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比较表
裸体的维纳斯
裸体的阿多尼斯
穿上衣服的维纳斯
穿上衣服的阿多尼斯
维纳斯脸与发
阿多尼斯有脸与发
圣母
耶酥
君主
女王
比例
第一章 古希腊人的审美理想
1. 缪斯的合唱
2. 艺术家的“美”观
3. 哲学有谈美
第二章 阿波罗式与戴奥尼索斯式
1. 德尔斐神
2. 从希腊人到尼采
第三章 美:比例与和谐
1. 数字与音乐
2. 建筑比例
3. 人体
4. 宇宙与自然
5. 其他艺术
6. 合目的性
7. 比例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中世纪的光与颜色
1. 光与颜色
2. 神是光
3. 光、财富、贫穷
4. 装饰
5. 诗与神秘主义里的色彩
6. 色彩与日常生活
7. 颜色的象征意义
8. 神学家与哲学家
第五章 怪物之美
1. 以美丽刻画怪物
2. 传说中的畸怪生物
3. 普遍象征系统如何处理“丑”
4. 将“丑视”为美的一个条件
5. 丑:天然的好奇心
第六章 从田园到天使般的女性
1. 神圣与世俗之爱
2. 淑女与游吟涛人
3. 淑女与骑士
4. 诗人与难圆的爱
第七章 15至16世纪间的美
1. 发明与模仿自然之间
2. 拟像
3. 超感官之美
4. 维纳斯
第八章 淑女与英雄
1. 淑女
2. 英雄
3. 实用之美
4. 官能之美
第九章 从优雅到不安的美
1. 朝向一种主观、多重的美
2. 风格主义
3. 知识危机
4. 忧郁
5. 尖锐、机锋、巧喻……
6. 追求绝对
第十章 理性与美
1. 美的辩证法
2. 严格与解放
3. 王宮与花园
4. 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5. 英雄、肉体与废墟
6. 新观念、新题材
7. 女性与激情
8. 美的自由发挥
9. 残酷与郁黯的美
第十一章 崇高
1. 新的审美观
2. 崇高是伟大灵魂的回响
3. 自然里的崇高
4. 废墟诗学
5. 文学上的“哥特”风格
6. 柏克
7. 康德的崇高论
……
第十二章 浪漫主义之美
第十三章 美成为宗教
第十四章 新的对象
第十五章 机器之美
第十六章 从抽象形式到物质的深度
第十七章 媒体之美
参考书目索引
作者索引
艺术家及其作品索引
★美学大师真知灼见
★图文阐释天衣无缝
★名家译笔忠实典雅
★豪华印装典藏
美学大师艾柯的《丑的历史》是中央编译出版社梦想家分社图文馆丛书的重点作品。该书系选题独特,汇集名家名作;图文一体,追求精编精印。已出版《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时间的故事》《圣经的历史》《钱的历史》《艺术通史》《摇滚谱系》《红书(荣格手稿)》《梦书(费里尼手稿)》《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处自然奇观》《有生之年非吃不可的1002种食物》《艺术日课书》《古典音乐日课书》《零ZEЯRO:世界符出版市场的制约。该奖是通过文学家、评论家和在校的学生两套体系的评判来保证其透明度的。学生评委是从意大利全国以及布鲁塞尔、萨拉曼卡、纽约、巴黎和莫斯科等城市的17所中学挑选出来的。
丑是什么?丑只是美的反面吗?丑的范畴有哪些?继全球惊艳的《美的历史》之后,博学大师艾柯再推《丑的历史》,以丰富的图文资料与独特的见解深度剖析世人对“丑”的成见,颠覆传统审美观,形成一部异彩纷呈的审丑观念史。他亲自保证:“《丑》比《美》更精彩。”
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意大利人,生于1932年,现居米兰,执教于博洛尼亚大学。他是享誉国际的小说家、符号语言学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出版过140多部著作,横跨多个领域,都有经典性的建树,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作为全球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他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知识分子都以书架上放一本艾柯的书为荣。已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作品有《美的历史》、《时间的故事》《玫瑰的名字》《误读》《带着鲑鱼去旅行》《开放的作品》《波多里诺》《密涅瓦火柴盒》《悠游小说林》等近20本
导 论
第一章 古典世界里的丑
1. 一个由美主宰的世界?
2. 希腊世界与恐怖
第二章 受难、死亡、殉道
1. 宇宙至美论
2. 基督受难
3. 烈士、隐士、忏悔者
4. 死亡的胜利
第三章 启示录、地狱和魔鬼
1. 恐怖的宇宙
2. 地狱
3. 魔鬼的变形
第四章 怪物和凶兆
1. 奇观和怪物
2. 不受节制的新美学
3. 怪物道德化
4. 奇迹异闻
5. 怪物的命运
第五章 丑、诙谐与猥亵
1. 普利阿普斯
2. 对农民的讽刺与嘉年华狂欢
3. 文艺复兴与解放
4. 漫画式讽刺
第六章 女人的丑:古代到巴洛克时期
1. 反女性的传统
2. 风格主义和巴洛克
第七章 近代世界的魔鬼
1. 从造反的撒旦到可怜的墨菲斯特菲里斯
2. 将敌人妖魔化
第八章 巫术、撒旦主义、虐待狂
1. 女巫
2. 撒旦主义、虐待狂、对残忍的爱好
第九章 对自然的好奇心
1. 开肠破肚的尸体
2. 面相学
第十章 浪漫主义以及对丑的拯救
1. 丑的哲学
2. 丑而堕入地狱的人
3. 丑又不幸的人
4. 不幸兼生病
第十一章 阴森
第十二章 铁塔和象牙塔
1. 工业之丑
2. 颓废主义和丑的放纵
第十三章 前卫运动与丑的胜利
第十四章 别人的丑、媚俗、坎普
1. 别人的丑
2. 媚俗
3. 坎普
第十五章 今天的丑
参考书目
关于本书引文
书目作者索引
艺术家索引
影片索引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我已经一口气读完了,现在还时不时地翻阅着其中的精彩段落。作者对历史的洞察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他不像那种只会堆砌枯燥年代和人名的历史书,而是将那些宏大叙事拆解成了无数个生动的侧面。我尤其喜欢他探讨文化符号和审美变迁的方式,那种细腻的观察力,让我仿佛穿越回了不同的时代,亲眼目睹那些曾经被视为“美”或“丑”的事物是如何被定义、被推翻、又被重新定义的。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很多观念,其实都是历史长河中无数次美学辩论的结果。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探险,让你忍不住停下来思考:我们今天所珍视的美,在未来又会以何种面貌出现?这种启发性,远超一般历史读物的范畴,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艺术、设计乃至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评分我通常对这种跨越数十年沉淀的“巨著”抱有一种敬畏感,毕竟能沉淀下来,还能被翻译成这么多语言,绝非偶然。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智者间的对谈,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却又绝不生涩。它成功地消解了艺术史中那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让我们明白,审美从来不是精英的专利,而是根植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选择和判断之中。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电影、逛博物馆、甚至在商场里挑选衣服时,都会不自觉地调动起书中提到的那些框架去分析背后的逻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衡量一本好书价值的最高标准。它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思考的工具箱,这才是大师真正留给世人的财富。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毕竟“美学史”听起来就挺学术的,生怕读起来会晦涩难懂,变成一本高冷的研究报告。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叙事技巧极其高超,他总能找到那个绝妙的切入点,把那些复杂的美学哲学融入到具体可感的历史事件或艺术作品中去。比如他讲中世纪的奇形怪状,并不只是批判其“怪异”,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宗教宇宙观;而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和谐比例,又能精准地指出其对古典的继承与革新。这种穿梭自如的能力,让这本书读起来流畅且引人入胜,一点也不觉得拖沓。更让我佩服的是,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建筑、雕塑、文学、时尚——完美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关于人类审美意识形态变迁的宏大图景。对于想要提升自己文化底蕴的普通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可以信赖的向导。
评分我通常阅读历史类书籍会习惯性地做笔记,但读这本书时,我发现我的笔根本停不下来。每一章似乎都在对我已有的认知发起挑战。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严谨又不失幽默感的笔触,他能用非常现代的语言来解构古老的观念,使得那些尘封已久的美学理论变得鲜活起来。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极富巧思,它不是线性的时间叙事,而是围绕着一系列核心的哲学和美学议题展开辩证讨论,这迫使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思考。对于那些希望不只是“知道”历史,而是真正“理解”历史是如何塑造我们的心智模式的人来说,这本书是无价之宝。它不仅仅是关于艺术史的,更是关于我们如何“观看”和“感受”这个世界的指南。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这个自诩有些阅读经验的人都感到震撼。它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普及读物,而是对人类审美核心焦虑的深刻剖析。尤其是在探讨“丑”的部分,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精妙,他没有流于简单的负面罗列,而是把“丑”视为一种挑战现有规范的力量,一种推动艺术进步的催化剂。通过对不同时代对“丑陋”的界定和恐惧的分析,我开始理解,许多伟大的艺术创新,恰恰诞生于对既定“美”的反叛之中。这种对“边界”的探索,让我对艺术史乃至社会史的理解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宽。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考古发掘,每揭开一层皮相,都能看到其下埋藏的复杂的人类心理结构和文化动机,那种感觉真是酣畅淋漓。
评分非常好,印刷精美
评分书的品相不好。希望卖家发货时多留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评分酷炫开心开心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值
评分很好
评分酷炫开心开心
评分非常棒的一套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