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血疫 | 作者 | (美) 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 |
| 定价 | 45.00元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771493 | 出版日期 | 2016-03-01 |
| 字数 | 158000 | 页码 | 290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198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雷斯顿城发生过埃博拉病毒事件。这个小城位于华盛顿特区以西24公里处,晴朗的天气里人们都能在雷斯顿城的高层建筑上望见华盛顿纪念碑那米黄色的尖顶。这里的灵长类动物检疫中心接收了100只从菲律宾进口的食蟹猴。没过几天,两只死亡。 理论上,少量动物死亡是很常见的。令人不安的是,不到一个月,又有29只猴子死亡。随着猴子死亡相继增加,科研人员渐渐逼近真相:猴子感染了一种未知的病毒。在大量研究下,他们认为这是埃博拉病毒。后,美军出动将大楼封锁,所有动物处死。幸运的是,在目前已知的五种埃博拉病毒中,这种雷斯顿型亚型只感染灵长类动物,让人类逃过一劫。 1994年,美国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基于这一史料,采访大量亲历者后出版非虚构作品。此书甫一出版,迅速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达61周之久,20多年来,《血疫》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售300多万册,已成为有关埃博拉病毒具影响力的非虚构经典之作。 普雷斯顿因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以非医师身分获奖的得主。 |
| 作者简介 | |
| 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1954— ),美国非虚构作家,《纽约客》撰稿人。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英文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非虚构作家约翰?麦克菲。普雷斯顿擅长以非虚构手法,处理科学题材。1984年,他出版了首部非虚构作品《道光》,这本天文学题材的书获得了美国物理学学会的科学写作奖。十年后,普雷斯顿推出了另一部科学写作经典《血疫》,这本描写埃博拉病毒缘起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长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达61周。普雷斯顿因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以非医师身份获奖的得主。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这是一本“人命关天”的书,艾滋病、SARS、埃博拉、寨卡,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这不只是一个病毒的故事,它关系着人类的无知、贪婪、勇气和牺牲,以及面对大自然时的敬畏。真实,远比想象更惊悚。 |
| 文摘 | |
| 序言 | |
哇,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历史迷量身定做的!我原本以为《人类简史》已经是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了,但读完这本后,我才发现自己见识之浅薄。作者对人类文明的演进脉络梳理得极其细腻,从史前时代的狩猎采集,到农业革命的颠覆性影响,再到工业化浪潮的席卷,每一个转折点都挖掘得入木三分。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在探讨不同文明间的碰撞与融合时,那种宏大的视角和严谨的考据,让人不得不佩服。比如他分析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贸通道,更是文化、技术乃至思想传播的“超级高速公路”时,那种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我特别喜欢他穿插的那些小故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历史细节,却往往能点亮理解整个时代背景的关键。这本书读完后,你对“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会有全新的、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漫游,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评分如果你热衷于那些探讨人性深处、揭示社会运行底层逻辑的作品,那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它真正做到了“见微知著”,从一些看似边缘化、不引人注意的社会现象入手,层层剥开,最终揭示出宏大的人性困境和结构性矛盾。作者的笔触犀利而克制,他从不直接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把你引入一个迷宫,让你自己去探索、去挣扎、去做出判断。我最佩服的是他对于“灰色地带”的描绘,书中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做出了当时看来最“合理”的选择,尽管这些选择可能带来长远的悲剧。这种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洞察,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都有了更宽容、更理解的视角。这本书读起来有点“烧脑”,需要全神贯注,但那种豁然开朗的瞬间,绝对值回票价。
评分这是一部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达到了完美平衡的杰作。我一直认为,好的非虚构作品,应该像诗歌一样优美,像哲学一样深刻。而这本书完美地实现了这一点。作者的语言富有韵律感,尤其是一些描述性段落,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那种文字的流动性,仿佛带着你一起飘向远方。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优美的文字下,隐藏着对世界运作规则的深刻洞察。他探讨的问题极其宏大,关乎命运、选择与偶然性,但表达方式却充满了人文关怀,没有丝毫的傲慢或说教。我特别喜欢他用类比和隐喻的方式来阐述那些抽象概念,让原本晦涩难懂的道理变得清晰易懂。这本书不仅充实了我的知识库,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对“美”的鉴赏力,教会我如何用更具诗意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的世界。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简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作者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去查阅档案、进行田野调查、访谈关键人物。它呈现出的那种扎实的、有血有肉的真实感,是那种空泛的理论堆砌所无法比拟的。作者并没有满足于讲述一个单一的故事线,而是搭建了一个多维度的信息网络,将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和人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建出一个完整且可信的现实图景。很多时候,我甚至会暂停下来,去查证书中所提及的某些历史片段或科学概念,结果发现作者的引用和解读都无比精准。对于那些追求深度和可靠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就是一座宝库。它不仅提供了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批判性思考的范本——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真相,并构建出严谨的论证链条。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对“真实”抱有敬畏之心的读者的献礼。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技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我完全沉浸在作者构建的世界里,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它的文笔极其流畅,但又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华丽辞藻堆砌,而是充满了力量感和画面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情节时所展现出的高超掌控力,人物的情感波动、环境的细微变化,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阅读过程中,我好几次因为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心跳加速,那种紧张感和代入感,是我很少在其他作品中体验到的。而且,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无论是人物的衣着打扮,还是特定场景下的气味、声音,都刻画得丝丝入扣,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真实性。这本书成功地将深刻的主题包裹在引人入胜的故事外衣之下,让人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吸收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读完后,我需要花点时间整理思绪,因为里面蕴含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