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论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典籍之一,它上承龙树、罗什的般若中观学,下启中国佛教的三论宗,是汉梵语言和思想交互诠释的典范,在佛教中国化的思想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历代缁素所推崇——注疏层出不穷,治中国佛学、中国哲学者也无不以为必读书目。遗憾的是,此书一直未有精准可靠的整理本。有鉴于此,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局便将其列入首批亟需整理的佛典拟目,并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佛教学者张春波先生负责整理。
引子
绪论
凡例
宗本义
物不迁论第一
不真空论第一
般若无知论第三
刘君致书窍问
论主复书释答
涅盘无名论第四
附录
肇论集解令模钞
说明
卷上
卷下
梦庵和尚节释肇论
说明
注肇论疏序
卷上
卷下
此书是我国元代高僧文才《公元二一四——二一一〇二年》所述,约八万字,收录于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一套第三册,也有散刻本流传。据明高僧传记载,文才「遍游讲肆,尽得贤首之学」。可知文才是华严宗学者。他对肇论的解释自然也难免从华严宗立场出发。华严宗认为万法皆由心而生。如法藏说:“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心外更无一法可得。”《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文才继承了这种观点。般若无知论中有这么一句话:“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造句话的本意是,圣心没有普通人那样的执取,所以能认识万物的本质。文才的解释是:“本觉灵明,无法不照。……况法依心现,无法非心。以即法之心,知即心之法,尤遍知也。”《疏般若无知论》这是说,圣心之所以能无所不知,是因为圣心本觉灵明,什么都能认识。再者,万物皆依心而现。既然如此,以产生万物的心,去认识依心而现的万物,是完全能做得到的。无疑,这是以华严宗觐点解释肇论。
……
第一段评价 初次捧读这部书的时候,我对于“校释”二字抱持着一份谨慎的期待。毕竟,在浩如烟海的佛经文献中,能够脱颖而出并值得专题研究的,往往需要在文本的精准度和阐释的深刻性上有所建树。而这部书,从其装帧到排版,都透露出一种庄重典雅的气息,让人感受到编者对经典的敬畏之心。在阅读过程中,我尤其欣赏它在原文考订上的细致入微。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往往是理解古籍原貌的关键,而本书对这些细微之处的梳理,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扎实的文本基础,也为普通读者展现了文献流传的曲折历程。那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在作者抽丝剥茧的分析下,豁然开朗。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异文,而是深入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时代背景与学派影响,这使得原本枯燥的校勘工作变得生动起来,充满了历史的张力。
评分第五段评价 坦率地说,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只适合专业研究人员的冷门著作,但这本书的广博性让我彻底改观。它没有将自己局限在对个别词句的咬文嚼字上,而是将所选的典籍放入了一个更宏大的思想谱系中去考察。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相关历史人物、地理背景乃至当时佛教内部不同流派的交织关系的介绍,都做得极其到位。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一领域的朋友,也能通过书中的引导,建立起对整个思想脉络的基本认知。它不是那种生硬的教科书,而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导读。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仿佛每一次翻开,都有不同的风景展现在眼前,这种历久弥新的阅读体验,实属难得。
评分第三段评价 繁体竖排的编排方式,对于我这样的老读者而言,简直是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它不仅仅是一种版式选择,更是一种文化姿态的回归。在如今充斥着横排简体输入的时代,能够看到如此精美的竖排文本,每一次翻页都仿佛完成了一次与传统的精神对话。纸张的质地和油墨的晕染,都体现了出版方对“物”与“道”结合的追求。这种实体书的阅读体验,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它迫使你的阅读节奏慢下来,让你的目光跟随笔画的起承转合,自然而然地沉浸到文本的情境之中。这种沉浸感,对于吸收那些需要反复咀嚼的哲学思辨,是至关重要的。我甚至会特意在光线柔和的傍晚时分阅读,享受那种古籍重现的仪式感。
评分第四段评价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超越了单纯的学术范畴,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校释的文字背后,蕴含着对古代思想家们“为什么这么说”的深刻追问。我们今天在探讨现代社会中的许多困境时,往往能从这些看似遥远的经典论述中找到某种思想的源头或启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注释中对时代背景的补充说明,这使得那些晦涩的论辩不再是孤立的文字游戏,而是特定历史环境下,思想家们对真理不懈探索的真实记录。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阅读历史文献,而不是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这种历史的纵深感和思辨的横向延展,让这本书成为了我书架上常备的案头工具。
评分第二段评价 这部书给我的最深印象,在于它那种化繁为简的阐释能力。面对玄奥的佛学义理,稍有不慎便会陷入晦涩难懂的泥沼。然而,本书的译注者显然深谙“以浅显的语言诠释深奥的哲理”的艺术。在解释那些看似绕口的概念时,作者总能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或者引用一个生活化的例子,瞬间拉近了我们与古人思想的距离。我特别留意了它处理那些关键术语时的处理方式,那种既忠于原义又不失现代可读性的平衡把握,着实令人赞叹。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它引导着读者一步步踏入那片智慧的田园,而不是直接把我们扔进迷宫。读完其中几章,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代的高僧大德们的思维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洞察。
评分佛教典籍选刊:肇论校释(繁体竖排版)佛教典籍选刊:肇论校释(繁体竖排版)佛教典籍选刊:肇论校释(繁体竖排版)佛教典籍选刊:肇论校释(繁体竖排版)佛教典籍选刊:肇论校释(繁体竖排版)佛教典籍选刊:肇论校释(繁体竖排版)佛教典籍选刊:肇论校释(繁体竖排版)佛教典籍选刊:肇论校释(繁体竖排版)佛教典籍选刊:肇论校释(繁体竖排版)佛教典籍选刊:肇论校释(繁体竖排版)
评分相信中华书局的文本,希望不至于失望!肇论是中国佛学的经典之作,早就想深入啦!希望早点看完哦
评分中华书局版本,内容好,版本好
评分详实的校释,很经典的佛论
评分特别好的法宝!印刷质量特别好!注释挺详细。禅宗祖师的心传,内容更好!
评分相信中华书局的文本,希望不至于失望!肇论是中国佛学的经典之作,早就想深入啦!希望早点看完哦
评分非常棒,包装也很不错,僧赵的书想买很久了,魏晋玄释合流的集大成之作,中观学说的法门。
评分书很不错,京东的价格很给力,送货也快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