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东方之梦
第二讲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上)
第三讲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下)
第四讲 对手:蒋介石与毛泽东(上)
第五讲 对手:蒋介石与毛泽东(中)
第六讲 对手:蒋介石与毛泽东(下)
第七讲 陈独秀、李立三的愿望与失误
第八讲 威震华夏的红军战将(上)
第九讲 威震华夏的红军战将(下)
第十讲 派系搏杀中的蒋军将领(上)
第十一讲 派系搏杀中的蒋军将领(下)
第十二讲 浴血湘江
第十三讲 真假共产国际军事顾问
第十四讲 长征--命运的抉择
第十五讲 嬗变:叛变者是怎样形成的
第十六讲 信念的力量:三位不能忘记的红军将领
第十七讲 从量变到质变:遵义会议
第十八讲 胜败交集的赤水河
第十九讲 鲁班场:毛泽东的街亭
第二十讲 抢渡金沙江:危局中的大智大勇
第二十一讲 大渡桥横铁索寒
第二十二讲 主力会师:张国焘是个实力派
第二十三讲 毛泽东的三个九月九
第二十四讲 弥合:长征胜利大结局
第二十五讲 尾声:狂飙为我从天落
本书大事年表
胜败交集的赤水河
大家都非常清楚,遵义会议奠定了毛泽东在工农红军中的地位,在中国共产党中的地位。实际上,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才真正奠定了毛泽东在中央红军的指挥权。尤其是,这种奠定不是从胜利走到胜利,而是从失败走向胜利。
1956年9月10日,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
1931年9月第三次反“围剿”中,蒋介石因陈济棠反蒋而实行总退却,中央红军追歼蒋鼎文第九师和蔡廷锴第六十师、六十一师。
蒋鼎文师为蒋军嫡系,红军未集中主力便歼其一个旅,俘2000人枪;毛泽东集中红军主力(彭德怀的三军团、林彪的红四军及方面军直属红三十五军)打非嫡系的蔡廷锴,未料到竟打成了一场持续数日的血战。
战场在距离兴国40里的高兴圩。从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再到黑夜,红军反复发起冲击,双方数十次用刺刀拼刺。放牛娃出身的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驱策战马,挥舞战刀,身先士卒,率队奋身冲击;医牛病出身的蒋军一军团代总指挥蔡廷锴手持双枪,声嘶力竭,亲率指挥部人员压在第一线督战。
高兴圩血战,成为红军第三次反“围剿”中持续时间最长、战况最烈的一次战斗。特别是徒涉高兴圩以西河流时,红军遭受重大伤亡。红三军团四师师长邹平、红四军十一师师长曾始莪均不幸阵亡。
后来红军主动退出战斗。蔡军也因伤亡过大,未加追击。
国民党政府战史汇编在《关于第三次赣南围剿之经过情形》的作战总结中,称高兴圩战役“实为剿匪以来最胜利最激烈之血战”。
毛泽东1956年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坦承的四次败仗,第一个就在高兴圩。
南雄之战发生在1932年7月,乘蒋军围攻鄂豫皖苏区,中央红军进攻粤军余汉谋部,也是损失较大,未达到作战目的。
毛泽东所举的四次败仗,高兴圩战斗发生在第三次反“围剿”末期,南雄战斗发生在第四次反“围剿”开始之前。
其他两个,则都发生在四渡赤水之间。一个是一渡赤水前的土城战斗,另一个是三渡赤水前的鲁班场战斗。
《长征组歌》中唱道:“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两次败仗与用兵如神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弄透这个问题,才能知道一个领袖人物,其伟大是从哪里来的?长征的队伍之所以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溃散,最终夺取胜利,其生命力是从哪里来的?
遵义会议不但产生了红军新的领袖,而且产生了红军新的方向:经川南渡江转入川西北,协同四方面军实行总反攻,争取赤化四川。同时致电四方面军,指示其“向嘉陵江西进攻”,配合中央红军北上。
但是,新的方向一开始就潜伏着非常大的危机。此计划的重大缺陷,是严重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力。
当时中央红军对川军比较了解,因为刘伯承长期在川军中工作过,聂荣臻对川军也很了解,他们都是四川人。川军与红军交过手,尤其是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川军出川作战后,懒懒散散,拖拖拉拉,作战效能很差。这样,中央红军就产生了错误的估计。
长征之前,当川军田颂尧部对红四方面军的三路围攻失败后,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就称川军“全部瓦解”,“战斗力全无”;甚至一支妇女赤卫队也“缴了一团白军的枪”;川军各部“兵无斗志,纵令开到前线难保不以送枪送弹而终”;对川军极其轻视。
长征到贵州后,红军打了黔军王家烈的部队。红军称黔军叫“双枪兵”,双枪即枪杆子和烟杆子,觉得黔军战斗力太差。于是,又认为川军与黔军差不多,内部四分五裂,普遍吸食鸦片,纪律涣散,只会打家劫舍,奸淫妇女。对川军装备优良、注重训练、各级均设军官教导团或教导队的情况,以及四川从1912年到1933年470余次混战,刘湘部几乎无役不与,作战经验相当丰富的情况,中央红军的主要领导者基本不了解。
对川军的战斗经验和战斗力估计严重不足,所以赤化四川的计划一提出来就潜伏着失败。
1月25日,红一军团进占土城,并向赤水城推进。赤水城却被川军将领郭勋祺率领的两个旅先期占领。
有必要审视一下红军的对手--川军将领郭勋祺。此人与四川籍共产党人 、刘伯承、陈毅等人都有很深的交往。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川军也大肆搜捕共产党人,郭勋祺曾将几名共产党人安置在自己公馆,把他们装扮成弁兵,亲自护送上船去武汉。陈毅被困在重庆,找到郭勋祺。郭留陈毅住一夜,次日将陈毅化装,坐上郭的轿子,派亲信副官护送上船赴武汉。郭又得知杨闇公也要去武汉,转告千万不可外出活动。但杨去武汉心切,化装上船后不幸被捕遇难。
郭勋祺是共产党人的同情者,他的这一系列活动被人向刘湘告密,说这个人通共,跟共产党员联系密切。为了自己的利益,刘湘把郭勋祺留了下来,但是他做了防范。刘湘便撤其旅长之职升为副师长,不让他掌实权。刘湘之所以不把郭勋祺一撸到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考虑到郭与共产党有关系,日后也许有要用之处。这就是地方军阀用人的逻辑。郭勋祺通共,刘湘照样用他。为了生存,当时地方军阀需要和各方面协调关系,不能完全听从蒋介石的指挥,手中要有牌。
刘湘的思虑的确不浅。机会真的来了。
1935年1月,蒋介石命令刘湘派三个师入黔阻击红军。刘湘先派一个旅,但蒋不满意,要刘增派两个师。刘湘决定再派两个旅入黔,但这两个旅要既能在表面上积极行动以应付蒋介石,又能暗中保存自己,不主动攻击红军;如果红军果真要渡长江入川,则又要能打硬仗以阻止之。
刘湘选定了郭勋祺。刘湘专门把郭勋祺叫到自己的公馆,向郭交底,两人密谈了一晚上。他认为郭勋祺与共产党关系不错,跟共产党作战要保持弹性,没有必要拿川军的实力往上硬碰硬,而让老蒋从中渔翁得利。他深信郭勋祺绝对不会拿川军的老本和共军相拼,让他去执行“剿共”又“存共”的任务,可以放心。
刘湘把郭勋祺看准了。
1月26日,毛泽东到达土城。郭勋祺也尾追红军至土城以东地区。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研究后,决心在土城以东青杠坡与川敌决战。
提出“决战”,本身就是轻敌的产物。红军长途跋涉,立足未稳,人生地不熟,在这个地方与敌军决战,本身就很不利。对这一仗,对川军的战斗力,红军主要指挥者思想准备不足。
1月27日,向北奔袭的林彪红一军团在赤水城南与川军激战,打算先占领赤水城。李聚奎的红一师被川军三面包围,伤亡较大;陈光的红二师战斗也不顺利。
在南面,1月28日,红三军团、五军团按预定计划,在土城东青杠坡与川军郭勋祺展开决战。三军团担任主攻。彭德怀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与川军反复争夺阵地,双方伤亡很大,战局极其艰苦、剧烈。指挥川军作战的郭勋祺不知道对面担任主攻的红军三军团政委杨尚昆就是杨闇公的弟弟;杨尚昆也不知道对面川敌首领曾经冒着危险掩护过他的哥哥。
红军不但对川军战斗力估计过低,而且对川军参战的实力侦察不确,以为四方面军在川北牵制了四川军阀的全部军队,川军“不可能及时地以优势兵力在沿岸各处封锁长江”。
事实证明青杠坡的川军郭勋祺部,不是红军原先估计的4个团6000余人,而是6个团1万余人;不是“战斗力全无”,而是战斗力甚强。原想围歼郭部,郭勋祺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步步进逼土城,局势危急。
本来是红军的进攻战,转成了郭勋祺的反攻;本来是红军要围歼郭勋祺的部队,反成郭勋祺的部队往上一压,红军变成了背水作战。局面非常危险。
土城之战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仗,成败关系全军士气,对于树立毛泽东的威望影响很大。紧急时刻朱德提出上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连吸几口烟,没有答应。朱德把帽子一脱大声说:“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朱德的!”
……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诗歌般的韵律感,又不失散文的流畅自然。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颇具功力,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恰到好处,每一个句子都像经过精雕细琢,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意蕴深远。他擅长使用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尤其是在描绘情感的部分,作者的笔触更是细腻入微,他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并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读来令人动容。我常常因为一句精彩的描写而停下来反复品味,甚至会惊叹于作者的表达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场语言的盛宴,让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发。作为一名长期在职场打拼的人,我常常感到疲惫和迷茫,怀疑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然而,在阅读《走向辉煌(插图本)》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久违的动力。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关于“目标设定”和“执行力”的实用方法,这些方法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结合了大量真实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如何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可执行的步骤。我开始尝试运用书中的一些技巧,来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惊奇地发现,效率真的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了“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性。它告诉我,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内心的强大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而不是外界的评价或物质的诱惑。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便被其深刻的哲理所吸引。作者以一种极为平和却又洞察一切的姿态,剖析了人生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影响深远的道理。他并没有直接灌输观念,而是通过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寓言故事,或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和领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坚持”的解读,他告诉我,真正的坚持并非是固执己见,而是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仍然选择相信并为之努力。书中关于“选择”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他提醒我,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回避,也不能推卸责任。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过去那些困扰我的问题,似乎都有了新的解答。它让我学会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挑战。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更要有引人入胜的叙事。而这本《走向辉煌(插图本)》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力量,他能够将宏大的主题,拆解成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书中人物的塑造尤其成功,他们不是纸片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普通人,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每一次跌倒与爬起,都深深地触动着我。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成长”的篇章,作者没有回避青春期的迷茫与痛苦,而是将其描绘得真实而残酷,但又在绝望中孕育希望。他让我明白,辉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次试错与学习的积累。每一次阅读,我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找到前进的方向。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在我沮丧时给予鼓励。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绝!封面色彩饱满,但又不过于张扬,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氛围。当我第一次拿到它时,就忍不住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纸张的质感所吸引。翻开扉页,精美的插图跃然纸上,每一幅都饱含深意,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生命。插图的风格多样,既有写实的水彩晕染,也有富有想象力的漫画线条,但整体风格统一,不会让人感到突兀。细节之处也做得非常到位,比如页眉页脚的设计、字体的大小选择,都体现了编辑的匠心独运。阅读过程中,我会时不时停下来,仔细品味那些插画,它们不仅是画面的点缀,更是对文字意境的延伸和升华。有时候,一幅图就能让我豁然开朗,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从视觉到触觉,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是绝对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正版图书,赞赞赞!!
评分还没看,书很好,十五个字
评分走向辉煌(插图本),正品
评分本书和(苦难辉煌)重复内容过多。我各买了一本,浪费了。
评分和呵呵呵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评分买的书很不错,非常满意,到货也快,最喜欢京东购物
评分书籍很好,而且很划算。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京东正版全新京东正版全新京东正版全新京东正版全新京东正版全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