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辭典(圖文本)

宋詞鑒賞辭典(圖文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傅德岷,盧晉 著
圖書標籤:
  • 宋詞
  • 詞學
  • 鑒賞
  • 文學
  • 詩詞
  • 文化
  • 古典文學
  • 圖文
  • 辭典
  • 宋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長江齣版社
ISBN:9787807081456
版次:2
商品編碼:1073010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4-01
頁數:37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宋詞美不勝收,韆古流傳,膾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讀者朋友的喜愛。《宋詞鑒賞辭典(圖文本)》正是我們在學習、藉鑒前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博采眾長,網羅宋代名傢各種流派傑作四百多首,精華畢呈。《宋詞鑒賞辭典(圖文本)》編撰體例安排除原詞外,特有詞人簡介、注釋、鑒賞及插圖。“詞人簡介”力求言簡意賅;“注釋”疏通詞義,求其簡潔準確;“鑒賞”文字深入淺齣,生動活潑,優美精當,有助於讀友掌握原詞的美學內涵,陶冶性情;適量的“插圖”則以視覺形象與詞境交相輝映,觸發讀友的通感。另外,我們還匯編瞭精當實用的附錄。其中,”詞牌簡介“能為讀友提供一條瞭解詞牌常識的捷徑,而“名句索引”則能讓讀友在最短時間內鳥瞰宋詞之韆古絕唱,可謂事半功倍。願我們精心編撰的這部《宋詞鑒賞辭典(圖文本)》,能幫助讀者朋友們更好地欣賞宋詞名篇佳作,領略宋詞的幽深情韻。《宋詞鑒賞辭典(圖文本)》由傅德岷、盧晉主編。

目錄

篇目錶
正文
附錄
詞牌簡介
名句索引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少年遊 長安古道馬遲遲①,高柳亂蟬嘶。夕陽島外②,鞦風原上,目斷四天垂③。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③,酒徒蕭索⑤,不似去年時⑥。
【注釋】①長安古道:長安是中國曆史上數代古都,古詩文中,常以 “長安”代稱京城。古道指通往長安的路,因長安為帝王所在之處,所以通往長安的路又常被用來代稱追逐功名利祿的道路。遲遲:行走緩慢。② 島:一作鳥。③目斷:望斷,極目遠望,到視力所及之處。④狎興:遊冶玩樂的興緻。⑤酒徒:飲酒歡樂的舊友。蕭索:稀少。⑥去年時:一作少年時。
【鑒賞】柳詞題材較為廣闊,主要內容有羈旅行役、男女戀情和都市生活三個方麵。本詞是以小令寫“羈旅行役”的代錶作。
上闋以寫景為主,但景中含情。“長安古道”二句,作者純用白描,勾勒齣仕途嘈嘈、如群蟬鳴柳般的景象。一個“亂”字,實寫蟬聲,暗指心情。起首兩句近景描寫,已然聲情並茂。舉目遠望,夕陽西下,寒風驟起,曠野上一片蒼茫。寥寥幾筆便極形象地將野外清曠空闊的圖景展現在讀者麵前,淒清冷落的感觸,落拓飄零的悲涼溢於言錶。
下闋藉景抒懷。“歸雲一去無蹤跡”,在紛亂的人世上,一切不也如此嗎?於是詞人追問:“何處是前期?”“前期”指往昔的期待和願望。
以“歸雲”為喻,寫一切期望已落空,人似浮雲影不定,其弦外之音,不難體味。自然而然地引齣結句,直寫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早年失意之時,“幸有意中人,堪尋訪”,而今與歌伎們狎玩之興已冷落荒疏,當年宴飲歡聚的舊友也日見甚少,一切都不比過去的光景瞭。這正是作者“悲鞦 ”的原因。“不似去年時”猶如痛徹心脾的呐喊,悲嘆自己的落拓無成,道齣作者深刻的哀傷。同時,全詞在“失落”之外,彌漫著一種情感無寄的悲哀,那傷今感昔的慨嘆,更令人同情,啓迪人思。
全詞情景交融,虛實相應,不飾藻繪,語淡情深,可以說是一首錶現柳永一生悲劇而藝術造詣很深的令詞。
戚氏 晚鞦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淒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嚮此臨水與登山①。遠道迢遞② ,行人淒楚,倦聽隴水潺湲③。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④,相應喧喧。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⑤。長天淨,絳河清淺⑥,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⑦,往往經歲遷延。帝裏風光好⑧,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彆來迅景如梭,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縈絆⑨。追往事、空慘愁顔。漏箭移⑩,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聲殘⑾ 。對閑窗畔,停燈嚮曉,抱影無眠。
【注釋】①“當時”兩旬:指當年宋玉曾麵對鞦色而悲,並在《九辯》中寫有“僚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的詩句。②迢遞:遙遠。③“倦聽”旬:指多次聽厭瞭隴頭流水的嗚咽潺湲。此句是暗用漢樂府《隴頭歌》中“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的句意,抒發行役悲苦的情懷。④蛩:蟋蟀。⑤更闌:更深夜濃。⑥絳河:即天河、銀河。天稱絳霄,銀河稱絳河,蓋藉南方之色以為喻。⑦綺陌:縱橫交錯的道路。⑧帝裏:即帝都,此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⑨縈絆:束縛、羈絆。⑩漏箭:古代皇宮以“漏壺”計時,標有刻度的木杆稱漏箭。
漏箭移,指時光流逝變化。⑥畫角:古樂器。用竹、木、銅或皮製成,狀如竹筒,外加彩繪,故稱。古時軍中常用來報昏曉,振士氣,也可用來報警戒嚴。此處指用畫角報曉。
【鑒賞】本詞是一首抒寫羈旅行役之苦的傑作。
首疊以寫景為主,著力描寫黃昏的蕭疏鞦景,以衰景襯悲思。起首兩句點明季節、地點和氣候。近處:深鞦一場冷雨過後,欄杆邊的鞦菊花疏葉敗,井颱旁的梧桐枝葉凋零;遠處:斜陽殘照在江關上,煙靄朦朧,鞦色蒼茫。麵對黃昏的蕭疏鞦景,作者心境淒涼,很自然地引起悲鞦的感慨,近而聯想到“當時宋玉悲感,嚮此臨水與登山”。宋玉《九辯》雲:“ 悲哉,鞦之為氣也!”宋玉以悲鞦為發端,自傷生不逢時,懷纔不遇。詞人與之産生共鳴,意在言外。“遠道”三句,具體描繪“行役”的艱辛。
此情此景本已令人難耐,偏在此時又傳來鞦蟲哀鳴之聲,使遊子更加心煩意亂,不堪忍受。從所見到所聞,極寫悲鞦情緒。
第二疊由情人景,寫月夜幽思。已是夜靜更深,遊子卻因孤愁難以入眠。此刻,長天萬裏,銀河清淺,皓月當空,如此良辰美景,更引發詞人 “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之嘆。“未名未祿”三句,總寫入仕之前,生活狂放不羈,肆情恣意地及時行樂之態。以往昔沉浸歌酒風月的歡娛映襯今日之孤寂,更令人神傷。
第三疊暗閤“思綿綿”三字,展開對往昔歡樂時光的具體描繪。“風光好”、“暮宴朝歡”、“狂朋怪侶”、“當歌對酒”凸現瞭年少時恣情狂蕩的生活原貌,雖是虛筆,但仍逼真可見。“彆來”二字陡然一轉,用 “如梭”、“似夢”寫時光飛度、歲月無情,隱含作者對人生的感悟,“ 煙水程何限?”看似輕問,幾許憤懣,幾許愴然,盡在言中。“何限”極言經過的煙村水驛之多,道齣瞭漂泊四方的孤獨寂寞。而這一切都是為瞭什麼呢?經過層層鋪敘,蓄勢已足,終於逼齣“念利名、憔悴長縈絆”的點睛之筆。作者深切感到,一生東飄西蕩皆是受“利名”所纍,流露齣對功名利祿的厭倦和鄙棄。迴憶已此,“空慘愁顔”。“空”字足見感慨至深、痛悔懇切。從視覺、觸覺、聽覺極寫孤寂淒清的難耐。寥寥幾筆就把一個心如止水、形單影隻的藝術形象推至讀者麵前,言已盡而意無窮。
李攀龍雲:“首敘悲鞦情緒,次敘永夜幽思,末勘破名利關頭更透。
”(《草堂詩餘雋》)全詞層次分明,綫索明晰,有力抒發瞭孤獨寂寞之情。此外,本調聲韻和諧、平仄相葉。錯落有緻,聲情並茂。贏得瞭“《離騷》寂寞韆載後,《戚氏》淒涼一麯終”(《碧雞漫誌》)的高度贊賞。(邱明淑) 夜半樂 凍雲黯淡天氣①,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⑦。渡萬壑韆崖③,越溪深處④。怒濤漸息,樵風乍起⑤,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鶿⑥、翩翩過南浦⑦。望中酒旆閃閃⑧,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⑨。敗荷零落,衰柳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遊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
到此因念,綉閣輕拋⑩,浪萍難駐⑾。嘆後約⑿、丁寜竟何據?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⒀。斷鴻聲遠長天暮⒁。
【注釋】①凍雲:濃雲密布,凝結不開。②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
③萬壑韆崖:崖,一作“岩”。晉代畫傢顧愷之贊頌會稽(在浙江)山川的美景時說:“韆岩競秀,萬壑爭流。”此化用古語,既寫山川壯麗景色,又暗示齣地點。④越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南,相傳越國西施曾在此浣紗,泛指江南的河流。⑤樵風:大風。⑥畫鶿:本為一種水鳥,白羽,善飛翔,不怕風,古人常在船頭上畫其形象以圖吉利。此代稱船。⑦ 南浦:南麵的水邊,南浦齣自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泛指送彆的地方。⑧酒旆:酒旗。⑨鳴榔:擊木梆驚魚,使魚聚於一處,易於捕捉。⑩綉閣:本指青年女子的住處,此代指妻子。⑾浪萍:波浪中的浮萍,飄浮不定,比喻自己四處飄流。⑿後約:約定的相會日期。⒀杳杳:渺茫遙遠。神京:京城,此指汴京(今河南開封)。⒁斷鴻:孤雁。古人相傳鴻雁能傳書信。《漢書·蘇武傳》:“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係帛書。”本是欺騙單於的虛說,此指書信斷絕。
【鑒賞】本詞是一首一百四十四字的長調。作者以一個孤獨遊人的口吻,寫齣瞭耳聞目見的與內心所感的巨大落差,充分展現其“善於鋪敘” 的特色。
首疊概寫乘舟南下時的經曆,生動地描繪瞭越溪的水光山色。首句點明時令,二、三句寫齣發情況,意在說明心情輕快。下分三層寫江行景況,溯江上行,會稽山水的奇秀峻美,用典故括之,詞約意豐,蘊含深厚。
“怒濤”三句,寫小船駛齣溝壑,江麵漸寬,波濤漸漸平息,並且風嚮也順應人意,過往船隻相互呼喚,一派繁忙歡快景象。“片帆”三句勾勒瞭一幅韆帆競發、輕舟飛渡的優美畫麵。“翩翩”呼應“乘興”,盡現作者遊曆心情之愉悅。而“南浦”一典暗逗下文怨彆。
第二疊摘取途中一個場麵,描繪齣鞦日傍晚江南漁村的美麗景色:兩岸酒旗飄飄,隻見一座座飄浮著煙霧的村莊,一行行染著白霜的樹。在夕陽斜照中,打漁人敲著木榔迴傢瞭。水中荷葉殘破零落,岸邊衰敗的楊柳倒映水中。人與物,岸上與江中,往復交織,錯落有緻,構成一幅江天鞦暮圖。結末三句純用白描生動描繪齣浣紗女一麵含羞避客一麵喁喁細語的神情舉止,給景物增添瞭生氣。
第三疊由景入情,以“到此因念”領起,寫離鄉去國(指京師)、歸期難定、萍蹤難駐的惆悵心情。本是“乘興”攬勝,但浣紗女的無意齣現,卻勾起詞人的離愁。“綉閣”句,抒發拋妻離傢的悔恨;“浪萍”句,訴天涯飄零的孤苦。“嘆後約”以下,直抒胸臆,寫歲暮難歸的哀怨。“凝淚眼”迴望來路,長天蒼茫,孤鴻哀鳴。結句緣情造景,以景足情,與全詞首句景色相互呼應。
全詞從離去時天氣景色寫起,到迴望來路時天色景象止,環環相扣,一氣嗬成。情景、節奏和諧統一。此外,用典自然貼切,使全詞蘊含豐厚,意境深遠。
……

前言/序言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燦爛悠久曆史文化的民族。詩詞麯賦構成瞭絢麗多彩的我國古代詩歌百花園。其中,詞起源於隋,發軔於唐,曆五代,極盛於兩宋。宋詞實乃詞中經典,由小令到中、長調,可謂流派紛呈,風格各異,名傢輩齣,精品如林。宋詞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與唐詩、元麯一起成為中華詩歌史上的三大奇葩,共同永載中華詩歌藝術史冊,流芳百世。
詞的全名是“麯子詞”,原是配閤隋唐以來燕樂(燕,同宴。因常在宴會上演齣,故名)而創作的歌辭。清劉熙載《藝概·詞麯概》說:“詞麯本不相離,惟詞以文言,麯以聲言耳。”後來由於大量學贍纔富的文人紛紛作詞,詞作為配樂的辭語的附庸意義逐漸淡化,作為一種韻文體裁的文體意義漸占上風而終於普及。
20世紀初在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石室中發現的。敦煌麯子詞。,主要是唐代(兼有五代)的民間創作。現存最早的文人詞,當屬盛唐詩人李白的《菩薩蠻》和《憶秦娥》。及至中唐,倚聲填詞遂成風氣。晚唐五代時。
填詞之風愈扇愈熾,詞這一新型的文學樣式也基本成熟瞭。
宋代為我國詞之巔峰盛世。進入兩宋後,由於創作隊伍的不斷壯大,創作視野的不斷開闊,創作技巧的不斷變新,這一時期的詞壇氣象鼎盛,盛美並臻。
北宋前期,詞壇上呈現著貴族詞與市民詞,雅詞與俚詞,小令與長調雙峰對峙、二水分流的局麵。貴族詞的代錶人物是晏殊、歐陽修。他們都官至宰輔大臣。詞作側重於反映士大夫階層閑適自得的生活以及流連光景、感傷時序的情懷,詞調以小令為主。詞風近似南唐馮延巳,辭筆清麗,氣度閑雅。晏殊的幼子晏幾道也擅長小令,與其父並稱為。二晏’。他因由貴公子而降為寒士,親身經曆瞭人世滄桑,故其詞沉痛,勝於乃父。市民詞的代錶人物是柳永。其詞作多描繪都市風光,傳寫坊麯歡愛,抒發羈旅情懷,內容略豐富於晏、歐,語言也俚俗而頗閤市民階層的胃口。柳永精通音律,長期混跡秦樓楚館,與樂工、歌伎密切閤作,創作瞭許多新腔,其中大多數為慢麯長調。
宋詞至於柳永,完成瞭第一次轉變,即詞體形式的解放。而拓寬詞的意境,擴大詞的錶現功能,使詞能像詩那樣自由地、多側麵地錶達思想感情、觀照社會人生,為更有積極意義的第二次轉變,即“豪放派”的興起。
“豪放派”的發軔之始,嚴格說來應追溯到與晏、歐、柳同時的範仲淹。其所作邊塞詞寫邊塞風光、軍旅生活,悲涼慷慨,不過對當時的詞風未見影響。北宋後期,王安石在創作上一方麵步武範仲淹,另一方麵嚮詞須閤樂的世俗觀念發齣瞭挑戰。然而在打破束縛詞的音樂枷鎖這一點上, “豪放,不喜裁剪以就聲律”(宋陸遊《老學庵筆記》)的蘇軾走得更遠。
他以灑脫曠達之氣入詞,隻把詞當成一種句讀不葺的新體詩來作,對詞體的內容大膽革新。他在詞裏懷古傷今,論史談玄,抒愛國之誌,敘師友之誼,寫田園風物,記遨遊情態……真正做到瞭“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清劉熙載《藝概·詞麯概》)。蘇軾打破瞭“詩言誌”而“詞傳情”的題材分工,擴大詞的歌詠範圍,不僅延長瞭詞的生命,並使其獲得新的發展,是“豪放派”當之無愧的奠基者。
就藝術風格而言,大體說來,重視音樂關係者詞多婉約,不受束縛者詞多豪放。“婉約者欲其詞調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北宋晚期, “豪放派”名傢繼蘇軾後有晁補之和黃庭堅,“婉約派”名傢則有秦觀、周邦彥及賀鑄。由此可見,北宋後期詞傢一般都令慢兼長,詞作雅俗共賞,這一時期詞壇的分野,轉而錶現為“婉約派”與“豪放派”的兩軍對陣。
南宋前期是劍與火的時代、血和淚的時代、恨共仇的時代。麵對國傢的危亡,民族的恥辱,人民的苦難,有正義感的詞人紛紛高歌抗戰,高歌北伐,不約而同地嚮“豪放派”聚集。唐宋詞史上最光輝的一頁,就是由這批愛國詞人飽蘸著自己沸騰的血液寫成的。最早的愛國詞作者包括李綱、嶽飛等在抗金前綫上的著名將相。張元乾及晚些的張孝祥則是愛國詞人中創作成績較大的兩位。而怒瀾排空的南宋愛國詞潮,至辛棄疾齣上升到瞭巔峰。他那橫戈躍馬、以恢復中原為己任的豪情壯誌,那因受昏庸無能的統治集團壓製、排擠、打擊,長期鬱積而成的滿腹不閤時宜,時時處處,一觸即發,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乾脆進一步解放詞體,將散文句法侵入詞的領地。與辛棄疾同時的愛國詞人,長者有陸遊,平輩有陳亮,後進有劉過。
南宋前期,“婉約派”有一位齣類拔萃的女詞人李清照。她的一生及創作橫跨兩宋,詞作多深婉沉痛,離愁彆恨與國破傢亡、流離顛沛之苦撼人心魄。“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清瀋謙《填詞雜說》),此語頗能道齣李清照的藝術造詣。
南宋詞壇,前期激於愛國熱情,多錶現為壯懷高唱,及末期大勢已去或為亡國遺民,但有哀感低吟而已。慷慨憤世的詞人和感喟哀時的詞人時間略有先後,然亦互相交錯。因各人處境不同,性格不同,故詞風亦各異。南宋後期感喟哀時的詞人,舉其名傢則前有薑夔,後有張炎,其間史達祖、吳文英等對故國河山之慟錶現較少,似漸習慣於偏安之局。薑夔和吳文英都精通音律,各自創製瞭不少新腔,他們的詞都恪守。婉約”宗風,以言情詠物為主。
綜觀之,宋文人詞的創作,除瞭對離彆相思、婚戀生活、冶遊狎邪、歌舞宴樂、都市風情這類帶有香艷綺麗色彩的內容題材的錶現之外,還從自然世界裏的春夏鞦鼕、山川湖泊、風花雪月、鳥獸蟲魚、名勝古跡,到社會人生中的風土人情、社交友誼、宦遊羈旅、曠放閑逸、幽默謔趣,從鄉村風物到宮廷幽秘再到邊塞軍旅,從曆史時空到夢幻天地再到藝術世界,涉及各個文化層麵和生活領域。
宋詞美不勝收,韆古流傳,膾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讀者朋友的喜愛。《宋詞鑒賞辭典》正是我們在學習、藉鑒前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博采眾長,網羅宋代名傢各種流派傑作四百多首,精華畢呈。本書編撰體例安排除原詞外,特有詞人簡介、注釋、鑒賞及插圖。“詞人簡介”力求言簡意賅;“注釋”疏通詞義,求其簡潔準確;“鑒賞”文字深入淺齣,生動活潑,優美精當,有助於讀友掌握原詞的美學內涵,陶冶性情;適量的 “插圖”則以視覺形象與詞境交相輝映,觸發讀友的通感。另外,我們還匯編瞭精當實用的附錄。其中,”詞牌簡介“能為讀友提供一條瞭解詞牌常識的捷徑,而“名句索引”則能讓讀友在最短時間內鳥瞰宋詞之韆古絕唱,可謂事半功倍。願我們精心編撰的這部《宋詞鑒賞辭典》,能幫助讀者朋友們更好地欣賞宋詞名篇佳作,領略宋詞的幽深情韻。
編者
好的,這裏有一份關於一本不包含《宋詞鑒賞辭典(圖文本)》內容的圖書簡介。 --- 《世界建築史綱:從金字塔到摩天大樓》 領略人類文明的宏偉畫捲 圖書簡介 《世界建築史綱:從金字塔到摩天大樓》是一部係統梳理世界建築發展脈絡的權威著作。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深入的視角,理解建築如何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地理環境下,作為人類文明的物質載體而演變,並深刻反映社會結構、宗教信仰、技術進步與審美觀念的變遷。 本書的敘事結構遵循時間順序與地域分布相結閤的原則,從史前文明的原始居所齣發,直至當代最前沿的實驗性建築思潮,構建起一部宏大而精妙的建築編年史。我們不僅僅關注那些聳立雲端的傑作,更著重探討建築在不同文化中的社會功能、建造技術及其背後的哲學意涵。 第一部分:奠基與起源——古典世界的輝煌(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 500 年)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人類早期定居生活對建築形式的塑造。我們首先考察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文明中宏偉的宗教與王權象徵——神廟、金字塔與陵墓。重點分析瞭巨石結構如何體現對永恒的追求以及對神權的崇拜。 隨後,敘事轉嚮古希臘建築的理性與和諧。雅典衛城上的帕特農神廟不再僅僅是祭祀場所,而是幾何學、比例學和民主思想的完美結閤。我們將詳細解讀多立剋、愛奧尼和科林斯柱式的演變,探討“黃金分割”在建築美學中的核心地位。 緊接著,我們進入古羅馬時期。羅馬人以其卓越的工程技術——特彆是拱券結構、混凝土的廣泛應用——實現瞭前所未有的建築跨度與規模。萬神殿穹頂的計算、宏大的公共浴場、水道橋和圓形競技場的建造,標誌著實用主義與帝國雄心在建築上的完美融閤。 第二部分:信仰的延伸與風格的交織(中世紀:公元 500 年至 1400 年) 中世紀的建築藝術完全被宗教信仰所主導。本部分首先探討瞭拜占庭建築的精髓,如聖索菲亞大教堂,其巨大的穹頂與光綫的運用,營造齣神秘而神聖的宗教氛圍。 隨後,我們詳細考察瞭西方世界的兩大核心風格: 1. 羅馬式建築(Romanesque): 特點是厚重的牆體、半圓形拱券和相對低矮的結構,體現瞭防禦性和堅固感,是修道院製度興盛的物質反映。 2. 哥特式建築(Gothic): 這是建築史上的一次革命。尖拱、飛扶壁和肋拱的組閤,使得建築得以嚮上無限延伸,牆體被解放為巨大的彩色玻璃幕牆。本書將重點分析沙特爾大教堂、巴黎聖母院等傑作,揭示這種垂直嚮上追求如何象徵著對天堂的嚮往。 同時,本書也觸及瞭伊斯蘭建築的獨特美學,如對幾何圖案、書法裝飾以及庭院式布局的偏愛,展示瞭不同文化區域間的交流與分化。 第三部分:復興、理性與全球擴張(文藝復興至 19 世紀) 文藝復興運動是對古典秩序的迴歸與超越。在意大利,布魯內萊斯基和阿爾伯蒂等大師重新發掘瞭維特魯威的建築學理論,強調對稱、比例和人性化的尺度。本書分析瞭佛羅倫薩大教堂穹頂的結構奧秘,以及聖彼得大教堂的設計演變。 巴洛剋(Baroque)與洛可可(Rococo)風格則代錶瞭對中世紀的徹底反叛,追求動態、戲劇性的空間效果和奢華的裝飾,以服務於君主專製和天主教會的反宗教改革運動。凡爾賽宮的鏡廳是這一時期權力與藝術結閤的典範。 進入 18 世紀和 19 世紀,工業革命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材料與結構挑戰。鋼鐵、玻璃和鑄鐵開始被用於建築實踐。水晶宮的齣現以及埃菲爾鐵塔的落成,標誌著技術理性主義開始挑戰傳統的美學規範,為現代建築的誕生鋪平瞭道路。 第四部分:現代主義的誕生與光譜(20 世紀至今) 20 世紀是建築史上最動蕩也最具創造力的時期。本書著重探討瞭現代主義建築的興起,以及它對傳統“裝飾”的拒絕。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築五點”、密斯·凡德羅的“少即是多”哲學、以及格羅皮烏斯在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理念,共同構築瞭現代建築的理論基石。我們將細緻分析這些建築師如何通過新的鋼筋混凝土技術和標準化構件,重新定義居住空間。 然而,現代主義的單一化趨勢很快引發瞭反思。本書隨後轉嚮後現代主義的迴歸敘事、地域主義的關注,以及對高科技(High-Tech)風格的探索。 當代建築的多元麵貌: 展望當前,建築實踐呈現齣高度的多元性。本書收錄瞭如解構主義的復雜幾何形態、可持續性建築對環境責任的承擔,以及數字技術(參數化設計)如何徹底改變瞭建築的造型可能性。從貝聿銘的盧浮宮金字塔到紮哈·哈迪德的流綫型設計,我們探討瞭當代建築師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平衡文化身份、技術前沿與人類福祉。 --- 本書特色 係統性與深度並重: 不僅羅列風格演變,更深入剖析技術、社會背景與哲學思想對建築形式的驅動作用。 圖文並茂的解析: 輔以大量精選的平麵圖、立麵圖與曆史照片,幫助讀者理解復雜的空間關係和結構邏輯。 跨文化視野: 提供瞭對歐洲中心主義敘事之外的建築成就的充分關注,力求呈現一個更全麵的世界建築圖景。 《世界建築史綱》是曆史愛好者、藝術學生、工程專業人士以及任何渴望理解我們所居住環境深層意義的讀者的理想讀物。它不是一本簡單的“看圖集”,而是一部關於人類智慧、勇氣與創造力的史詩。

用戶評價

評分

購買工具書時,我最看重的實用性與資料的準確性。辭典類的書籍,其權威性是基石。我需要的是那種可以反復查閱、經得起推敲的可靠版本。這不僅僅是查閱生僻字詞的用法,更重要的是對特定主題詞匯的歸納和辨析。例如,宋詞中對“月”的意象描繪韆變萬化,有時是思鄉的載體,有時是離彆的見證,有時又是自我孤高清潔的象徵。我期望這本書能在這些核心意象上有所建樹,提供清晰的脈絡梳理,幫助我建立起一個係統化的宋詞意象網絡。隻有當基礎的知識點紮實可靠,我纔能在接下來的鑒賞和仿寫中,做到心中有數,下筆無礙,真正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文學素養。

評分

最近閱讀體驗極佳的一點是,閱讀的過程仿佛變成瞭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我並非科班齣身,對格律和聲韻上的專業術語往往望而卻步,總覺得那些理論性的東西會衝淡瞭閱讀的樂趣。因此,我更傾嚮於那些能將復雜概念用平實語言闡釋清楚的書籍。我希望這本書的講解,能夠像一位學識淵博又風趣幽默的老師,用我們都能聽懂的‘人話’來解構那些看似高深的詞句。例如,當讀到某位詞人登高望遠時,如果能有相關的古代繪畫風格的插圖作為參考,哪怕隻是意境的暗示,也比枯燥的文字注釋來得生動。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遠比生硬的知識灌輸更能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人心甘情願地沉浸其中,主動去挖掘詞作背後的文化脈絡和時代背景。

評分

我對書籍的裝幀和排版設計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因為這直接影響到閱讀時的心情和舒適度。一本好的工具書,不應該讓人感到壓抑或疲憊。我非常關注字體的選擇,宋體的古樸與宋詞的雅緻應當是相得益彰的。更重要的是留白的處理,過密的文字排版會讓人在長時間閱讀後産生視覺疲勞,尤其是在鑒賞細微之處時,需要足夠的空間來讓思緒沉澱和呼吸。我希望在品讀那些婉約派的細膩柔美時,版式設計也能體現齣那種疏朗有緻的美感;而在麵對豪放派的開闊胸襟時,頁麵的布局又能適當地展開,給人以舒展的視覺感受。排版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審美錶達,它決定瞭讀者與文字之間的距離感和親密度。

評分

這本厚重的典籍,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度。我一直對宋詞這種精緻的文學形式情有獨鍾,但苦於自己的學識淺薄,很多意象和典故總是無法真正領會其神韻。市麵上那些純粹的詞選本,雖然選篇精良,但對於像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閱讀起來總像是在迷霧中摸索,意境固然美妙,卻缺少一把清晰的鑰匙去開啓那扇門。我期待的是一種更直觀、更具象的解讀方式,能將那些韆年前的畫麵在腦海中徐徐展開。我希望手中的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藝術的融閤,能讓我觸摸到詞人作詞時的心境,感受到那種“人在景中,景在心中”的微妙體驗。畢竟,宋詞的美,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它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摹和對個人情感的含蓄錶達,如果能配上恰到好處的視覺輔助,想必能讓理解的深度和廣度都大大提升。

評分

對我而言,閱讀文學作品,尤其是經典,最終的目的是情感上的共鳴和精神層麵的滋養。我希望這本“鑒賞”之作,能提供超越文字本身的價值。它應該能夠引導我從純粹的“看字”跳躍到“體味詞人”。比如,蘇軾的曠達與柳永的纏綿,他們的生命體驗是如何深刻地烙印在各自的作品風格之中?這種對“人”的關注,比單純的詞句分析更具吸引力。如果能在關鍵的篇章後麵,加入一些文學史的側寫或對詞人生活環境的簡要介紹,哪怕隻是寥寥數語,也能極大地豐滿詞作的立體感。閱讀的終極樂趣,在於與古人心靈相通,感受那種跨越時空的默契與慰藉。

評分

得的是當一輩子“流氓”

評分

孩子學習用,很好。實用

評分

太棒瞭!最後一本!

評分

真心好,這個價格,這麼精美

評分

從古到今,有力氣的人不少,比如早些的寫《人間喜劇》的巴爾紮剋,晚些的寫《追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中國的寫一百七十萬字《上海的早晨》的周而復和寫兩百萬字《故鄉麵和花朵》的劉震雲。這些人突齣的特點是體力好,屁大股沉,坐得住,打字快,沒有肩周炎睏擾,椎間盤不突齣。他們的作用和寫實繪畫、照相機、錄像機、錄音機差不多,記錄時代的環境和人心,有史料價值。

評分

很不錯的商品,我比較喜歡,值得推薦!

評分

書還不錯,是我想要的

評分

非常好!質量也很好!

評分

從古到今,偶爾也有元氣的人,他們的元氣可能比亨利·米勒更充沛,但是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留下的痕跡太少,我無法全麵瞭解。比如孔丘,拋開各種注解對《論語》做純文本閱讀,感覺應該是個俗氣撲鼻、倔強不屈的可愛老頭,一定是個愛嘮叨的。但是,當時沒有紙筆,如果讓孔丘直抒胸臆,大熊貓一定是沒有竹子吃,長跑運動員一定是沒有鱉精喝瞭。耶穌對做事的熱情大過對論述的熱情,不寫血書,隻讓自己的血在釘子進入自己肉體的過程中流乾淨。佛祖可能在文字身上吃過比在女人身上還大的虧,感覺文字妖孽濃重,貶低其作用:如果真理是明月,文字還不如指嚮明月的手指,剁掉也罷。晚些的某些科學傢,想來也是元氣充沛的人,比如愛因斯坦,熱愛婦女,寫的散文清澈明麗。可能是受到的數學訓練太強悍,成為某種束縛,他最終沒能放鬆些,多寫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