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名校名著:化学工程单元操作(英文改编版)

国外名校名著:化学工程单元操作(英文改编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沃伦L.麦克凯布 著,伍钦 等 译
图书标签:
  • 化学工程
  • 单元操作
  • 化工原理
  • 传热
  • 传质
  • 流体
  • 分离工程
  • 过程工程
  • 英文
  • 名校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3192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4479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5
正文语种:英语,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外名校名著·化学工程单元操作(英文改编版)》是在美国著名教材《Unit OperaU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的基础上,按照我国化工原理教学大纲要求改编而成的,重点介绍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结构特性及其计算。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国外名校名著·化学工程单元操作(英文改编版)》在内容编排上力求逻辑严谨,同时兼顾工程实用性。《国外名校名著·化学工程单元操作(英文改编版)》主要内容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非均相体系的流动和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传热、蒸发、扩散原理及相间质量传递、平衡关系和平衡级、气体吸收、蒸馏,浸提和萃取、物料的干燥、板式塔和填料塔的设计等,每章末均附有习题。《国外名校名著·化学工程单元操作(英文改编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环境工程、食品与轻化工等相关专业的化工原理双语教材,也可作为外资企业的培训教材,及相关科学研究人员、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Introduction Definitions and Principles
0.1 Unit Operations
0.2 Unit Systems
0.2.1 Physical Quantities
0.2.2 SI Units
0.2.3 CGS Units
0.2.4 FPS Engineering Units
0.2.5 Gas Constant
0.2.6 Conversion of Units
0.2.7 Units and Equations
0.3 Dimensional Analysis
Problems

Chapter 1 Fluid Flow
1.1 Fluid St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1.1.1 Nature of Fluids
1.1.2 Hydrostatic Equilibrium
1.1.3 Applications of Fluid Statics
1.2 Fluid Flow Phenomena
1.2.1 Newton’s Law and Viscosity of Fluids
1.2.2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Fluids
1.2.3 Types of Fluid Flow and Reynolds Number
1.2.4 Boundary Layers
1.3 Basic Equations of Fluid Flow
1.3.1 Measures of Flow
1.3.2 Mass Balance in a Flowing Fluid; Continuity
1.3.3 Overall Energy Balance for Steady-state Flow System
1.3.4 Overall Mechanical Energy Balance for Steady-state Flow System
1.3.5 Discussion on the Overall Mechanical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1.3.6 Macroscopic Momentum Balances
1.4 Incompressible Flow in Pipes and Channels
1.4.1 Shear Stress and Skin Friction in Pipes
1.4.2 Laminar Flow in Pipes and Channels
1.4.3 Turbulent Flow in Pipes and Channels
1.4.4 Friction from Changes in Velocity or Direction
1.5 Pipe Flow Systems
1.5.1 Single Pipes
1.5.2 Multiple Pipe Systems
1.6 Metering of Fluids
1.6.1 Insertion Meters
1.6.2 Full-Bore Meters
Problems

Chapter 2 Transportation of Fluids
2.1 Pipe, Fittings, and Valves
2.1.1 Pipe and Tubing
2.1.2 Valves
2.2 Pumps
2.2.1 Developed Head
2.2.2 Suction Lift and Cavitation of Pumps
2.2.3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2.2.4 Centrifugal Pumps
2.2.5 Multistage Centrifugal Pumps
2.2.6 Pump Priming
2.2.7 Pump Selection
2.3 Fans, Blowers, and Compressors
2.3.1 Fans
2.3.2 Blowers and Compressors
2.3.3 Vacuum pumps
2.3.4 Comparison of Devices for Moving Fluids
Problems
Chapter 3 Heterogeneous Flow and Separation
Chapter 4 Heat Transfer and Its Applications
Chapter 5 Evaporation
Chapter 6 Principles of Diffusion and Mass Transfer Between Phases
Chapter 7 Equilibrium Relations and Equilibrium- Stage Operations
Chapter 8 Gas Absorption
Chapter 9 Distillation
Chapter 10 Leaching and Extraction
Chapter 11 Drying of Process Materials
Chapter 12 Tray and Packed Tower Design
Appendix
图书简介:化工过程基础与强化分离技术 作者: [作者信息,例如:张力,李明等] 出版社: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 [出版年份] 定价: [定价] --- 内容概要:深入解析现代化工过程的核心驱动力与前沿分离策略 本书聚焦于现代化学工程领域中两个至关重要且相互关联的板块:基础化工过程的建模与优化,以及高效、强化分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当前全球对可持续发展、能源效率和过程强化的迫切需求下,化工工程师必须掌握从微观反应动力学到宏观单元操作的系统性知识,并熟练运用先进的分离手段以应对复杂的物料体系挑战。 本书并非对传统单元操作的简单罗列或重复介绍,而是立足于现代过程工程的视角,强调理论的深度、计算方法的实用性以及前沿技术的创新性。全书分为三大核心部分,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的、以过程强化和绿色化学为导向的知识体系。 --- 第一部分:化工过程的系统建模与动态响应(约500字)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构建精确、可靠的化工过程数学模型的方法论,这是实现过程优化、控制和安全运行的基石。 1. 过程建模基础:从守恒定律到偏微分方程 我们首先回顾了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在描述化工系统中的应用。重点在于如何将这些宏观守恒定律转化为适用的微分方程组。这包括对反应器、换热器、泵和塔器等典型设备进行精细化的数学描述。我们引入了集总参数模型(Lumped Parameter Models)和分布参数模型(Distributed Parameter Models)的对比分析,强调在何种工程条件下选择何种复杂度的模型是合理的工程决策。 2. 反应动力学与催化剂床层模拟 对于化学反应单元,本章细致阐述了复杂多相反应的动力学建模。内容涵盖了非均相催化反应的扩散限制效应(如韦伯数和提登数分析),以及如何将复杂的本征动力学速率方程整合到大规模反应器模型中。此外,对于固定床反应器,我们详细介绍了填充床模型(Packed Bed Models)与有效介质模型(Effective Medium Theory)的适用边界,特别是考虑催化剂孔隙结构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过程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理解一个化工过程如何随时间变化至关重要。本章引入了线性化技术,用于分析过程的瞬态响应。我们应用状态空间表示法来描述复杂系统的动态行为,并教授如何利用根轨迹法和波德图来初步评估系统的固有稳定性和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对于非线性系统,我们将介绍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初步应用,帮助读者理解系统可能出现的失稳模式。 --- 第二部分:强化分离技术(Process Intensification in Separation)(约600字) 本部分是全书的重点和创新点所在,它超越了传统的精馏、吸收、萃取等单元操作的经典描述,着重介绍如何通过集成化、小型化和高效化手段来革新分离过程。 1. 膜分离技术的深度集成 我们不再将膜分离视为一个孤立的单元,而是探讨其在复杂体系中的集成应用。内容包括: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用于处理低沸点共沸物或热敏性溶液;膜接触器(Membrane Contactor)的原理及其在气体吸收/脱气过程中的优势,特别是如何有效克服传质阻力。此外,还详细分析了不同膜材料(如沸石膜、聚合物膜)的选择标准及其在特定工业分离任务(如氢气纯化、溶剂回收)中的工程潜力。 2. 反应与分离耦合系统(Reactive Separation) 反应精馏(Reactive Distillation, RD)是过程强化的典范。本章深入探讨了RD的工艺设计流程,包括反应动力学与塔内气液平衡的耦合分析。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模拟软件(如 Aspen Plus 或 ChemCAD 的 RD 模块)来求解这种强耦合系统的平衡解。除了反应精馏外,我们还涵盖了反应萃取(Reactive Extraction)在金属离子分离和生物分子纯化中的应用案例。 3. 新型传质强化设备:微反应器与高效塔盘 为应对高能耗问题,本书介绍了微反应器技术在传质和传热强化中的角色,特别是在快速、高放热反应中的应用。在塔器领域,我们侧重于高效填料设计(如结构化填料的新几何构型)以及旋转填充塔等新型设备的传质效率提升机制,并对其在真空精馏和高粘度体系中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评估。 --- 第三部分:过程优化与绿色化工目标导向(约400字) 本部分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强调如何在设计阶段就融入绿色和可持续性原则,并利用优化工具实现操作的最佳化。 1. 能量集成与热网络设计 超越传统的换热网络设计(Pinch Analysis),本章引入了跨级(Grand Composite Curve, GCC)分析的局限性,并重点介绍了考虑投资成本约束的综合能量网络优化方法。我们教授如何利用线性规划(LP)或非线性规划(NLP)模型,在满足最小公用工程需求的同时,实现最优的换热器网络配置。 2. 分离过程的经济性与环境影响评估 任何工程决策都必须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足迹。本章引入了过程环境因素(E-factor)和原子经济性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分离过程选择的指导性指标。我们将通过案例研究,对比传统精馏与新型膜分离在能耗、溶剂使用量和废物产生方面的差异,指导读者进行面向“原子经济性”的工艺选择。 3. 过程控制的高级策略 最后,本部分简要介绍了超越经典PID控制的高级控制策略在强化过程中的应用,例如模型预测控制(MPC)如何处理强耦合、多变量系统的约束优化问题,确保强化过程在动态操作下的安全与高效。 --- 目标读者 本书适用于化学工程、石油化工、制药工程等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以及致力于工艺改进和新流程开发的工业工程师和研发人员。读者应具备基础的化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和基础单元操作知识。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系统性地将动态过程建模、过程强化前沿技术与现代优化方法融为一体,为下一代绿色、高效的化工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工具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那种经典的学术风格,深蓝色封面上烫金的英文字体,很有分量感。我一直对化学工程这个领域很感兴趣,但国内的教材总感觉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有点隔阂,有时候读起来会觉得有些枯燥。偶然看到这本书的介绍,说它是“国外名校名著”,还改编自英文原版,立刻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象着它应该会引入一些更前沿、更贴近工业实践的视角,也许会有很多我没接触过的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在其他教材里不那么突出的基础概念的深入讲解。尤其“单元操作”这个词,虽然是基础,但要把每个单元操作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工程设计考量以及最新的技术发展都讲透彻,需要很高的功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像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化学工程更广阔、更生动的图景,而不只是死记硬背的公式和理论。或许它能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蕴藏着多少精妙的智慧和不断创新的努力,也能让我对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更有方向感和动力。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排版风格和语言风格。整体感觉比较学术化,但又不至于像某些纯理论著作那样晦涩难懂。那些精炼的英文术语,经过国内的改编,再结合一些图示,让理解起来变得更加直观。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经典单元操作的讲解方式。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理论公式是一回事,但实际应用中的边界条件、模型简化以及非理想情况的处理又是另一回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给出更清晰的指导,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如何评估模型的适用性,以及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会遇到哪些常见的“坑”。而且,作为一本“名著”,我相信它在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会有独到之处,可能会介绍一些我之前未曾接触过的理论推导,或者是一些非常巧妙的工程设计思路。对于我而言,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更系统、更本质的眼光去看待化学工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确实比我想象的要厚实不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让我觉得内容肯定很充实,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单元操作”这部分的内容深度。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觉得某些单元操作,比如传质、传热,虽然原理清晰,但在实际工业放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而国内的教材往往在这方面的讨论不够充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计算方法、设计准则,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操作优化策略。而且,它提到是“国外名校”的著作,这让我对它的学术严谨性和内容的先进性抱有很大期待。或许它能介绍一些国际上通用的设计软件的应用,或者是一些最新的工艺流程改进的例子。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应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并且能够用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本书的篇幅和“名著”的定位,让我有信心它能够满足我在这方面的需求,带来一些耳目一新的见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出一种严谨和深厚的学术气息,封面的字体选择、颜色搭配都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对化学工程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一直渴望能够接触到更具国际视野和更贴近实际应用的教材。国内的很多教材在某些方面可能过于偏重理论推导,而对于如何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用这些理论,以及如何应对各种复杂的工况,讲解得相对不够深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详实的工程实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各种单元操作的原理和应用。特别是“单元操作”作为化学工程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单元操作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最前沿的技术进展和设计方法。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单元操作知识体系,并培养我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那将是对我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巨大提升。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第一眼就被它精美的装帧吸引了,厚重而有质感,仿佛捧着一本知识的宝藏。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深入理解化学工程“单元操作”精髓的教材,而这本书的标题——“国外名校名著:化学工程单元操作(英文改编版)”,让我觉得它非常有潜力。国内的一些教材,虽然内容也很丰富,但有时候总觉得在理论的深度和工程实践的结合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来一些新的视角,例如,它是否会更深入地探讨各种单元操作的数学模型,以及这些模型在计算机模拟中的应用?或者,它是否会介绍一些国外高校在教学中非常重视的实验方法和设备,甚至是指导如何进行自主的工程设计?我对“英文改编版”的这一点尤其好奇,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它在保留原版精髓的同时,又针对国内读者的学习习惯进行了一些优化。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真正理解每一个单元操作的核心原理,并学会如何将这些原理灵活地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那将是对我个人能力的一次质的飞跃。

评分

书好看啊,下次来买啊

评分

好的很

评分

呵呵,很好,活动买的,学化工的要好好研究呀,性价比高,很高兴!

评分

有原版的,买了改编版发现非常适合学习查阅使用,改动很贴心,化工人必备

评分

化学工程单元操作也就是化工原理的国外教材

评分

也不错了,慢慢学习了,同时也学习专业术语了

评分

给学校买的书,只开了图书的发票,没有购物明细无法报销。但京东不给提供购物明细,导致300元无法报销,客服百般推诿,不给补发购物卡。对京东太失望了,以后买东西上天猫和亚马逊了,京东的图书价格比亚马逊河天猫贵。

评分

呵呵,很好,活动买的,学化工的要好好研究呀,性价比高,很高兴!

评分

好的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