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于君指上听梵音
原价:32.00元
作者:常爱卿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10425400
字数:400000
页码:29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历来无数的仁者、智者以初心面对世界,观照生活,放眼当下,欣赏着眼前稍纵即逝的美丽,感悟着四季独具的情趣和韵味。他们用柔软敏感的心绪体味溪花与禅意的交融,以生花妙笔将自然与心灵的种种因缘契合描绘出来,以供意趣相投之人玩味欣赏。聆听仁者、智者呓语,感受禅诗意般的清欢美好。柔软的心需要这些诗意来暖化,好的品行需要清凉的禅思来引导。阅读常爱卿编著的《于君指上听梵音(那些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以初心观照世间万物,触目随缘都是心光,幽幽而任远,得大自在,解脱尘世的种种烦恼,感受随时随地都是清欢的人间好时节。
内容提要
人生朝露,居世屯蹇;何以解忧,唯有慧禅。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以初心消融外在的浮花浪蕊,体味红尘深处的清凉禅意,让人生简单而丰富,让生命安详而高贵。《于君指上听梵音(那些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收录118篇沁人心脾的禅意美文,118段引人沉思的禅思感悟,在传承中滋养心灵,在关爱中呵护成长。置身其中,感悟智者的悲悯情怀,心灵的超脱将永无止境。《于君指上听梵音(那些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由常爱卿编著。
目录
第一章 看破红尘,就是走入红尘 佛教 晨 善言 我的第—个师父 书相国寺摄景后乙 禅与现代人的生活第二章 踏出最安稳的步伐 清净之莲 我是禅花一朵 惟心 随师学禅 天童寺忆雪舟 怀李叔同先生 弘一法师之出家 读戒律 慢慢走,欣赏啊第三章 心安即是归处 禅的淡泊与宁静 游唐大招提寺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天日山中笔记 仁者永怀无尽意 古刹第四章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凡事一无所知,人生最幸福 盲人捕鸟 放下执著,在繁忙人生中实现自在 劝人读经 大乘起信 人最难摆脱的便是名利欲 精神的三间小屋 点一盏心灯 追求出人头地的利弊第五章 无常即是禅光 糊涂的哲学 对手 好日子怎么过 走运与倒霉 论人世的痛苦 会走路的梦第六章 明心见性,与苦难一起生活 山口 人生 神位 官位 心位 游佛光寺 在哲蚌寺看晒佛 记五台山佛光寺 佛无灵第七章 安住与下,与幸福约会 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热爱生命 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经拥有” 活在当下 人生旅途 人的信念 今 等的滋味 三种人生态度 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 准备生活是一种邪念 真正的幸福就在现在第八章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想入非非 七宝池上的乡思 香愿 结缘豆 蜜泪(节选) 在寺院门口 花坞 珍珠鸟第九章 顺其自然,与生活握手言和 再会 论老之将至 溪 缘分与命运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与朴老结缘钓鱼台 不肯去观音院 鸟巢禅师 我当了一百天和尚第十章 只言片语皆可布施 山中杂信(节选) 蜘蛛丝 债 残佛 结缘雪窦寺 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 雍和宫的青春 佛教圣迹巡礼 灯。。 给予 改过实验谈第十一章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 南闽十年之梦影 回忆五台山车祸 在敦煌 法门寺第十二章 彼岸自由心自在 时钟 没有新雪 伟大的渴望 悲观·执著·超脱 尼僧的生活世界 烦扰的心灵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闲暇与优游 友好的环境第十三章 禅茶一杯,佛心一念 今日庵访茶道 说茶 风庐茶事 咏茶味人生第十四章 人生,不过一场生死修行 生命 生命的路 记住我 了生死 一片树叶 死之默想 在短暂的生命里,自然地旅行 死亡并不可怕 学会死亡,才能学会活着第十五章 灵山在心莫远求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听雨 雅舍 关于信佛 禅境的表 佛国人间 晒月亮 听泉 空谷足音
作者介绍
常爱卿商界知性女杰,曾担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常务理事、深圳保健协会副会长等。十几年浸润美容界,倡导心灵美容的美学新见,身体力行着格调人生的修行哲学。她主张真正的美是身心灵达到完美舒展的状态,她热爱自然,崇尚自由,信奉简约主义,痴恋古典文学,对古典美情有独钟。带着一颗文艺的心,从事艺术一样的美的事业。在文字中畅游,在商场上驰骋,她都力求做到极致。多年来,她喜欢用文字传达心中那份对美感的描摹。同时渴念万千年轻人做最有魅力的自己,勇于去尝试最精彩的活法。
文摘
序言
翻开《朱丹溪医案》,我原本以为会是一场枯燥的学术研讨,但事实恰恰相反,它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本书没有用过于艰涩的语言堆砌,反而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案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最欣赏的是其中对一些常见病症的独特见解,很多时候,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治疗方法,在朱丹溪的时代,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和处理方式。书中的一些案例,描述得极为细致,从病人的主诉,到医生的问诊,再到最终的处方用药,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逻辑性,也展现了朱丹溪高超的临床经验。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理论与我所了解的现代医学知识进行对比,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共通之处,同时也看到了不同时代医学发展的差异。尤其是一些强调“治未病”的思想,在现代健康理念普及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满足于了解朱丹溪的医术,更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医学环境、社会背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试图从中挖掘更多关于医学传承和发展的线索。
评分手捧这本《朱丹溪医案》,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医馆,听着药香弥漫,感受着医者仁心。这本书的魅力,不在于那些华丽的辞藻,而在于它朴实无华中蕴含的深邃智慧。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状的重视,朱丹溪能够从这些细微之处捕捉到疾病的蛛丝马迹,并做出精准的判断,这正是他作为一代名医的过人之处。书中的一些用药原则,比如“滋阴降火”等,虽然听起来有些古老,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它不仅仅是关于药物的选择,更是关于如何调和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我还在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理论与一些养生实践相结合,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可以指导日常生活的医学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医学的记录,更是一种对生命健康状态的哲学思考,它引导我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人体的运作和疾病的发生。
评分拿到这本《朱丹溪医案》的时候,说实话,我最期待的是那些精妙绝伦的辩证思路和药方组合,毕竟朱丹溪的名号在那儿摆着,素闻他用药峻猛,疗效显著,尤其是在那些疑难杂症方面。但这本书却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对于医学古籍的刻板印象。它不仅仅是冰冷的医案记录,更像是一位医者穿越时空的低语,让我窥见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百态,以及他们如何与病痛抗争。书中的一些病例,虽然年代久远,但读起来却异常生动,仿佛那些患者就坐在我面前,诉说着他们的痛苦与希望。我尤其对那些关于“相火”理论的探讨非常感兴趣,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书中的阐述,加上一些相关的引经据典,让我对这个核心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那种将生理、心理、环境因素融为一体的治疗思路,在今天看来也颇具前瞻性。我还在试图梳理书中不同时期、不同弟子对朱丹溪医案的理解和演绎,虽然篇幅有限,但已经足够让我对这位医家的思想体系产生更深的敬意。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纯粹的医学参考书,不如说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医学史故事集,它让我看到了医学发展的脉络,也让我思考古人治病的智慧。
评分拿到《朱丹溪医案》后,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消化它,因为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实在太庞大了。我一直对中医的“精气神”理论很感兴趣,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不仅仅是记录了治疗的过程,更深入地探讨了人体的精、气、神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一些关于“虚实”辨证的论述,朱丹溪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能够将复杂的病情分析得条分缕析,并找出最关键的症结所在。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不仅传授医术,更传递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深刻理解。我还在试图梳理书中关于“理、法、方、药”的完整逻辑体系,虽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每当有所得,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欣喜。这本书,让我对医学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疾病本身,而是将其提升到了对生命整体的关照。
评分坦白说,《朱丹溪医案》这本书,我一开始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去看的,毕竟“朱丹溪”这个名字,带着一种神秘的光环。我期待能从中看到一些“神乎其神”的疗法,或者是一些现在医学难以解释的奇迹。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更多的是一种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书中所记录的每一个病例,都仿佛是一场推理游戏,朱丹溪扮演着侦探的角色,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严密的逻辑分析,层层剥茧,最终找到疾病的根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对一些情绪性疾病的描述,在那个时代,能够如此深入地探讨人的情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实属不易。书中关于“火”的理论,也是我一直以来比较困惑的地方,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似乎找到了理解的钥匙。它不是简单地将“火”等同于炎症,而是将其上升到一种更为宏观的、能量运作的概念。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医学概念,也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