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工具书系列:常用古文名句分类辞典(第3版)

汉语工具书系列:常用古文名句分类辞典(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华骏铭 编
图书标签:
  • 古文
  • 名句
  • 工具书
  • 汉语
  • 辞典
  • 文化
  • 学习
  • 参考
  • 经典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85461
版次:3
商品编码:10116202
包装:平装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收录常用古文名句1200余条——量多
  按意义类别编排——实用
  标明朝代、作者,篇名——易考
  串讲名句的本义及引申义——义切
  附义类表、名句笔画索引——便查

内容简介

  一、本辞典收录自先秦至清末的著名文学作品中的名句约1200句。
  二、名句按意义类别编排,共分26类。同一类别中的名句按所出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列。
  三、每一名句条目包括所引句子、朝代、作者、篇名、释义等五部分内容。
  四、释义力求准确、简明。如有难字、难词,先加注释;有典故的,说明出处。
  五、为便于读者查检,正文前有“分类总目”,正文后有“名句笔画索引”。

内页插图

目录

凡例
分类总目
正文
名句笔画索引

精彩书摘

  茕茕:孤单没有依靠的样子。孑立:孤单地生活。相吊:相互慰问。两句以“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宽慰”描写出作者所处的环境非常孤独。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绝:断绝。游:交往。驾:指出游。言:语气助词。几句表达了作者不愿与当时的混浊社会同流合污的决心和辞官归隐的情怀:我要断绝与官场世俗的交往,这世道与我的本性不相符合,我离家出游还能有什么追求!
  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南朝·梁]江淹《恨赋》
  饮恨:抱恨含冤。吞声:不敢出声。两句通过对古人含恨而死的描写,反映出作者消极的思想感情。
  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自芳。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
  几句用两个比喻,说明居处的高低并不是衡量“道”的标准,得显达者未必得“道”,处穷困者未必失“道”。
  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巢:筑巢。两句以“鱼游于沸水”、“燕巢于飞幕”比喻人的处境十分危险。
  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哀为主。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两句出自嵇康《琴赋》“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表达了作者对家国沦丧的悲哀之情。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唐]王勃《滕王阁序》请缨:请求赐予长缨,即请求给予报国的机会。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曾出使南越,临行前请受长缨,终将南越王缚归,时年二十余岁,正值弱冠。投笔:指东汉班超投笔从戎的事情。宗悫: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曾向叔父表明自己将来的志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几句写作者虽然怀有投笔从戎的壮志,却无请缨的机会。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唐]王勃《滕王阁序》
  贪泉:相传广州附近石门有水名贪泉,据说人一饮此水就会变得贪得无厌。觉爽:指虽身处污浊的环境仍然保持高洁的品格。涸辙:干涸了的车辙,指穷困的境遇。两句的大意是:喝着贪泉的水却品行愈加高洁,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而心情依然乐观。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唐]王勃《滕王阁序》
  地势极:极远的地方。南溟:南海。天柱:相传昆仑山上有铜柱高耸入云,称为天柱。北辰:北极。天柱和北辰都喻指朝廷。两句暗喻作者的境遇不佳而远离朝廷:地尽东南而南海幽深,昆仑高耸而北极遥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唐]王勃《滕王阁序》
  失路:迷失路途,这里指仕途不得意。几句抒发了作者对自己“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悲慨:关山失路谁来同情?萍水漂泊,全是陌路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唐]刘禹锡《陋室铭》
  丝竹:古代对弦乐器与竹制管乐器的总称,也泛指音乐。乱:扰乱。

前言/序言


汉语工具书系列:常用古文名句分类辞典(第3版) 导言 浩瀚的中华古典文化,以其深邃的思想、精妙的语言和不朽的艺术魅力,传承至今。而在这璀璨星河中,古文名句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星辰,它们如同凝练的精华,承载着先贤的智慧、历史的沉淀与情感的抒发。这些名句,或掷地有声,或委婉动人,或哲理深邃,或意境悠远,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理解古人思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对于学习、研究古文,抑或是希望在现代汉语表达中增添文采与底蕴的读者而言,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经典名句,无疑是提升语言功力、丰富思想内涵的有效途径。《汉语工具书系列:常用古文名句分类辞典(第3版)》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需求下应运而生,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系统、实用、权威的古文名句查阅与学习工具。 本书特色与价值 本书作为“汉语工具书系列”中的重要一员,历经多次修订与完善,第三版更是凝聚了编者数载心血,力求在内容的广度、深度的挖掘,以及编排的科学性、易用性上达到新的高度。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名句汇编,更是一部精心策划、融汇古今的语言文化宝典,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量收录,尽览群籍 本书收录了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明清小说的各时期、各体裁的经典古文名句。我们广泛涉猎了《诗经》、《楚辞》、《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史记》、《汉书》、《唐宋八大家文钞》、历代诗词曲赋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小说等。力求做到,凡是流传甚广、对后世影响深远、在现代汉语中仍有较高使用频率的古文名句,本书几乎无一遗漏。收录名句的数量庞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 二、科学分类,便捷查阅 为了方便读者高效地查找和使用,本书采用了科学、系统的分类方法。我们并未仅仅按作者或朝代进行简单罗列,而是将名句按照其蕴含的思想主题、情感色彩、应用场景以及表达的哲理等进行了多维度、精细化的分类。例如: 人生哲理类: 涵盖了关于生命、时间、处世、学习、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语录,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等。 情感励志类: 汇集了表现忠诚、友谊、爱情、离别、思乡、抱负、奋斗等情感的名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等。 品德修养类: 包含了关于仁义、礼智、信、孝、悌、谦逊、节操等方面的箴言,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等。 景物描写类: 搜集了描绘山川、日月、花草、风雨等自然景色的优美语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时令节气类: 涵盖了与四季变化、农事活动、传统节日相关的名句,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政治军事类: 包含了关于治国、用兵、民生、历史兴衰等方面的精辟论述,如“得民心者得天下”(《三国志》)、“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等。 每一类下,我们又根据内容的具体侧重点进一步细分,力求做到条理清晰,一目了然。这种分类方式,不仅便于读者在需要某个特定主题或情感表达时快速定位,更能引导读者在不同主题下进行比较和联想,深化对古文名句内涵的理解。 三、精选释义,透彻解读 对于每一条收录的名句,本书都提供了精心编写的释义。释义力求准确、简洁、易懂,既保留了原文的古雅韵味,又用现代汉语清晰地阐释了其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我们还会在必要时,简要介绍名句的出处、背景典故,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名句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体会其独特的价值。 四、溯本追源,考据严谨 在释义和考证过程中,编者始终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于一些历来存在争议的文本或解释,我们会在释义中加以说明,或引用权威学者的观点,以保证内容的可靠性。同时,本书也注重名句在不同版本中的差异,并尽可能给出最为主流或准确的版本。 五、活用指南,点拨启发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现代读者,本书在释义的末尾,往往会加入“用法提示”或“赏析”等内容。这部分旨在启发读者如何将这些古文名句巧妙地运用到现代的写作、演讲、日常交流中,如何通过引用名句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提升思想的深度。例如,在引用“水滴石穿”时,我们可能会提示读者可用于形容坚持不懈、持之以齐终会成功的道理。这种点拨性的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生活融会贯通。 六、专题选编,拓展视野 除了按主题分类,本书还特别设置了一些专题选编,如“成语典故”、“谚语俗语”、“文学典故”等。这些专题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古文名句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本书适用对象 本书面向广泛的读者群体,包括但不限于: 大中小学生: 语文学习、古文背诵、文学鉴赏、作文素材积累的必备工具。 文学研究者与爱好者: 深入了解古典文学、语言精髓、思想文化的重要参考。 语言文字工作者: 提升专业素养,丰富表达的实用典籍。 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感受古文的魅力,汲取先贤的智慧,提升个人品味。 需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各类人士: 在商务、演讲、日常交流中增添文采与厚重感。 结语 《汉语工具书系列:常用古文名句分类辞典(第3版)》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一座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凝聚着民族智慧的语言精华,让古文名句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增添更多色彩与深度。阅读经典,传承智慧,让我们在古文名句的海洋中,寻觅思想的珍珠,感受文化的脉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朴素,米黄色的纸张带着一种陈旧的年代感,字体是传统的宋体,透着一股严肃的学究气。我抱着它回到家,小心翼翼地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套严谨的排版和细致的校注,让人立刻感受到编者在学术态度上的严谨和一丝不苟。从目录来看,它似乎涵盖了从先秦到晚清各个时期的经典名句,分类上更是别具匠心,不像一般的工具书那样简单地按朝代或主题堆砌,而是尝试构建一套更符合古文语境的检索体系。我个人特别欣赏它对“意象”的归纳,比如专门开辟了关于“山水意境”、“人伦情谊”的章节,这比单纯罗列句子更能帮助读者理解古人在特定语境下使用这些词语的微妙差别。作为一名长期与文言文打交道的爱好者,我更看重的是这种“活的”分类法,它不是死板的索引,而更像是一张通往古代精神世界的导览图。虽然初看内容略显晦涩,需要耐心消化,但那种扎实可靠的学术功底,绝对是阅读和研究古籍时最需要的定心丸。

评分

我接触过好几本号称“古文名句大典”的工具书,很多都是“大而无当”,收录量巨大但实用性差,查询起来如同大海捞针。而这本工具书,给我的感觉是“小而精”,它更侧重于对“常用”和“经典”的深度挖掘,而不是追求数量上的碾压。我尤其欣赏它在“分类”上的匠心独运,很多分类标题都极为精妙,比如直接使用古人自己总结的“格言”、“警语”等概念,而不是生硬地套用现代修辞学的术语。这使得读者在查找与自己阅读情境相符的语句时,能更快地找到落点。例如,当我需要寻找描写“隐逸情怀”的句子时,直接跳转到那个分类,里面集合的句子往往带有相似的韵味和精神内核,这比盲目地搜索“山”、“隐居”等关键词要高效得多。它更像是一位博学的引路人,而不是一个冰冷的数据库。

评分

从使用体验上来说,这本辞典的字体和行距处理得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翻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似乎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风格差异有所体现。比如,对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它的注释会更侧重于意境和情感的抒发;而对于先秦诸子或汉赋中的语句,则会更强调其哲理性和结构性。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注释策略,大大提高了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它不是一刀切地用现代白话去“翻译”古文,而是努力在保持古文原貌的基础上,提供最恰当的理解辅助。这本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散发着一种沉静的力量,让人有种安心感——你知道,当你在古籍的海洋中迷航时,总有这么一本可靠的航海图在等待着你。

评分

说实话,对于工具书,我最怕的就是“故纸堆”的感觉,拿在手里像在啃干面包。但这本《辞典》的装帧虽然传统,里面的内容设计却很人性化。我注意到,它在收录标准上似乎非常克制,只选那些真正具有代表性、且在后世影响深远的句子,避免了大量低质量或过于生僻的“边角料”。这种精选带来的好处就是检索效率极高,我很少出现翻了十几页却一无所获的情况。而且,它的引文校勘做得非常到位,对于那些在不同版本中略有差异的句子,它通常会注明主要的通行本以及可能存在的误植,这种严谨程度,即便是给资深学者使用也不会觉得不够用。阅读时,我会把这本书放在手边,遇到一个陌生的典故或一个似曾相识的佳句时,随手一查,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网络资源或碎片化信息无法替代的,它提供的是一种系统的、脉络清晰的知识架构。

评分

这次拿到的是第三版,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我通常会在阅读一些明清小说或者整理旧笔记时遇到不甚熟悉的引文,以往的经验是,要么查不到,要么查到的解释过于笼统,让人抓不住精髓。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不仅仅提供“出处”和“释义”,更常常附带一句简短的“语境说明”或者“流变辨析”。举个例子,书中对“乐天知命”这个词条的阐释,就细致地追溯了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点变化,从早期的哲学思考到后来的生活态度,这种层层递进的解读,远比一本简单的字典要深入得多。我发现,即便是我们当下耳熟能详的一些成语,在这本书里也能找到它们最初的、更具张力的原始面貌。这对于我撰写一些需要引用古文来支撑论点的文章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提供的引文不仅准确,而且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能立刻提升文本的说服力。

评分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巢:筑巢。两句以“鱼游于沸水”、“燕巢于飞幕”比喻人的处境十分危险。

评分

选的名句还不是非常丰富,再多选些更好

评分

二、名句按意义类别编排,共分26类。同一类别中的名句按所出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列。

评分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评分

[唐]王勃《滕王阁序》请缨:请求赐予长缨,即请求给予报国的机会。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曾出使南越,临行前请受长缨,终将南越王缚归,时年二十余岁,正值弱冠。投笔:指东汉班超投笔从戎的事情。宗悫: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曾向叔父表明自己将来的志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几句写作者虽然怀有投笔从戎的壮志,却无请缨的机会。

评分

地势极:极远的地方。南溟:南海。天柱:相传昆仑山上有铜柱高耸入云,称为天柱。北辰:北极。天柱和北辰都喻指朝廷。两句暗喻作者的境遇不佳而远离朝廷:地尽东南而南海幽深,昆仑高耸而北极遥远。

评分

绝:断绝。游:交往。驾:指出游。言:语气助词。几句表达了作者不愿与当时的混浊社会同流合污的决心和辞官归隐的情怀:我要断绝与官场世俗的交往,这世道与我的本性不相符合,我离家出游还能有什么追求!

评分

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哀为主。

评分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