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高效益生产关键技术问答(附VCD光盘)

平菇高效益生产关键技术问答(附VCD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林 著
图书标签:
  • 平菇
  • 食用菌
  • 栽培技术
  • 高效益
  • 生产技术
  • 问答
  • VCD
  • 农业科技
  • 种植技术
  • 菌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46410
版次:1
商品编码:1041595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农民致富关键技术问答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9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VCD光盘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还在为致富项目上的问题发愁吗?
   此套丛书,为您指点致富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阻碍了吗?与丛书配套的光盘给您演示方法和步骤。

内容简介

   《平菇高效益生产关键技术问答》从实际出发,将培训资料加以整理,并收集了当前先进的科研成果与技术,以问答的形式,系统阐述了平菇的新法高产栽培、加工及相关技术。书中问题的提出鲜明、有针对性,对问题的回答简明扼要,以此奉献给日夜忙碌在平菇生产、加工第一线的人们。若能在我国平菇产量、质量、食品安全、产业的发展与提升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那就是编著者极大的心愿。我国平菇生产的兴起,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平菇的生活力极强,生长速度较快,人工栽培简单粗放、生产周期短、容易成功;栽培原料来源广泛,使许多农业和工业生产中的
   下脚料,经过处理后变废为宝,为人们提供了大量营养丰富的菌体蛋白。因此,平菇生产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栽培技术不断提高、栽培方法不断创新、规范化栽培管理和标准化加
   工技术不断普及、产品质量与安全性日益提高、出口创汇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平菇生产研究、教学和技术推广工作,先后在重庆、武汉、长沙等地,培训了大批种菇人才和技术骨干,从而促进了城市的菇业发展,为城市鲜菇供应提供了大量货源,增加了市场的花色品种。

目录

前言
1 栽培前的市场调查
1 平菇产品有何营养?具有什么药用价值?
2 我国平菇栽培的历史及现状如何?
3 我国平菇生产的发展前景如何?

2 平菇的生物学特性
4 平菇有何形态特征?子实体各部位的名称叫什么?(视频1)”
5 平菇子实体的形成有哪几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视频2) ”
6 平菇生长发育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 平菇的菌种制作与保藏
7 掌握平菇菌种制作和选育技术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8 平菇菌种制作应具备哪些灭菌器材?
9 平菇菌种制作应具备哪些接种器材?(视频3)
10 平菇菌种生产常用哪些辅助器材及用具?(视频4)
11 平菇菌种生产常用哪些消毒剂?如何使用?(视频5)
12 平菇菌种生产常用哪些杀菌剂?如何使用?(视频6)
13 平菇菌种生产常用哪些杀虫剂?如何使用?
14 平菇母种的分离有哪几种方法?
15 制备平菇母种常用哪些培养基配方?
16 怎样配制平菇母种培养基?应掌握哪些技术环节?(视频7)
17 怎样进行平菇孢子分离?应掌握哪些关键技术?
18 怎样进行平菇组织分离?应掌握哪些关键技术?
19 怎样进行平菇母种的转管扩大?应掌握哪些技术环节?
20 什么叫平菇原种?用何容器?
21 平菇原种培养基的常用配方是什么?
22 怎样配制平菇原种培养基?应掌握哪些技术环节?(视频8)
23 平菇原种培养基如何进行装瓶灭菌?(视频9)
24 如何对平菇原种培养基瓶进行接种培养?(视频l0)
25 怎样生产平菇栽培种?
26 平菇菌种保藏的意义是什么?
27 什么叫斜面低温保藏法?
28 什么叫液体石蜡保藏法?
29 什么叫自然基质保藏法?
30 什么叫孢子滤纸保藏法?

4 平菇的栽培场地及栽培原料
31 如何设置和构筑平菇房?
32 什么叫拱形薄膜半地下室?如何构筑?
33 什么叫野外拱式塑料大棚?怎样搭建?(视频11)
34 什么叫林地荫棚?怎样搭建?(视频12)

……
5 平菇的栽培品种与季节安排
6 平菇的高产袋栽技术
7 平菇的病虫害防治
8 平婼的采收与加工
《平菇高效益生产关键技术问答》VCD光盘视频目录

精彩书摘

1 栽培前的市场调查
1 平菇产品有何营养?具有什么药用价值?
平菇的味道鲜美、质地柔嫩、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平菇的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所以,它可与肉蛋食品相媲美。特别是粮食种豆类中通常缺乏的赖氨酸、蛋氨酸在平菇中都很丰富,这在营养学上显得格外重要。
平菇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它味甘性平,有益脾健胃、清心宁神、助消化、增食欲、降血压、抗肿瘤等作用。常食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鲜菇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酶,具有
多种生理作用。如胰蛋白酶、麦芽糖酶等可帮助消化,酪氨酸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多糖化合物则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菇体中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食后不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
量,可以预防动脉硬化、心脏病及肥胖症等。随着平菇深层培养研究开发的不断深人,还可以利用平菇菌丝体来生产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糖等物质,从而进一步扩大平菇的食用及药用价值。

前言/序言


平菇高效益生产关键技术问答(附VCD光盘) 一、 平菇生物学特性与栽培基础 1. 平菇的分类与物种特点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目,伞菌科,平菇属。 形态特征:菌盖初期呈扇形或耳形,成熟后展开,表面光滑,颜色多样,从灰褐色、淡褐色到白色、粉红色不等,边缘常内卷。菌褶细密,附着于菌柄或侧生,颜色白色至淡黄色。菌柄侧生或偏生,短而粗壮,有时近乎消失。 主要栽培品种:常见的栽培品种包括灰色平菇(如“白玉”、“川平1号”)、白色平菇(如“白灵菇”、“晶菇”)、粉红色平菇(如“红粉菇”)等。不同品种在生长速度、耐温性、产量、风味等方面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品种是高效栽培的前提。 生长环境要求:平菇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条件有特定需求。 温度: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8℃,子实体(出菇)发育最适温度为15-25℃,但不同品种有其特定的适生温度范围。 湿度:菌丝生长阶段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60-70%),出菇阶段需要更高的空气湿度(85-95%),且要求基质表面保持湿润。 光照:菌丝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不严,甚至可在黑暗中进行;但子实体分化和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照可促进子实体形成,但直射强光会抑制生长。 通风: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尤其是在出菇期,良好的通风可排除废气(如CO2),提供O2,促进子实体正常发育,避免畸形菇和“毛头菇”的产生。 2. 平菇的营养与生长发育周期 营养吸收:平菇是腐生真菌,通过其菌丝体分泌酶类,将寄主(栽培基质)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物质,再通过菌丝吸收利用。 生长发育阶段: 菌丝体生长阶段:从接种到菌丝长满培养料。此阶段主要依赖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快速繁殖。 原基分化阶段:当菌丝体生长成熟,遇到适宜的刺激(如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时,菌丝会发生密集,形成微小的菇蕾,即原基。 子实体发育阶段:原基逐渐膨大,形成我们食用的平菇。此阶段对温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变化尤为敏感。 成熟与采摘:子实体达到适宜采摘大小和成熟度时即可采收。 3. 栽培基质的构成与准备 常用栽培基质:平菇适应性强,可利用多种农林废弃物作为栽培基质。 主要原料:木屑(阔叶树为佳)、玉米芯、秸秆(稻草、麦秆、棉秆等)、棉籽壳、甘蔗渣、菌草、锯末等。 辅料:碳源(如糖蜜、淀粉)、氮源(如米糠、麸皮、豆渣)、矿物质(如石膏、碳酸钙、磷酸钙)等。 基质配方原则: 碳氮比(C/N):平菇最适C/N比一般在25-35之间。过高不利于菌丝生长,过低则容易染菌。 pH值:适宜的pH范围在5.0-7.5之间。 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0-65%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出菇。 杂质含量:基质应尽量纯净,避免混入病原菌、虫卵和有毒物质。 基质处理: 粉碎与混合:将主要原料按比例粉碎,与其他辅料充分混合均匀。 调湿:根据需要调整基质的含水量。 灭菌:这是防止杂菌污染的关键步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常压灭菌:适用于处理大量基质,如堆料发酵法。 高压灭菌:适用于小批量栽培,如使用高压锅进行灭菌,可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 巴氏消毒:利用蒸汽在特定温度下(如80℃左右)保持一段时间进行消毒。 发酵:部分基质(如秸秆)在灭菌前需要经过发酵处理,以改变其理化性质,降低C/N比,并初步去除一些抑制物。 二、 平菇菌种选育与管理 1. 菌种选择原则 纯度:选择纯净的菌种,无杂菌污染。 活力:菌丝生长速度快,生活力强。 产量高:单位面积或单位基质产量高。 抗逆性强:对栽培环境的适应性强,抗病虫能力好。 品质优:子实体肉质肥厚,口感好,耐储存。 品种适宜性: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栽培品种。 2. 菌种保存与复壮 保存方法: 母种保存:通常保存在斜面培养基上,定期进行传代。 原种保存:在大体积的灭菌培养基中进行,形成菌种块。 低温保存:将优良菌种保存在低温(如4℃)冰箱中。 超低温保存:长期保存优良菌种,可达到-80℃甚至液氮保存。 复壮:定期将保存的菌种进行活化和传代,以恢复和提高菌种的活力,淘汰衰退的菌丝。复壮过程要注意无菌操作,选择生长健壮的菌丝进行转接。 3. 接种技术 无菌操作:接种过程必须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以防止杂菌污染。常用的无菌操作设备包括超净工作台、接种箱等。 接种工具:接种针、接种环、镊子等需经火焰灭菌或酒精消毒。 接种方法: 斜面转接:将母种斜面的菌丝接入新的斜面培养基。 菌种块接种:将优良的菌种块接入灭菌后的栽培基质中。 液体菌种接种:将液体菌种按一定比例接入栽培基质。 接种量:根据培养基的体积、菌种的活力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接种量,通常为培养基重量的3-5%。 三、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 1. 菌丝培养管理 环境条件: 温度:维持在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内(23-28℃),根据不同品种适时调整。 湿度:保持培养室或培养袋内的湿度在60-70%,避免基质表面干燥。 光照:菌丝生长阶段可不必考虑光照,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通风:保持一定的通风,以利于菌丝生长和代谢产物的散发。 检查与管理: 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定期检查培养料的菌丝生长速度、颜色、形态,判断菌丝生长是否正常。 防治污染:一旦发现染菌迹象,应及时隔离或处理,防止蔓延。 发菌时间:根据培养料的种类、接种量、环境条件等,控制菌丝生长周期,一般为20-40天。 2. 出菇管理 转潮/催蕾: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如降低温度、增加湿度、适当通风、给予散射光、适度振动或撞击)来刺激原基分化和形成。 转潮方法: 改变温度:将培养室温度降至15-20℃。 增加湿度:提高空气湿度至85-95%。 通风:加强通风,降低CO2浓度。 光照:提供散射光。 刺激:如浸水、拍打培养床等。 菇蕾期管理: 温度:维持在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15-25℃),不同品种略有差异。 湿度: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85-95%),菇蕾表面应保持湿润,但避免积水。 通风:保持良好的通风,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避免CO2浓度过高,否则易产生畸形菇。 光照:提供适度的散射光,促进子实体发育。 壮菇期管理: 温度、湿度、通风:基本保持与菇蕾期相似,但要注意通风量的调节,随着菇体长大,需水量和耗氧量增加,通风量可适当增加。 喷水:根据环境湿度和菇体生长情况,适时、适量、均匀喷水,保持基质表面和菇体湿润,但避免直接喷射到菇面上,以免造成菇面腐烂。 病虫害防治:密切关注菇房内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3. 采摘与采收 采摘标准:当平菇菌盖边缘刚刚展开,菌幕(菌褶下方的薄膜)尚未完全破裂,或刚开始破裂时,是最佳采摘时机。此时平菇口感最好,营养价值也较高。 采摘方法:用手轻轻捏住菌柄基部,旋转采下整朵菇。注意不要伤及基质表面的其他菇蕾。 采后处理: 清洁:将采下的平菇根部附着的基质清除干净。 分级:按大小、形状、成熟度等进行分级。 包装:根据销售需求进行包装。 保鲜:短期储存可置于0-4℃的冷藏环境中。 四、 平菇栽培常见问题及解答(摘录) 1. 问:为什么我的平菇不出菇? 答:可能原因包括:菌种退化;基质营养不均衡或灭菌不彻底导致菌丝生长不良;菌丝未成熟或未达到出菇条件(温度、湿度、光照、通风、CO2浓度等);环境刺激不足;病虫害影响等。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调整栽培管理措施。 2. 问:平菇为什么会出现畸形菇或“毛头菇”? 答:畸形菇(如单片菇、卷曲菇)和“毛头菇”(子实体顶部绒毛状,不易展开)多由通风不良,CO2浓度过高引起。此外,湿度过大、温度不稳定、激素不当使用等也可能导致。应加强通风,控制CO2浓度,维持适宜的温湿度。 3. 问:如何防治平菇栽培中的病虫害? 答: 预防为主: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程序,选用优良抗病菌种,保持栽培场所清洁卫生。 物理防治:如设置防虫网,利用灯光诱杀害虫。 生物防治:如引入天敌。 化学防治:谨慎使用,选择对平菇安全、对环境污染小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使用。常见的病害有菇腐病、霉菌病;虫害有菇蚊、菇蝇等。 4. 问:怎样才能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答:选择优质高产的菌种;优化栽培基质配方,确保营养均衡;严格执行灭菌和接种操作,减少污染;精细化管理出菇阶段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合理采摘,及时疏除死菇;加强病虫害防治。 五、 VCD光盘内容提示 本光盘为图书内容的视觉化补充,包含平菇栽培各环节的实际操作演示。 内容可能涵盖: 优良平菇品种的识别与介绍。 栽培基质的配制、混合与处理过程。 灭菌方法的实际操作演示(如常压灭菌、高压灭菌)。 无菌接种技术规范操作。 菌丝培养的袋栽或床栽管理。 转潮、催蕾及出菇阶段的环境调控(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示范。 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图解。 不同成熟度平菇的采摘方法。 采后平菇的清洁、分级与包装。 观看建议:与图书内容对照观看,有助于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各项关键技术。 总结: 《平菇高效益生产关键技术问答》一书,通过问答形式,系统阐述了平菇生物学特性、菌种管理、栽培基质准备、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等全过程的关键技术要点。本书旨在帮助广大平菇生产者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配套的VCD光盘提供了生动的影像资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平菇栽培者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虽然聚焦在“平菇”这个单品上,但其背后蕴含的“关键技术问答”方法论,我认为可以推广到其他食用菌的生产管理中去。高效益生产的本质是对环境因子精确调控的能力,而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浅出地解析平菇生长对光照、气流、水分这三大要素的精微需求,那么掌握了这些底层逻辑,再应对其他菌类的挑战时,就会事半功倍。我个人非常关注技术上的“创新点”,比如在培养料的替代使用上,是否存在利用地方性农业废弃物来降低成本的新配方?或者在菌盖成熟期,如何通过更智能化的手段(比如物联网技术的初步应用描述)来实现对环境的微调,以确保菌盖形态的完美和货架期的延长?如果这本书能触及到这些前沿且实用的技术边界,那它的价值就不仅仅是服务于现有的平菇种植者,更是对整个食用菌产业升级的一次有力推动。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种沉淀感,它不是那种赶时髦的快餐读物,而是经过时间检验和多次实践总结的结晶。对于“关键技术问答”这一结构,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在技术难点上不回避、不含糊的态度。比如,当一个技术点存在多种流派的争议做法时,作者是倾向于推荐哪一种,又是基于什么样的科学依据或生产实绩来做出的判断?这种“定海神针”式的权威解答,对于处于迷茫期的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另外,考虑到现在市场对农产品的追溯和绿色认证要求越来越高,我期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建立标准化生产档案、如何进行环境友好型投入品使用的技术指导。VCD光盘如果能穿插一些关键步骤的微距拍摄,例如菌丝的活力观察、污染菌的早期识别等,那将是锦上添花,能极大地提升读者的识别能力和生产安全感。这本书如果能做到内容详实、操作可行、理论扎实,它必将成为平菇种植领域不可或缺的案头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一看就是那种专注于干货的专业书籍。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一定很实在。我最欣赏的是它这种直击主题的命名方式,没有太多花哨的辞藻,直截了当地告诉你,这本书就是要解决“平菇”这个具体作物在“高效益生产”这个核心目标上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并且还贴心地附带了VCD光盘,这在现在这个电子化时代,对于一些偏爱直观操作演示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我个人对蘑菇种植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平菇,因为它在市场上的接受度很高,但如何稳定、高产地收获高品质的菌菇,确实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我期待这本书能系统地梳理从菌种选择、培养基配制到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流程中的那些“卡脖子”的技术环节,用问答的形式来呈现,想必能让读者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快速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在一大段理论中摸索。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编排,对于实操者来说,无疑是最高效的学习路径。

评分

从出版形式来看,这套“问答+光盘”的组合,体现了对目标读者群体的深刻理解。农民朋友或者初入行的技术人员,他们更需要的是立即可用、可验证的知识点,而不是晦涩难懂的学术探讨。问答形式天然地具备了这种实用性,它预设了读者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疑虑,然后逐一击破。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针对性。我希望它在“高效益”的阐述上能更加量化一些,比如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条件下,实现亩产或平方米产的理论最高值是多少?达到这个高产目标需要在哪些关键节点上投入额外的资源或精力?如果书里能给出一些基于实际生产数据的参考模型,那对于指导我们调整原有的生产计划,会是极其宝贵的参考。总之,我期待它能成为一本可以随时翻阅、随时解决问题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的种植户来说,简直就像是及时雨。市面上的农业技术书籍很多,但大多要么过于理论化,充斥着复杂的生化名词,让人望而生畏;要么就是零散的经验分享,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这本书的定位似乎非常精准,它瞄准的是“高效益”,这不仅仅是产量的提升,更包含了成本的控制和品质的优化,这才是现代农业追求的真正核心价值。特别是附带的光盘,我猜想里面肯定会详细展示那些在文字描述中难以精确传达的操作细节,比如如何准确控制菇房的温湿度变化曲线,如何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这些都是决定平菇出菇质量的关键“手感”问题。如果光盘能清晰展示这些细节,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大大超越一般文字教材。我非常好奇它在“病虫害”这一块是如何解答的,毕竟这是影响效益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创新性的、低成本的生物防治方案,而不是只停留在老一套的化学药剂推荐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