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外研社英汉汉英词典 |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3-01-01 |
| 作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辞书部编)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38.90 | 页数:Ⅻ,973页 | 印次: 1 |
| ISBN号:7560031056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本词典以《现代英汉词典》(新版)和《现代汉英词典》(新版)为蓝本编纂而成,增收了大量新词新义。本词典具有如下特色: ★收词量大:英汉部分共收单词及短语40,000余条,汉英部分共收条目40,000余条。 ★增收新词:英汉部分增收*新词语1,000余条,汉英部分增收*新词语1,000余条。 ★释义精当:每个条目的释义都经专家审订,语言简明精确,*可靠。 ★新版音标:英汉部分采用新版国际音标,兼顾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发音。 ★附录实用:全新的附录内容丰富实用。
本词典的英汉部分共收单词及固定短语40000余条,汉英部分共收条目40000余条。
前言
英汉词典
用法说明
词典正文
汉英词典
用法说明
词典正文
附录
从编辑和校对的严谨程度上来看,这本书的质量简直是令人肃然起敬。我翻阅了几个章节,试图找出一些哪怕是微小的排版错误或者释义的疏漏,但收效甚微。这显示了其背后团队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近乎苛刻的审校标准。例如,在多音节词汇的划分上,它严格遵循了国际公认的音节标准,这对于学习者构建正确的发音习惯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一些易混淆词的辨析部分,撰写得深入浅出,避免了那种干巴巴的术语堆砌。作者似乎深谙学习者的痛点,总能在关键之处给出最恰当的提示,比如哪些词在口语中禁用,哪些词在正式场合更显专业。这种对“如何使用”的关注,远超了一般词典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阅读这些解析,总有一种被理解和被尊重的感觉,仿佛作者就在身边,手把手地指导你如何正确、优雅地运用这门语言。这份对准确性的执着,是它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编纂思路显然跳脱了传统词典的窠臼,它在提供基础信息之余,还融入了大量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惊喜地发现,很多词条后面附带的文化注释,揭示了某些表达背后的历史典故或者社会风俗,这对于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至关重要。比如,一个简单的习语,它会追溯到其最初的来源,并解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义漂移,这种考据的深度,是我在其他任何一本同类参考书中未曾见过的。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一场探索语言和文化互动的精彩旅程。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去探究语言背后的世界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词汇对应。这种“百科全书式”的编纂哲学,让这本书的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它不仅是查找单词的工具,更是提升语言鉴赏力和文化素养的绝佳途径。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像一个母语者一样去“感受”这个词,而不是机械地“记住”它。
评分我试着在实际使用中考察了一下它的实用性,特别是关于那些冷僻词汇和专业术语的收录情况。令人惊喜的是,即便是那些在其他几本我常备的词典里找不到的新兴网络用语或者非常小众的科技词汇,这本书里都有着令人信服的释义和例句。我特别留意了几个我工作领域内的专业术语,很多时候,国内翻译版本往往会采取一种生硬的直译,但这里的解释却非常地道,不仅给出了准确的对应词,还配有详细的语境说明,甚至还标注了该词汇在不同学科背景下的细微差别。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简直是专业人士的福音。而且,它的检索效率出奇地高,虽然内容量巨大,但由于索引和排版逻辑的合理设计,查找起来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能够迅速定位到目标词条。我甚至尝试着查阅了一些具有多重含义的古老词汇,发现其对每一个义项的区分都做得极其到位,准确地抓住了其历史演变脉络。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语言学导师,耐心地为你拨开每一个语义的迷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从封面到内页排版,无不透露着一种沉稳而又不失精致的匠心。我尤其欣赏它纸张的选择,那种略带米黄的色调,不仅护眼,更有一种老派书卷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用指尖摩挲。拿到手里,能感受到它的分量,这绝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应付之作,而是真正投入了心血的工具书。书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熠熠生辉,即便是放在书架上,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摆设。侧边裁切得整齐利落,每一页都像是被精心伺候过一般,体现出出版商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而且,它的开本设计也非常人性化,既能保证足够的版面信息量,又不会因为过大而难以携带。翻开扉页,那印着出版信息的字体清晰有力,仿佛在向读者宣告其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外观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可靠”与“典雅”,这种高品质的物质载体,无疑为后续的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充满期待的基础。它不像某些快餐式出版物那样廉价敷衍,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光是欣赏它的外观,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评分最让我感到满意的是,这本书的更新速度和前瞻性。虽然它保留了许多经典和权威的释义,但它明显紧跟时代步伐,对近几年涌现出的新词、新义进行了及时的收录和规范。这在电子词典已经泛滥的今天,更显现出纸质权威工具书的不可替代性——那就是对语言的“盖棺定论”和“权威定稿”。我曾对比过不同年代的词典,发现很多旧版词典对新兴事物往往束手无策,而这本词典在处理新兴词汇时,不仅收录了它们的英文原貌,还给出了最贴切、最被学界认可的中文对应,并标注了其流行度等级。这为我们这些需要跟进语言前沿的专业人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避免了在面对新概念时,因为缺乏权威参考而产生的困惑和误用。它成功地在“经典性”和“时代性”之间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确保了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保持其作为语言学习和工作必备参考书的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