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解日汉词典

新明解日汉词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金田一京助 著
图书标签:
  • 日汉词典
  • 日语词典
  • 汉字查询
  • 日语学习
  • 词汇
  • 工具书
  • 新明解
  • 日语工具书
  • 学习辅助
  • 日语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市新华书店
出版社: 外研社
ISBN:9787513515474
版次:1
商品编码:10462841693
出版时间:2012-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新明解日汉词典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01
作者:(日)金田一京助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118.00 页数:2467 印次: 1
ISBN号:9787513515474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新明解日汉词典》收词丰富新颖,共收词条7.3万条。丰富的词语说明,详解语言使用的精妙之处。例句丰富、译文准确,有助于使用者模仿、学习。词条均标注声调,便于初学者掌握单词读和听。

内容提要

《新明解日汉词典》是一部全能型的日语学习词典。适合多层次人群。《新明解日汉词典》收录词条7万3000条以上,标注重点词汇3400条。为了帮助初学者掌握,所有词条,包括子词条、派生词性,甚至大部分例词,都标注音调。这在日本原版词典中是极为罕见的。重点动词提示典型接续方法、常见格助词搭配。难点例句或多义例句,以日文原文进一步解析内涵。例句丰富,除了*典型的例句外,还精心选收各种难度层次的用例,以期帮助不同领域、不同需求的读者。在释义之外,大量提示语言的搭配、使用场合、使用人群等具体使用方法上的信息,可以为学习者实际运用提供参考。

目录

使用说明
略语一览
正文
附录


《古韵新声:唐宋诗词选讲与赏析》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时光,重温唐宋诗坛的辉煌与璀璨。不同于单纯的词汇查询或语法解析,本书的核心在于深度解读与文化溯源,致力于揭示唐诗宋词背后的时代精神、文人情怀以及美学意境。全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力求实现从“知其文”到“解其心”的跨越。 第一部分:盛唐气象——时代的脉搏与诗歌的巅峰 本部分聚焦于盛唐时期,着重分析“开元盛世”为文学带来的巨大张力和创作激情。我们选择的篇目不仅涵盖了李白、杜甫的宏篇巨制,也深入探讨了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派的清新之风。 一、 李白——“谪仙”的浪漫与忧愤 我们将详细解析李白的《将进酒》与《蜀道难》。重点分析其浪漫主义的哲学基础——道家思想的自由观,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极致张扬。在对仗和用典方面,我们不局限于字面解释,而是探究这些意象如何与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相互纠缠,最终归于对现实的超越与洒脱。例如,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解析,不仅是地理的描摹,更是诗人胸襟的宏大投射。 二、 杜甫——“诗史”的沉郁与担当 杜甫的诗歌被誉为“诗史”,本书将用大量的篇幅阐释这一称号的由来。我们选取了“三吏”“三别”及《春望》等作品,着重分析其儒家“兼济天下”的入世情怀。解读时将结合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迁,细致梳理诗中出现的具体地名、官职和民生疾苦,展示诗歌如何成为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镜子。对杜甫晚年风格的转变,如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如何超越了早期的应制与咏物,形成其独特的“沉郁顿挫”之美,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 三、 山水田园——宁静中的哲思 王维与孟浩然的作品是唐诗中不可或缺的清流。本书将探讨他们如何将佛教禅宗的“空寂”思想融入山水描绘之中。对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剖析,将引入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与意境理论,解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如何通过光影的捕捉,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禅定境界。 第二部分:中晚唐的转折与异彩 中晚唐时期,国力由盛转衰,诗歌风格也随之转向内敛、精微和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捕捉。 一、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本节重点介绍白居易对诗歌“为民请命”的实践。我们将对比其对乐府旧题的改造,分析他如何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服务于现实主义的批判。例如,对《卖炭翁》的分析,将聚焦于其叙事技巧——如何通过一个边缘人物的故事,侧面折射出统治阶级的贪婪与制度的弊端。 二、 晚唐的唯美与颓废 李商隐和杜牧的诗歌代表了晚唐的精致与感伤。对李商隐的“无题诗”分析,将引入象征主义和朦胧美学的概念,探讨其复杂的典故运用和对爱情、政治隐喻的交织表达。对杜牧的《泊秦淮》则着重分析其兴亡之感的形成,如何以景写情,达到“借古讽今”的艺术效果。 第三部分:宋词的兴起与流变——格律与心境的交融 宋词的出现是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型。本书将从词牌的演变入手,解析宋词如何从“艳科小令”发展成为能够承载宏大叙事的文学体裁。 一、 婉约派的细腻与共鸣 柳永被视为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我们将解析他的长调(慢词),探讨词牌的曲式如何适应都市生活的繁华与离愁别绪的缠绵。对柳永《雨霖铃》的分析,将侧重于其叠字运用和音韵的绵密,是如何营造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哀婉氛围。 二、 苏轼——豪放词的开创者 苏轼是词史上划时代的巨匠。本书将重点论述他如何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桎梏,将哲理思辨和人生的旷达融入词中。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我们将剖析苏轼如何以“大江东去”的气势,将历史人物与个体生命进行对话,实现“以诗为词”的雄健风格。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结构分析,将展示其意境的开阔性。 三、 南宋的沉郁与理学影响 南宋词风转向内敛与对家国的深切忧思。李清照的词是研究女性心绪和语言精炼的典范。我们将分析她如何将口语融入典雅的词体,尤其关注其前后期的风格变化——从早期的明快活泼到后期的孤寂凄清,家国之变如何成为她个体情感的底色。 辛弃疾的豪放词则代表了南宋的抗金精神。本书将重点剖析其“以文为词”的倾向,分析他如何在词中大量使用典故和排比句式,如何将饱含激情的政治抱负,通过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样的作品表现出来,体现出一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悲壮感。 本书特色 1. 文化互证:在解析诗词时,辅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哲学思潮(如儒、释、道对文人的影响),以及相关绘画、音乐的佐证,构建立体化的文化图景。 2. 语言的音乐性:对格律、平仄的解析并非纯粹的学术探讨,而是侧重于说明其如何服务于情感的表达,指导读者如何朗读出诗词的韵味。 3. 审美导向:强调唐诗宋词的“意境”和“气韵”,引导读者超越对具体词语的辨析,进入到对作品整体艺术魅力的感知中。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不仅是掌握了唐宋文学的知识,更是能够体会到这份古典文学遗产中蕴含的、跨越时空的生命力和审美情趣。它是一本带领您深入中国古典文学精神的向导之书。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二段评价 说实话,我对这本工具书的收录范围感到非常困惑。我是一个正在学习中级日语的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在日常对话和简单的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词汇,但翻遍了整本书,它们就像是集体失踪了一样。我查了一个非常基础,但我在好几部日剧里都听过的习惯用语,结果系统地检索了一遍,根本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解释或例句。这让我不禁怀疑,编纂者是不是主要面向的是某个非常小众的专业领域,或者他们的选词标准过于陈旧,脱离了当代日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如果一本词典不能覆盖日常交流中最常用的词汇,那么它的实用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我更倾向于使用那些收录更全面、更贴近现代生活场景的电子词典,至少在紧急查找时能提供更可靠的帮助。

评分

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灾难。我打开第一页,就被那密密麻麻的小字挤压得喘不过气来。字号小得像是蚊子在纸上爬,每行之间的间距也窄得像是怕浪费纸张似的。更别提那些生僻的符号和标注,如果不是戴着老花镜,我根本无法辨认出哪个是动词变位,哪个是形容词的最高级。而且,纸张的质量也让人不敢恭维,摸上去粗糙得像砂纸,油墨很容易蹭到手指上。我花了整整十分钟,才勉强适应了这种阅读节奏,但眼睛已经开始干涩发痒了。我原本指望能有一本能让我轻松学习的工具书,结果却像是在进行一场视力测试。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在装帧设计上多花点心思,毕竟,阅读体验是学习的第一步,如果连看都看不清,那内容再好也只是空谈。

评分

第五段评价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不人性化。如果你不确定某个词的读音或者不记得它的完整写法,想通过部首或者发音的首字母来查找,你会立刻陷入困境。索引部分组织得极其混乱,查找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页面之间来回翻找,效率低得令人抓狂。我试着用它来查找一个只记得部分假名的单词,结果光是定位到正确的页码,我就几乎要放弃了。相比之下,我平时使用的其他国家的语言词典,都有非常清晰的侧边导航和便捷的查找工具,即便是手持纸质词典,也能做到快速定位。这本词典在基础的工具书功能上,可以说是严重落后于时代的需求,让本该是快速获取信息的工具,变成了一个耗时的寻宝游戏。

评分

第四段评价 我购买这本工具书的初衷是想深入理解日语中那些微妙的语感差异,尤其是那些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词汇。然而,我对这方面的解释感到极度失望。很多词语,尤其是一些描述情感状态或社会角色的词汇,这本书仅仅提供了几个简单的中文对等词,完全没有触及到它们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使用语境的细微差别。比如,对于“侘寂”一类概念,我期望能看到更深入的哲学阐释或至少是更丰富的文学引用作为支撑,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极其敷衍,仿佛只是简单地做了个标签式的翻译。对于一个希望达到高级水平的学习者来说,这种肤浅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它无法帮助我真正“内化”这些概念,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层面。

评分

第三段评价 这本书的例句部分简直是灾难性的不自然,简直就像是机器直译的产物,充满了僵硬和怪异的语法结构。我尝试着去模仿书里给出的句子结构进行口语练习,结果我的日语老师听完后,表情变得极其严肃,直接告诉我那些句子“闻起来像外语”,完全没有人会这样说话。例如,对于某个动词的多种用法,书中提供的例句不仅表达晦涩,而且有些场景的搭配在实际交流中是完全不合时宜的。我理解编写一本多语种词典的难度,但至少应该请专业的母语人士审校这些例句的自然度吧?现在,我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反向修正”这些错误的语感,这无疑大大拖慢了我的学习进度。这哪里是辅助学习,简直是在制造新的学习障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