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98.3-2016 紧固件机械性能 紧定螺钉

GB/T 3098.3-2016 紧固件机械性能 紧定螺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GB/T 3098
  • 3-2016
  • 紧固件
  • 机械性能
  • 紧定螺钉
  • 标准
  • 工业标准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
  • 质量控制
  • 螺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商品信息
 
标准中文名称:  GB/T 3098.3-2016 紧固件机械性能 紧定螺钉
标准英文名称: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asteners—Set screws
ISBN:  GB/T 3098.3-2016
出版语种:  中文简体
总页数字:
 16/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00年1月
 装帧:  平装
作者:  
定价:  18.00

标准中文名称:   紧固件机械性能 紧定螺钉
标准英文名称: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asteners—Set screws
ICS号:   21.060.10
中标分类号:   J13
出版语种:   中文简体
总页数:   16
发布日期:   2016-02-24
实施日期:   2016-06-01
标准状态:   即将实施
商品编号:206030  定价:¥18.00  一口价:¥15.30  折扣:85%折  立即节省:¥2.70

《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体系,覆盖机械工程领域的核心原理、常用方法和前沿技术。全书内容结构严谨,深入浅出,旨在培养读者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机械设计基础原理 本部分聚焦于机械设计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为后续的零部件设计和系统集成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论与工程材料基础 本章首先概述了机械设计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随后,重点介绍常用的工程材料——金属材料(如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和非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基本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其选择原则。特别强调了材料的塑性、韧性、疲劳极限以及材料与制造工艺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基础 本章深入分析了平面机构和空间机构的运动特性。在运动学部分,详细讲解了点的运动、刚体的运动描述,以及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典型机构的瞬心法、速度瞬时中心法、相对运动分析等方法。 动力学部分则侧重于机械运动中的力学分析。内容涵盖静力学平衡条件、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力的传递与平衡分析、惯性力、冲击与振动等关键议题。为后续的强度校核和寿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章 机械中的常用连接技术 本章系统地介绍了机械装配中不可或缺的连接技术,分为可拆卸连接和永久性连接两大类。 可拆卸连接: 详细讲解了螺纹连接(包括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等)的原理、强度计算、预紧力的确定和防松技术。螺栓、螺母、垫圈的选用标准和配合公差体系是本章的重点。此外,还包括键连接、花键连接和销连接的结构特点和受力分析。 永久性连接: 重点论述了焊接连接的工艺基础、焊缝的种类与强度计算、以及焊接结构的设计要点。同时,对铆接、胶接和压入配合等连接方式的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也进行了阐述。 第四章 机械零部件强度与可靠性设计 本章是机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围绕零部件在各种载荷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展开。 1. 应力分析与强度理论: 讲解了静应力、交变应力、冲击应力等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应力集中现象。系统介绍了静力强度理论(如最大正应力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畸变能理论)和疲劳强度理论(如Haigh图、S-N曲线、Miner准则等)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失效形式与寿命评估: 深入探讨了机械零部件常见的失效模式,包括塑性变形、断裂(静性断裂和疲劳断裂)、磨损和腐蚀。针对疲劳寿命预测,引入了断裂力学基本概念,如裂纹扩展速率和断裂韧度。 3. 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的确定: 阐述了如何根据工作条件、材料特性和失效形式来合理选取安全系数,以及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第二部分:典型机械零部件设计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详细介绍各类标准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计算、结构优化和标准化应用。 第五章 轴类零件的设计与校核 本章系统讲解了轴的功用、分类(如传动轴、心轴、曲轴等)及其结构设计要点。重点在于应力分析,包括弯曲应力、扭转应力、弯扭组合应力下的疲劳强度校核。此外,还探讨了轴的刚度校核、临界转速估算以及轴的制造与装配工艺要求。 第六章 齿轮传动设计 齿轮传动是机械中最普遍的动力传递方式之一。本章全面覆盖了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锥齿轮的设计与计算。内容包括: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齿的强度校核(接触疲劳和弯曲疲劳)、齿轮的材料选择、润滑与冷却,以及齿轮箱的结构设计与集成。 第七章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 本章详细介绍了轴承在机械中的作用和分类。 1. 滚动轴承: 讲解了滚动轴承的结构、代号体系、承载能力(静载荷和动载荷)、寿命计算(基本额定寿命与常用寿命的换算)、安装与游隙的调整。 2. 滑动轴承: 阐述了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流体润滑理论基础)、结构设计、润滑剂的选择,以及在重载、高速、高温等特殊工况下的选型。 第八章 弹性元件与柔性连接 本章关注机械系统中用于吸收冲击、储存能量和传递力的弹性元件。重点介绍螺旋弹簧的设计与计算,包括材料选择、圈数确定、临界屈曲校核等。同时,也涉及板簧、碟形弹簧以及联轴器(刚性、弹性、万向联轴器)的选型与应用。 第三部分:制造工艺基础与技术 本部分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强调设计与制造的紧密结合。 第九章 机械制造基础与工序安排 本章概述了机械制造工艺的体系,包括铸造、锻压、焊接、切削加工等主要成形工艺。重点讲解了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如何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成本,并介绍了典型的工艺路线设计和工序卡片的编制方法。 第十章 常用切削加工技术 详细介绍了车削、铣削、刨削、钻削、镗削和磨削等主要机床加工方法的原理、切削用量(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的选择原则,以及刀具几何角度对加工质量的影响。特别强调了数控加工(CNC)的基本概念和编程思路。 第十一章 现代制造技术简介 本章引入了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技术。内容包括:增材制造(3D打印)的基本原理、材料与应用前景;特种加工技术(如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的适用范围;以及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概念。 第四部分:机械系统集成与控制基础 本部分将机械设计提升到系统层面,探讨了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基本框架。 第十二章 传动与驱动系统 本章分析了机械系统中常见的动力传递方式。除了机械传动(齿轮、带、链传动)的效率和可靠性分析外,重点介绍了液压传动和气动传动的基础知识,包括液压泵、马达、阀件的工作原理,以及液压/气动系统的回路设计。 第十三章 机电一体化基础 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传感器、执行器(电机)、控制器(PLC/微处理器)和被控对象。讨论了如何进行系统集成设计,包括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伺服驱动技术以及反馈控制在提高机械精度中的作用。 全书特点: 本书不仅涵盖了传统机械设计中的“硬核”计算和校核,更紧密结合了现代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理念。通过大量工程实例和设计案例分析,力求让读者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工程解决方案的能力。对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对工艺性的高度重视,是本书贯穿始终的设计指导思想。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标准演进的历史脉络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无疑是对前一版标准的重大升级,特别是在测试设备精度和环境模拟复杂性方面,体现了近些年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仔细比对了新旧版本在某些关键参数上的数值差异,可以明显看出,新标准对极限性能的界定更加保守和精确,这反映出行业对安全裕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于编写技术教材和培训资料的人来说,这本书就是最权威的源头活水,任何对紧固件机械性能的探讨都必须以此为起点进行延伸。它所蕴含的不仅仅是当前的“规范”,更是对未来紧固件技术发展方向的一种预设和引导。阅读它,就像是站在了当代紧固件工程技术的前沿阵地,深刻理解了行业是如何通过标准化来构建信任和保证性能的。

评分

作为一名负责生产线质量控制的管理者,我对这类技术标准的实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坦白说,很多标准看起来很美,但真到实际操作中,操作性往往很差。然而,翻阅这本《GB/T 3098.3-2016 紧固件机械性能》,我感受到了起草者对于现场操作的充分理解。例如,它对紧固件表面处理(如镀锌层厚度对扭矩系数的影响)的量化描述,直接关系到我们拧紧设备扭矩控制的准确性。如果这部分描述不够清晰,工人师傅在实际操作中就可能出现过紧或过松的偏差,直接影响装配质量。我尤其欣赏它在“特殊环境应用”部分对耐腐蚀性和高温蠕变性能的提及,虽然我目前主要关注常温常压下的应用,但这种前瞻性的标准覆盖,确保了我们在未来产品升级换代时,标准体系能够无缝衔接。这部标准更像是一份精密的“操作手册”与“质量鉴定书”的结合体,而不是单纯的理论堆砌,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

这部标准,在我看来,已经不再仅仅是关于“螺丝钉”的技术文件,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连接可靠性工程学”的纲领性文件。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螺纹的最终承载能力的评定体系,那套基于失效模式的分类和判定标准,展示了制定者对于紧固件在整个机械系统中的角色有着深刻的洞察。它不满足于告诉你这颗螺栓拉伸强度是多少,而是深入探讨在特定载荷组合下,螺纹根部的应力集中如何引发疲劳失效,以及如何通过标准化的测试流程来预判这种失效。这对于我们进行关键受力部件的寿命预测至关重要。以往我们可能需要依赖商业仿真软件的结果,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国家层面的、经过验证的基准去校准和验证这些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这种由经验数据支撑起来的理论框架,为高精度、高安全要求的领域(比如航空航天或轨道交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拿到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涉及到“机械性能”的标准往往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数学模型和复杂的物理公式,对于我这种偏向结构设计而非材料科学的背景来说,阅读门槛通常很高。但是,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的逻辑性非常出色。它清晰地将静态性能测试、动态性能测试、以及破坏性测试分门别类进行阐述,使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验证需求快速定位到相关章节。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不同测试方法的适用范围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什么情况下必须采用A法,什么情况下B法是可接受的替代方案。这种层层递进的指导,极大地降低了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歧义。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文集合,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手把手地告诉你如何正确、高效地评估一个紧固件的内在质量。这种“可执行性”的提升,是它超越其他同类标准的核心价值所在。

评分

这部关于紧固件机械性能的国标,着实让我这个常年与机械设计打交道的工程师眼前一亮,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抠每一个图表和公式,但从目录和引言部分就能感受到其严谨性。它显然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级手册,更像是为资深工程师准备的“兵器谱”。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材料疲劳极限和静载荷下的断裂韧性测试方法描述,那些具体的参数设定和环境控制要求,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规范。我之前在做高应力连接件的选型时,经常因为不同供应商提供的测试报告标准不一而感到头疼,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提供了一个统一、权威的仲裁依据。特别是它对不同强度等级螺纹紧固件的预紧力推荐范围进行了详细的划分,这对于我们优化设备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想象一下,未来在招投标或者进行第三方质量复核时,拿出这份标准作为依据,那种底气是任何销售宣传册都无法比拟的。它的深度已经超出了基础知识层面,直插应用科学的核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