用电动机控制信号接线
第23-7节 多台电动机拖动和调速电机的控制接线
第二十四章 操作电源系统
……
第二十五章 励磁系统
第二十六章 同步系统
第二十七章 补偿装置二次接线
第二十八章 电网继电保护及安装自动装置
第二十九章 主设备继电保护
第三十章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第三十一章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第三十二章 厂(所)内通信
第三十三章 电气试验与检修设备的配置
第三十四章 小型机组电气部分
 

 

 

内容简介

本手册系统地介绍了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专业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全书共分两册。第一册包括电气一次专业和厂用一次专业的内容,第二册包括电气二次专业、厂用二次专业、系统二次专业及小型机组的电气部分设计内容。
本书为第二册,第章的具体内容有:强电控制、信号和测量系统;弱电控制、信号和测量系统;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自动装置;厂用电动机二次接线;操作电源系统;励磁系统;同步系统;补偿装置二次接线;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主设备继电保护;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通信;厂(所)内通信;电气试验与检修设备的配置及小型机组电气部分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
本手册是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必备的专业技术工具书,也可供从事电力工业管理、制造、供销、施工、安装、运行、检修等专业人员及大专院样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电气二次部分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电气二次部分


内容详尽的电力工程电气设计参考书籍 本书是一套为电力工程领域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综合性设计参考工具,旨在提供严谨、实用且与时俱进的电气设计指导。全套书籍分为“一次部分”和“二次部分”,分别聚焦于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的核心要素,内容覆盖广泛,旨在成为广大电气工程师、设计师、技术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的案头必备。 一次部分:电力系统的一次设计精要 “一次部分”深入解析电力系统中能量传输、转换和分配的关键环节,为读者提供坚实的基础知识和详尽的设计指南。 一、 变电站一次设计: 站址选择与总体布置: 详细阐述变电站选址的原则、影响因素(如地形、地质、交通、环境、电网结构等),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电压等级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站内总体布置。包括设备间距、通道布置、接地网设计、防火间距等关键要素的规范讲解。 电气主接线设计: 全面介绍各种常用变电站主接线方案(如单母线、双母线带单/双分段、桥式接线、母联接线等)的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及选择原则。重点讲解不同接线方案在可靠性、操作灵活性、经济性方面的权衡,以及应对不同故障情况的设计考虑。 高压开关设备选型与布置: 深入探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高压开关设备的技术参数、类型(如SF6、真空、油浸、空气绝缘等)及其适用场合。讲解设备在站内空间布置的原则,包括安装方式、操作机构、检修空间等。 变压器设计与布置: 详细介绍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调相机等主要电力设备的设计原理、技术规格、运行特性。讲解变压器组的接线方式(如单台、三台并列、三相分组接线等)、容量选择、散热方式、保护配置,以及其在站内布置的注意事项。 高压线路接入设计: 阐述不同电压等级的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接入变电站的设计要求,包括耐张段布置、杆塔选型、耐张角计算、线路交叉跨越处理、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设计、电缆沟及隧道布置等。 绝缘配合设计: 详细讲解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水平确定原则,包括雷电冲击绝缘、工频绝缘、操作冲击绝缘等,以及不同区域(如污秽区、海岸区)的绝缘考虑。介绍绝缘子的类型、性能及选择方法。 接地与防雷设计: 深入阐述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计算、接地电阻要求、接地方式(如人工接地、自然接地)。详细介绍变电站防雷保护的设计,包括避雷针、避雷线、引下线、接地体的配置,以及雷击电磁脉冲(LEMP)的防护措施。 站用电设计: 详细介绍变电站交流、直流系统的设计。交流站用电包括生活用电、动力用电、照明用电等,考虑其负荷等级、电源接入、配电装置、继电保护。直流系统主要包括蓄电池容量计算、充电装置选型、直流馈线设计、接地保护等。 二、 发电厂一次设计: 发电机组接入设计: 讲解不同类型发电机(如火力、水力、核能、风力、太阳能)的参数特点,以及其并网方式和设计要求。 输电线路设计: 包含线路路由选择、杆塔类型与布置、导线与地线选型、绝缘子串设计、线路金具选择、线路覆冰与风偏计算、线路交叉与跨越处理等。 电力电缆设计: 涵盖电缆类型选择、敷设方式(如直埋、穿管、桥架)、电缆沟与隧道设计、电缆路径选择、电缆头制作、电缆中间接头设计、电缆负荷计算与校验。 三、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一次配置: 保护对象与保护类型: 介绍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类型(如短路、接地、过负荷、过电压等)及其对设备和系统的危害。讲解各种保护类型(如差动保护、过流保护、距离保护、零序保护、重合闸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 设备保护配置: 针对变压器、发电机、线路、母线、电动机等关键设备,详细阐述其所需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包括保护的类型、元件选定、定值计算依据等。 二次设备选型与布置(简述): 在一次部分,将对二次设备(如保护屏、远动装置、测量仪表等)的初步选型和在站内的一般布置原则进行介绍,为后续二次部分的设计奠定基础。 二次部分:电力系统二次设计与自动化控制 “二次部分”着重于电力系统的监视、控制、测量、保护和通信,旨在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一、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设计: 保护原理与实现: 深入讲解各种继电保护(如微机保护、数字保护)的先进原理,包括相量测量单元(PMU)、智能电子设备(IED)、IEC 61850通信协议的应用。详细介绍各种保护算法的实现细节。 保护定值计算与校验: 提供详细的保护定值计算方法和步骤,包括阻抗角、灵敏度、选择性、速动性等方面的校验。讲解如何根据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调整定值。 安全自动装置(SAS)设计: 涵盖失步保护、备用电源自动投入(ATS)、自动准同期装置(APCS)、低频减负荷(LFLS)、过电压保护等安全自动装置的设计原理、功能需求和配置。 故障录波与事件记录: 介绍故障录波器、事件记录器的功能、选型要求、安装布置及数据分析方法,用于故障诊断和系统分析。 二、 测量与计量设计: 电能量计量: 详细介绍高压、中压、低压电能量计量装置的设计,包括电度表、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选型、校验、安装和接线。讲解电能量计量的准确性要求和计量管理规范。 电气量测量: 介绍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功率因数等电气量的测量仪表、传感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运行参数监测: 阐述对变压器、发电机、线路等关键设备的温度、油位、压力等运行参数的监测和报警设计。 三、 自动化与远动系统设计: 电网调度自动化: 详细介绍基于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的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包括数据采集、传输、显示、控制和报警功能。 远动通信: 讲解各种远动通信方式(如光纤、微波、PSDN、SDH)的原理、协议(如IEC 60870-5-101/104)和组网技术。 监控与数据显示: 介绍监控中心(NOC)的画面设计、信息可视化技术、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开发。 控制功能实现: 阐述远程遥控、遥信、遥测(RTU/DTU)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在配电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 四、 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 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 涉及专用通信网、公众数据网的规划,光纤接入、IP网络设计、VPN应用等。 网络安全防护: 强调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信息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的设计。 GPS授时系统: 讲解GPS授时在同步监测、保护配合、故障分析中的重要性及其系统设计。 五、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 分层分布式结构: 介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间隔层、设备层、通信层、站控层。 智能电子设备(IED)集成: 讲解IED的选型、参数配置、通信接口(如IEC 61850-8-1 MMS)、数据模型。 监控单元(Station Control Unit, SCU)设计: 阐述SCU的功能,如主控、通信管理、人机接口(HMI)。 以太网交换机与通信协议: 介绍变电站内部以太网的规划、交换机选型、冗余设计,以及IEC 61850-9-2 LE(Sampled Values)的应用。 本书特色: 内容权威且与时俱进: 紧密结合最新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以及国际先进技术,例如IEC 61850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也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和设计实例,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分为一次和二次两个部分,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图表丰富,易于查阅: 大量使用图表、示意图和计算公式,帮助读者直观理解复杂概念,方便查阅具体设计参数。 适用范围广: 适用于电力设计院、工程公司、发电厂、电网调度中心、设备制造厂等各类电力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通过研读这套“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读者将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力系统一次和二次设计的核心理论与技术,提升设计水平,应对日益复杂的工程挑战,为建设安全、可靠、高效的电力系统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接触电力工程领域的项目经理,需要对整个项目的电气设计流程和关键节点有整体的把握。这套《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前对于电气设计,我总感觉像是在雾里看花,不清楚具体的设计内容、标准要求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现在,通过阅读这套手册,我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一次和二次部分各自的设计范围和核心内容。一次部分让我了解了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能量传输的原理以及各种电力设备的作用,让我对项目的电气负荷、供电可靠性等宏观要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二次部分则让我明白了控制、保护、监测等系统在整个电力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本书对于我进行项目进度管理、成本控制以及风险评估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设计审批流程和技术标准的部分,这对于确保项目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套手册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电力工程电气设计的“全景图”,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有效地开展我的工作。

评分

拿到这套《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真是太及时了!我是一名刚入职的电力工程师,之前都是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对实际的设计操作还是有点心虚。这套书的内容简直是为我们这种新人量身定做的。从基础的配电系统设计,到复杂的继电保护配置,再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选择,它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列出了各种计算公式和设计规范,还附带了大量的图例和实例分析。我反复研读了关于高压电缆敷设部分,书中对不同环境下的选择、计算载流量、短路电流校核等步骤都讲得非常清晰,还有各种电缆头制作的注意事项,这些都是我在课堂上很难学到的。另外,二次部分关于二次回路接线图的解读也让我豁然开朗,以前看那些密密麻麻的图纸总觉得无从下手,现在有了这本书,我能慢慢理清各个元件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的逻辑。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我深入理解设计原理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套书是我目前工作中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设计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设备供应商的电气工程师,我的工作与电力工程的设计紧密相关。我需要了解设计院的设计需求和规范,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这套《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翻译器”,帮助我理解设计院工程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技术考量。一次部分关于设备选型、功率等级、运行参数的描述,让我对不同类型电力设备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对电动机、变压器等关键设备的选型原则和注意事项的阐述,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匹配我的产品。二次部分对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监控功能的介绍,也让我对整个系统的构成和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好地与设计院的工程师进行沟通,理解他们的技术语言,从而提供更贴合他们需求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连接了理论与实践,让供应商和设计方能够站在同一个技术层面上进行交流,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协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评分

作为一个在电力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资深工程师,我对各种技术手册的评价标准非常高。这套《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在我看来,可以说是近年来难得的精品。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内容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一次部分涵盖了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的各个环节,无论是系统潮流计算、短路故障分析,还是设备选型、接地保护,都有详实的数据和规范支持。尤其在新能源接入方面,书中也及时更新了一些新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要求,这对于我们应对当前电力系统的变革非常有价值。而二次部分更是亮点,对于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各种保护功能的原理讲解,以及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和通信协议的配置,都给出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智能电网和微电网部分的内容,书中对这些新兴技术在设计层面的应用和挑战都有深入的探讨,这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合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便于查阅和检索。对于和我一样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同行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

评分

我是一名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即将面临毕业设计和实习。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购买了这套《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厚重的体量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虽然里面的内容很多对我来说还在学习阶段,但通过这本书,我得以窥见电力工程设计的全貌。书中的公式推导清晰,概念解释到位,让我对很多原本模糊的知识点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到短路电流计算时,书中不仅提供了多种计算方法,还对各种因素(如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的阻抗)对短路电流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这比课堂上单一的理论讲解要生动得多。我尤其喜欢书后附带的一些设计流程图和案例分析,它们能够帮助我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思路。虽然我还不能完全掌握书中的所有内容,但它已经成为了我学习路上的重要指南针,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随着我专业知识的深入,这本书的价值会越来越凸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