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王国 中华书局 9787101106909

人间词话(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王国 中华书局 978710110690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王国维
  • 人间词话
  • 词学
  • 文学批评
  • 中华经典
  • 指掌文库
  • 中华书局
  • 古典文学
  • 审美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6909
商品编码:10468234376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人间词话(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作 者:
出版社:
丛书名: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出版日期:2015-03-01
版 次:1
页 数:198
ISBN :9787101106909
定价: 16 元 本店价: 12.48 元
折扣:【78】 节省:3.52 元
分类:  →  
货号:1538618
图书简介 王国维编著的《人间词话》*初发表于从1908至1909年之交的《国粹学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人间词话》的文化、学术影响越来越大,并*终成就其经典地位。这在20世纪的文论中,应该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虽然《人间词话》在走向经典的过程中,也经历过被质疑甚至被否定,但其带有现代色彩的理论以及对20世纪文学理论的重大影响却是谁也无法否定,也是其他词话所无法替代的。早在1926年,俞平伯便在《重印<人间词话>序》中说,像《人间词话》这样的著作是“固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所以其“书中所暗示的端绪,如引而申之,正可成一庞然巨帙”。因此,对《人间词话》的解读维度一定是多维的,这是坊间有关《人间词话》各种注本、评本众多的背景所在。当然对王国维了解的程度越深,解读的精准度也就相应越高。 作者简介 目 录 一(词以境界为zuì上)
二(有造境)
三(有有我之境)
四(无我之境)
五(自然中之物)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
八(境界有大小)
九(严沧浪《诗话》谓)
一○(太白纯以气象胜)
一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
一二(画屏金鹧鸪)
一三(南唐中主词)
一四(温飞卿之词)
一五(词至李后主)
一六(词人者)
一七(客观之诗人)
一八(尼采谓)
一九(冯正中词)
二○(正中词)
二一(欧九《浣溪沙》词)
二二(梅舜俞《苏幕遮》词)
二三(人知和靖《点绛唇》)
二四(《诗蒹葭》一篇)
二五(我瞻四方)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业)
二七(永叔)
二八(冯梦华)
二九(少游词境zuì为凄婉)
三○(风雨如晦)
三一(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
三二(词之雅郑)
三三(美成深远之致)
三四(词忌用替代字)
三五(沈伯时《乐府指迷》云)
三六(美成《青玉案》词)
三七(东坡《水龙吟》)
三八(咏物之词)
三九(白石写景之作)
四○(问“隔”与“不隔”)
四一(生年不满百)
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
四三(南宋词人)
四四(东坡之词旷)
四五(读东坡、稼轩词)
四六(苏、辛,词中之狂)
四七(稼轩中秋饮酒达旦)
四八(周介存谓)
四九(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
五○(梦窗之词)
五一(明月照积雪)
五二(纳兰容若)
五三(陆放翁跋《花间集》)
五四(四言敝而有楚辞)
五五(诗之《三百篇》)
五六(大家之作)
五七(人能于诗词中不为)
五八(以《长恨歌》之壮采)
五九(近体诗体制)
六○(诗人对宇宙人生)
六一(诗人必有)
六二(昔为倡家女)
六三(枯藤老树昏鸦)
六四(白仁甫) 插图和节选
《人间词话》:王国维的词学绝唱与美学探索 图书信息: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王国维著,中华书局出版,ISBN 9787101106909 图书简介 《人间词话》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学和词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它不仅是一部深入剖析宋代以来词人作品与创作境界的评论集,更凝聚了王国维深厚的学术功底、广阔的文化视野以及独特的哲学思考。这部薄薄的小册子,以其精辟的见解、独到的理论和深刻的洞察力,构建了一套严谨而富有启发性的词学批评体系,对后世文学研究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成书背景与学术地位 《人间词话》的成书,植根于王国维深厚的传统学问和其在西方哲学、美学研究上的新知。在学术思想上,王国维融汇中西,尤其受到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启发,力图用一种更具形而上学色彩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在词学研究领域,传统上对宋词的评价多停留在格律、音韵或内容抒情的层面。《人间词话》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词学研究的理论高度。它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具体作品的评析,而是上升到对“境界”和“意境”的哲学探讨,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被公认为“词学之总纲”,是理解宋词乃至整个中国古典诗词审美范畴的钥匙。 二、 核心理论:“境界说”的构建与阐释 《人间词话》的核心贡献在于其“境界说”的提出和系统阐释。王国维认为,衡量词作高下的最高标准是“境界”。 1. 境界的内涵: “境界”一词,并非简单的指代题材或场景,而是指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构建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感物与起兴达到高度统一的精神图景。这种图景具有超越具体时空的感染力,能够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王国维将审美体验提升到一种形而上的层面,认为优秀的词作能使读者在有限的文字中体会到无限的意蕴。 2. 境界的层次划分: 王国维根据境界的高下,将词作大致划分为两个层次,这成为后世评价词人及其作品的重要标准: 有我之境: 指的是主体情感色彩过于浓厚,作者的主观臆断和强烈情绪充斥其间,以“我”为主导,景物仅仅是主观情感的附庸。这类作品虽有感染力,但境界相对有限。 无我之境: 这是王国维推崇的至高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作者的自我意识似乎消退了,物我两忘,情景浑然一体。读者进入的不是词人的私密情感空间,而是由词句构筑的独立、客观而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审美世界。例如他赞赏“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强调景物描写已然内化了情感,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高度。 三、 对重要词人的精辟评价 《人间词话》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词人的比较分析,生动地展示了“境界说”的应用。 1. 境界之宗——苏轼与辛弃疾: 王国维高度评价苏轼,认为苏轼的词开启了豪放一派,其境界雄阔,富于哲思。对于辛弃疾,他同样推崇其“以诗为词”,气象万千,但指出辛词在境界上偶有偏重于议论而失却清空之妙。 2. 婉约之极——李清照与秦观: 在婉约派中,王国维对李清照的评价极高,尤其赞赏其晚期作品所达到的“易安体”的最高境界——在凄婉中见出旷达,在幽微处蕴含深厚。而对秦观的评价则包含了辩证性,他赞扬秦观的词“词语清丽,境界亦高”,但对其某些过度雕琢的倾向也有所保留。 3. 境界的典范——柳永与晏殊: 对于柳永,王国维既肯定其“词格”的开拓(如铺叙的运用),但也指出其“词体”的低俗化倾向,体现了他对词体艺术纯粹性的坚持。而对于晏殊、欧阳修,则肯定了他们对词境由“小我”向“大我”过渡的贡献。 四、 创作论与美学观点 除了境界说,《人间词话》还涉及了许多关于词作创作方法和美学态度的论断: 情与理的关系: 王国维主张情与理的融合,但强调理不能外露成说教,而应内化于情景之中,以达“景中含理”的境界。 清空与沉郁: 他推崇词作的“清空”之美,认为词的本质是音律的艺术,过分雕琢或重理说教,都会损害其音乐性和空灵感。他将“清空”视作宋词区别于唐诗(更重沉郁顿挫)的重要特征。 用典与化用: 王国维赞赏化用前人诗句的技巧,但要求这种化用必须是自然天成的,能够将旧句融入新境,提升其意蕴,而非简单的堆砌。 五、 哲学底蕴与文化意义 《人间词话》的深刻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王国维将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哲学(特别是康德和叔本华的认识论和美学思想)进行融合的尝试。他以一种近乎形而上学的视角,探究艺术作品如何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如何跨越感官世界抵达纯粹的审美体验。 这部著作的文化意义在于:它不仅为宋词的研究树立了永恒的标尺,更以一种精炼、概括的语言,为后人提供了一套审视一切文学作品的通用美学范畴。阅读《人间词话》,如同推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典美学深层结构的门扉,使读者得以领略王国维本人那超凡脱俗、洞察世事的心灵境界。它以其跨越时代的思想光芒,至今仍是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不可绕过的高峰。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扎实程度令人信服。它所引用的史料和例证都经过了细致的考证,逻辑链条严密,论证过程层层递进,极具说服力。对于研究相关领域的人士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它不遗余力地展现了传统文论的精髓,同时也以现代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梳理和辨析,使得晦涩的古籍内容变得更加平易近人,但又不失其原有的学术高度。每当遇到一个复杂的概念,作者总能提供清晰的脉络图解,辅助读者理解,这种兼顾专业性和可读性的平衡把握得非常出色,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高超的表达技巧。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它并非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是通过主题和风格进行了巧妙的划分,使得各个部分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各自独立成章,便于读者根据兴趣点进行选择性阅读。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专题研究的读者,也不会因为内容的庞杂而感到无从下手。信息的密度很高,但组织得井井有条,像一个精心规划的园林,每走一步都有新的景观呈现。这种结构上的精妙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愉悦度,让人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都能找到一个清晰的着力点,而不是被一个冗长的大部头压得喘不过气来。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与古代文人的精神对话。作者的文笔本身就具有一种古典的韵味,行文流畅,辞藻华美却不矫揉造作,读起来仿佛能听见古人低吟浅唱的声音。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获取。我仿佛跟着作者的思绪,穿梭于唐宋的烟雨楼台之间,感受那些词人墨客的悲欢离合。特别是一些对特定作品的精妙解读,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仿佛此前读过的许多篇章突然间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和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智力上的启发,是这次阅读最大的收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内容,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让人不得不深思。它不仅仅是对某种特定文学现象的简单梳理,更像是一面透视古今文人心灵的镜子。作者的洞察力极其敏锐,总能一语中的地揭示出那些隐藏在优美辞藻背后的复杂情感结构和时代烙印。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去回味那些被精妙概括的论断,思考它们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对应与投射。那种被智者引领,在文字的迷宫中探索前行的感觉,是其他许多同类型书籍所无法比拟的。它挑战了我们对“美”的既有认知,拓宽了文学批评的边界,让人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智力洗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典雅又不失古朴的气质,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纸张的质地很考究,油墨的印刷清晰有力,即便是细小的宋体字也毫无阅读障碍。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讲究,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局促,读起来非常舒服。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社对经典著作的尊重,也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尤其是考虑到这是一套中华经典文库,能有这样的品相,无疑是为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份精美的藏书佳品。随手翻阅,就能感受到纸张的细腻和墨香的醇厚,这在当下很多追求快速消费的出版物中是难得一见的用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