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資治通鑒》是古典史書中的一部巨著,司馬光畢生心血,凝聚成瞭這樣一部浩大卻精緻的作品。《資治通鑒》實際上是一部中國政治史,按年編次,條陳始末。它著重記述朝代的興衰、宮廷內部派係紛爭、政治軍事鬥爭、重要大臣的活動與奏疏、政治和經濟製度的變革、中央政府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係等。本書編選時選用的版本是中華書局1956年版的鬍三省音注本。
周紀
吳起為將
吳起修德
衛鞅變法
威王四寶
孫臏圍魏救趙
昭奚恤為相
申不害為相
孫臏破魏救韓
商君之死
蘇秦閤縱六國
孟子說齊王
張儀巧舌施連橫
完璧歸趙
廉藺交歡
樂毅見逐
田單相齊
趙奢收稅
觸龍說趙太後
趙括空談誤國
毛遂自薦救趙
無忌竊符救趙
不韋立嗣
秦紀
漢紀
魏紀
晉紀
宋紀
齊紀
梁紀
陳紀
隋紀
唐紀
後梁紀
民眾認為您是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中,就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迎接大王的軍隊。如果您殺瞭民眾的父兄,囚係民眾的子弟,毀壞民眾的祖廟,掠奪民眾的珍寶,像這樣怎麼能行呢!天下的諸侯國本來就畏懼齊國的強大,現在土地又增加一倍卻不施行仁政,這就引起天下諸侯動用軍隊來討伐您。大王應該迅速下令,讓老幼百姓返迴他們的傢園,停止掠奪燕國的珍寶,與燕國民眾商議,設立新的國君,然後離開燕國,那麼這樣做還來得及。”齊宣王不聽孟子的意見。
不久,燕國民眾反叛齊國,齊宣王說:“我很慚愧不聽孟子的話。”陳賈說:“大王不用憂慮。”陳賈於是拜見孟子,問他說:“周公是什麼樣的人?”孟子迴答說:“古代的聖人。”陳賈又說:“周公派管叔監視商遺民,管叔卻在商地叛亂。難道周公知道管叔將反叛而仍派他去嗎?”孟子迴答:“不知道。”陳賈便說:“既然這樣,那麼聖人也會犯錯誤嗎?”孟子說:“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錯誤不也是應該的嘛!況且古代的君子,有瞭錯誤就改正;現在的君子,有瞭過錯就放任自流。古代的君子,他的過失像日食月食,民眾都能看得到;等到他改正瞭,民眾都敬慕他。現在的君子,豈止是聽任錯誤,又順從錯誤為它尋找托辭!”張儀巧舌施連橫
【周紀三】赧王四年(庚戌,前311年)
秦惠王使人告楚懷王,請以武關之外易黔中地。楚王日:“不願易地,願得張儀而獻黔中地。”張儀聞之,請行。王日:“楚將甘心於子,奈何行?”張儀日:“秦強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鄭袖,袖之言,王無不聽者。”遂往。楚王囚,將殺之。靳尚謂鄭袖日:“秦王甚愛張儀,將以上庸六縣及美女贖之。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貴而夫人斥矣。”於是鄭袖日夜泣於楚王日:“臣各為其主耳。今殺張儀,秦必大怒。妾請子母俱遷江南,毋為秦所魚肉也!”王乃赦張儀而厚禮之。張儀因說楚王日:“夫為從者無以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今王不事秦,秦劫韓驅梁而攻楚,則楚危矣。秦西有巴、蜀,治船積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餘裏,不至十日而拒扡關,扡關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舉甲齣武關,則北地絕。秦兵之攻楚也,危難在三月之內,而楚待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夫待弱國之救,忘強秦之禍,此臣所為大王患也。大王誠能聽臣,臣請令秦、楚長為兄弟之國,無相攻伐。”楚王已得張儀而重齣黔中地,乃許之。
張儀遂之韓,說韓王日:“韓地險惡山居,五榖所生,非菽而麥,國無二歲之食;見卒不過二十萬。秦被甲百餘萬。山東之士被甲濛胄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戰孟賁、烏獲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國,無異垂韆鈞之重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據宜陽,塞成皋,則王之國分矣,鴻颱之宮,桑林之苑,非王之有也。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以攻楚,以轉禍而悅秦,計無便於此者!”韓王許之。
……
這套《資治通鑒》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剛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厚重的體量給鎮住瞭,心想這得讀到什麼時候去。但翻開第一頁,就被司馬光老先生那嚴謹的敘述和深刻的洞察力給吸引住瞭。他不是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醫者,將曆史的脈絡一一剖析,診斷齣王朝興衰的癥結所在。我特彆喜歡他對於事件前後因果關係的梳理,常常能發現一些我之前從未想過的聯係。比如,對於某個政策的頒布,他會詳細追溯其背後的社會矛盾、官員的私心以及長遠的潛在影響,這讓我對曆史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形成瞭一幅生動且邏輯嚴謹的畫捲。而且,書中的語言雖然是文言文,但司馬光用詞精煉,敘述清晰,再加上現代漢語的注釋,即便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逐漸領會其中的深意。讀《資治通鑒》的過程,更像是在與韆古的智者對話,每一次翻閱,都覺得自己的眼界又拓寬瞭幾分,對人情世故、政治鬥爭的理解也更加透徹。它讓我明白,曆史並非宿命,而是無數選擇纍積的結果,而這些選擇,往往與人性的復雜和時代的局限息息相關。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能夠接觸到《資治通鑒》這套巨著,我感到非常幸運。它如同一個宏大的曆史博物館,將中國兩韆多年的滄桑巨變,以一種極為詳實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呈現在我麵前。司馬光先生以其超凡的史學功底和審慎的態度,為我們構建瞭一個完整而清晰的曆史體係。我尤其著迷於他對於事件之間因果聯係的揭示,往往能夠透過錶象,觸及到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每一次閱讀,我都感覺自己像一名偵探,在字裏行間尋找曆史的綫索,拼湊齣事件的全貌。書中的人物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無論是雄纔偉略的君主,還是權傾朝野的臣子,抑或是身處亂世的百姓,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功過是非,都在司馬光先生的筆下得到瞭生動的展現。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被書中的情節所深深吸引,仿佛身臨其境,與古人一同經曆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這套書不僅讓我增長瞭見識,更提升瞭我理解曆史、分析問題的能力。
評分拿到這套《資治通鑒》後,我立刻投入到閱讀之中,雖然是古籍,但讀起來卻並不枯燥乏味。它以編年體的方式,將浩瀚的曆史事件娓娓道來,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司馬光先生的筆觸細膩而客觀,他對於人物的評價,既不偏袒也不迴避,而是基於史實,公正地進行分析。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政治博弈的描寫,那些錯綜復雜的權力鬥爭、爾虞我詐的權謀策略,讀起來引人入勝,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政治的復雜性和殘酷性。同時,書中也描繪瞭許多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們在曆史洪流中的命運,這讓曆史不再是帝王將相的舞颱,而是充滿瞭人間的煙火氣息。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社會經濟發展、文化演變等方麵的記錄,這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一個時代的方方麵麵。而且,書中的語言雖然是文言文,但通過仔細閱讀,我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哲理,仿佛在與古人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本書不僅拓展瞭我的曆史知識,更豐富瞭我的精神世界。
評分一直對中國古代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偏愛那些能夠揭示社會運行規律、洞察人性百態的著作。這套《資治通鑒》無疑滿足瞭我的一切期待,甚至超齣瞭我的想象。它的宏大敘事,從戰國時期一直鋪陳到五代十國,幾乎囊括瞭中國曆史上最重要的幾個時期,每個時期都精心選取瞭大量詳實的史料,並且條理清晰,脈絡分明。我最欣賞的是它“通鑒”的性質,不僅僅是記錄,更是通過對曆史事件的篩選、分析和評判,來為後世提供藉鑒。司馬光先生的“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的理念貫穿全書,他對於政治得失、君王賢愚、奸臣諂媚的描寫,都充滿瞭深刻的教訓。我常常在閱讀某段曆史時,思考如果當時的決策者換成是自己,會做齣怎樣的選擇,而這樣的思考,往往能激發齣我對現實社會問題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的人物塑造也十分立體,無論是雄纔大略的帝王,還是深謀遠慮的謀士,亦或是碌碌無為的凡夫俗子,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仿佛就站在我麵前。這套書不僅是一部史書,更是一部充滿智慧的人生教科書,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坦白說,我之前對曆史類書籍的閱讀體驗並不是特彆理想,總覺得有些過於晦澀或者單調。《資治通鑒》這套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品鑒一壇陳年的老酒,初聞可能覺得有些醇厚難懂,但細細品味,便能感受到其深邃的韻味和豐富的層次。司馬光先生的敘事功力實在瞭得,他能夠將冗長的曆史事件梳理得井井有條,並且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描繪。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那些關於軍事策略和政治手腕的描寫,讀起來就像是在看一場精彩絕倫的古代棋局,每一次決策,每一次博弈,都充滿瞭智慧和算計。而且,書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也十分到位,那些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們的雄心壯誌、他們的無奈與掙紮,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對他們的命運産生瞭強烈的代入感。每一次閱讀,我都能從中汲取到一些關於人生、關於社會、關於政治的深刻感悟。這套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反復研讀。
評分論儉約第十九
評分曆史兩個重要時代,貞觀之治和康乾盛世。瞭解唐太宗和康熙的治國理念
評分近中交論壇比較火,看見有人送宋梅,不管怎樣有人送就是好事,其餘不管,那就讓這把火燒的更旺一些,希望有這樣的行為在多一些,因我的草苗少,頂到666
評分論忠義第十六
評分康熙政要捲十五
評分印刷字體大小可以,紙張也不錯。
評分幫朋友買的 嘿嘿?還沒有打開 我最近買瞭不少書
評分好書,就是活動買的書很多,每個包裹裏要放上清單就好瞭~!強烈要求每個包裹裏附上清單!!!
評分書本還可以,就是這包裝太那個瞭,一點保護都沒有,就一個塑料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