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施肥知识问答

合理施肥知识问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伦寿,陆景陵 著
图书标签:
  • 农业
  • 肥料
  • 施肥
  • 植物营养
  • 土壤
  • 农学
  • 园艺
  • 种植技术
  • 作物栽培
  • 农业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70337
版次:1
商品编码:1034753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作物营养与施肥技术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6
字数:1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编写这本科普读物的目的是试图从植物营养、土壤性质、化肥性质、施肥理论与技术以及主要作物的施肥技术等五方面,以问答方式阐述它们与合理施肥的关系,最后以合理施肥的要诀为题作为总结,希望它能对农民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有所帮助。《合理施肥知识问答》内容切合实际,通俗易懂,附有100幅作物营养缺素症彩图是《合理施肥知识问答》的一大特色。《合理施肥知识问答》除适合广大农民阅读外,还可供基层农业科技、农化服务人员和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陈伦寿,男,1931年出生。江苏省镇江市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退休前任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教授。终身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任职期间,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讲授“农业化学总论”“作物施肥法”“农田施肥原理与实践”“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课程。并参编或主编“农业化学”“作物施肥法”“农田施肥原理与实践”等教材。
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施肥的研究工作。1981~1994年参加中国和联邦德国合作科研项目(CIAD-2)。“六五”和“七五”期间分别参加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我国主要复合(混)肥料品种的肥效机理和施用技术”、“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项目中的“大面=积经济施肥与培肥技术”以及“掺合肥料施用技术”的研究。先后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1984年和1990年先后以访问学者身份两次访问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植物营养研究所。
主要的合作编著有《农田施肥原理与实践》《化学肥料》《果树配方施肥技术问答》《农化服务手册》《巧施化肥》《蔬菜营养与施肥技术》等。此外,在专业期刊上还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一、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
1.高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的“养分库”?
3.为什么农业生产上通常把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
4.大量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
5.中量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
6.微量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
7.为什么各种营养元素对作物是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的?
8.什么叫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它与施肥有什么关系?
9.什么叫植物营养缺素症?它与合理施肥有什么关系?
10.作物缺乏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时在部位上有何不同?
11.作物叶片黄化有哪几种可能性?应采取什么措施?
12.麦苗生长缓慢,茎基部叶鞘呈紫红色是怎么回事?
13.水稻苗期出现“僵苗”是什么原因?
14.作物叶片边缘枯焦是什么原因?
15.作物老叶有时出现条纹是缺什么养分的症状?
16.甘蓝型油菜出现“花而不实”症是怎么回事?
17.作物新叶上常出现棕色斑点是缺什么养分的症状?
18.作物缺锌有哪些症状?应怎样防治?
19.大豆根瘤少而小是缺乏什么微量元素?
20.作物缺氯时会出现什么症状?
21.为什么氯会使某些作物减少产量和降低品质?
22.什么叫有益元素?它是指哪些元素?
23.为什么氮、磷、钾养分应以根部施肥为主?
24.为什么叶面喷施微量营养元素的效果好?
25.根外追肥用肥少、肥效快,能用它代替根部追肥吗?
26.养分的奢侈吸收是怎么回事?它与施肥有什么关系?
27.作物吸收养分有阶段性吗?
28.什么叫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它与施肥有什么关系?
29.什么叫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它与合理施肥有什么关系?
30.作物发生病害与植物营养有关吗?
31.大田作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特点是什么?
32.蔬菜的营养特性与施肥的关系是什么?
33.果树营养与施肥有哪些特点?

二、土壤性质与合理施肥
1.应怎样评价土壤肥力?它对合理施肥有什么指导意义?
2.土壤中养分的总量并不少,为什么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
3.速效性养分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土壤中会发生变化吗?
4.土壤有机质有什么作用?它与施用化肥有什么关系?
5.哪些土壤和作物容易缺铜?
6.沙性土有什么特点?施肥时应掌握什么原则?
7.黏性土有什么特点?应怎样合理施肥?
8.为什么黏性土速效钾含量比沙性土高,而施钾量却比沙性土多?
9.土壤保肥性能是怎么产生的?它对合理施肥有什么意义?
10.土壤酸碱性与合理施肥有什么关系?
11.土壤缓冲性是怎么回事?它与施肥有什么关系?
12.土壤通气性与合理施肥有什么关系?
13.连年施用化肥,土壤会不会板结?
14.“化肥施多了,地变‘馋’了”这话对吗?
15.华北地区土壤全氮含量是怎样分级的?它与施用氮肥有什么关系?
16.怎样根据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合理施用磷肥?
17.为什么在缺磷的土壤上施用磷酸二铵,效果一年不如一年?
18.怎样根据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合理施用钾肥?
19.“北方石灰性土壤不需要施用钾肥”的观点对吗?
20.酸性土壤都要施用石灰肥料吗?
21.碱土为什么要施用石膏?
22.菜园土壤有效养分的丰缺状况与一般农田土壤有何不同?
23.石灰性土壤上种植的蔬菜作物为什么会缺钙?
24.土壤养分临界值的意义是什么?它与合理施肥有什么关系?
25.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和它们对作物的有效性怎样?
26.影响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性的土壤因素有哪些?
27.涝洼地种植大秋作物为什么施肥效果不好?
三、肥料性质与合理施肥
四、施肥理论与技术
五、主要作物的施肥技术
六、合理施肥的要诀
附表
要点
彩图

精彩书摘

一、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
1.高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
在植物体内经常可以检测到70多种化学元素,但国际公认的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仅有16种,它们是碳(C)、氢(H)、氧(0)、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和氯(C1)。按植物对它们需要量的多少,可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中量营养元素有钙、镁、硫,微量元素包括铁、硼、锰、铜、锌、钼和氯。现在也有学者认为镍(Ni)是第17种必需营养元素。
据研究,确定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3个条件是:①这种元素对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当它完全缺乏时,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②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是专一的,其他元素不能代替它的作用,缺乏时,植物会出现特殊的缺乏症状,只有满足这种元素,症状才会消除;③这种元素必须在植物体内起直接作用,而不仅仅是起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间接作用。

前言/序言

  本书是在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巧施化肥》的基础上,经过内容调整和增补而成的,书名更改为《合理施肥知识问答》。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而有效的增产措施,搞好农业生产离不开合理施肥。作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教学和生产实践的体会认为,要做到合理施肥,必须掌握植物营养、土壤性质和肥料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尤其要掌握施肥的理论和技术。这样,才能经济有效地用好肥料,为农民科技致富助一臂之力。
  编写这本科普读物的目的是试图从植物营养、土壤性质、化肥性质、施肥理论与技术以及主要作物的施肥技术等五方面,以问答方式阐述它们与合理施肥的关系,最后以合理施肥的要诀为题作为总结,希望它能对农民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有所帮助。
  我们相信:农民只要认真地按照6句要诀指导施肥,就能抓住合理施肥的要领,达到合理施肥的目的。这样,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总目标才能实现!
  本书内容切合实际,通俗易懂,附有100幅作物营养缺素症彩图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除适合广大农民阅读外,还可供基层农业科技、农化服务人员和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植物的养分密码:施肥的科学与艺术》 内容简介: 在追求丰饶与健康的绿色生命旅程中,土壤和植物之间的对话,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而精彩。它们共同谱写着生命的乐章,而养分,无疑是这场交响乐中最核心的旋律。本书《植物的养分密码:施肥的科学与艺术》,旨在为所有热爱园艺、关注农业生产、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读者,揭开植物生长背后隐藏的养分奥秘,并教会我们如何以科学、精准、高效的方式,成为植物健康成长的有力助手,而不是盲目的施肥者。 一、 拨开迷雾,认识植物的“食谱”: 我们常常看到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肥料产品,成分复杂,名称各异。然而,这些肥料究竟意味着什么?植物真的需要那么多“额外”的营养吗?本书将带领您深入植物的生理世界,理解它们最基本的“食谱”。我们将从宏观到微观,详细解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十八大营养元素”: 常量营养元素: 碳、氢、氧是构成植物体最基本的骨架,它们主要来源于空气和水,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石。本书将阐述阳光、水分如何协同作用,最大化地利用这两大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 氮(N)、磷(P)、钾(K)是植物“餐盘”中的主食,它们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速度、开花结果、抗病能力等关键生理过程。我们会详细解读每种元素在植物体内扮演的角色,例如氮对于叶片生长的重要性,磷对于根系和花芽分化、磷酸盐的能量传递作用,以及钾对于植物水分调节、抗逆性提升的不可替代性。 中量营养元素: 钙(Ca)、镁(Mg)、硫(S)虽然需求量不及大量元素,但同样是植物正常生理活动的关键。钙在细胞壁的形成和信号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时植物容易出现畸形;镁是叶绿素分子的核心成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缺镁会导致叶片发黄;硫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并影响植物的风味和品质。 微量营养元素: 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氯(Cl)、镍(Ni)等,虽然每种元素的摄入量极少,但其缺乏或过量都可能导致严重的生长障碍。本书将逐一介绍这些“隐形大咖”的功能,例如铁在叶绿素合成中的催化作用,锌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硼对于花粉萌发和果实发育的关键作用。我们将深入探讨它们的吸收机制、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以及可能出现的缺乏症的典型症状。 二、 土壤的奥秘,养分的“银行”: 土壤并非仅仅是植物的“安身之所”,它更是养分的天然储存库和转化器。理解土壤的性质,是实现科学施肥的前提。本书将带领您探究土壤的秘密: 土壤的组成与结构: 砂、粉、黏土的比例如何影响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神奇作用,它如何改善土壤结构,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并缓慢释放养分? 土壤的理化性质: pH值,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如何影响着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和阴离子交换量(AEC)又意味着什么?本书将提供实用的方法,帮助您初步判断土壤的性质,为后续的施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中的养分循环: 氮的硝化与反硝化,磷的固定与释放,钾的淋失与补充……了解这些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即便施了肥,植物也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改善土壤健康,促进养分的有效利用,减少养分流失。 三、 施肥的策略,精准的艺术: 施肥并非“越多越好”,而是“适时、适量、适种、适地”。本书将为您构建一套系统的施肥策略,让您成为一名懂得与植物沟通的“营养师”。 了解植物的“饥饿感”: 不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存在巨大差异。我们将分析常见作物、观赏植物、蔬菜水果等不同类型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关键营养需求时期,例如苗期对氮的需求,生殖期对磷钾的需求,以及不同季节对养分的需求变化。 选择合适的肥料: 化学肥料 vs. 有机肥料: 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搭配?本书将详细介绍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等各类化学肥料的种类、特点、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深入探讨堆肥、绿肥、粪肥等有机肥料的制作、改良和施用技巧,强调有机肥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利用率方面的长期效益。 缓释肥、控释肥: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通过这些新型肥料实现养分的持续、稳定释放,避免一次性过量施肥带来的危害? 叶面肥: 何时需要叶面喷施?它与土壤施肥的关系是怎样的?本书将指导您如何判断何时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叶面肥,快速补充植物所需营养。 科学的施肥方法: 撒施、穴施、沟施、淹灌、喷施……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养分吸收有何影响?如何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最恰当的施肥方法? 施肥的“黄金法则”: “薄肥勤施”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见色施肥”是否可靠?本书将结合实例,详细讲解如何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判断是否需要施肥,以及何时以及如何调整施肥量。 个性化施肥方案的制定: 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气候条件、植物种类、生长阶段、预期产量和品质等因素,为您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施肥方案。 四、 常见问题解答与风险规避: 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中的问题。本书将精选园艺和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施肥困惑,并提供专业、易懂的解答: 施肥过量的危害: “肥害”的症状是什么?如何挽救受到肥害的植物? 养分缺乏的识别与纠正: 各种营养元素缺乏症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地纠正。 土壤板结怎么办? 如何通过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来解决这一常见问题? 如何判断肥料的好坏? 购买肥料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利用废弃物制作环保肥料? 五、 走向永续,绿色发展的未来: 本书不仅关注眼前的作物丰收,更着眼于长远的生态效益。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如何利用有机肥和生物技术,构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植物的养分密码:施肥的科学与艺术》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于一体的指南。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农户、热情的家庭园艺爱好者,还是对生命科学充满好奇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发,掌握驾驭植物营养的艺术,让您手中的每一片绿叶都焕发生机,让每一颗种子都饱满成熟。翻开这本书,您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植物养护之旅,体验到科学施肥带来的惊喜与成就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富感染力,尤其是在讨论一些技术误区和常见陷阱时,作者展现出了一种略带幽默和犀利的批判性思维。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市场上一些夸大宣传的肥料产品存在的误导性,并且清晰地解析了背后的科学原理,让读者能迅速分辨真伪。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听一位经验丰富、坦诚布公的专家在授课,没有丝毫的灌输感,只有真诚的分享。例如,在讲解氮磷钾均衡施用时,他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养分比作人体的膳食结构,过犹不及都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个比喻简单却极其精准地说明了“平衡”的重要性。这种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成功地避免了技术书籍容易陷入的枯燥泥潭,让阅读过程保持着一种持续的兴奋感和探索欲。

评分

这本书的配图质量和数量是超乎预期的,它远超了一般工具书的标准。这些插图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很多都是高清晰度的显微镜照片,或者是精细绘制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转运路径的示意图。例如,有一张关于磷酸盐在土壤中移动范围的图解,用颜色深浅清晰地标示出了有效扩散距离,这对于理解为什么需要“基施”而不是“追施”起到了决定性的视觉辅助作用。这些视觉化的信息,极大地弥补了纯文字描述可能存在的模糊性。我甚至觉得,如果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图谱来收藏,也是极具价值的。作者在选取配图时,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确保每一张图都能真正服务于知识点的阐释,而不是为了凑页数,这一点值得所有专业书籍的作者学习和借鉴。

评分

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来看,这本书构建了一个非常坚固的逻辑金字塔。它没有急于展示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肥料配方,而是首先花了大量篇幅去建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宏观的气候、地貌对养分循环的影响,到微观的根系吸收机制,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书中对于有机肥的利用和土壤改良的强调,绝非是应付了事,而是将其视为整个施肥策略的基石。这使得整本书的立意拔高了一层,不再是单纯追求短期产量最大化的手册,而是着眼于长期土壤健康的综合管理指南。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反思过去几年自己在农事活动中是不是过于依赖化肥的“速效性”,而忽视了对土壤生态的长期投入。这种引发深度思考的能力,正是好书的魅力所在,它改变了读者的底层认知结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朴实中透着专业的质感,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几组对比鲜明的农作物生长图,直观地展示了科学管理与盲目投入之间的巨大差异。翻开内页,排版清晰,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我目前对农业技术了解不多,但光是阅读前几章关于土壤学基础的介绍,就感觉受益匪浅。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复杂的化学和生物学原理转化为日常易懂的语言,即便是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爱好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怎么做”,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这么做”,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正是优秀技术书籍的标志。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微量元素吸收效率的章节,那里的图表制作得非常精美,数据详实,让人不得不信服。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厚实,油墨均匀,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参考的工具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老道,它不像那种教科书式的干巴巴论述,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田埂上娓娓道来的经验之谈,充满了烟火气。我读到关于作物营养诊断那一块时,感觉作者的语气突然变得非常亲切和实用。他没有堆砌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直接给出了几种常见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可能出现的“症状”——比如叶片边缘发黄、果实着色不均等等——然后迅速定位到最可能的原因和对应的解决方案。这种“对症下药”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我立刻联想到了我自家小院里种的那几棵果树,以前总觉得它们长势不佳是运气不好,现在对照书中的描述,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底肥施用结构出了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此,它将宏大的理论框架,完美地“碎片化”成了可以直接在田间地头操作的步骤清单,实用性强到让人几乎想立刻拿着去地里试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