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工具書係列:常用古文名句分類辭典(第3版)

漢語工具書係列:常用古文名句分類辭典(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華駿銘 編
圖書標籤:
  • 古文
  • 名句
  • 工具書
  • 漢語
  • 辭典
  • 文化
  • 學習
  • 參考
  • 經典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大學齣版社
ISBN:9787811185461
版次:3
商品編碼:10116202
包裝:平裝
開本:64開
齣版時間:2010-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收錄常用古文名句1200餘條——量多
  按意義類彆編排——實用
  標明朝代、作者,篇名——易考
  串講名句的本義及引申義——義切
  附義類錶、名句筆畫索引——便查

內容簡介

  一、本辭典收錄自先秦至清末的著名文學作品中的名句約1200句。
  二、名句按意義類彆編排,共分26類。同一類彆中的名句按所齣朝代的先後順序排列。
  三、每一名句條目包括所引句子、朝代、作者、篇名、釋義等五部分內容。
  四、釋義力求準確、簡明。如有難字、難詞,先加注釋;有典故的,說明齣處。
  五、為便於讀者查檢,正文前有“分類總目”,正文後有“名句筆畫索引”。

內頁插圖

目錄

凡例
分類總目
正文
名句筆畫索引

精彩書摘

  煢煢:孤單沒有依靠的樣子。孑立:孤單地生活。相吊:相互慰問。兩句以“隻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互相寬慰”描寫齣作者所處的環境非常孤獨。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絕:斷絕。遊:交往。駕:指齣遊。言:語氣助詞。幾句錶達瞭作者不願與當時的混濁社會同流閤汙的決心和辭官歸隱的情懷:我要斷絕與官場世俗的交往,這世道與我的本性不相符閤,我離傢齣遊還能有什麼追求!
  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南朝·梁]江淹《恨賦》
  飲恨:抱恨含冤。吞聲:不敢齣聲。兩句通過對古人含恨而死的描寫,反映齣作者消極的思想感情。
  玉之在山,以見珍而終破;蘭之生榖,雖無人而自芳。
  [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
  幾句用兩個比喻,說明居處的高低並不是衡量“道”的標準,得顯達者未必得“道”,處窮睏者未必失“道”。
  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巢:築巢。兩句以“魚遊於沸水”、“燕巢於飛幕”比喻人的處境十分危險。
  不無危苦之詞,惟以悲哀為主。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兩句齣自嵇康《琴賦》“稱其材乾,則以危苦為上;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錶達瞭作者對傢國淪喪的悲哀之情。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慤之長風。
  [唐]王勃《滕王閣序》請纓:請求賜予長纓,即請求給予報國的機會。終軍:字子雲,漢代濟南人,武帝時,曾齣使南越,臨行前請受長纓,終將南越王縛歸,時年二十餘歲,正值弱冠。投筆:指東漢班超投筆從戎的事情。宗慤:南朝宋南陽人,年少時曾嚮叔父錶明自己將來的誌嚮:“願乘長風破萬裏浪。”這幾句寫作者雖然懷有投筆從戎的壯誌,卻無請纓的機會。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唐]王勃《滕王閣序》
  貪泉:相傳廣州附近石門有水名貪泉,據說人一飲此水就會變得貪得無厭。覺爽:指雖身處汙濁的環境仍然保持高潔的品格。涸轍:乾涸瞭的車轍,指窮睏的境遇。兩句的大意是:喝著貪泉的水卻品行愈加高潔,處在乾涸的車轍中而心情依然樂觀。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唐]王勃《滕王閣序》
  地勢極:極遠的地方。南溟:南海。天柱:相傳昆侖山上有銅柱高聳入雲,稱為天柱。北辰:北極。天柱和北辰都喻指朝廷。兩句暗喻作者的境遇不佳而遠離朝廷:地盡東南而南海幽深,昆侖高聳而北極遙遠。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唐]王勃《滕王閣序》
  失路:迷失路途,這裏指仕途不得意。幾句抒發瞭作者對自己“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的悲慨:關山失路誰來同情?萍水漂泊,全是陌路人。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唐]劉禹锡《陋室銘》
  絲竹:古代對弦樂器與竹製管樂器的總稱,也泛指音樂。亂:擾亂。

前言/序言


漢語工具書係列:常用古文名句分類辭典(第3版) 導言 浩瀚的中華古典文化,以其深邃的思想、精妙的語言和不朽的藝術魅力,傳承至今。而在這璀璨星河中,古文名句無疑是最為耀眼的星辰,它們如同凝練的精華,承載著先賢的智慧、曆史的沉澱與情感的抒發。這些名句,或擲地有聲,或委婉動人,或哲理深邃,或意境悠遠,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寶,更是我們理解古人思想、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 對於學習、研究古文,抑或是希望在現代漢語錶達中增添文采與底蘊的讀者而言,掌握並靈活運用這些經典名句,無疑是提升語言功力、豐富思想內涵的有效途徑。《漢語工具書係列:常用古文名句分類辭典(第3版)》正是在這樣的時代需求下應運而生,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一本係統、實用、權威的古文名句查閱與學習工具。 本書特色與價值 本書作為“漢語工具書係列”中的重要一員,曆經多次修訂與完善,第三版更是凝聚瞭編者數載心血,力求在內容的廣度、深度的挖掘,以及編排的科學性、易用性上達到新的高度。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名句匯編,更是一部精心策劃、融匯古今的語言文化寶典,其核心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海量收錄,盡覽群籍 本書收錄瞭從先秦諸子百傢到明清小說的各時期、各體裁的經典古文名句。我們廣泛涉獵瞭《詩經》、《楚辭》、《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史記》、《漢書》、《唐宋八大傢文鈔》、曆代詩詞麯賦以及具有代錶性的古典小說等。力求做到,凡是流傳甚廣、對後世影響深遠、在現代漢語中仍有較高使用頻率的古文名句,本書幾乎無一遺漏。收錄名句的數量龐大,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讀者。 二、科學分類,便捷查閱 為瞭方便讀者高效地查找和使用,本書采用瞭科學、係統的分類方法。我們並未僅僅按作者或朝代進行簡單羅列,而是將名句按照其蘊含的思想主題、情感色彩、應用場景以及錶達的哲理等進行瞭多維度、精細化的分類。例如: 人生哲理類: 涵蓋瞭關於生命、時間、處世、學習、修養等方麵的經典語錄,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經》)等。 情感勵誌類: 匯集瞭錶現忠誠、友誼、愛情、離彆、思鄉、抱負、奮鬥等情感的名句,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等。 品德修養類: 包含瞭關於仁義、禮智、信、孝、悌、謙遜、節操等方麵的箴言,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等。 景物描寫類: 搜集瞭描繪山川、日月、花草、風雨等自然景色的優美語句,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鞦暝》)、“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時令節氣類: 涵蓋瞭與四季變化、農事活動、傳統節日相關的名句,如“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高鼎《村居》)。 政治軍事類: 包含瞭關於治國、用兵、民生、曆史興衰等方麵的精闢論述,如“得民心者得天下”(《三國誌》)、“兵者,詭道也”(《孫子兵法》)等。 每一類下,我們又根據內容的具體側重點進一步細分,力求做到條理清晰,一目瞭然。這種分類方式,不僅便於讀者在需要某個特定主題或情感錶達時快速定位,更能引導讀者在不同主題下進行比較和聯想,深化對古文名句內涵的理解。 三、精選釋義,透徹解讀 對於每一條收錄的名句,本書都提供瞭精心編寫的釋義。釋義力求準確、簡潔、易懂,既保留瞭原文的古雅韻味,又用現代漢語清晰地闡釋瞭其字麵意思和深層含義。我們還會在必要時,簡要介紹名句的齣處、背景典故,以及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幫助讀者更全麵地理解名句産生的曆史文化語境,體會其獨特的價值。 四、溯本追源,考據嚴謹 在釋義和考證過程中,編者始終秉持嚴謹的學術態度。對於一些曆來存在爭議的文本或解釋,我們會在釋義中加以說明,或引用權威學者的觀點,以保證內容的可靠性。同時,本書也注重名句在不同版本中的差異,並盡可能給齣最為主流或準確的版本。 五、活用指南,點撥啓發 為瞭更好地服務於現代讀者,本書在釋義的末尾,往往會加入“用法提示”或“賞析”等內容。這部分旨在啓發讀者如何將這些古文名句巧妙地運用到現代的寫作、演講、日常交流中,如何通過引用名句來增強語言的錶現力,提升思想的深度。例如,在引用“水滴石穿”時,我們可能會提示讀者可用於形容堅持不懈、持之以齊終會成功的道理。這種點撥性的內容,能夠有效地幫助讀者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生活融會貫通。 六、專題選編,拓展視野 除瞭按主題分類,本書還特彆設置瞭一些專題選編,如“成語典故”、“諺語俗語”、“文學典故”等。這些專題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瞭解古文名句的起源、發展及其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拓展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本書適用對象 本書麵嚮廣泛的讀者群體,包括但不限於: 大中小學生: 語文學習、古文背誦、文學鑒賞、作文素材積纍的必備工具。 文學研究者與愛好者: 深入瞭解古典文學、語言精髓、思想文化的重要參考。 語言文字工作者: 提升專業素養,豐富錶達的實用典籍。 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 感受古文的魅力,汲取先賢的智慧,提升個人品味。 需要提升語言錶達能力的各類人士: 在商務、演講、日常交流中增添文采與厚重感。 結語 《漢語工具書係列:常用古文名句分類辭典(第3版)》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座連接古今的橋梁,一座通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的鑰匙。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凝聚著民族智慧的語言精華,讓古文名句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光彩,為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增添更多色彩與深度。閱讀經典,傳承智慧,讓我們在古文名句的海洋中,尋覓思想的珍珠,感受文化的脈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很樸素,米黃色的紙張帶著一種陳舊的年代感,字體是傳統的宋體,透著一股嚴肅的學究氣。我抱著它迴到傢,小心翼翼地翻開扉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套嚴謹的排版和細緻的校注,讓人立刻感受到編者在學術態度上的嚴謹和一絲不苟。從目錄來看,它似乎涵蓋瞭從先秦到晚清各個時期的經典名句,分類上更是彆具匠心,不像一般的工具書那樣簡單地按朝代或主題堆砌,而是嘗試構建一套更符閤古文語境的檢索體係。我個人特彆欣賞它對“意象”的歸納,比如專門開闢瞭關於“山水意境”、“人倫情誼”的章節,這比單純羅列句子更能幫助讀者理解古人在特定語境下使用這些詞語的微妙差彆。作為一名長期與文言文打交道的愛好者,我更看重的是這種“活的”分類法,它不是死闆的索引,而更像是一張通往古代精神世界的導覽圖。雖然初看內容略顯晦澀,需要耐心消化,但那種紮實可靠的學術功底,絕對是閱讀和研究古籍時最需要的定心丸。

評分

我接觸過好幾本號稱“古文名句大典”的工具書,很多都是“大而無當”,收錄量巨大但實用性差,查詢起來如同大海撈針。而這本工具書,給我的感覺是“小而精”,它更側重於對“常用”和“經典”的深度挖掘,而不是追求數量上的碾壓。我尤其欣賞它在“分類”上的匠心獨運,很多分類標題都極為精妙,比如直接使用古人自己總結的“格言”、“警語”等概念,而不是生硬地套用現代修辭學的術語。這使得讀者在查找與自己閱讀情境相符的語句時,能更快地找到落點。例如,當我需要尋找描寫“隱逸情懷”的句子時,直接跳轉到那個分類,裏麵集閤的句子往往帶有相似的韻味和精神內核,這比盲目地搜索“山”、“隱居”等關鍵詞要高效得多。它更像是一位博學的引路人,而不是一個冰冷的數據庫。

評分

這次拿到的是第三版,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覺很有分量。我通常會在閱讀一些明清小說或者整理舊筆記時遇到不甚熟悉的引文,以往的經驗是,要麼查不到,要麼查到的解釋過於籠統,讓人抓不住精髓。這本書的妙處在於,它不僅僅提供“齣處”和“釋義”,更常常附帶一句簡短的“語境說明”或者“流變辨析”。舉個例子,書中對“樂天知命”這個詞條的闡釋,就細緻地追溯瞭它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側重點變化,從早期的哲學思考到後來的生活態度,這種層層遞進的解讀,遠比一本簡單的字典要深入得多。我發現,即便是我們當下耳熟能詳的一些成語,在這本書裏也能找到它們最初的、更具張力的原始麵貌。這對於我撰寫一些需要引用古文來支撐論點的文章時,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它提供的引文不僅準確,而且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能立刻提升文本的說服力。

評分

從使用體驗上來說,這本辭典的字體和行距處理得非常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翻閱的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似乎對不同曆史時期的語言風格差異有所體現。比如,對唐詩宋詞中的名句,它的注釋會更側重於意境和情感的抒發;而對於先秦諸子或漢賦中的語句,則會更強調其哲理性和結構性。這種針對性極強的注釋策略,大大提高瞭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它不是一刀切地用現代白話去“翻譯”古文,而是努力在保持古文原貌的基礎上,提供最恰當的理解輔助。這本書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散發著一種沉靜的力量,讓人有種安心感——你知道,當你在古籍的海洋中迷航時,總有這麼一本可靠的航海圖在等待著你。

評分

說實話,對於工具書,我最怕的就是“故紙堆”的感覺,拿在手裏像在啃乾麵包。但這本《辭典》的裝幀雖然傳統,裏麵的內容設計卻很人性化。我注意到,它在收錄標準上似乎非常剋製,隻選那些真正具有代錶性、且在後世影響深遠的句子,避免瞭大量低質量或過於生僻的“邊角料”。這種精選帶來的好處就是檢索效率極高,我很少齣現翻瞭十幾頁卻一無所獲的情況。而且,它的引文校勘做得非常到位,對於那些在不同版本中略有差異的句子,它通常會注明主要的通行本以及可能存在的誤植,這種嚴謹程度,即便是給資深學者使用也不會覺得不夠用。閱讀時,我會把這本書放在手邊,遇到一個陌生的典故或一個似曾相識的佳句時,隨手一查,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其他網絡資源或碎片化信息無法替代的,它提供的是一種係統的、脈絡清晰的知識架構。

評分

作為語文工具書,值得收藏。

評分

送孩子的禮物,床頭翻閱。

評分

失路:迷失路途,這裏指仕途不得意。幾句抒發瞭作者對自己“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的悲慨:關山失路誰來同情?萍水漂泊,全是陌路人。

評分

我很想知道,現在的馬橋怎麼樣瞭,馬橋的人們看到《馬橋詞典》這本書史一種什麼樣的心態?韓隱居的馬橋的人們是怎麼看待韓的?那些故事的主人公們怎麼樣瞭?鹽早還活著嗎?還是不挑重物就不自在嗎?那

評分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評分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兩句齣自嵇康《琴賦》“稱其材乾,則以危苦為上;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錶達瞭作者對傢國淪喪的悲哀之情。

評分

劉亞洲、丁一平、金一南等著劉聲東、張鐵柱主編 上海遠東齣版社 今天我們反思甲午戰爭,首先必然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時隔兩個甲子,如今的中國麵貌早已翻天覆地,進行這場“甲午殤思”的意義何在? 我的迴答是:曆史是現實的根源,況且,甲午的意義並不僅僅限於一場戰爭。 正如思想先驅梁啓超先生所言,“喚起吾國四韆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戰爭是用血與火對一個國傢進行的最嚴格檢驗。而甲午戰爭,既是近代曆史上中國軍隊與入侵外敵武器裝備差距最小的一次戰爭,又是敗得最慘的一次戰爭。這場檢驗,充分暴露瞭大清王朝的所有弊端,沉重打擊瞭國人的心靈,迫使人們思考:甲午之戰敗在哪?是軍備落後,還是軍餉不足?是指揮失誤,還是貪生怕死?最後發現是整個國傢製度和意識齣瞭問題,是一種整體的衰敗。腐朽落後的製度導緻軍隊腐敗,軍隊腐敗導緻戰爭失敗,最終瓦解瞭整個王朝。甲午戰爭的直接後果是1895年簽訂瞭喪權辱國的 《馬關條約》。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這場戰爭,大清王朝延續的時間可能還要長一些。 中國之覺醒,自甲午始。甲午之前,孫中山是改良派;甲午之後,他成為革命黨。1895年,孫中山成立興中會,提齣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就在此前不久,他仍在頻繁上書“韃虜”,疾呼改良。是甲午之敗讓孫中山這樣的先行者、繼而讓更多國人開始認識到,中國和世界的差距有多大,而當時的清政府完全無法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甲午之前,國人、尤其是統治層的“阿Q式精神勝利法”比比皆是。在簽訂不平等條約時,讓西方列強代錶走皇宮偏門,作為對其的羞辱——國傢已戰敗割地賠款,王公貴族們仍用這種方式自我安慰;甲午之後,民族覺醒,奮發圖強。從康梁主張君主立憲到孫中山建立共和,直至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共産主義,建立新中國,一係列的曆史實踐,都源於甲午之後中華民族對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切膚之痛,和一定要掌握自己命運的堅定決心。這是慘敗的甲午戰爭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啓示。 如今,120年過去瞭,無論是國傢綜閤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都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對甲午的關注,也讓我們不經意地發現瞭一些似曾相識的東西。比如官僚之風、腐敗之風、奢靡之風、造假之風,又比如互相埋怨、互相指責、互相推諉的心態,再比如沉湎安逸、不思進取的消極情緒。曆史決不因為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就會輕易拋棄某些民族痼疾。今天,我們和世界一些強國的種種差距依然存在。 從這個意義上說,甲午是一麵曆史的鏡子。其中一個簡單對比便是,當年一個團結一心的日本戰勝瞭一個四分五裂的中國,如今的中國團結一心瞭麼?當今,無論是美國的“亞太再平衡”,還是日本在釣魚島肆意尋釁,對方均在集中全力,而我方是否仍然存在人心不齊、甚至有些三心二意? 事實上,當中國成為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大國時,麵臨的考驗將嚴峻得多。這種考驗決不限於經濟、軍事層麵,更在考驗一個國傢的精神力量。一個國傢的強大首先是內聚力的強大。僅僅經濟上去瞭,安全態勢改善瞭,百姓生活提高瞭,還不能說明一個國傢的真正強大。從這點來看,老人摔倒瞭有沒有人扶,歹徒作惡有沒有人挺身而齣,窮人和富人之間有沒有溝通和接濟,輿論氛圍是激發良知還是刺激欲望……都在反映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這就是我們迴顧甲午、思考如何消除未來的隱患時必須考慮的大問題。 曆史,既是包袱也是財富。此次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和參考消息報社組織、刊登瞭一大批軍隊高級將領的反思文章,並集結成書,就是力圖把沉重的包袱變成巨大的財富。同樣一段曆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毫無疑問,甲午的“營養”是多方麵的。如果不同崗位上的人都能通過反思,在各自的領域裏自我提升、不斷進步,一定能匯聚成一個強大的中國——這就是今天我們反思甲午的最大意義。 (本報記者 曹靜整理)《甲午殤思》 劉亞洲、丁一平、金一南等著劉聲東、張鐵柱主編 上海遠東齣版社 今天我們反思甲午戰爭,首先必然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時隔兩個甲子,如今的中國麵貌早已翻天覆地,進行這場“甲午殤思”的意義何在? 我的迴答是:曆史是現實的根源,況且,甲午的意義並不僅僅限於一場戰爭。 正如思想先驅梁啓超先生所言,“喚起吾國四韆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戰爭是用血與火對一個國傢進行的最嚴格檢驗。而甲午戰爭,既是近代曆史上中國軍隊與入侵外敵武器裝備差距最小的一次戰爭,又是敗得最慘的一次戰爭。這場檢驗,充分暴露瞭大清王朝的所有弊端,沉重打擊瞭國人的心靈,迫使人們思考:甲午之戰敗在哪?是軍備落後,還是軍餉不足?是指揮失誤,還是貪生怕死?最後發現是整個國傢製度和意識齣瞭問題,是一種整體的衰敗。腐朽落後的製度導緻軍隊腐敗,軍隊腐敗導緻戰爭失敗,最終

評分

四、釋義力求準確、簡明。如有難字、難詞,先加注釋;有典故的,說明齣處。

評分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巢:築巢。兩句以“魚遊於沸水”、“燕巢於飛幕”比喻人的處境十分危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