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
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与爱,让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再如,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作者指出,要解决女子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重要的。正如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教育子女不是要我们去书写他们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父母成长了,就意味着他们能放开手脚去爱孩子,欣赏孩子,不再纠结于“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成功”等问题。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养儿育女让我们发现了前所未有的优点,我们竟然愿意为某个人倾尽全力,做到许多常人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自己比任何时候都要自私,甚至产生过一些令自己恐惧万分的念头。
做父母的就要敢于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赛西·高夫,教育学博士,心理辅导师、执业咨询师,“明日之星”青少年咨询部主任。曾多次受电台邀请在节目中担任嘉宾,是各类亲子活动以及教师培训项目中广受欢迎的主讲人。已出版专著5部。
戴维·托马斯,社会学博士,长期为《家长生活》杂志撰稿,多次受电视台和电台邀请担任嘉宾,现任职于“明日之星”,负责“男性及男孩”咨询部工作。
梅丽莎·切瓦特桑,教育学博士,“明日之星”创始人及执行主任,教授过研究生课程,曾在国内多所社区和学校做专题讲座,并受邀在多家美国及加拿大电视台和电台担任嘉宾,其讲座在家长、教师以及不同龄段儿童中广受欢迎。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前 言 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 4
第1章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 1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第2章 父母心中的爱与怕 / 21
养育儿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上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这两种感情,一举一动有时是因为爱,更多的则是出于害怕。
第3章 有什么样的童年,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 39
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第4章 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 / 57
父母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感到沮丧呢,还是本来就比较心烦,因为人们常常把这两种情绪搞混淆。
第5章 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 / 73
可以说,焦虑感是孩童时代的通病,所以可预见性和坚持原则对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感。
第6章 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人生 / 111
那些妨碍父母与孩子一起玩耍的原因,多半都是些埋藏于心底的担心和害怕。
第7章 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 / 125
大多数父母都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第8章 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 / 147
真正的鼓励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只有那些对孩子保持足够的敏感和爱的人才能拥有。
第9章 爱的逻辑与谎言 / 165
父母成长了,就意味着他们能放开手脚去爱孩子,欣赏孩子,不再纠结于“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成功”等问题。
第10章 心智成熟的旅程 / 193
做父母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我一直觉得,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品格和情商。这本书的副标题“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点。在0-12岁这个关键的年龄段,性格的养成确实至关重要,这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学习态度,甚至是人生幸福感。这本书就像一本详尽的“性格养成地图”,它从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维度,系统地阐述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去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性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独立性培养”和“责任感建立”的部分,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怎么做,而是深入分析了背后的原理,比如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过度依赖,为什么有些孩子不愿意承担责任,然后给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建议。我尝试了书里的一些方法,比如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鼓励他们自己做决定(当然是在安全范围内),并且在他们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我发现孩子在这方面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变得更自信、更愿意尝试新事物,也更懂得照顾自己和他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堆技巧,更是传递了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并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育儿百科书”这类书籍是有些保留的,总觉得它们可能太理论化,或者内容太庞杂,不好消化。但这本书的打开方式让我惊喜。它并没有把我淹没在大量的理论海洋里,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上一些可爱的插画,把复杂的育儿知识变得轻松易懂。比如,在讲到“安全感建立”的时候,书里用了一个“情感存款”的比喻,我一下子就get到了,原来平时多给孩子拥抱、多陪他们玩,就是在给他们的“情感账户”存钱,等到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些“存款”就能让他们更有底气。还有关于“规则建立”,这本书也提供了很多实操性的建议,不是那种严厉的管教,而是强调理解和沟通,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有规则,而不是被动地遵守。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可能自己也需要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如何去理解他们隐藏在行为背后的需求。这本书就像一个及时的“育儿指南”,在你遇到困惑的时候,能迅速找到答案,并且这些答案都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基于对孩子成长规律的深刻理解。它让我觉得,育儿不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而是一段充满乐趣和发现的旅程。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原来育儿可以这么“科学”又“艺术”。说它科学,是因为书中很多观点都基于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学的研究,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比如,在谈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时,它会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给出非常具体的方法,告诉你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引入绘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鼓励独立阅读,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书籍。但同时,它又充满了“艺术感”。它倡导的不是那种僵化的“按部就班”,而是鼓励家长去观察、去感受,去捕捉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细微的瞬间,然后用爱和智慧去回应。书中有很多关于“鼓励式沟通”和“积极回应”的技巧,我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发现孩子变得更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想法,也更愿意接受我的建议。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你看了之后就觉得自己全能了的“圣经”,而是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待孩子和教育的全新视角。它让我觉得,育儿本身就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艺术,而这本书,就是我在这条艺术道路上遇到的一个非常棒的启蒙老师。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看到了“家庭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关注孩子,更强调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的成长。书里有很多章节都在探讨如何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如何让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以及如何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我之前总觉得,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家长只需要配合就行,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长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环。书里关于“父母的自我成长”的部分,让我反思了很多。有时候,我们自己内心的焦虑、不满,会不自觉地传递给孩子。这本书鼓励我们去关注自己的情绪,去寻找自己的兴趣,去做一个更快乐、更完整的个体,这样才能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我试着去改变自己的心态,去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而不是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负担。我发现,当我自己的状态变好了,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和家庭和谐的“人生指导书”。
评分这本书名实在有点长,我拿到手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哇,这书信息量很大啊!” 封面设计倒是挺温馨的,那种柔和的色彩和手绘风格,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本关于爱和成长的书。我本来对“预售遇见孩子”这个概念有些好奇,觉得是不是需要提前规划很多东西,但翻开之后,感觉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引导,不是那种死板的计划,而是鼓励家长和孩子一同成长。里面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如何倾听孩子、如何理解他们的情绪,写得非常细腻。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部分讲到“孩子的情绪风暴”,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很多时候我以为孩子在“无理取闹”,实际上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需求和感受。而且,书里提到的一些小技巧,比如“情绪接纳练习”,我都尝试着在家里做,效果真的不错,孩子好像真的能更平静一些,我也感觉自己不再那么容易焦虑了。感觉这书不仅仅是教我怎么“育儿”,更是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内心的一些需求和未被满足的部分,然后通过和孩子的互动,去一点点地治愈和成长。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温柔地分享她的感悟和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