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論律法

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論律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斐洛,石敏敏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00462170
版次:1
商品編碼:1075297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斐洛是公元前後希臘化猶太教的主要思想傢。他除瞭溝通希臘和希伯來思想外,更從希伯來視野詮釋希臘思想,這成為西方後來理解希臘思想的差要方式之一。
   《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論律法》包括瞭“論十誡”和“論特殊的律法”(四捲)。如果說摩西率領猶太人一次齣埃及是用律法塑造其民族性,而律法主要體現為“內聚”的功能,那麼希臘化時期猶太人的散居則有笫二次“齣埃及”的意味,他們離開巴勒斯坦,遍布於整個地中海。斐洛的著述是要使一一個陌生的世界能夠接納希伯來傳統,使猶太律法為世界萬民理解、信任,進而成為地中海文明的根基,律法充分錶現齣其“外展”的形態。斐洛的寫作使得希伯來經典具有普世主義的精神氣質。

內容簡介

   斐洛是公元前後希臘化猶太教的主要思想傢,在西方哲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除瞭起著溝通希臘和希伯來思想外,更提供瞭詮釋希臘思想的希伯來視野,構成此後西方理解希臘思想的主要方式。《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論律法》包括瞭“論十誡”和四捲“論特殊的律法”。“論十誡”是總綱,“論特殊的律法”則是分述,這裏的“律法”也可以翻譯為“規條”。斐洛藉助於對律法的倫理闡釋,獲得瞭關於這四經的新理解,塑造瞭地中海時期散居地猶太人的思想脈絡,本書翻譯所體現的正是斐洛的希伯來化瞭的希臘思想的新形態,其中貫穿瞭一種具普世主義精神。

目錄

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總序
中譯本導言
論十誡
總論(在曠野頒布、完數“十”、由神的聲音頒布)(1-11節)
論十誡之一二誡(12-16節)
論十誡之三四五誡(17-23節)
論十誡之後五誡(24-28節)
總結(29-33節)
論特殊的律法
第一捲:第一二誡命下的特殊的律法
論獨一神的主權(1-9節)
關於神的殿的規條(10-14節)
關於祭司 (服飾、婚姻、飲食、俸祿、居所)的規條(15-32節)
關於祭獻的動物的規條(33-34節)
關於祭獻的節期的規條(35節)
關於祭的類型(全燔祭、保存祭、贖罪祭、許大願)的規條(36-47節)
關於獻祭者的規條(48-50節)
關於祭壇的規條(51-54節)
其他條例(關於寄居者、孤兒寡母、假先知、秘儀)(55-59節)
關於禁止卑鄙者入會的規定(60-63節)
第二捲:第三四五條誡命下的特殊的律法
論起誓和許願(1-9節)
論安息的節日宜忌(10-23節)
論聖殿看護者的權利(24節)
論債務、繼承權(25節)
論其他節日:月朔、逾越節、無酵七、禾捆節、莊稼初熟節、吹角節、齋戒日、住棚節、聖筐節(26-36節)
論孝敬父母的義務(37-43節)
總結(44-48節)
第三捲:第六七條誡命下的特殊的律法
關於性行為的規條(1-14節)
關於殺人及懲治的規條(15-30節)
關於傷人及懲治的規條(31-36節)
第四捲:第八九十條誡命下的特殊的律法,兼論公正
關於偷盜的規條(1-7節)
關於假見證的規條(8節)
關於審判官的誡律(9-13節)
關於欲望和貪欲的規條(14-24節)
論公正(25-42節)
人名地名索引
專業術語索引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斐洛是公元前後希臘化猶太教的主要思想傢。他除瞭溝通希臘和希伯來思想外,更從希伯來視野詮釋希臘思想,這成為西方後來理解希臘思想的差要方式之一。

評分

猶太人重要人物 亞伯拉罕,雅各,摩西

評分

很好的書,幾本斐洛的書都買瞭.

評分

能再藏瞭,女人為瞭救孩子,就取瞭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裏頭,把箱予擱在河邊的蘆荻中。孩子的姐姐遠遠看著,想知道這孩子究竟會怎樣。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看見箱子在蘆荻中,就打發一個婢女拿來。她打開箱子,看見孩子哭瞭,就可憐他。孩子的姐姐對公主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母來,為你奶孩子,可以不可以?”公主說∶“可以” 。童女就去叫孩子的母親來。於是摩西的母親就作瞭摩西的奶媽,直到長大送到法老的女兒,作瞭王女的兒子,起名叫摩西,就是把他從水裏拉齣來的意思 。(齣埃及記2:10)[7]

評分

倘不學習,再美好的理想也會化成泡影;倘不勤奮,再美妙的計劃也會付之東流;倘不實踐,再廣博的知識也會束之高閣。學習中的大忌是囫圇吞棗;讀書中的是走馬觀花。學習既要有鐵棒磨成針的精神,又要有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讀書既要有勇於攀登的誌氣,又要有樂於思考的精神。沒有永遠的博學,隻有永遠的學習;沒有永遠的聰明,隻有永遠的思考;沒有永遠的智者,隻有永遠的學者。學習前要帶上幾個問題,學習中要思考幾個問題,學習後要能提齣幾個問題,這樣纔能學有所得。“學習中沒問題”就是“方法有問題”,諸如盲從,欠思考、不能舉一反三、不會推陳齣新等。所以,作為一名頭腦清醒的學生,應善於在沒問題中查找齣自己存在的問題,這樣纔能不斷産生好的問題,纔能及時解決好新的問題。學生聽老師的話並非有錯,但是不能盲從,否則,不但會去去主見,還會失去創新能力。約束不瞭自己是自己無能的一種錶現。自己都管不住自己,難免要滑入深淵。學習中要蕩起“樂學”和“巧思”的雙槳,倡導“書山有路巧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這樣纔能學得生動活潑、融會貫通。

評分

猶太教傳統

評分

猶太教典籍

評分

摩西是在舊約聖經的齣埃及記等書中所記載的公元前13世紀時猶太人的民族領袖。他在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巴哈伊信仰等宗教裏都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先知,甚至在伊斯蘭經典《古蘭經》中,齣現次數最多的先知名字不是穆罕默德而是摩西。按照以色列人的傳承,摩西五經是摩西受到上帝聖靈的帶領所著。[2]

評分

《梵語文學讀本》選讀的都是梵語文學中的一些經典性作品。《薄伽梵歌》齣自史詩《摩訶婆羅多》,是印度古代最著名的一部宗教哲學長詩。佛教詩人馬鳴的《佛所行贊》是古典梵語敘事詩的早期典範作品。迦梨陀娑是享有最高聲譽的古典梵語詩人。我們選讀瞭他的抒情詩集《時令之環》、敘事詩《羅怙世係》和《鳩摩羅齣世》。其中的《羅怙世係》可以說是學習梵語的必讀書目。勝天的《牧童歌》是古典梵語抒情詩的晚期優秀作品。以上都是詩體作品。波那的《戒日王傳》則是一部散文敘事作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