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論律法

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論律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斐洛,石敏敏 著
圖書標籤:
  • 哲學
  • 法律
  • 曆史
  • 古典
  • 譯文
  • 兩希文明
  • 倫理學
  • 政治學
  • 西方哲學
  • 古代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00462170
版次:1
商品編碼:1075297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斐洛是公元前後希臘化猶太教的主要思想傢。他除瞭溝通希臘和希伯來思想外,更從希伯來視野詮釋希臘思想,這成為西方後來理解希臘思想的差要方式之一。
   《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論律法》包括瞭“論十誡”和“論特殊的律法”(四捲)。如果說摩西率領猶太人一次齣埃及是用律法塑造其民族性,而律法主要體現為“內聚”的功能,那麼希臘化時期猶太人的散居則有笫二次“齣埃及”的意味,他們離開巴勒斯坦,遍布於整個地中海。斐洛的著述是要使一一個陌生的世界能夠接納希伯來傳統,使猶太律法為世界萬民理解、信任,進而成為地中海文明的根基,律法充分錶現齣其“外展”的形態。斐洛的寫作使得希伯來經典具有普世主義的精神氣質。

內容簡介

   斐洛是公元前後希臘化猶太教的主要思想傢,在西方哲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除瞭起著溝通希臘和希伯來思想外,更提供瞭詮釋希臘思想的希伯來視野,構成此後西方理解希臘思想的主要方式。《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論律法》包括瞭“論十誡”和四捲“論特殊的律法”。“論十誡”是總綱,“論特殊的律法”則是分述,這裏的“律法”也可以翻譯為“規條”。斐洛藉助於對律法的倫理闡釋,獲得瞭關於這四經的新理解,塑造瞭地中海時期散居地猶太人的思想脈絡,本書翻譯所體現的正是斐洛的希伯來化瞭的希臘思想的新形態,其中貫穿瞭一種具普世主義精神。

目錄

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總序
中譯本導言
論十誡
總論(在曠野頒布、完數“十”、由神的聲音頒布)(1-11節)
論十誡之一二誡(12-16節)
論十誡之三四五誡(17-23節)
論十誡之後五誡(24-28節)
總結(29-33節)
論特殊的律法
第一捲:第一二誡命下的特殊的律法
論獨一神的主權(1-9節)
關於神的殿的規條(10-14節)
關於祭司 (服飾、婚姻、飲食、俸祿、居所)的規條(15-32節)
關於祭獻的動物的規條(33-34節)
關於祭獻的節期的規條(35節)
關於祭的類型(全燔祭、保存祭、贖罪祭、許大願)的規條(36-47節)
關於獻祭者的規條(48-50節)
關於祭壇的規條(51-54節)
其他條例(關於寄居者、孤兒寡母、假先知、秘儀)(55-59節)
關於禁止卑鄙者入會的規定(60-63節)
第二捲:第三四五條誡命下的特殊的律法
論起誓和許願(1-9節)
論安息的節日宜忌(10-23節)
論聖殿看護者的權利(24節)
論債務、繼承權(25節)
論其他節日:月朔、逾越節、無酵七、禾捆節、莊稼初熟節、吹角節、齋戒日、住棚節、聖筐節(26-36節)
論孝敬父母的義務(37-43節)
總結(44-48節)
第三捲:第六七條誡命下的特殊的律法
關於性行為的規條(1-14節)
關於殺人及懲治的規條(15-30節)
關於傷人及懲治的規條(31-36節)
第四捲:第八九十條誡命下的特殊的律法,兼論公正
關於偷盜的規條(1-7節)
關於假見證的規條(8節)
關於審判官的誡律(9-13節)
關於欲望和貪欲的規條(14-24節)
論公正(25-42節)
人名地名索引
專業術語索引

前言/序言


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論律法 這是一部深刻剖析西方文明基石的著作,它並非以抽象的思辨為起點,而是立足於曆史的土壤,探尋“律法”這一概念在古希臘與古羅馬文化脈絡中的演變與嬗變。本書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個多維度、深層次的“律法”圖景,揭示其如何在塑造個體、社會乃至文明形態的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 希臘的律法:理性、城邦與正義的探求 本書的開端,將帶領讀者穿越至風起雲湧的古希臘。在那個哲學與政治、藝術與科學蓬勃發展的時代,“律法”並非一套僵化的條文,而是與“正義”(Dike)緊密相連,與“城邦”(Polis)的生存與繁榮息息相關。 荷馬史詩中的律法源頭: 我們將從荷馬史詩中那些具有約束力的習俗、神諭以及英雄們所遵循的榮譽準則齣發,追溯律法最古老、最樸素的形態。這些準則雖然帶有神聖色彩,卻已隱約顯露齣社會秩序的需求和道德的雛形。 梭倫改革與雅典民主的奠基: 接著,我們將聚焦於梭倫的立法改革。梭倫的立法,是雅典從貴族統治走嚮民主的轉摺點。他試圖平衡不同階層的利益,建立一種更為公平的財産分配和債務關係。本書將深入分析梭倫法典的意義,探討其如何通過法律手段調和矛盾,為雅典民主的萌芽奠定基礎。 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理念律法: 柏拉圖的哲學思想,特彆是其關於“理念”的學說,為我們理解希臘的律法提供瞭另一個重要視角。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設想瞭一個由哲學傢統治的理想城邦,其律法並非齣自凡人之手,而是源於對至善理念的把握。本書將探討柏拉圖的理念律法觀,分析其對後世法哲學的影響,同時也審視其與現實政治的張力。 亞裏士多德的實踐理性與政體律法: 與柏拉圖不同,亞裏士多德更加注重對現實政治的觀察與分析。他認為,律法是城邦實現其最高善——幸福(Eudaimonia)——的工具。本書將詳細闡述亞裏士多德關於“政體”的分類,分析不同政體下的律法特徵,以及他關於“自然法”與“人定法”的區分。亞裏士多德對“中道”的強調,以及他對法律適用性與公平性的考量,將為我們理解古代希臘法律思想的精髓提供清晰的脈絡。 修辭學與法律的互動: 雅典的陪審團製度,使得修辭學在法律實踐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書還將探討修辭學與律法之間的微妙關係,分析演說傢如何運用辯纔來影響判決,以及這種互動如何塑造瞭雅典的法律文化。 二、 羅馬的律法:秩序、實用與帝國之治 當我們將目光轉嚮羅馬,我們將看到一個將律法視為構建和維係龐大帝國核心力量的文明。羅馬的律法,以其嚴謹、實用和不斷發展的特點,深刻地影響瞭後世的法律體係。 十二銅錶法:成文法的開端與平等之夢: 羅馬最早的成文法——十二銅錶法,是本書不可或缺的一環。這部法典的齣現,標誌著羅馬從習慣法走嚮成文法的重要一步,它試圖將現有的法律規則係統化,並嚮公眾公布,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瞭法律的透明度和公民權利的保障。本書將分析十二銅錶法的曆史背景,探討其條文內容,並評估其在維護社會秩序和保障公民權利方麵的作用。 萬民法與公民法的演變: 羅馬法最為輝煌的成就之一,在於其“萬民法”(Ius Gentium)的形成。萬民法是羅馬在處理與非羅馬公民(外邦人)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法律規範,它超越瞭狹隘的公民身份限製,體現瞭更為普遍的公平原則。本書將深入解析萬民法的産生機製,分析其與公民法的區彆與聯係,以及萬民法如何成為連接不同民族、維係帝國統一的重要法律工具。 法律的專業化與法學傢的智慧: 羅馬的法學傢,如蓋尤斯(Gaius)、烏爾比安(Ulpian)、保利努斯(Paulinus)等,是羅馬法發展的關鍵推動者。他們通過注釋、著述和解釋法律,極大地豐富和完善瞭羅馬法體係。本書將介紹羅馬法學傢的貢獻,分析他們的法學思想,特彆是其對“公法”與“私法”的區分,對“契約”、“物權”、“繼承”等基本法律概念的闡釋,以及他們如何將抽象的法律原則應用於具體的司法實踐。 《羅馬法大全》的集大成: 查士丁尼皇帝主持編纂的《羅馬法大全》(Corpus Iuris Civilis),是羅馬法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本書將聚焦於《羅馬法大全》的編纂過程及其重要組成部分——《法學總論》、《學說匯纂》、《法典》和《新律》,闡釋其對羅馬法進行瞭係統化的整理和權威性的確立,並成為日後歐洲大陸法係的重要源頭。 法律的實踐與帝國治理: 羅馬的律法,不僅僅是抽象的條文,更是帝國有效治理的基石。本書將探討羅馬律法如何在徵稅、兵役、司法審判、城市管理等各個方麵發揮作用,以及法律如何成為羅馬維係其龐大疆域、整閤不同文化、實現長久統治的重要手段。 三、 兩希文明的律法交融與傳承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著重考察希臘與羅馬律法思想的相互影響與融閤,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構成瞭西方文明法律傳統的基石。 斯多葛學派的自然法思想: 斯多葛學派關於“理性”與“自然”的哲學思想,對羅馬法,特彆是萬民法的形成産生瞭深遠影響。本書將分析斯多葛學派如何將理性視為普遍存在的秩序,並將這種理性延伸至對人類行為和法律的規範,探討其“自然法”觀如何為羅馬法注入瞭普遍性和道義性。 法律的理念與形式的張力: 希臘的律法更多地體現瞭對“正義”與“善”的理念追求,而羅馬的律法則更側重於“秩序”與“實用”。本書將深入探討這兩種追求在實際法律運作中的張力,以及它們如何相互補充,共同塑造瞭西方法律文化。 律法在哲學、政治與社會生活中的地位: 本書還將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律法在兩希文明的哲學思辨、政治實踐和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地位。律法既是哲學探討的對象,也是政治決策的工具,更是維係社會秩序、規範個體行為的根本依據。 總而言之,《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論律法》並非僅僅是一部法律史著作,它更是一部關於文明的考察。通過對古希臘與古羅馬律法的深入剖析,本書旨在揭示“律法”作為一種社會建構,如何在塑造人類文明的理性、秩序、正義和自由等方麵,發揮瞭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聆聽古人的智慧,理解法律的起源與演變,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西方文明的精神內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翻譯質量,絕對是我近年來讀到過的最頂尖水準之一。我特意對照瞭幾個核心術語的翻譯,發現譯者顯然下瞭大功夫,他們沒有簡單地采取直譯,而是根據語境進行瞭精準的意譯,保持瞭原文那種特有的韻味和節奏感。有些段落的翻譯,讀起來甚至比我預想中的原文更具文學性,這在哲學翻譯中是極其難得的。舉個例子,書中有一段關於“契約精神”的闡述,原意可能非常枯燥,但譯者通過精妙的詞匯替換,讓這段話變得生動有力,充滿瞭說服力。更值得稱道的是,譯者在腳注中對一些文化特有的概念進行瞭詳盡的解釋,這極大地幫助瞭像我這樣對該文明背景不甚瞭解的讀者。少瞭這些注釋,很多深層的諷刺和幽默感可能就會被囫圇吞棗地略過瞭。總而言之,這是一次對原作者思想的忠實呈現,同時也是一次成功的本土化再創造。

評分

我花瞭整整一周的時間來消化這本書中的前幾章,感受最深的是其論證的嚴謹性和邏輯的連貫性。作者並沒有急於拋齣結論,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引導者,一步步搭建起他的思想框架。尤其是在探討早期社會秩序構建的那個部分,他引用瞭大量的曆史案例和比較宗教學的視角,展示瞭不同文化中“規範”是如何從混沌走嚮有序的。這種跨學科的視野,讓我的思維得到瞭極大的拓展。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模棱兩可的哲學命題時所采取的審慎態度,他從不武斷地下結論,而是呈現齣多種可能的解釋路徑,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辨,去形成獨特的見解。這與一些為瞭追求聳人聽聞而簡化復雜問題的書籍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讀完之後,我感到自己對“什麼是正當性”以及“權力如何被閤法化”這兩個核心問題的理解,已經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這本書更像是一套精密的思維工具箱,而不是簡單的知識手冊,它教會我如何去質疑,如何去建構一套屬於自己的論證體係。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對我個人世界觀的衝擊是巨大的。我過去對於社會結構和道德基石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我所處的現代西方文明的範式,而這本書則以一種近乎殘酷的清晰度,揭示瞭那些看似天經地義的“自然法”觀念,在不同曆史階段是如何被精心建構和維護的。它迫使我跳齣自己既有的思維定勢,去審視那些構建我們日常行為準則的底層代碼。特彆是關於“責任”與“懲罰”之間關係的論述,讓我對現行的司法體係産生瞭全新的反思。我開始質疑,我們今天所推崇的某些“普世價值”,在更宏大的曆史視角下,是否真的具有那種不可動搖的崇高性?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加,更是一場深刻的自我審視和方法論上的革新。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變得更加復雜、也更加謙遜瞭。

評分

從閱讀體驗來說,這本書的節奏控製得非常好,張弛有度。它並非那種一味堆砌概念的“學術磚頭”,相反,它在深入探討理論的同時,穿插瞭一些非常引人入勝的曆史軼事和思想傢的個人傳記片段。這些“插麯”像清新的泉水,有效地緩解瞭長時間閱讀抽象理論可能帶來的疲勞感。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講述某一法典形成曆史時,插入的那個關於某位賢者如何說服部落首領接受新律法的民間故事,那段情節描繪得栩栩如生,讓我瞬間理解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張力。這種敘事手法的運用,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既有學術的深度,又不失文學的趣味性,非常適閤那些希望在休閑之餘進行嚴肅思考的讀者。它成功地將原本可能隻屬於象牙塔的嚴肅話題,拉到瞭普通讀者可以觸及的範圍,這一點值得大加贊賞。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吸引人瞭,硬殼精裝,觸感溫潤,拿在手裏就感覺分量十足,那種厚重的曆史感撲麵而來。我特彆喜歡它在字體選擇上的考究,那種古典的襯綫體,在閱讀時讓人感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與古人的思想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開篇的導讀部分,作者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為我們梳理瞭整個時代的背景和核心議題,即使是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重點,不至於在浩瀚的史料中迷失方嚮。書頁的紙張質量也令人贊嘆,印刷清晰,字裏行間透露齣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在細緻研讀過程中,我發現譯者在處理那些晦澀的古語時,運用瞭大量的注釋和背景補充,使得原本高深莫測的理論變得清晰可辨,這對於深度理解原著的精髓至關重要。可以說,光是捧讀這本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每次把它從書架上取下來,都忍不住會多摩挲幾下封麵,那種對古典智慧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評分

聖殿,猶太教堂

評分

能再藏瞭,女人為瞭救孩子,就取瞭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裏頭,把箱予擱在河邊的蘆荻中。孩子的姐姐遠遠看著,想知道這孩子究竟會怎樣。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看見箱子在蘆荻中,就打發一個婢女拿來。她打開箱子,看見孩子哭瞭,就可憐他。孩子的姐姐對公主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母來,為你奶孩子,可以不可以?”公主說∶“可以” 。童女就去叫孩子的母親來。於是摩西的母親就作瞭摩西的奶媽,直到長大送到法老的女兒,作瞭王女的兒子,起名叫摩西,就是把他從水裏拉齣來的意思 。(齣埃及記2:10)[7]

評分

十二支族,以色列曆史,以色列王國,

評分

嬰孩摩西

評分

[1]摩西(Moses或Moshe;;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天主教稱為梅瑟,伊斯蘭教稱為穆薩,他的名字來自埃及語而不是希伯來語,意思是“兒童”或“兒子”(摩西在希伯來語的意思是:從水裏拉上來。因為當時摩西還隻是一個嬰兒,被裝在籃子裏,法老的女兒把摩西從水裏救瞭齣來,所以為他取瞭這個名字)。

評分

猶太教節日

評分

《梵語文學讀本》選讀的都是梵語文學中的一些經典性作品。《薄伽梵歌》齣自史詩《摩訶婆羅多》,是印度古代最著名的一部宗教哲學長詩。佛教詩人馬鳴的《佛所行贊》是古典梵語敘事詩的早期典範作品。迦梨陀娑是享有最高聲譽的古典梵語詩人。我們選讀瞭他的抒情詩集《時令之環》、敘事詩《羅怙世係》和《鳩摩羅齣世》。其中的《羅怙世係》可以說是學習梵語的必讀書目。勝天的《牧童歌》是古典梵語抒情詩的晚期優秀作品。以上都是詩體作品。波那的《戒日王傳》則是一部散文敘事作品。

評分

斐洛是公元前後希臘化猶太教的主要思想傢,在西方哲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除瞭起著溝通希臘和希伯來思想外,更提供瞭詮釋希臘思想的希伯來視野,構成此後西方理解希臘思想的主要方式。《論律法》包括瞭“論十誡”和四捲“論特殊的律法”。“論十誡”是總綱,“論特殊的律法”則是分述,這裏的“律法”也可以翻譯為“規條”。斐洛藉助於對律法的倫理闡釋,獲得瞭關於這四經的新理解,塑造瞭地中海時期散居地猶太人的思想脈絡,本書翻譯所體現的正是斐洛的希伯來化瞭的希臘思想的新形態,其中貫穿瞭一種具普世主義精神。

評分

猶太教傳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