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修善惜福集福:《太上感应篇》讲记

改过修善惜福集福:《太上感应篇》讲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净空法师<讲述> 著
图书标签:
  • 太上感应篇
  • 道教经典
  • 修身养性
  • 福报
  • 积善
  • 因果
  • 道德修养
  • 传统文化
  • 讲记
  • 善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01895
版次:1
商品编码:1044339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内容简介

  印光大师云:“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昧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为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知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而潜修焉。清长洲彭凝祉,少奉此书,以迄荣膺殿撰,位登尚书后,尚日读此书,兼写以送人,题名为元宰必读书。又释之日,非谓读此书,即可作状元宰相,而状元宰相,决不可不读此书”。
  《太上感应篇》这一篇文章是从圣贤立心发愿,一直落实到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古德说它的功用可以作为“超凡入圣”的阶梯,“转祸为福”的关键。印光大师…生极力提倡《改过修善惜福集福:讲记》,这是他高度的智慧,是他的大慈大悲。我们应当要知道,应当要尊重,应当要感恩,应当要依教奉行。
  《改过修善惜福集福:讲记》是净审法师对《太上感应篇》的详细讲解,是学习《太上感应篇》的基础入门读物。

目录

前言
释题
释文
结语

精彩书摘

  “放下”与“看破”是相辅相成的,能放下一分,就可以多看破一分;能多看破一分,就能多放下一分。菩萨修行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就是看破与放下而已。六度就是看破与放下。般若是看破,其余五度都是放下。布施是放下贪心;持戒是放下恶念;忍辱是放下嗔恚和嫉妒;精进是放下懈怠;禅定是放下散乱。批注说:“清贵容,仁贵断。”学佛人与世间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清高。清高的人能包容,有度量。寺院里供奉弥勒菩萨,就是表有度量,能包容。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多元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包容。若不能包容,则谈不上多元文化的教学。学佛人无论在家、出家,都要学习与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和睦相处。
   “仁贵断”。“仁”指仁慈,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邪正,才是真正的仁慈。佛法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若无智慧决断而感情用事,反而成了“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
  世出世法无比繁杂,学术著作太多。一个人的一生绝对无法学“通”。诸佛菩萨与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个秘诀:“至诚感通”,真诚到了极处就感应通达。古往今来,真正开悟的人,真正通达的人,都用此法。“一念不生是谓诚”。如果还有一个妄念,就不诚。诚到极处,极其微细的妄念都不生起,才是“至诚”。佛说的“深解义趣”,就是通情达理。“情”是十法界的世间法,“理”是一真法界的出世间法、是真如本性。明了一真法界与十法界是一不是二,就是真正的通情达理。“通情”是教化一切众生,“达理”是证入自性。帮助一切众生也达理,也证人自性。我们今天之所以无法通情达理,就是因为放不下“我”,有我就有私心,于是情不通,理不达。

  ……

前言/序言

  清朝末年,印光大师驻锡普陀山时,定海知县曾礼请大师讲经弘法,大师因语言隔阂之故,于是派一位法师去讲《文昌帝君阴骘文》。大师不讲佛经,而讲一般的世间善书,这是用心良苦。
  “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佛法与世法的分别在于心,不在于法,法本身没有世间与出世间之分。若吾人心中有妄想、分别、执着,一切法都是世间法,即使学《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世间法。何以故?不出三界。若离妄想、分别、执着,一切法皆是了生死、出三界之法,无一法而非佛法。
  我们在访问天主教时,有一位先生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天主教讲的“灵魂”,与佛法讲的“法性”,差别何在?我很简单的告诉他,有妄想、分别、执着就称作“灵魂”,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就称作“法性”。有分别、执着,法法都有障碍;离分别、执着,万法圆融。


《太上感应篇》讲记:改过修善,惜福集福 一、 缘起与旨趣 《太上感应篇》,一部流传千古的劝善经典,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宇宙人生间的因果报应规律。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研读此篇,体悟其精髓,并将其转化为身体力行的实践,以期净化心灵,规避祸患,广积善德。 本书,名为《改过修善,惜福集福——<太上感应篇>讲记》,正是承载着这份对古圣先贤智慧的敬仰与传承的结晶。我们深知,《太上感应篇》的价值,并非仅仅在于知识的了解,更在于其深邃的哲理如何能够切实地指引我们改善人生的方向,提升生命的品质。因此,本书的旨趣,并非是对《太上感应篇》原文进行枯燥的字面解读,而是希望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其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将其与现代人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修身养性之道。 我们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 深刻理解因果的真实不虚: 破除宿命论或侥幸心理,认识到每一个念头、每一桩事,都会在因果的链条上留下痕迹,并最终有所回应。 掌握改过迁善的有效方法: 并非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提供具体的反思、忏悔、实践路径,让“改过”成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领悟惜福集福的智慧: 明白“福”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日常的点滴积累,学会珍惜当下所有,并积极创造未来的福报。 提升生命的层次与境界: 从个体的小我,拓展到家庭、社会乃至更广阔的天地,培养慈悲心、感恩心,最终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二、 内容框架与核心要义 本书的编排,力求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以帮助读者循序渐进地领悟《太上感应篇》的精髓。 第一部分:溯源与导读 《太上感应篇》的诞生与流传: 简述其历史背景,介绍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让读者对其产生初步的敬意与好奇。 “感应”二字的深意: 深入剖析“感”与“应”的相互关系,揭示其背后深刻的宇宙运行规律——“你如何对待世界,世界便如何对待你”。 “改过修善,惜福集福”的时代意义: 探讨在当下社会,为何这些古老的智慧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它们如何成为我们应对生活挑战、实现个人价值的指引。 第二部分:精义解析与生活实践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我们将逐条对《太上感应篇》中的重要警句进行深入的解读,并将其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指南。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解读: 强调个人在命运中的主导作用,破除对命运的消极认知。 实践: 如何通过觉察自己的念头和行为,主动选择“招感”正面的结果。学习“预流”,即在事件发生之前,就通过积极的因来避免负面的结果。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解读: 深入阐释因果报应的必然性与即时性,以及其可能显现的多种形式。 实践: 建立“善念即种善因,恶念即种恶因”的观念。学会区分“善”与“恶”的细微之处,避免因小失大。 “一一笔之,不可斯须忘也”: 解读: 强调记录与反思的重要性,将理论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实践: 鼓励读者建立“日记”、“周记”或“反思录”,记录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并对照《太上感应篇》进行自我审视。 具体恶行的解析与改过之道: 本书将选取《太上感应篇》中列举的具有代表性的恶行,如“欺孤老,压小寡,陷害忠良”、“淫祀妄祭”、“不孝父母,不慈子女”等,进行详细剖析。 针对每一项恶行,我们将探讨: 恶行的根源: 探究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影响等。 恶行的危害: 从个体、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揭示其负面影响。 改过的具体路径: 提供切实可行的反思、忏悔、弥补和避免的措施。例如,针对“不孝父母”,我们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以更积极、更感恩的心态去对待父母,而非仅仅停留在“不忤逆”的层面。 修善的实践方法: 阐释如何将改过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如“孝敬父母”、“忠于职守”、“慈爱幼小”等,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建议,指导读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 具体善行的提倡与集福之道: 本书将同样重视对《太上感应篇》中提倡的善行的解读,并将其转化为“集福”的具体策略。 例如,书中会探讨: “济人利物,不求报施”: 强调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如何为我们带来更深远的福报。 “劝人为善,规劝者自身获福”: 鼓励读者成为“传播善”的火种,并通过“利他”来“利己”。 “勤俭节用,惜衣惜食”: 引导读者认识到“福”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拥有,避免浪费,从而保持福报的绵延。 “慈心于物,不伤生命”: 阐释慈悲心对生命的普适性,以及这种泛爱之心如何能净化心灵,提升人格。 第三部分:升华与展望 “善恶终有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再次强调因果报应的宏大视野,以及其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启示。 “求福之道,在于修心”: 引导读者认识到,真正的福报并非来自外在的物质,而是源于内心的宁静、善良与智慧。 “改过修善,惜福集福”的人生实践: 总结本书的核心理念,鼓励读者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太上感应篇》的智慧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活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对未来的期许: 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获得心灵的滋养,人生的启迪,成为一个懂得改过、善于修善、珍惜当下、广积福报的人,从而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祥和与光明。 三、 写作风格与特色 本书的写作,将力求做到: 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艰涩的术语,用现代人的语言来阐释古老的智慧,让任何读者都能轻松理解。 贴近生活: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读者感受到《太上感应篇》的道理就在身边,并非高不可攀。 循循善诱: 以引导、启发为主,而非强硬的灌输,让读者在自我发现中获得成长。 富含人情味: 在讲授道理的同时,融入对人情世故的体察,让内容更具感染力。 强调实践: 每一章节都将提供具体的实践建议,鼓励读者学以致用,将道理落到实处。 四、 结语 “改过修善,惜福集福”,这八个字,不仅是《太上感应篇》的核心精神,更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修行的重要指南。本书,便如同一盏明灯,希望能够照亮大家在人生道路上,如何去践行这份古老的智慧。愿读者能够在此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从而活出更加精彩、更有意义的人生。 《太上感应篇》的智慧,如甘露滋润,如春风拂面。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心灵的旅程,在改过修善中净化自我,在惜福集福中成就圆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体现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字体选择适中,留白得当,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引述原文和进行现代解读时,区分得非常清晰,这对于初次接触相关思想体系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过去曾尝试阅读过一些晦涩难懂的版本,往往因为无法分辨哪些是典籍原文、哪些是后人注解而感到挫败。但在这部书中,作者像是搭建了一个清晰的导航系统,让读者能够轻松地沿着他铺设的路径,深入浅出地领略核心思想的精髓。它做到了既保持了对原著的敬畏与准确性,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门槛,实属难得的用心之作。

评分

这部作品无疑是近年来在传统文化领域中,一部极具分量且引人深思的佳作。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古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现代阐释,使得那些原本高悬于庙堂之上的哲理,得以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脉络之中。我尤其欣赏的是其叙事的节奏感,它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文献堆砌,而是如同高明的园林设计师,在引人入胜的布局中,巧妙地穿插了现代生活中的诸多困惑与对应。读罢全书,我感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与重塑。它像一面古老的铜镜,清晰地映照出我们自身在世间的言行举止,促使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审视“善”与“恶”的真正分量。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停留在学理层面,它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其影响将是深远且持久的。

评分

初翻开这本书时,我本以为会是一次枯燥的文本解读之旅,毕竟涉及到如此经典的古籍,难免会让人对晦涩的文言文望而却步。然而,作者的笔触之细腻,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仿佛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引路人,总能在最关键的转折点,用最贴切、最富有人情味的比喻,将深奥的义理阐释得通俗易懂。最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剖析,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构建了一个宏大而严密的逻辑闭环,前后呼应,层次分明。这种结构上的精妙设计,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一种逻辑训练。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应该做什么”,更是在深入剖析“为什么这样做会带来这样的结果”。对于那些希望在纷繁复杂的现代信息洪流中,寻找到一处稳固的精神锚点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停靠港湾。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效果的人,对于任何理论性的书籍,我都会下意识地去衡量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部书的卓越之处,就在于它成功地搭建起了古典智慧与现代生存状态之间的桥梁。书中对许多看似虚无缥缈的道德准则,都给出了具体到可以操作的落地细节。例如,它探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如何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这些都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基于对人类共同心理弱点的深刻理解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某些建议融入到日常的决策过程中,惊奇地发现,虽然微小,但正向的改变正在发生。这种“知行合一”的阅读体验,使得这本书超越了普通的“读物”范畴,真正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本“行动手册”。

评分

我最近一段时间,工作压力极大,时常感到心绪不宁,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感觉被无形的焦虑所捆绑。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我偶然接触到了这部作品。我本无意深究其究竟,只是想找点能让心静下来的文字。没想到,阅读的过程竟然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疗愈。作者在阐述理念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感,非常具有穿透力。他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对人性的洞察和对因果关系的描摹,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去反思自身的行为模式。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感到一种豁然开朗的轻松感,仿佛有什么长期压抑在心头的东西被轻轻放下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沉稳而有温度的,它不像冰冷的教条,更像一位智者在耳边低语,温和却又坚定地指引方向。

评分

很好,非常好

评分

0条

评分

(0%好评)

评分

京东买书价格优惠,活动多多。只是近期书都是用塑料袋直接配送,时常发生折角,让人很不爽,望改进。

评分

¥15.00(7.5e折)

评分

每个人都应该看一看的好书。

评分

净空法师

评分

(0%好评)

评分

很漂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