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隱鷺鷥》
ISBN:9780199411733
規格:精裝 / 288頁/ 17 x 23 cm /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齣版地:香港
作者:格非
齣版社:牛津大學
齣版日期:2014/11/25
語言:繁體中文
《金 瓶梅》是一部激憤之書,也是一部悲憫之書。在中國小說史上,無論是世界觀、價值觀、修辭學,還是對讀者所帶來的令人不安的巨大冒犯,《金瓶梅》都 是空前的。時間的流逝從未減損它的「毒素」或魅惑力。然而,在《金瓶梅》的闡釋史上,雖說產生瞭一代又一代知音般的讀者和研究者,同時也積壓瞭越來越多的 誤會和麯解。
本書作者格非是中國的小說傢,在反復閱讀《金瓶梅》的過程中,他決意把《金瓶梅》放置於十六世紀前後社會轉型和文 化變革的背景中去考察,如果 不聯繫明代的社會史和思想史脈絡,《金瓶梅》中涉及的許多重大問題,都得不到很好的解釋。《金瓶梅》所呈現的十六世紀的人情世態與中國現實之間的內在 關聯,給作者帶來瞭極不真實的恍惚之感。這種感覺多年來一直耿耿於懷。作者感到我們至今尚未走齣《金瓶梅》作者的視線。換句話說,我們所遭遇的一切, 或許正是四、五百年前就開始發端的社會、歷史和文化大轉摺的一個組成部分。
為瞭讓那些沒有讀過《金瓶梅》或不喜歡《金瓶梅》的讀者也能瞭解本書的大意,作者有意藉用瞭隨筆體和例話體的寫作方式。
作者簡介
格非(1964─)
江蘇省丹徒人。現為清華大學教授。1985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小說作品包括《追憶烏攸先生》、《迷舟》、《褐色鳥群》、《青黃》、《春盡江南》、《隱身衣》、《邊緣》等。作品《人麵桃花》曾奪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齣成就獎、第二屆鼎鈞雙年文學獎。
xi 序
捲一 經濟與法律
3 清河
7 清河國
8 臨清
10 鈔關
13 淮上
16 南方
20 南北方社會風習之別
25 書名之寓意
31 市井與田園
34 人人皆商
37 開中
42 西門慶的「經濟型」人格
50 新信仰的齣現
53 金錢崇拜
59 白銀貨幣
65 同心圓
70 禮與法
77 蔣竹山的藉票
81 「社會契約」的脆弱
87 法律與政治
93 法律的實質
97 法律之外
捲二 思想與道德
103 陽明學的投影
114 佛道世界觀
123 參禪與念佛
133 禪、淨之辨
138 無善無惡
151 真妄
161 《紅樓夢》的真妄觀
167 「誠」與「真」
176 惡人之死
183 佛眼
189 色情問題
198 倫理學的暗夜
206 自然、本然與虛無
215 倒影
捲三 修辭例話
223 老虎
226 十兄弟
230 鄰居們
234 薛嫂
239 孫歪頭
240 迴頭詩的刪改
244 撞瞭個滿懷
248 李瓶兒
251 邸報
255 囫圇語
259 夫妻交惡
267 越界
273 邈遠
274 冰鑒定終身
278 兩個太監
284 「青刀馬」與「寒鴉兒」
286 白賚光
289 價值觀之混亂
293 道佛之別
297 方巾客
301 改文書
305 賁四嫂宴客
309 苗青案
317 紫薇花與紫薇郎
321 桂姐唱麯
327 故事
333 水秀纔
338 鄭愛月因何不說話
342 半截門子
346 病急亂投醫
353 李瓶兒之死
358 二十七盞本命登
360 埋伏
365 途中風景
368 文嫂的驢子
371 幽明之分
375 重名問題
380 瞎子申二姐
384 群芳譜
388 蔡禦史祭靈
391 散
396 荷盡已無擎雨蓋
399 燕還舊巢
403 芍藥花
405 陸沉
408 韓愛姐
序
一 九八七年,齊魯書社以「內部發行」的名義,齣版瞭由王汝梅等校點的《金瓶梅》刪節本。按照學校下發的通知,確有研究需要的教師,可以提交購買申請。 當時,我還是華東師大中文係寫作教研室的一名助教,抱著不妨一試的態度打瞭報告,居然獲得批準。或許是此書過於「珍貴」瞭,我拿到書後並沒有坐下來好好閱 讀,而是忙著四處嚮人炫耀。這就直接導緻瞭此書在兩個月後的失竊。
幾年後的一個晚上,在北京的白傢莊,批評傢硃偉和幾位作傢為《金瓶 梅》與《紅樓夢》的優劣,發生瞭激烈的爭論。我因為還沒有來得及讀完《金瓶梅》,當 然不敢置喙。但硃偉先生那句「不管怎麼說,《金瓶梅》都要比《紅樓夢》好得多」的斷語,讓我這樣一個「紅迷」深受刺激。迴到上海後,就立即躲進學校的圖書 館,將此書完整地讀瞭一遍。
不用說,我如此急切地閱讀此書的目的之一,是為瞭證明這樣一個固有的信念:所謂比《紅樓夢》還要好的小說, 在人世間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讀完《金瓶梅》 之後,不知為甚麼,我對硃偉先生那句明顯偏激的斷語,產生瞭秘密的親切感。從那以後,我開始留意收集《金瓶梅》的版本,幾乎是每隔兩三年,就要將《金瓶 梅》重讀一遍。有瞭好的本子,我也會將它複印齣來,分贈好友;每週「金迷」,必時相切磋,引為同調。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水墨暈染感的留白,仿佛一下子就把你拉進瞭一種古老而又疏離的氛圍裏。我特彆喜歡它在字體選擇上的考量,那種略顯蒼勁的宋體,與書名本身的意境形成瞭完美的呼應,讓人忍不住想要去探尋文字背後所承載的深厚底蘊。拿到手上的時候,那種紙張的質感也處理得非常到位,略微粗糲卻又手感溫潤,讓人有一種捧著一件藝術品的錯覺。裝幀的工藝也看得齣是用心瞭,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齣現鬆散的情況。我常常在想,一本優秀的文學作品,它的外在呈現方式其實是閱讀體驗的序麯,而這本,無疑奏響瞭一個高雅而引人入勝的序章。它不像市麵上那些過度追求時尚感的書籍,而是沉澱下來,用一種內斂而堅定的姿態,宣告著其內在價值的不可替代性。光是這份對“物”的敬重,就足以讓我對書中的內容抱有極高的期待值,感覺這不是簡單的印刷品,而是一次精心準備的文學朝聖之旅的引路牌。
評分深入閱讀後,我發現這本書的人物塑造達到瞭一個令人心驚的深度。那些角色,他們不是簡單的符號或功能性的工具人,而是活生生地存在於文字建構的世界裏。他們的動機復雜,行為往往遊走在理性與本能的灰色地帶,讓人在理解的同時,又會不自覺地産生質疑與共鳴。我尤其欣賞作者處理“沉默”的方式,很多時候,角色之間的張力並非來自激烈的對話衝突,而是源於那些沒有說齣口的話語、那些欲言又止的停頓。這些沉默,比任何喧嘩的獨白都更具力量,它們像深埋的水壓,一點點地擠壓著讀者的神經。這種對人性幽微之處的洞察力,展現齣一種近乎冷峻的客觀,作者似乎站在一個極高的地方俯瞰眾生,不帶過多評判,隻是冷靜地記錄下人性的矛盾與掙紮,這種疏離感反而構建瞭一種更真切的真實感。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一次精彩的冒險,它既有傳統文學的沉穩厚重,又巧妙地融入瞭現代語境下那種獨特的破碎感與銳利。詞匯的選擇上,作者的精準度令人嘆服,很多時候,一個看似普通的詞語,在特定的語境下,會被賦予一種全新的、極富衝擊力的內涵。更讓人驚喜的是,作者似乎在不斷地試探語言的邊界,時而使用極其工整對稱的長句來構建宏大的場景,時而又驟然切換到碎片化、充滿跳躍性的短句來摹寫人物瞬間的思維閃迴。這種風格的對比與交織,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變化和驚喜,閱讀體驗從單一的綫性流動,變成瞭一種多維度的探索。它要求讀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專注,因為稍不留神,就可能錯過那些隱藏在句子結構深處的精妙機關,這無疑是一場對閱讀耐心的考驗,也是一次對自身語言敏感度的絕佳訓練。
評分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值得反復咀嚼的作品,它拒絕被簡單地歸類或定義。它的主題探討是深遠的,不滿足於闡述一個簡單的道理,而是將一個復雜的議題像多麵體一樣拋給讀者,讓光綫從不同的角度去摺射齣不同的側麵。讀完之後,留存在腦海裏的不是一個清晰的結論,而是一種揮之不去的、帶著迴響的思考餘溫。你閤上書頁,世界似乎並沒有立刻恢復如常,而是帶著一種被某種深刻體驗過濾後的新視角。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的不僅僅是故事中的人物,更是讀者自身在麵對人生睏境時,那些未曾被完全認識的部分。這種持久的、內在的震動感,纔是衡量一部文學作品是否真正偉大的核心標準,而這本書,無疑達到瞭這一高度。
評分初讀幾頁,那種敘事節奏的把控力簡直令人拍案叫絕。作者的筆觸不是那種急於拋齣情節的輕浮,而是如同一個經驗老道的匠人,慢條斯理地打磨著每一個場景和人物的側麵。他似乎對時間有著一種獨特的掌控欲,讓某些瞬間被無限拉長,細節的描摹如同高清慢鏡頭,而另一些必要的過渡則被輕描淡寫地略過,使得整部作品的呼吸感非常自然流暢。我特彆留意瞭作者對於環境氛圍的營造,那種城市邊緣的疏離感,或是某個特定季節特有的光影變化,都被他精準地捕捉並融入瞭敘事肌理之中。這不僅僅是背景的交代,更是人物內心狀態的外化,讀起來,你會感覺到自己不僅僅是在看故事,更像是以一種第三人稱的視角,悄悄潛入瞭故事發生地的空氣分子之中。這種環境與心境的共振,是很多小說傢窮其一生也難以達到的境界,不得不令人佩服其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