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地球导论(第二版)
原价:45.00元
作者:承继成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030192233
字数:415000
页码:339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承继成、郭华东、薛勇三位教授通力合作的又一新著,对“数字地球”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内容包括:绪论,数字地球的信息基础设施,对地观测计划及应用技术系统,数字地球系统研究,模拟与实验,探索研究。同时,本书还重点介绍了与数字地球密切相关的最新高技术,全面反映了数字地球领域的最新技术、最新发展战略目标和研究计划。
内容提要
“数字地球”在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不仅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高科技平台,而且也创造了模拟的实验条件。全书共6章,内容包括:绪论,数字地球的信息基础设施,对地观测计划及应用技术系统,数字地球系统研究,模拟与实验,探索研究。同时,本书还重点介绍了与数字地球密切相关的最新高技术,包括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Grid、Coogle Earth、Virtual Earth、Glass Earth及WorldWind等内容,全面反映了数字地球领域的最新技术、最新发展战略目标和研究计划。
本书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专业本科生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的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承继成,男,1930年生,江苏常州人。莫斯科大学理学博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近期的主要著作有:《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数字地球导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面向信息社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城市如何数字化》(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数字城市——理论、方法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3年);《遥感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科学出版社,2004年);《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年);《城市数字化工程》(上册)(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年);发表学术论文约80篇。郭华东,男,1950年生,江苏丰县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遥感应用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8~2002年);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与组长(1992~2000年);国际SAR工作组成员,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执委,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秘书长及其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协会(GSDI)理事;国际数字地球杂志(UDE)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7所大学兼职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3项,中国科学院等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6项;发表论文210篇,出版著作13部;培养博士、硕士生30余名;先后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薛勇,男,1965年生,江苏徐州人。北京大学理学学士、硕士,英国DUNDEE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特许物理学家(CPhys),IEEE计算机学会和地学遥感学会高级会员,英国物理研究所学术成员(MInstP),英国遥感和航空测量学会专业会员(AFRSPSoc),“InternationalJournalof RemoteSensing”杂志编辑。已培养博士生6人,硕士生3人,其中4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1990年以来已发表学术论文103篇(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集),其中被SCI收录47篇、EI收录36篇,发表专著一部(合著)。多年来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定量遥感反演和高性能地学计算。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需要监测血糖的人,化验单上的糖类相关指标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但同时也是我最头疼的部分。HbA1c(糖化血红蛋白)这个词,我听过无数次,知道它代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但具体它的数值波动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和每天监测的空腹、餐后血糖之间有什么联系,我总是觉得有些模糊。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它不仅详细解释了糖化血红蛋白的原理,还用图表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可能对应的长期健康风险。更重要的是,它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指标,比如胰岛素、C肽等等,让我对整个糖代谢的过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甚至发现,原来有些我之前不曾注意到的指标,比如甘油三酯、胆固醇,也和糖尿病的并发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让我明白,疾病的诊断和管理,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综合分析各项指标。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救星!我之前每次拿到化验单都感觉像在看天书,一堆专业术语,各种缩写,数字更是看得我眼花缭乱。医生说几句,我也只能点头,心里却是一片茫然,不知道身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下次复查前更是提心吊胆,总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就拿前阵子那张血糖单来说,明明记得医生说我有点偏高,但我看那单子上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等,还有那些单位,我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哪个,也不知道具体高多少算危险,到底高到什么程度才需要特别注意。每次拿到化验单,我都得鼓起勇气去问医生,但医生也很忙,有时候讲得太专业,我还是似懂非懂。自己上网查吧,又是各种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看得我头晕眼花,反而更焦虑。这本书的出现,真是太及时了!我迫不及待想看看它到底是怎么把这些复杂的化验单变得简单易懂的,希望它能让我告别“化验单恐惧症”,真正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看懂化验单”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科学地管理自身健康的启蒙读物。我一直认为,健康是自己最大的财富,但如何守护这份财富,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以前,我总是习惯性地依赖医生,很少主动去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的这种被动接受的态度。它不仅仅是罗列指标和解释,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一种思考方式:如何通过化验单这个窗口,去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比如,当某项指标出现轻微异常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惊慌失措,而是能够根据书中的知识,初步判断这是否是一个需要立即引起重视的问题,或者只是一个偶然的波动。这种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让我觉得自己在健康管理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分享着实用的健康智慧,让我觉得科学健康管理,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买这本书的。毕竟,医学类的书籍,听起来就觉得枯燥难懂。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那些冷冰冰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情况入手,比如一次普通的感冒,一次体检。书里举了很多例子,详细地讲解了在这些情况下,化验单上会出现哪些指标,以及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是多少,偏高或偏低又意味着什么。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甲状腺功能那一章,以前我觉得甲状腺激素这些东西离我很遥远,看完书才明白,原来它对人的情绪、体重、精力都有这么大的影响,而且很多时候,只是通过简单的抽血就能检查出来。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与医生沟通的技巧,告诉我们该问什么问题,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疑问,这让我在就医过程中少了很多尴尬和无助。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让我一步一步地解开了心中对医学的困惑。
评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拥有了一双“透视眼”,能看穿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医学术语和复杂的数值。以前,每次拿到体检报告,我都只是大概瞄一眼,然后直接交给医生,让他来解读。那感觉就像是把自己的健康完全托付给了别人,自己一点主动权都没有。尤其是那些关于肝功能、肾功能的指标,比如AST、ALT、BUN、Creatinine,每次看到都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它们各自代表什么,对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影响。书里对这些指标的解释,用了非常贴近生活的比喻,把抽象的医学概念具象化了,让我瞬间就明白了它们的作用和意义。特别是关于血常规的部分,以前我只知道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现在我才知道它们之间还有那么多微妙的关系,以及这些细胞数量的微小变化可能预示着什么。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认识指标,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从这些指标中读出身体的“语言”,这对我来说,是一次认知上的巨大提升,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前所未有的掌控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